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工程地震中使用的b值来源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地震资料仅考虑至2010年,距今有10多年的地震资料缺失,在此期间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发生了7级以上强震,因此需验证该地区b值是否体现高震级段地震危险性水平。为此,利用1920—2019年地震资料,对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b值进行统计研究,确定b值为0.76。根据该地震带不同构造区提取地震目录,按照震级完整时段计算各自b值,得到b值范围为0.536 5~0.801 9,最大差值为0.272 6,该结果低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确定的b值,体现了近期大地震的发生对该地震带活动强度和大震重现期等地震活动特征和活动水平的影响,本研究确定的b值可作为《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补充,可为科学建立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危险性计算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辉  王炜 《地震研究》2004,27(Z1):14-17
用地震活动非均匀度CL值作参数,使用1971~2000年期间川滇地区M≥2.5级地震资料进行了GL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2%的M≥6级地震前1~2 a,在未来震中周围均有GL值异常出现,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可以通过检验.由典型震例图像给出了异常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唐采  王永安  付虹 《地震研究》2004,27(Z1):18-22
用斜率k和相关系数r值提取川滇地区水氡和水汞的单项短期异常,用群体非均匀度计算方法对选取的多点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提取综合指标.结果表明M≥6级地震前水氡、水汞的群体异常较为显著,水汞对M≥5.5级地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能,而水氡的群体异常的预测能力对M≥6.0级地震才能通过检验,水汞异常的灵敏度比水氡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云南地区历史强震(M≥6)的重复性问题。本区105次M≥6级地震中的89次都发生在6条主要地震带上。地震带上强震的重复一般表现为迁移、填空和极震区的重合或部分重合。研究云南地区500多年来记录的强震,造成极震区重合或部分重合的有9对15次,占总次数的14.3%。除峨山—通海地震带外,M≥7强震无极震区重合或部分重合的情况。峨山—通海地震带是一个持例,它不但造成M≥7强震极震区的部分重合,而且这种重合还发生在同一活动期内。  相似文献   

5.
b值和地震复发周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过去计算b值的误差,提出了两条改进措施:(1)采用统一的绝对震级标度-矩震级标度MW;(2)舍弃缺失地震次数的点,然后用最小二乘拟合求得b值,使b值计算较准确. 据此,用3种不同来源和不同精度的资料计算,得到的b值都接近于1. 我们固定b值为0.85,用13年的现代地震观测资料,计算今后50~100年内较大地震(外推震级1~2级)的复发周期,结果表明,6级和7级以上地震的复发周期与用近100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计算得到的复发周期相当一致,可以说外推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工程地震中划分、研究的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和银川-河套地震带为例,分析了应用现代弱震资料与历史强震资料分时段年发生率联合方法求解某一地震带b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联合现代弱震资料及历史中强以上地震资料,利用分时段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年发生率进行拟合,给出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b值为0.61 ±0.121,银川-河套地震带b值为0.68±0.075.所给出的结果对分析这两个地震带上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它地震带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b值的计算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郯庐地震带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公元前70年以来Ms≥4(3/4)级地震资料及 1970—1986年地震台网测定的 M_L≥2.0地震资料,研究了郯庐地震带(广济—沈阳)的地震活动特征,着重剖析了其地震时、空、强的分段差异性。从b值、地震矩率等讨论了该带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地区的大量历史地震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我国华北地区存在着 M≥5.5级的地震有22年左右的周期,南北地震带 M≥7级的地震有6—7年的周期。我国西部三角形地区的块体内8级左右的大地震存在着22年左右的周期,从1902年以来,有11年左右的活跃期和11年左右的相对平静期。全球8级左右的大地震经过分  相似文献   

9.
认为地震活动度5、P(b)值、A(b)值、b值、小震调制比Rm、地震时间熵Q^l、算法复杂性AC、地震非均匀度GL、多分维均值Dq、地震集中度C值、地震演化指数YH、地震强度熵Q^E、G-R关系偏离度η、缺震和等效震级M^*等15种地震活动时间扫描分析方法对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4.8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将这些方法在震前所显示的异常同步性引伸为地震时间预测信度同步性,初步确定了各种地震活动参数首次出现异常后4.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不同时段上的信度,证实了震前预测地震时间信度的同步性要远好于异常同步性,进而计算出这15种分析方法的综合预测信度。研究发现,运用综合预测信度可以较为明确地预测出M≥4.8级地震的发生时段,如果在所预测时段内同步发生了地震活动度.S、P(b)、A(b)和b值异常(并非都要全部发生),则有可能做出6个月内发震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0.
