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地球内部物质构造转换过程虽然取决于内(地球成因)能,但受宇宙(宇宙成因)力的配置和调节。同时,每一不均匀层对宇宙力分量有独特灵敏性。宇宙对地球作用主要以重力和电磁场时空变化来实现。电磁场变化能量源主要与太阳过程有关,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起最大重力作用。8.1地球自转速度和地震活动性在近100年来,北半球大陆发生了7.0级或以上地震约200次(图略),震源深度达200km(图8.1)。实际上,所有强烈和灾难性地震都发生在赤道扇形区内,主要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地区,地震能量释放达1018J。图8.1震源分布图地震随时间分布确定有4个活跃阶段(图8…  相似文献   

2.
地震重力观测主要监测地表或空间重力场时间变化,即动态重力变化。动态重力场变化是地表位移运动(主要为测点垂直位移)和地球内部物质运移或变化的综合反映,是地球内部运动(主要为地壳运动,其表现为物质密度变化和变形的耦合运动)的重要表征物理量。地震的孕育过程包含于地壳运动过程中,因此,通过对动态重力场变化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库.  ΑΚ 《内陆地震》1995,9(4):382-388
地球动力作用取决于地球内部因素,但对某些地质原则问题(例如,构造现象的全球特征和同步性并未能很好地解释)。所以,为了论证这些作用,许多学者提出了第二种假说-宇宙能源对地球的作用。宇宙因素加入了地球内部能量形成过程,在地球内部随时间积累起来的能量只引起较小的应力,这些应力加上地球内部应力继续快速作用,对构造活动韵律起调速作用。对于月球,构造作用力是被动的,宇宙力在现代断层形成时起主要作用。本文研究了  相似文献   

4.
运用地球动力合成作用原理宏观预测全球火山、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地球运动或形成全球性受力状态的天然力为地球动力,包括地心引力(重力)、地球等速自转力、地球公转变速惯性力和星际引力(增量)4种力。(1)重力即地心引力。地球自转前的地心引力为原始重力P_0,地球自转后的地心引力  相似文献   

5.
叶.  AK 王道 《内陆地震》1997,11(3):273-276
利用定量方法研究了在固有重力作用下地球模型的动力自由振动现象。确定了地球在旋转惯性体力和太阳系中月球、太阳、行星潮汐力作用下的临界应力─—应变状态及在此作用力下地球模型动力稳定性的丧失。地球动力稳定性丧失引起的受迫振动的卓越频率与弹性自由振动的卓越频率在岩石圈的共振点彼此相同,受迫振动的周期数量级为小时,也与自由振动周期数量级相当,而由地球旋转惯性力和临界状态潮汐力引起受迫振动的周期为几天。岩石圈某些地点的共振效应是地震的触发机制,共振点上的动力残差引起了地震震源区的势能释放,产生了数量级为秒振动周期的地震波。因此,查明岩石圈中的共振效应和共振点就可以预测未来强地震的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6.
详细讨论了地球自转的天文地球动力学效应,地极移动和日长变化导致地球引力位系数产生时变特性并引起重力的摄动,根据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导出了由于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地球引力位系数变化、重力摄动、垂线偏差和地球形变的表达式,并定量地研究了极移和日长变化对测站重力观测值和地球形变的影响,建议在高精度的空间大地测量中要顾及到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一系列效应。  相似文献   

7.
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季节性和年变化的成因已达成基本共识,但更长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成因尚无定论,它们或归因于太阳活动、日月引潮力、地壳反弹、大气圈波动或行星摄动的影响等.直至目前,地球自转变化的规律和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研究发现:根据行星会合指数(K)标定太阳轨道运动特征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行星会合指数(K)的FFT检测发现太阳轨道运动周期与前人研究的地球自转日长(LOD)变化周期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太阳轨道运动在受到行星系统力矩作用的同时,致使近日行星轨道运动受到太阳引力作用的波动影响而产生扰动.受太阳巨大引力作用的牵制,导致地球轨道角动量和太阳轨道角动量的变化具有正相关关系.根据地球轨道角动量和自转角动量之和守恒,进而推断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太阳轨道运动特征的响应,这在思想方法上是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8.
《内陆地震》2005,19(4):292-303
2.1地壳和上地幔形成 地球膨胀的“炽热模型”假设富有物理依据,现已为最新地球物理资料所证实。根据这种模型,内核物质是在重力压缩条件下地球形成过程中得到过热、过压、坚实、高密度的气态物质。地球演化过程中,压缩和过热物质可逆转换成凝聚态,地球消耗积累的能量,这个过程地球密度减少——地球膨胀(图略)。  相似文献   

