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天津地区咸水层水位出现长趋势变化,一般认为这种变化是地震的长趋势异常。但是,经过我们调查分析,认为天津地区咸水层水位在唐山地震前的长趋势下降,很可能是大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咸水层是华北沿海平原地区特有的含水层。 多年观测实践表明, 咸水层水位动态表现出较好的映震能力。 天津宁河潘庄井是现存的一口咸水观测井, 水位动态一般较为稳定, 日变幅度小于10 cm。 多年来该井在首都圈尤其是唐山老震区中等以上地震前有很好的水位异常显示。 2010年5月该井水位出现大幅度突升异常, 上升幅度近3 m这种显著的异常变化是与地震孕育有关, 还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干扰变化, 需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判定意见, 笔者为此进行了跟踪分析。 通过对环境调查、 井深测量、 抽水试验及水质检测等结果认为, 此异常是井管老化、 腐蚀、 渗漏, 浅层高矿化度水渗入井内引起的, 与地震孕育、 区域构造活动等无关。  相似文献   

3.
为剖析咸水进水位异常,我们对位于唐山地震区附近的双桥1号井,双桥2号井及东台子井进行了多次井内垂向电导度的测量。在1991年10月5日宁河ML4.6级地震及1992年7月22日宁河ML4.9级地震前井下水电导度特别是含水层部位水电导度都曾出现过高值异常,这对于判别不异常是由于咸水层压力变化还是外来水的侵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电阻率年变化与气象因素及水位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消除ds 观测资料中的年周期变化,对宝坻、塘沽地震台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与台站附近地区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水位及海水水位的同期资料进行了相关处理分析, 并对地电阻率年周期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产生地电阻率与气象要素年周期变化的外因是同一源场作用的结果。 而地电阻率变化的内因,则是基于地下咸水层厚度的改变及地壳应力场的变化。 采用最小二乘法由气象参量和水位变化拟合出地电阻率模型值, 并计算出观测值与拟合值的残差,以消除电阻率观测资料中的年周期变化。结果表明, 近年来华北地区发生的 6级左右地震前,在宝坻、塘沽地震台的观测资料中均存在明显的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咸水井映震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建英 《内陆地震》2008,22(3):252-257
系统处理了1992年以来天津地区4口咸水井的水位观测资料,使用R值对这4口井的映震效能进行了评估。认为:①这4口井的R值不高,主要原因是咸水层观测井水位异常时间较长,致使预报占用时间较长;②咸水层观测井水位异常幅度比较明显,异常性质的规律性较强,出现异常时易于识别;③咸水层观测井水位有异常有地震的比率达到了70%以上,这对有震的判定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津潘庄井水位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地下水进行地震预报和研究有比较明确的物理基础。长期的地下水观测记录了大量的震例。天津地下水观测网含盖了不同的含水层,其中咸水层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以宁河潘庄咸水井为例,对其出现的异常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统计了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总结了该井水位的映震特征。结果表明,异常形态均属于突升一缓降的阶变型异常,具体表现出两种映震类型:①水位突升一水位转折下降一发震;②水位突升一水位转折下降一恢复到原水平一发震。上升幅度在几米以上,震后逐渐恢复;异常时间分布散,但异常超前时间仍以半年居多;异常幅度有随震级增高而增大、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的趋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就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6.4级地震,云南省近50口水位观测井的同震后效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位同震震时效应后的水位突升、突降、固体潮日变畸形是水位后效的显著特征。滇西北东向断裂带及小江断裂带很可能是近年后继中强震发生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8.