结合1900~2013年的历史地震目录,对青藏块体及其邻区不同震级段地震的发生频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900年以来,青藏块体及邻区仅5年未发生M≥5.5地震,有16年未发生M≥6.0地震,有36年未发生M≥6.5地震,即M≥5.5、M≥6.0及M≥6.5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别为0.956、0.86及0.68。对该区域历史有记载的地震进行分震级段的b值计算,得出5.5≤M≤7.0震级段地震的b最低为0.59,最高为0.899,M≥7.1震级段的b值均大于1.0,M≥7.5震级段的b值明显低于相邻震级段,表明未来存在发生7.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最后对2000年以来研究区M≥6.5地震的空间迁移规律进行分析,得出青藏块体内部地震存在顺时针迁移的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综合历史地震、地质信息,汾渭地震带存在平均重现周期2000年左右的M≥7级的强震系列.该强震系的强震在时间上是非平稳分布,具有丛集发震的特征.其累计频度N与时间t有近似的指数函数关系:(N=Ae~(Bt)(其中A=0.863,b=0.0018).将强震系的N—t关系和震级—频度关系相结合预测,从1980年起,未来85年(置信度98%)或未来183年(置信度95%)不会发生M≥7级强震.由非齐次泊松概率模型,未来50—100年汾渭地震带发生M≥7级强震的概率为3-6%.这较均匀油松模型的概率低得多.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普遍使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它规定以地震带为统计区域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值。正在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区划图(五代图)提出了针对潜在震源区进行三级划分原则:划分地震带、地震带上划分地震构造区、地震构造区内再划分潜在震源区。本文提出以地震构造区为统计区域回归统计方法计算b值和v4值,然后进行概率危险性分析计算,这样得到的结果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当前汾渭地震带的 b值和年发生率的情况 ,用 Mapinfo的图象分析和检索功能对汾渭地震带的 b值进行了统计计算 ,推导出 4 .0级以上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得出近 10 a由于带内强震数量很少 ,b值和年平均发生率变化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地震区划中b值统计时空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玮琼  李文香 《地震学报》1998,20(5):449-453
由于特大地震(MS8.5)的孕震区一般大于通常所划分的地震带范围,故以地震带为统计单元,对包含MS8.5地震的带作b值估计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方差.本文引进两级统计单元的概念.地震区为适合包含特大地震(MS8.5)作b值估计的统计单元,即第1级单元;地震区内又可分成若干地震带.它们可作为最大震级不超过8级地震的统计单元,即第2级单元.由于地震在时间上的非平稳性,在选取b值估计的时间段时,须考虑到各地区地震资料的不平衡性与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因地制宜、酌情处理,以求所选时段能合理反映未来百年该统计单元内地震的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活动性分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振梁  王健 《地震学报》1995,17(1):20-24
本文以强震为目标,考虑到各地区历史地震记载和仪器记录的完整性,以M6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强震震级频度分布和历史时期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作为衡量各地区地震活动性强弱的指标,统计了全国27个地震带的强震活动分布状况,按其地震活动性强弱分为五类区.其中,最强为台东地震带,其M6年平均发生率M6>1;Ⅱ类区包括从帕米尔、天山、川滇以及台西等9个地震带,M6=0.12-0.34;Ⅲ类区包括华北、青藏东北缘、戈壁阿尔泰、东南沿海外带等10个地震带,其M6=0.032-0.08;Ⅲ类区除个别地震带历史上只记到7.3-7.5级地震外,其余各带都记录了M8的地震;Ⅳ类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华南和东北等6个地震带,其M6=0.01-0.03,这些带有史记载以来记录的最大地震均小于7;Ⅴ类区为我国地震活动性最低的过渡地震带,Mmax仅为5.75.强震活动的差异和周围板块构造运动和板内各块体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川滇地区1980—2013年震级M2.2—5.9的12924条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精细b值计算;利用川滇地区321个M≥4.7的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结合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划分震源区,并探讨了不同类型震源区b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川滇地区b值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川滇菱形块体的东边界和西南边界的低b值范围较大,菱形块体内部高b值区域相对集中,研究区内其余地区的b值分布较为零散;结合我国现行的地震区带划分方案,b值分布没有表现出带内的一致性;结合地震的震源机制,倾滑断层型的地震表现出逆断型震源区地震的b值低于正断型震源区内同类型地震的b值。这将为b值统计单元的划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谢智  谢健健  王磊  龚倩 《华南地震》2010,30(3):42-52
利用豫北地区1485年至今M≥4.7级地震和1970年以来ML≥3.0级地震资料,采用了地震活动韵律、6级地震的减震效应、P轴方向变化等方法,对豫北地区,特别是聊兰地震带近几年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其与1983年菏泽6.0级地震震前异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强震前地震活动的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川滇地区具有完整仪测的地震目录 ,重点对云南地区及可能发生大震的地震带(区),计算地震学相对独立、且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 b值、频度、应变能、断层面总面积、C值、D值与Mf 值等;提出了统计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项目月变化率R值的方法,以2倍方差异常标准线定为异常判定线来揭示云南地区强震孕育的短临特征.结果发现,云南地区6.7级地震前和各个地震带(区)中强震、强震前1~3个月内,出现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项目月变化率R值的异常增强-降低或异常增强、降低独立出现的现象;并通过历史强震震例检验和从区域、构造的特性对R值结果作了初步探讨,为云南地区强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地震学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国M≥8级地震的记录资料,研究了它们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发现主震前明显地存在有地震活动空白区、前兆性震中迁移和前震(包括广义前震)呈条带密集分布的异常图象,并提出了“地震活动空白带”的概念。根据b值和能量释放曲线外推,可以认为8级大地震的发生,是所在活动断裂带(或块体)长期活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