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玉树地震结构震害看村镇房屋抗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青海省玉树县7.1级地震后,结古镇的房屋震害调查资料,总结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破坏比,结合典型震害案例,从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角度对村镇房屋的震害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村镇房屋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村镇房屋震害特点,从技术和管理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小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汉中村镇既有砖木结构现状的调查,分析汉中村镇既有砖木结构的结构类型、设计方式、建造地域地段、地基处理措施和结构基础形式、村民抗震安全意识和房屋抗震构造设防情况等。通过查阅地震震害资料和相关文献,简述和分析砖木结构房屋的震害规律、破坏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汉中村镇砖木结构房屋的抗震现状及处理方法,并对如何提高既有和新建村镇砖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给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为进一步掌握江西辖区,特别是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村镇房屋抗震能力现状,对江西省辖区内多个城市中的8个县(市)24个乡镇72个自然村开展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调查,其中详细调查了363栋江西典型村镇房屋。本文首先总结了江西的地震背景及村镇房屋震害特点;然后,依据调查资料,并结合九江地震等历史震害,指出江西村镇房屋在抗震设计、构造、施工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江西村镇房屋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地区的震害预测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及不同地区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总结了江西省既有村镇房屋的抗震能力现状;最后,针对江西村镇房屋,提出增强村镇房屋抗震性能的有效建议,本文研究可为村镇房屋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村镇房屋是历次震害中最薄弱的建筑,提高其抗震性能刻不容缓。本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震烈度的取值,以陕南6县18镇54个自然村的1161栋村镇房屋为抽样样本,完成样本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的破坏比及破坏损失比、场地条件、抗震概念设计、村民的抗震知识和抗震防灾意识等现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南村镇房屋的结构类型有生土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其中砖混结构是其主要的抗震结构类型;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影响下的破坏比有差异,而破坏损失比相同;陕南村镇房屋的场地条件变化复杂,抗震概念设计存在缺陷且村民的抗震知识和抗震防灾意识淡薄,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7·22”云南盐津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的考查情况,介绍了2006年7月22日云南盐津5.1级地震的灾害概况,归纳和分析了灾区生土墙结构、石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木构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我国村镇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既有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及加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土结构房屋具有取材方便以及造价低廉等特点,在我国村镇仍有使用。鉴于多次地震中生土结构民房震害严重,生土结构房屋的抗震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以江西省内村镇生土结构房屋为对象,结合震害分析和实地调研等,详细总结生土结构房屋的结构缺陷与抗震性能;其次,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工程实例,概述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改进方法与加固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2013年2月20日田东-平果-巴马交界4.5级地震砖混结构房屋震害情况的现场调查,归纳和分析了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及原因,总结了受震害房屋的建造特点,并对提高村镇房屋抗震性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漾濞MS6.4级地震影响区范围内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区域内土木结构房屋破坏较其他结构严重,主要分为"穿斗式"和"墙抬梁式"两种类型,两者在地震中的破坏虽有相同,但也各有特点.文章从两种类型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比较明显的主体架构、屋顶、墙体和地基部位进行震害特点分析,结合调查情况发现造成房屋受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房屋自身结构缺陷抗震性能差、地震频发加重房屋震害、地形条件造成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西地震发生频率明显提高,陆续发生了3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包括2016年苍梧5.4级地震、2019年北流5.2级地震和2019年靖西5.2级地震,这可能意味着广西地区进入了地震活跃期。2019年靖西5.2级地震造成较重的房屋建筑物破坏,是分析广西房屋震害很好的样本。本文对各烈度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现象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特征与震害原因。结果显示:简易房屋除年久失修的之外基本完好;砌体结构房屋因结构不规则,缺乏抗震构造措施等,破坏较重,且破坏形式多样;框架结构房屋主体完好但填充墙会出现破坏。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村镇砖砌体结构震害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砌体结构是村镇地区一种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薄弱,在地震中极易出现脆性破坏。本文尝试应用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它强大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建立起村镇地区砖砌体结构震害影响因素与破坏状态等级之间关系。设计出一个9-6-5的三层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实地调查,筛选出影响房屋震害的9个主要因素,如层数、层高、砌筑方式、砖墙面积率等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为房屋5种破坏状态。选择2008汶川地震后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震害实例作为学习样本对所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训练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已训练数据有很好的适应性,但如果要将其用于单个或群体建筑的易损性分析,并取得较精确的预测结果,还需积累足够多的训练样本,并进行大量的网络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划分了灾区房屋类型及结构特征,揭示了不同类型房屋的震害特点,分析了房屋震害的原因,总结了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强调了规范民房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在极震区造成了数10间农村民居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破坏,出现人员伤亡。