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008年青海大柴旦6.3级地震及发震背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大柴旦地区发生6.3级地震,打破了青海省境内55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该次地震可能是对2008年5月12 日汶川8.0级地震在青藏块体内部应力调整的响应.通过该次地震及其发震断裂周缘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断裂活动性主要以逆冲为主并兼有走滑特性.对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开挖探槽,探槽剖面揭露该断裂带在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有过明显活动;断裂带周缘历史地震的分布特征表明断裂带新的活动明显向南迁移;这与野外调查结果断层活动不断向山前迁移相一致.根据对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内部中强震活动有顺时针螺旋迁移的特征,这一活动特征与GPS观测的青藏块体内部应力顺时针调整相一致,这一特征可能代表了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的一种新规律.基于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和祁连地震带的大震构造孕育条件,祁连地震带东南部地区应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考察和系统的年代学样品的采集与测试,对长岭-半边山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在探讨川东地区发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长岭-半边山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和年代学特征,认为该断裂具有发生最大潜在地震为5.0~6.0级的发震能力。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5日20时58分,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发生4.6级地震,太原附近城市震感明显。从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图、余震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入手,采用排查法,对震中区附近的主要活动断裂进行了逐个排查分析。最终判定交城断裂带北段的石岭关南缘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报告,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1—2014年阿尔金断裂带西南端NE向张性剪切段附近的3次于田MS≥5.0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并对其余震分布及发震构造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2011年于田MS5.5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阿尔金断裂,该地震同时触发了阿尔金山前普鲁断裂的中小震活动,地震序列呈近NS向长条带状分布; 2012年于田MS6.2地震序列沿NNE向分布,发震构造为苦牙克断裂; 2014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沿NE和NNE方向展布,其中NE走向的余震序列沿阿尔金断裂走向有3处余震丛集分布,由此推测该余震低活动区是由于断层内存在一较大凹凸体,终止了破裂的传播所致,发震构造为阿什库勒断裂和苦牙克断裂. 此外,地震序列截面特征显示,2011—2014年3次于田MS≥5.0地震序列基本贯通了阿尔金断裂带西南端的次级断裂和普鲁断裂.   相似文献   

5.
应用粘弹性计算程序,计算1833年嵩明8.0级大地震产生的同震和震后应力场变化,并计算对附近的小江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及云南境内红河断裂带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嵩明8.0级大地震对滇中南地区应力分布产生较大影响,对周围断层的影响甚至持续数百年的时间。嵩明8.0级地震使震中附近的小江断裂中段、安宁河断裂南段和红河断裂带中段库仑应力减小,降低发震危险;而小江断裂带南北段、安宁河断裂北段、则木河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南北两段库仑应力增加,地震危险性增强。红河断裂带中段在数百年时间尺度内始终处于嵩明8.0级地震库仑应力的减小区域,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此断裂段的地震平静现象。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8级地震区的地震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了该区域内地震震源机制分布及分类特点,讨论了断裂重新滑动型地震的发震构造应力场的校对问题,提出了使用地震学的定标率来区分破裂型地震和滑动型地震的方法,并给出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几何特征,分析了孕育和发生8级地震的构造原因。  相似文献   

7.
程佳  刘杰  甘卫军  李纲 《地震学报》2009,31(5):477-490
以所建立的川滇地区主要活动块体及其周边断裂带的模型和前期利用GPS及水准资料反演所得到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作为基础,将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错动量加入到三维断裂几何模型中,计算出汶川地震大范围的同震形变场,然后基于该同震形变场和活动断裂三维几何模型反演了各条断裂对该同震形变场的反映,并通过与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对比,得到了汶川地震对川滇地区各主要活动断裂带发震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作用下,在川滇交界东部地区,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地震危险性提前了305a,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大致提前了19a,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别提前了21a和12a,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分别提前了9.1a和18a,马边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则提前了51a;对川滇交界西部的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南西段、怒江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中甸断裂带等断裂带地震的能量积累也有促进作用;相反在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小江断裂带等历史地震频发的断裂带上,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6年青海门源M_S 6.4地震具有显著特征,如:余震强度低、能量释放水平低、震害较轻等。震区地震构造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如:冷龙岭断裂呈周期性破裂,发震断裂含多支相互斜交的分支断裂等。虽然地震前小震活动未能提供有价值的预测信息,但震中落入2015年甘肃省年度危险区。本文对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衰减、震害特点及冷龙岭断裂带构造进行分析,给出地震序列属性、发震断层及错动动力源,提出地震并未发生在冷龙岭主断裂的证据,从而为震区及邻区地震活动状态与孕震机制判定提供参考,并为后续震情判定提供震例与数据。  相似文献   

9.
以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 8 1级地震为例 ,运用月均亮温点对点差值分析法和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 ,研究了活动断裂与震前红外异常的空间关系及发震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 :震前月平均亮温相对于 2 0 0 0年同期平均亮温的增温区沿发震断裂呈条带状分布 ;从震前 1个半月的 2 0 0 1年 10月开始 ,断裂带内外的相对温差发生明显变化 ,断裂带内的平均亮温与其外围的平均亮温差从 - 2℃增加到 1℃ ,相对增温幅度达 2~ 3℃左右 ,地震之后相对温差又回到正常状态。由此可见 ,震前卫星红外增温与东昆仑断裂带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震前沿断裂带的红外增温大于其它地区。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是定量研究红外增温与活动断裂的时空关系、挖掘震前增温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共和7.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质、地震及形变资料研究了1990年4月青海省共和MS7.0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NWNWW向的哇玉香卡拉干逆冲盲断裂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其地表形变以褶皱隆起为主.因此,共和地震是一次典型的“盲断裂褶皱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