9.
月球和地球正常重力特征差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球和地球都非常接近于旋转椭球,基于正常椭球求定的正常重力场占据了月球和地球真实重力场的主要部分,比较月球和地球的正常重力,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天体的重力变化特征.基于Clairaut定理求解月球和地球的正常重力,正常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呈现了相反趋势,即地球是两极的正常重力大于赤道的正常重力,而月球是两极的正常重力小于赤道的正常重力.从截断误差及椭球形状与自转角速度的协调关系分析了月球和地球正常重力随纬度变化产生相反趋势的原因:月球的椭球扁率与自转角速度之间的数值关系不满足行星流体静力学平衡条件,即利用Clairaut定理求解正常重力并不严格适用于月球.  相似文献   

10.
地球变化磁场的分形和混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北京地区地球变化磁场的水平分量作为一无规时间序列,利用谱分析方法求出了1959,1965,1970和1976年时间段的分数维布朗运动(FBM)的维数Db。结果表明Db值与太阳活动性呈负相关。进而利用时间延迟方法来重建该序列在相空间的吸引子,计算得到吸引子的维数D=4.2±0.4,最大Lyapunov指数总是正值。这表明地球变化磁场可能是混沌的。还利用一简单模型说明太阳活动性对地球变化磁场Db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川滇地区1988年以来30次Ms≥5.0级地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中、强地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曲线有一个非线性趋势增强的变化过程,曲线上升的非线性增强对整体区域一定时间段内有震、后续地震和无震的判断给出了震前地震活动的中、短期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2.
水库诱发地震机制与抗震设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水库诱发震的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动的特征以及设计地震动的选择,提出了诱发地震设计烈度确定方法和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选定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地震拟合优度在青海中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对青海省中东部的6个ME≥6.0地震从震前数年开始进行地震拟合优度计算,发现这6个地震震前一段时间地震拟合优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对共和7.1级地震震中附近一定区域内的地震进行拟合优度计算,进而提取震中周边300kmME≥5.8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指标。并对这一指标进行预报水平评分。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共和地震震中胤边300km ML≥5.8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另外,对拟合优度计算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优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及其前兆的观测研究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地震灾害及预测观察研究现状的分析,解析了地震预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地震及其前兆观测在预测研究中的作用,同时认为,地震前兆观测既不能盲目,也不能随波逐流也进行,其进展以决于地震孕育机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观测途径或方法的选择,并简述了20年来在震前准静电场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温州地震台数字记录深源地震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快速判断震相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温州地震台大震速报质量.  相似文献   

16.
肖丽珠  张小美  陈瑶  徐辉 《华南地震》2004,24(3):M011-M017
对1970年以来甘肃地区发生的13次小震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们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前兆性震群特征,其中10次震群之后在震中或其附近地区发生了中强以上地震。在深入研究这些震群的时、空、强特征和性质的基础上,对甘肃礼县震群进行了重点研究,该震群的h、k、μ、ρ值均为异常,在震群结束2月后就发生了岷县-临潭-卓尼县5.2级地震。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位于浙江文成与泰顺交界的珊溪水库发生了最大震级为ML4.6的震群.我们分别利用浙江省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珊溪水库现场数字监测网的观测数据,运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对震群进行了定位.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定位方法与不同观测数据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我国接连发生的严重震灾,使社会公众对地震预测预报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为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地了解、参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对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机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中强地震孕育过程中,震中周边一定区域内的小震活动会因次级破裂的非均匀性,而在各震级档的比例分配失调,会导致采用古登堡公式拟合时的拟合优度下降.利用该规律,对玉树地震前一定区域内的地震,运用地震拟合优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玉树地震前一段时间,震中周边一定区域和青海省及邻区地震拟合优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异常.该方法可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地区的中期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弥补地震前兆台网分布稀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ehavior of and damage to large fill dams during earthquakes. Although fill dams have been constructed since olden times, there are only records of recent earthquake damage. We analyzed the behavior of fill dams of at least 15 m in height during earthquakes, and investigated the damage to the fill dams. The fact that fill dams that ar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modern design standards have never been failed but have been only slightly affected by past earthquakes in Japan and other nations suggests that such large fill dams are highly earthquake resistant. The modern conventional design methods (soil engineering control of the bank soil, method for evaluating slip safety,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foundation ground) are thus fully adequate for determining earthquake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