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福建境内规模巨大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否延入广东,由于第四系和海水的覆盖,展布不清,笔者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CCT磁带在IPOS/101 图象处理系统上进行数字图象处理,通过判读分析,认为长乐—诏安断裂带延入了广东境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讨论了断层图象层厚减薄的数字图象处理方法-断层间插值技术,详细介绍了现有的灰度插值和形状插值的思路、功能、实现步骤和优缺点。提出了深入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 I~2S101图象处理系统中数字图象处理功能之一——HADAMARD 变换,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孔色——扎科)进行了陆地卫星影象增强处理,结果显示出了自孔色到东谷的断裂段是充水的。现今活动断裂段,其与该部位近代几次历史大震震中、地震构造地裂缝在地表串通的地段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小波理论及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裴正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3):486-490,497
小波理论已成为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小波分析已成为地球物理、信号处理、图象处理、理论物理等诸多领域的强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小波理论在地震数据预处理、反演、偏移成像、解释四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存贮器是CT 图象处理器中电路板最多的部件,也是故障较多的部件。本文分析存贮器物理地址和虚地址之间的关系,介绍存贮器板中故障器件定位方法。经多次实际应用检验,每次都完全成功。  相似文献   

6.
CT断面图象序列中多个目标三维重建和显示(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断面图象序列中,单个目标的三维重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同时快速重建和显示断层斟象序列中多个目标的方法,并在微机图象处理系统上实现三维重建和显示,效果较为理想,这是当前世界上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维医学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个我们自主开发的基于微机的三维医学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系统运行于Windows 95/Windows NT环境,主要包括图象预处理,切片重组,三维显示,三维体显示,手术模拟等功能。可广泛用于CT,MRI等医学图象的处理与分析,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波变换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波变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它适宜于分析研究信号的局部性质,对于图象数据压缩、奇性检测、非卷积型算子的化简及取样插值定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地震勘探、大气湍流、语声合成、图象处理等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的前景.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及其正交基的基本概念,并对它的一些重要应用作了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葛碧如  杨科佑 《地球物理学报》1990,33(1):64-69,T001,T002
本文在野外实际考察、陆地卫星遥感资料数字图象处理、判读、彩红外航片构造判读的基础上,指出攀西地区是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印支地槽褶皱系间的构造过渡带.根据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可进一步将它划分为被四条近南北向断裂带分割的三个断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提高 CT 空间分辨率问题对不同材料的实验模型进行了 CT 扫描实验研究,采用增加射线剂量、选择适当的射线能量及正确的图象处理方法等手段,空间分辨率有一定改善,但均有一定局限.本文提出利用 CT 固有的优势—高密度分辨率补偿其低空间分辨率的观点.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提高了 CT 在工业无损检测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能CT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双能CT和MR检查,观察软组织CT图像、双能CT肌腱伪彩(DETC)图像和MR图像上ACL。以MR图像为参考标准,评估双能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预测值。结果:MR图像、软组织CT图像、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明确的ACL损伤的例数分别为23、11和20。软组织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47.8%、100.0%、100.0%、36.8%和60.0%;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各预测值分别为82.6%、85.7%、95.0%、60.0%和83.3%。与软组织CT图像相比,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有明显增加(敏感度和准确度相应的χ2值分别为6.133和4.022,P值均<0.05)。结论:联合双能CT的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可诊断ACL损伤,并具有较高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衍射增强成像方法的物理原理,根据折射角信息提取所需要的DEI图像采样的数量进行分类,分别详细介绍了利用两幅DEI图像、三幅DEI图像以及多幅DEI图像进行折射角信息提取的算法,并依次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性能.对于不同的实际应用需要,灵活的选择使用这些折射角信息提取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图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血管造影41例,原始横断面图像结合MPR、MIP、VR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原始横断面图像能明确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能清晰显示真假腔41例(100%),分离移位的内膜片41例(100%)、内膜破口37例(90.2%)、...  相似文献   

14.
