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学进展     
简要回顾了当代地震学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包括:现代测震技术的发展、数字地震学、地震层析成象、地震勘探和地下核爆炸侦查等;二是研究天然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预防,包括:考古地震学的发展,地震活动的统计特征,地震模型、中长期地震预报等.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了俄罗斯地球科学特别是地球物理学及相关交叉科学研究开发政策,介绍了目前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学研究机构及其研究方向和领域,具体传述了地震学研究方向领域和项目,引述了院士对诸如地震学世纪发展、地震预报利弊分析、地区发展与城市建设和地震活动与抗震的关系、地震影响和消除地震后果措施、地球深部探测的科学价值以及地震学的应用等方面的述评。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清理成果,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各种地震学方法,如空区、条带、相关性、窗口效应、诱发前震及地震序列特征(衰减)等存预报地震方面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一、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火山研究所在以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费多托夫所长领导下,火山研究所在研究堪察加的火山、远东地区的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海啸及地震预报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目前,该所已成为远东地区地震预报区域中心。该所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是针对远东地区频繁发生的火山活动和岩浆活动等问题,根据地震资料研究岩浆活动机制、火山活动机制、地震的震源过程、地震区划、抗震工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最近,为加强海洋地震学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苏联地震预报的某些研究进展,包括地震的地理分布的研究、地震预报研究规划、从事地震预报研究的机构组织、地震预报的依据和趋势以及某些著名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界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6.
1996年顺义地震的背景及其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4级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及其主要地震学前兆进行了研究。从地震预报角度,对北京地区中等有感地震发生前后的城地对策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横波分裂技术进行地震预测在冰岛取得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罗伯特·盖勒在1997年发表文章否定在现阶段能够实现地震预报以来,国际地震学界对能否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进行了热烈的争论。总体上说,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地震学家中,对地震预报持悲观态度的占主流。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些地震学家在地震预测、预报领域...  相似文献   

8.
根据 198 8年以来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 (NMSC)所提出的各类地震学异常资料 ,研究每一年异常与下一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 .9a内 46种地震学方法所提出的93 2项异常资料表明 :在 1989~ 1993年间 ,用地震学预报地震方法的数量有一个增大过程 ;各种方法所提出的异常对应地震的比率在 0~ 48%之间 ,平均为 2 8%左右 ,这也与我国地震预报中预报区数的成功率相当 ;统计预报、区域应力场增强、地震条带、小震调制比和b值等方法有较高的地震对应率 ,而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分数维、异常震群、c值和地震窗等方法要差一些 ;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最成功的年份为1989年 ,最差年份为 1990年 ;与预报区数的成功比率一样 ,其地震的对应比率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提高 .各种地震学方法的物理内涵及其与地震孕育的内在联系及各种地震学方法间相互关联问题是今后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课题 .  相似文献   

9.
198 6年 ,鉴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 ,结合我所地球物理研究的特点 ,为了协调和推进地震预测研究工作 ,我所成立了跨学科、跨研究室的地震预报推进组。其所用的方法涉及了地震学、重力学、地热和地磁地电等地球物理学科 ,其成员几乎遍及全所各个研究室 ,第一研究室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研究室 )负责其日常工作。首任组长为朱传镇研究员 ,吴佳翼和王林瑛任副组长。1 996年吴忠良研究员任第二任组长 ,张天中和王林瑛任副组长。地震预报推进组承担了中国地震局下达的全国年度地震趋势研究和首都圈月震情监测的任务。每半年向中国地震局提交…  相似文献   

10.
杨欣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3,7(1):81-88
以1991年6月6日和静5.2级地震为例,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了部分单台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跟踪式预报的实用化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9,19(3):20-25
分析了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指出:未来的震源仅仅是区域应力场中若干应力集中区之一;多数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预报指标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现在已有可能从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的综合研究,找出一个或几个应力集中区,但还没有什么指标和方法能判断哪一个应力集中区一定和何时会发生强震。由此建议,在确定若干应力集中区之后,将哪一个应力集中区将会发震的判别标志作为进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地震活动图象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通过这次地震学预报方法的清理攻关,许多方法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多数有定量判据指标的分析预报程式,有力地推进了地震预报的实用化进程。下一步的工作如何深入,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以下就地震活动图象研究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学中,地震活动性是地震预报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从地震活动性的变化中能够得到比其它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更多的信息。在大震之前往往能够观测到在正常地震活动背景下出现非常突出的变化,最常见的是小震频度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化曾在1975年海城地震前和美国加州奥罗维尔(Oroville)地震前被观测到。 研究地震活动性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变化入手。到目前为止使用较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88年5月18—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成果交流会”。提交的研究报告41篇,约90万字。内容包括:空间分布方法、地震系列方法、震级序列方法、相关方法、震源参数与介质参数方法及多项集成方法。本文据此介绍了1987年初国家地震局所组织的地震预报地震学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的新进展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一、地震基本台网对地震学的贡献我国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各种地震观测,而现有的常规测震观测又占很大比重。这些观测对我国地震预报和科研工作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震记录图的产出;2.对地震图的常规分析处理,给出地震基本参数等,并编制出各种地震观测报告。测震基本台网对地震学这两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我们进行地震研究、地震预报、地震速报、工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2月3—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与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研讨会同期进行。50余名专业委员、专家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许绍燮代表上届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作。与会同志就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希望在未来4年中,应当在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地震学研究,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地震预报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应促进地震学的一些基础工作如地震定位、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测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中,地震学预报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地震学预报方法根据的是地震本身的信息,几乎无外界干扰因素。但众所周知,许多方法所依据的基础资料是地震目录,但各种目录或各次地震的测定由于观测条件的不同其精度是有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地震学首先在欧洲逐步发展起来。但由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地震活动水平总体上来看不很高,因此长期以来欧洲国家(苏联除外)地震学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地震波传播、地壳、上地幔和地球内部结构等问题,如有名的莫霍面就是南斯拉夫地震学者莫霍洛维奇在1909年发现的。60年代以来,又逐渐开展了用地震学方法侦察地下核爆炸问题的研究。近十几年,由于国际上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加之最近几年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希腊等国连续发生了一些破坏性地震,在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估计科学讨论会概况的续篇,扼要介绍了各国地震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地震预报的社会响应问题的看法,谈到地震的社会对策、包括学术上的对策、技术上的对策以及应急服务、救灾和震后恢复,还涉及地震预报的社会对策,包括对预报能力的评价,在科学家与政府间建立转换机构,其中尤其强调了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要求建立一套评价预报可信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评定机构,以使科学家们能放手大胆地探索预报地震的奥妙。  相似文献   

20.
陈鑫连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83,5(1):126-127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暑、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等组织联合发起和资助,并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