震后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典型的震害特征包括砖砌体、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局部倾倒、墙体贯通开裂、房顶瓦片掀翻和烟囱倒塌等。农村民居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选址不当、施工质量较差、砂浆强度不够、缺少圈梁和构造柱等。同时,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和鞭梢效应等地震效应,讨论了砖砌体和砖混结构抗震设计的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等,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查润华  胡洁  徐芸 《山西地震》2007,(3):27-30,36
根据对我国农村建(构)筑物震害的调查结果,总结了农村房屋的震害特征,分析了建(构)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农村房屋建(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等方面的教训,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了基础材料不同时基础部分的抗震差异。提出了提高农村房屋抗震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地震环境特征,简要分析了甘肃农村民居主要建筑结构类型和抗震性能,结合近10多年来破坏性地震资料,总结了农村民居主要震害特点,提出了实施甘肃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甘肃省农村地震灾害严重。基于对甘肃省农村民房的调查和数次农村民房震害资料分析,概括论述了甘肃省农村民房的主要类型及其抗震性能,研究分析了甘肃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农村民房的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结构布局、施工技术、选材用料以及维护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农居震害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与恢复重建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农居倒塌、严重破坏与中等破坏的特点,并分析了破坏程度与地震动、地震地表破裂、滑坡、滚石和房屋质量等因素的关系。为了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震害,城镇选址应避开危险地段和抗震不利地段,且农居设计与施工应严格遵循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同时,本文也强调了当地政府在灾区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湖北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民居由于严重缺乏抗震设防技术,村民缺乏抗震防灾意识以及缺乏抗震设防政策的监管,地震发生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震致灾"、"大震大灾"是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汶川地震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通过对湖北农村民居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及居民抗震意识的调查,揭示了湖北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现状,对当前湖北农村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村镇住宅倒塌或损毁是造成村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结构抗震性能是防灾减灾关注的重点。对汉中市留坝县8个行政镇75个自然村11570栋住宅结构体系、建筑年代、各组成部分损坏特征和抗震设防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村镇经济水平、住宅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缺陷、空间分布特征和危险性等级;完成村镇住宅结构体系震害预测和易损性指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7.72%的村镇住宅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但74%的住宅结构体系存在抗震设防缺陷;村镇住宅受村镇经济水平和地理交通、施工技术及村民抗震设防知识等因素制约,既有结构体系倒塌或损毁的概率大、易损性强、抗震能力差。  相似文献   

19.
On March 1993 an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s = 5·5 shook Pyrgos, a town in Western Peloponnisso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 prone areas in Greece. The damage induced to modern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as rather light in contrast to the damage induced to historic and traditional buildings of adobe, stone or brick masonry which was seve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causes of structural damage, detailed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a rather large statistical sample of 1023 masonry buildings and 22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d buildings with visible damage. For each building the number of storeys, the material of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type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are recorded. In addition,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site of the building within the tow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il condition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damage occured mostly in areas with relatively high estimated spectral accelerations and fundamental soil periods of vibration close to those of the buildings. Nevertheless, further analysis is required to explain the selective damage of a very small number of buildings. For masonry houses, the effect of soil conditions is more systematic.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storeys as well as the age and material of construction appear to be domin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