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广西百色盆地第三系花粉新属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荣玉 《广西地质》1995,8(2):31-36,18
本文描述了百色盆地第三系沉积中1个花粉新属:爵床粉属(Acanthaceaepollis)和3个新种:百色爵床粉(Acanthaceaepollisboseensis)百色厚壁三孔沟粉(Tricoporopllenitesbosepachydermus)。平滑四孔沟粉(Tetracolporiteslaevigatus)同时对新属中的3个未定种也作了简要描述,新属种化石分别产自上新统长蛇岭组,渐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山东莱阳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组(K1l3)草蛉科的一个新属——龙草蛉属(Drakochrysa gen.nov.)。新属以其脉序特色而区别于相近的幻草蛉属(Nothochrysa),并修改了中草蛉属中一个种归入本新属。同时对草蛉科各个亚科的地史分布及新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卷曲藻Grypania属在蓟县高于庄组中的确认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系统描述了采自天津蓟县长城系高于庄组宏观藻类化石1属4种(包括1新种)。认为前人所建新属桑树鞍藻属(SangshuaniaDu,1986)即为美国西部上前寒武系贝尔特超群格雷松页岩中的卷曲藻属(GrypaniaWalteretal.1976),高于庄组(1434Ma)与格雷松页岩(1400Ma)在层位上大体相当,得到古生物化石上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而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华北古陆  相似文献   

4.
洪友崇  吴坚等 《地质论评》2001,47(4):345-349
1989年,张俊峰发表了山东山旺盆地中新世(N2)2个蚂蚁新属新种:Heteromyrmex atopogaster Zhang,1989和Tolylasius inflatus Zhang,1989。经检验,前一个属是基于不实的观察结果,新属、种应予废除,作为未定属种归人蚁亚科(Formicinae);后一个属的建属根据都非建属的根据,其他的特征系毛蚁属(Lasius)的属征范围,没有建属条件,属应予废,保留其种,转移到毛蚁属。  相似文献   

5.
平凉安国镇六盘山群介形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祖望 《甘肃地质》1995,4(2):10-21,T003
平凉安国镇六盘山群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和尚堡组、李洼峡组与马东山组,计10属22种(含6新种、1新亚种、3未定种)。自下而上可分为:Cypridea(Ulwellia)-Damonella组合,时代属中上凡兰吟期;Cypridea(Cypridea)-Ziziphocypris组合,时代属豪特里维一巴列姆期及Cypridea-Liupanshania组合,时代属阿普第期。  相似文献   

6.
卷曲藻Grypania属在蓟县高于庄组中的确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描述了采自天津蓟县长城系高于庄组宏观藻类化石1属4种(包括1新种)。认为前人所建新属桑树鞍藻属(SangshuaniaDu,1986)即为美国西部上前寒武系贝尔特超群格雷松页岩中的卷曲藻属(GrypaniaWalteretal,1976)。高于庄组(1434Ma)与格雷松页岩(1400Ma)在层位上大体相当,得到古生物化石上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而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华北古陆与劳仑古陆在中元古时产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则蕴含着古地理古构造上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晚中生代义县组的化石蜻蜓1新属2新种。新属因与阿拉里佩蜻科(Araripelibellulidae)的模式属非常相似而被归人该科。它与该模式属有以下区别:径脉(RP)与前中脉(MA)在弓脉(Arc)处分离;臀圈较宽短,内有Y形脉;MA与IR2不呈锯齿状;后翅三角室后区出现数条插脉;翅室更小更密,尤其在翅端与翅后缘处;体型更大。本文首次对这个科种类的头部、腹部与部分足的具体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8.
湖南邵东下石炭统刘家塘组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有18属35种(包括6新种),它们绝大多数可与国内外下石炭统介形类对比,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刘家塘组介形类明显地可分成上、下两个不同组合。本文仅描述了刘家塘组介形类6属7种(包括6新种)。  相似文献   

9.
常建平  孙忠实 《世界地质》2006,25(2):105-112
描述了箭蜓科(Gomphidae)一新属种一宽翅辽宁澜箭蜓(Liaoninglanthus latus gen.et sp.nov.)及新属一未定种(Liaoninglanthus.sp.),还对义县光箭蜓(Liogomphus yixianensis Ren et Gao,1996)进行了补充描述。化石全部采自辽西北票黄半吉沟义县组下部(晚侏罗世晚期一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河南酮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冯庆来  张宗恒 《地球科学》1994,19(6):787-794
本文描述了采自河南南部桐柏地区蔡家凹大理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共计7属8种(其中1新属2新种),包括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 Nakaseko et Nishimura,Yangia chinensis Feng,Shengia yini(Feng),Cenosphaera sp.,Triassocampe?sp.,Pactarentiniasp.,Triassonm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纪鹦鹉螺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扎地区塔尔玛桥东-扎扛一带的奥陶系是藏北地区有可靠古生物化石依据的第二个出露区。地层发育好,含化石门类多,数量大,时代依据可靠,界线清楚,是藏北地区目前已知研究奥陶系(纪)的最理想地区。经鉴定,该区鹦鹉螺化石有29种,10未定种,分别隶属3目8科15属,其中3新属9新种。这为该区奥陶纪地层划分、对比及研究古地理格局,探讨藏北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文中仅描述了1新属6新种,老属种描述从略。  相似文献   