通过ERDAS IMAGINE软件二次开发,建立了一些实用的震害信息提取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开发的震害遥感信息提取的程序模块对1976年唐山地震影像、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影像及Quickbid影像进行了处理,将得到的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中提出的震害信息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地震应急期间非常规手段获取的遥感影像的快速定位, 提出了建立序列影像航线方程实现影像快速定位的思路和方法, 开发了影像快速自动定位程序。 以玉树地震应急期间获取的多景无地理参考信息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为实验对象, 在人工交互方式对初始影像进行粗定位的基础上, 利用本方法实现了系列影像的快速定位。 通过随机抽样点验证定位精度, 二次函数相对于一次函数拟合精度较好, 表明在损失一定精度的同时可大大提高影像快速定位的效率, 满足地震应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Spectral CT)成像功能参数的有效性,并探讨这些参数在评估局部梗死心肌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0例冠心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常规冠脉CTA(CCTA)扫描模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别找出1 min和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的图像上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的最佳对比噪声比(optimal CNR)以及对应的最佳单能量值和此能量值的图像噪声值,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方法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值进行比较。在MRI心肌灌注图像上找出梗死心肌并与能谱CT进行相关性对比。结果:宝石能谱CT共检出梗死心肌36个区域,所有梗死心肌在CCTA图像上均有区域供血冠脉50%以上狭窄(71.7%±16.2%),并且找出的梗死心肌与MRI心肌灌注图像有较高的相关性(r=100%,P=0.00)。1 min、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图像上最佳CNR值明显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CNR值(P<0.05)。1 min、3 min最佳单能量值水平的图像噪声值均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5)。结论:能谱CT的GSI能谱成像模式较常规混合能量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梗死心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对肝脏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维纳滤波处理、中值滤波处理,并按灰度直方图分析的取值对均衡化后灰度图像、维纳滤波处理后的灰度图像、中值滤波处理后的灰度图像进行灰度调整。图像放在一起分析比较图像质量并进行讨论。本论文提出的基于直方图分析的中值滤波灰度调整的图像处理创新技术使肝脏图像处理后图像细腻、组织结构清晰、兴趣区层次感加强,对临床诊断具有积极意义,不通过调节窗宽窗位,达到图像灰度归一化显示,易于计算机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模实验,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结合降低金属植入物伪影(MAR)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和材料:利用环氧树脂制成的定量标准体模,在其周围8个标准圆柱形筒内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溶液各20mL,分别模拟金属植入物周围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密度。中间圆筒内注入氯化钠溶液,内置弹簧圈。将标准体模行能谱CT扫描,根据扫描模式不同,分A和B两组,A组采用常规CT扫描模式获得常规混合能量CT图像;B组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后数据采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3组图像,分别为单纯MAR图像(68keV单能量)、40~140keV单能量图像(MonoE)、MAR+(40~140keV)MonoE图像。四组图像中,弹簧圈周围均可见到条形高密度伪影和低密度伪影,分别测量记录伪影区的CT值和SD值,计算伪影指数、硬化伪影去除率;采用ANOVA检验及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对A和B组图像的伪影指数、硬化伪影去除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常规混合能量CT图像比较,对于高密度伪影,MAR、MonoE、MAR+MonoE图像伪影指数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低密度伪影,MAR、MonoE、MAR+MonoE图像伪影指数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R图像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分别为82%和92%;MonoE和MAR+MonoE图像的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随着单能量级别的递增,硬化伪影去除率逐级增大,其中MAR+140keV MonoE图像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最高。结论:能谱CT使用MAR、MonoE和MAR+MonoE重建方法均可不同程度的减少金属植入物伪影。三种方法中使用MAR+MonoE重建方法降低金属伪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多平面(MPR)、三维(3D)重建在距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32例距骨骨折患者的X射线平片、16层螺旋CT-MPR、3D重建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132例距骨骨折中,16层螺旋CT-MPR、3D重建骨折和脱位全部显示,X射线平片查出骨折99例,脱位31例。骨折X射线平片检出率75%,三维重建检查检出率100%,脱位X射线平片检出率87%,三维重建检查检出率100%。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可更好地显示距骨骨折和脱位,对术前诊断和治疗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对距骨细微骨折和半脱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A new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at Jicamarca to study the morphology and dynamics of plasma irregularities occurring during spread F conditions. The technique produces two-dimensional, in-beam images of the coherent scatter from these irregularities, instantaneously mapp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underlying plasma instabilities in the equatorial plane. We present sequences of images depicting backscatter from bottom-type layers, bottomside layers, and topside plumes drifting and rising through the ionospheric regions illuminated by the Jicamarca radar. The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images permits us to observe dynamical phenomena missed by conventional fixed- and steered-beam techniques. The new images show evidence of intermediate- and large-scale plasma depletions bifurcating and pinching off from the bottomside as they ascend. Analytic models are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se dynamical effects. The images also differentiate between bottom-type and bottomside spread F layers, the former being shown to have much smaller scale primary waves than the latter. Ample evidence of secondary plasma instabilities appear throughout the image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secondary instabilities and of shear flow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