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12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中原发性肝癌41例,32.8%,转移性肝癌21例,占16%,肝囊肿者41例,占32.8%,肝海绵状血管瘤19例,占15.2%,肝脓肿2例,肝结核和肝肉瘤各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检出率为腹部CT检出率的19.75%,CT是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壶腹癌,B超诊断准确率71.4%,CT诊断准确率85.7%,两者结合准确率达92.9%,对于大多数中,晚期壶腹癌,B超与CT表现大致相同,但CT对显示较小,较早期的病变所致阻塞性黄疸其阻塞部位,阻塞程度及阻塞性质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报告93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垂体腺瘤64例,颅咽管瘤13例,空泡蝶鞍7例,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22例,胆脂瘤、垂体癌、血管瘤、脊索瘤各1例。本文着重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讨论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空泡蝶鞍形成的理论基础及CT分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在于评价先天性胆管囊肿影像学诊断的价值及首选检查方法。所用的材料与方法是搜集68例术前经腹部平片、胃肠钡餐检查、静脉胆道造影、ERCP、PTC、B超、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是B超简单,可重复检查,阳性率74.6%;CT能清晰显示胆管囊肿的部位,大小,类型。对Carolis病有特别价值,ERCP检查痛苦,对小儿不适宜;PTC为创伤性检查,静脉胆道造影显示病变不隹;腹部平片,胃肠钡餐造影仅能显示病变间接征象。结论得出:对胆管囊肿的检查诊断,首选CT和B超,ERCP和PTC,应该做为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到目前为止,国内对RB主要采取眼球摘除。 但为避免误诊,所以术前必须要正确诊断,应用各种影像手段来检查。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统计的RB 81例应用CT检查均发现眼内高密度影、不均质,有钙斑者29例,占CT检查者的75.0%。视神经增粗6例,眼球增大5例眼内肿物向眶内蔓延3例,眶腔扩大1例。 由此看来,CT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眼内的病变,还可观察眼外蔓延及眼球周围结构的改变,在发现眼外蔓延的肿瘤方面,CT检查优于B…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CT、B超对胆囊壁形态改变的观察,探讨其在腹水的签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腹水患者胆囊壁的形态改变,发现胆囊壁的形态与腹水的性质有关。结论:CT、B超对腹水患者的胆囊壁形态的观察,有助于腹水性质的签别,并对腹水病因的寻找或断定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60例肾上腺病变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提出了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并对成人肾上腺的解剖部位及大小、形态等CT表现时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囊性病变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腹部囊性占位1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各个病变CT表现的特点.结果腹腔内囊性占位3例,其中巨大的大网膜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1例.腹膜后囊性占位13例,胆总管囊肿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2例,囊性畸胎瘤1例,重度肾积水3例.结论小儿腹部囊性占位,病变小者诊断容易;巨大囊性病变形态不规则,位置难定,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证实的22例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CT、MRI表现。结果:22例含脂肪肝癌中,巨块型16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肿瘤单发17例,多发5例;5例多发肿瘤内均只有1个含脂肪病灶,共有含脂肪肿瘤22个。18例肿瘤以实质成分为主,肿瘤内脂肪呈散在、小簇状分布;4例肿瘤以脂肪成分为主,瘤内脂肪呈球状表现,实质成分较少。CT显示肿瘤内斑片状、球状脂肪密度影,MRI脂肪抑制序列及化学位移梯度回波序列正反相位均明确显示脂肪的存在。22例动态增强扫描均较好地显示“快进快出”的影像强化特征,其中15例显示肿瘤假性包膜。结论:CT、MRI能较好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影像特征及肿瘤内所含的脂肪组织,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是探讨肾肿瘤的鉴别诊断。采用的材料与方法是对27例肾肿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肾癌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恶变1例,恶性淋巴瘤并右肾侵犯1例,肾盂癌1例,肾盏癌2例,肾嗜酸性细胞2例,肾母细胞瘤3例,肾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结论为各种肾肿瘤都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CT扫描可以对大部分肾肿瘤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在CT引导下,对8例肝脓肿病人实施穿刺,吸脓,冲洗,埋管引流的方法与疗效探讨。8例患者均经过B超或CT诊断,用5F套管针穿刺,吸脓,冲洗,埋管,在临床配合下,病人症状缓解快,脓腔缩小,此法缩短治疗时间,它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肾肿瘤的尿路造影,超声和CT表现,讨论了恶性肾肿瘤的一些诊断问题,作者认为单纯使用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对于显示肾脏恶性肿瘤明显低于超声和CT,综合应用影像学技术可显著提高恶性肾肿瘤的诊断率。CT对于诊断病变,确定病变性质,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局限性脂肪肝的CT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局限性脂肪肝发生部位、形态、密度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和方法 筛选40例CT平扫及强化扫描的脂肪肝病例,通过CT值的测量及肝内血管相对密度分级标准,结合强化CT表现进行诊断。结果:40例中29例按肝段分布(72.2%),10例按肝叶分布(22.2%),1例呈球形(2.2%)。40例平扫均示肝血管湮没,10例呈血管反转。强化扫描均示密度轻度升高,其内血管清晰,走行正常。结论:用CT值。血管相对密度变化,结合强化扫描对局限性脂肪肝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SC)与基底细胞癌(BCC)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4例SC和7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结果:在14例SC患者中6例行CT平扫检查,7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行CT与MRI检查;在7例BCC患者中1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行CT与MRI检查。SC病例中92.9% 为女性(13/14),50% 发生于上睑(7/14),病灶形态多数呈环条状和结节状(12/14),半数病灶边界不清晰(7/14),病灶内常出现“弧形征”(5/14)和气体征(4/7),1例侵犯邻近眼眶组织;BCC病例男女患者比例相近,病灶全部位于下睑(7/7),近半数病灶形态呈结节状(3/7),边界多数较清晰(6/7),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未见病灶侵犯邻近组织。结论:SC与BCC在流行病学、发病部位、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掌握二者鉴别要点可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CT诊断纵隔脂肪沉积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脂肪沉积症临床少见,多无症状,易误为纵隔肿瘤或心脏疾患,CT检查可确诊此症。经X线或B超检查的3例纵隔增宽的患者,CT扫描排除纵隔肿瘤。3例经CT扫描证实纵隔血管周围广泛脂肪沉积,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不造成气管,食管移位。CT检查可确诊纵隔脂肪沉积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强CT成像对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临床和影像诊断为HSOS的6例(男2例,女4例)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观察分析增强CT成像上肝实质、肝脏相关血管及其他扫描范围相关影像变化,并参考肝脏血管超声、血管造影或增强MR检查结果,总结分析HSOS增强CT的特征。结果:CT平扫6例均表现肝脏肿大,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增强后6例均表现为“斑片状”或“地图样”异常强化,1例除此之外还可见特征性的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异常强化。5例三支肝静脉均未见显示,1例肝左静脉未显影,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变细成线样改变。下腔静脉肝段3例重度狭窄,3例稍受压,但所有病例经肝脏血管超声、血管造影或增强MR检查均证实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通畅。结论:CT平扫所显示肝脏肿大、密度不均匀减低和增强扫描所显示肝实质“斑片状”或“地图样”异常强化或特征性的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异常强化特点有助于HSOS的诊断。但增强CT对诊断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段是否狭窄或闭塞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