12.
Sahnioxylon rajmahalense(拉杰马哈尔萨尼木)在中国是首次报道.标本产于辽宁北票长皋乡喇嘛营和巴图营乡油房附近中体罗统髫髻山组.文中对Sahnioxylon与Phoroxylon(贼木)和Paradoxoxylon(奇木)的关系做了讨论,将Sahnioxylon andrewsii(安德鲁斯萨尼木)从Sahnioxylon中分出,另立一个新属Boseoxylon(鲍斯木属);并认为Sahnioxylon,既不是本内苏铁类也不是真正被子植物的木材,它最有可能是晚古生代一种特殊的木材Guizhouoxylon(贵州木)经过晚三叠世的Paradoxoxylon向现存无导管的被子植物演化的一个中间环节,为一种无导管的被子植物的先驱类型.  相似文献   

13.
王增吉 《地球学报》1993,14(2):155-173
云南西部施甸地区早石炭世早期地层称香山组,分上、下两段。下段建立四射珊瑚Rotiphyllum yudongens-Commutia crassoseptata-Antikinkaidia typica组合带。上段下部建立Thuriantha sinensis-Tachylasma shidianense组合带.本文共描述四射珊瑚11个属,14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包括2个新属,12个新种)。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普定县喀斯特受损生态系统石生藓类为研究对象,对其区系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共有石生藓类植物8科24属54种,其中丛藓科和灰藓科为优势科,扭口藓属、真藓属、曲柄藓属、拟合睫藓属和细喙藓属为优势属;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在0.471~-0.297之间变化,均匀度指数在0.617~0.566之间不明显变化,受损区域藓类植物多度明显低于水土保持长期观测样方(E);有丛集型(53.8%)、交织型(26.9%)、平铺型(11.5%)和悬垂型(7.7%)4种生活型,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不同样方中的苔藓植物生态分布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广西隆林地区早二叠世早期(隆林阶)的■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广西隆林、田林一带,石炭二叠系为一套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富含类及其他有孔虫、珊瑚、钙藻等动植物化石。1979年在隆林县龙桑村和田林县玉家坨村等系统地层剖面上,逐层采集了类标本,经笔者研究,发现居于栖霞阶Misellina带和马平阶Pseudsch-wagerina带之间的地层单元中,以产Pamirina(Nanpancella)-P.(Pamirina)-Naga-toella(Darvasites)类动物群为特征。这个类动物群计有13属、4亚属、27种,其中2新属、l新亚属、12新种和3未定种(表1)。  相似文献   

16.
用酸蚀法从陕西镇巴县小洋剖面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分离出大量保存精美的双瓣壳格子状化石,经电子探针进行成分分析和扫描电镜下进行形态学研究,确认为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放射虫化石。这些最早出现的放射虫不同于泡沫虫类,而出入意外地是一类褐色虫(Phaeodoria)。基于这些材料,建立了1个新科(Eoconchariidae)、3个新属(Eoconcharium、Fusuconohnrium和Quadratapora)和7个新种。  相似文献   

17.
贵阳乌当泥盆系马鬃岭组上部地层中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明  王建  白培荣  聂开省  王约 《贵州地质》2005,22(4):273-278,269
本文首次描述贵阳乌当泥盆系马鬃岭组上部地层中产出的遗迹化石10属,lO种(其中1个新遗迹种),并对这些遗迹化石产出层位的沉积环境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主要属于Seilacher(1964,1967)的Skolithos遗迹相,为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高能滨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阎永奎 《江苏地质》2002,26(1):1-6,T001
对采自江苏北部铜山县新元古界贾园组上部的灰色中厚层砂泥质灰岩、粉砂质灰岩和赵圩组下部的青灰色厚层灰岩中的微古植物群样品,进行了以浸解法为主,辅以磨片法的研究,共发现14属、19种,其中有1新属、2个新种。研究结果表明,贾园组和赵圩组的微古植物群虽属、种较少,但化石体的纹饰较复杂、结果明显。就其微古植物组合特征看,它与我国北方新元古界的化石组合有较大差别,而更近似于我国南方前震旦系的南华系(扬子系)上部的微古植物组合,地质时限为距今740Ma-700Ma之间。  相似文献   

19.
新反鸟化石(Gracilornis jiufotangensis gen. et sp. nov.)产于辽宁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根据该反鸟的骨骼细弱、肢骨关节发达、胸骨与躯干相比较小(胸骨宽与躯干长比率约为0.11;胸骨长与躯干长比率约为0.13)等不同于其他已知反鸟的特征,建立一新属种,归于华夏鸟科(Cathayornithidae)。  相似文献   

20.
四川龙门山中段泥盆纪的双壳类,因腕足类的繁盛排斥而相对贫乏,研究者较少。刘协章(1988)描述了江油甘溪、北川一带的泥盆纪双壳类18属49种,大部分为新属种,并划分出3个组合带1个顶峰带。笔者在进行1∶5万都江堰幅区调工作时,于都江堰市虹口乡九甸坪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