1986年8月2日湖南东江水库截流蓄水,10个月后发生水库诱发地震。蓄水初期,地震活动频度与库水位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1993年至今,地震活动的频度与库水位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已逐步消失。诱发地震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受水体、构造、岩性的控制。依据地震构造背景、水库规模、水库蓄水后诱发最大震级的最大概率时间等预测东江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不会大于4.99级.1991年发生的3.2级地震应为最大震级的概率是80%。今后仍可能发生3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庐江地震台数字化水位、水温观测以来,在多次大地震中水位、水温均有明显的同震效应,四川汶川8.0级地震、日本本州9.0级地震引起汤池1号井水位、水温的同震特征。动水位同震效应表现为脉冲变化,震后水位逐渐升高;水温表现为阶跃下降,震后水温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甘肃景泰1990年6.2级地震和2000年5.9级地震前,宁夏南部干盐池井和王民井水位的变化情况。发现在景泰地震前上述2口井水位变化既有趋势异常显示也有中短期异常显示。干盐池井水位的中短期异常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而王民井水位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变化。2口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同步,而且具有重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不同型号仪器水位记震能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地震时不同型号仪器及不同采样率获取的水位观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数字化水位观测的两种主要观测仪器ADP系统与LN-3(A)在记震能力上的差别主要是由采样率不同引起的,与仪器性能及水井的深度关系不大.由于水震波的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因此只有加大采样率,才能记录到波型更为完整的水震波和更为丰富的水震波震例.分析认为,数字化水位观测必须最终向实时记录的方向发展,才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地球内部应力的瞬时变化的真实信息,不至因采样率不足而使短周期信息遗漏,同时也更有机会捕捉到前驱波及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沿华蓥山断裂带分布的荣昌等4口观测井,利用Baytap-G潮汐分析方法,计算各井水位和气压及理论固体潮的潮汐振幅谱,比较其潮汐频谱差异,通过对主要潮汐分波振幅的回归计算定量分析各井水位受气压潮和固体潮影响的大小。基于对井水位正常动态的认识,选择各井水位潮汐的主要分波,对井水位长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提取水位潮汐响应特征参数(振幅比和相位差),进而探讨特征参数动态变化特征。最后对井水位受气压潮和固体潮影响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荣昌井水位主要受气压作用的影响,北碚、大足、南溪三口井水位受固体潮-气压潮综合作用的影响,而荣昌井水位只受气压潮影响可能与该井所处含水层裂隙发育且该井未下设止水套管有关;荣昌井P_1S_1K_1波和南溪井M_2波振幅比和相位差在几次大震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地震波没有使井孔与含水层之间的水流交换发生显著变化,而北碚井和大足井M_2波振幅比和相位差分别在汶川和芦山地震时发生变化,反映了地震波的疏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了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MS8.5远震和汶川MS8.0近震在四川及其附近地区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以上升为主,同时水位上升与下降的井点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分区性;水位、水温同方向阶变的井点数比例高于两者反方向阶变井点数比例,当水位同震变化为振荡型时,水温以下降型为主;相对于远震,近震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井点数量增加,无变化井点数量减少;所有井水位和大多数井水温同震阶变的方向都不因地震的远近、大小、震源机制或地震方位的变化而改变,个别发生水温同震升降方向变化的井点是由于水的自流状态和水位同震阶变由振荡转为阶变的改变所引起;水位同震升降性质受控于当地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而水温同震变化还与地震波引起的井孔中水的运动方式、水温探头放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其机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甘东南地区水氡浓度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临界慢化理论应用于甘东南地区水氡浓度观测资料的处理中,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为例,计算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计算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多个台站的水氡浓度观测资料在两次地震前均存在较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并从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变化形态方面分析了异常点水氡浓度变化的临界慢化特征,结合水氡异常的水动力学机制和异常点所在构造,认为2次地震前的临界慢化现象与地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Two great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sea northwest of Sumatra, Indonesia, on December 26, 2004 and March 29,2005. The observation of water levels in Yunnan yielded abund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wo earthquak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water level response to the two earthquakes in Yunnan and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large earthquake- induced abnormal water level change could be better recorded by analog recording than by digital recording. The large earthquake-caused water level rise or declin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seismic waves that change the stress in tectonic units, and is correl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where the well is located. The water level response mode in a well is totally the same for earthquakes occurring on the same fault and with the same fracture mod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the response amplitude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6.
昌黎井数字化水位水温对汶川地震同震响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8.0级地震震前、震时、震后均引起了昌黎井水位、水温资料显著的变化,对昌黎井数字化水位、水温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详细分析多个地震前后昌黎井流体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震对该井水位、水温的影响并没有固定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勇  方维  马丽 《中国地震》2007,23(2):195-203
有许多因素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如地震的孕育过程、降水、固体潮等。其中我们感兴趣的是地震孕育信息。消除各干扰因素的影响是挖掘隐藏在地下水位中地震孕育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消除降水因素影响的方法,通过相关分析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地震活动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