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川滇强震活动图像特征与趋势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川滇地震大形势的活动特点,根据川滇1948-2001年与1948-1965年强震活动图像的对比,对川滇强震趋势作为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在研究中国大陆中国南北地震带及川滇地震区新的经震活动幕(1980-1996年前后)主要强震活动图象特征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中短期强震趋势预测的几项强震活动图象指标,据此川滇当前强震趋势作了初步的预测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川滇地区乾宁至东川段的强震活动长期列为重点监视目标。本文概要分析了研究段的构造和地震活动环境与区域地震活动关系等之后,对该段的强震活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指出该段强震主要集中于乾宁—石棉、冕宁—西昌及宁南—东川三个区域,未来最大震级可达6~7级。1995年前后可能出现6级以上强震活动过程。作为监视,更应注意乾宁—石棉间。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区地震危险性的判定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回归—马尔可夫链联合预测地震的方法,结合川、滇强震的特点,对川、滇强震进行了计算,并作了预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川、滇强震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4,(4):4-11
对比分析了川滇地区近30年强震活跃段地震活动因子A值和空间集中度C值的全时空扫描结果.结果表明,川滇地区大地震孕育进入短期阶段时,震中周围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在A值和C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选取地震活动因子A值可更好地表征川滇地区的地震活动在时、空、强方面短期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根据1986 ̄1996年川滇藏三省(区)邻界区巴塘-丽江-带频繁的强震活动的资料,结合活动构造带分布及历史强震记录,分析了该邻界区强震活动若干特征,提出了“存在川滇藏邻界区巴塘-丽江地震块体”的认识,并就其与相邻地区强震活动关系及未来强震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川滇菱形块体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700年以来川滇地区6.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分析,发现川滇菱形块体是川滇地区主要的强震活动区域,强震活动关联度较高,主要表现为:(1)川滇菱形块体为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关联的主体;(2)滇东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3)川滇菱形块体将可能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4)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震活动的有序迁移可能是对块体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比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加卸载效应.  相似文献   

9.
关于川滇地区深部结构与强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滇地区是中国大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且近期的强震活动仍十分频繁。本文论述了川滇地区在我国大陆强震的机理和预测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回顾了30我为在该地区开展的地震学研究,并提出在“973”国家基础研究计划中拟开展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及其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安宁河-则木河-小江地震带强震危险性趋势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川滇地震区强震活动期格局的变化,认为自1976年以来已进入川滇地震区的"中区"为主体活动的新活跃期,并将可能持续至少二三十年;1985~1996年初的川滇强震活跃幕已经结束,1996~2002年处于6级地震的少发时段.根据川滇中区历史上出现过的东带(E102°~103°线)、西带(E100°线)交替活动特征估计未来几年安宁河-则木河-小江地震带将可能是大地震发生带.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区大震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地区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的东缘,地壳运动剧烈,活动块体特征明显,中强以上地震频发,是研究大震活动规律的理想场所。通过过去一个世纪的6.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地震动力分析认为,云南地区存在的4个具东西交替活动特征的地震活跃期,可能是东、西部各自地震活跃与平静过程叠加的结果,100a左右可能出现1次东、西部同时爆发大震的时段;云南地区地震活动与外围地区存在较好的呼应关系,安达曼-缅甸弧形带的巨震活动对云南地区地震活跃期的启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云南东部强震也与四川西部大震密切相关,四川大震活动往往滞后于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平静—首发大震可能是云南以东部为活动主体的地震活跃期的启动模式。这些认识对云南地区大震预测、地震机理以及板缘动力学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本世纪第五次大震高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声 《地震研究》1990,13(4):361-369
本文首先指出从1988年11月澜沧7.6级地震开始,中国可能已进入了本世纪的第五次大震活动高潮,并将持续到2000年左右,之后将中国划分成十余个地震带,通过各带地震活动强度起伏的节律分析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的辅助论证,确定出了滇、川、藏、青、北疆和东北深震区是本次大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并大致给出了它们发震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13.
赵洪声 《地震学报》1981,3(3):302-311
根据强震与震中区年降雨量的相关分析, 将川、滇两省划分成6个强震活动区.由此, 通过一种迭代算法, 又分别导出了6个 M6的强震活动区和川、滇两省 M7的强震的中期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7级强震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国胜 《地震研究》1999,22(4):343-348
1988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了4次7级强震,作利用可公度性计算和评估函数及川滇强震特征等方法,对这4次强震作出了较好的预测,长期的研究实践表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在一定区域内呈现出某种韵律特征,地震的可公度性能表述这种韵律特征,特别在活动期间,利用内可公度计算预报6-7级的地震应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中根据南北地震带中段及附近区域1973年以来86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统计结果,对地震序列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的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51%),多震型次之(29%),孤立型最少(20%);同一序列类型中,随着地震震级增大,主余型地震所占的比例增加,多震型、孤立型逐渐减少,7.0级以上地震以主余型为主,无孤立型地震;对于不同破裂类型,逆冲型地震中主余型最多,多震型地震更可能为走滑和正断性质的地震。2)主余型和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好;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震后20d内,主余型最大余震集中在震后3d内发生,多震型地震中次大地震集中在震后12d内发生,孤立型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地震当天。3)地震序列空间分布显示,主余型地震分布相对较广,多震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川西巴塘—理塘、川东马边—昭通一带、川北松潘和滇西北云龙、姚安、龙陵及附近区域,甘孜-玉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NW段及四川盆地等地更易发生孤立型地震。4)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可能与本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川西则木河断裂带强震复发周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金卫 《内陆地震》1990,4(2):107-115
本文从地震活动性和断层活动性两方面初步研究了川西则木河断裂带上地震的复发周期。通过古地震地貌现象的研究,发现则木河断裂北段西昌一带自晚更新世以来多次发生强震,其中全新世时期至少有4次。并得出晚更新世时期,强震在原地重复的周期为2000年,全新世时期为1800年,则木河断裂带滑动速率的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时期断层滑动速率为4.5mm/a,全新世时期为4.9mm/a,以此估计则木河断裂带上晚更新世时期,强震重复的平均周期为965—1380年,全新世时期为885—1275年。  相似文献   

17.
王永安  王世芹  付虹 《内陆地震》2003,17(4):294-299
采用速率合成和趋势合成两种方法对云南定点形变倾斜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旨在提取形变准同步群体异常的信息,分析研究倾斜与强震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前1—2年形变场的群体异常信息较为显著,对云南地区强震的中期预测有一定的效能,倾斜南北向的观测变化结果对强震的反映优于东西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强震的地质背景——发震构造特征和破裂性质——出发,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分析了强震的时空分布图象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强震序列的多种现象,将强震分为A、B两种地震地质类型。A型:是继承性破裂,发震构造是强烈活动的深大断裂,地震能量集中释放;多为主-余震型序列。B型:是新生性破裂,多发生在断块内部的多组构造交织地区,地震能量分散释放,多为强震群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