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细结构──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底在延庆-怀来地区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目的是通过对该区地壳细结构的研究来探讨延庆-怀来盆地形成演化的机制和过程,以及与该区地震活动图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上部地壳总体上呈“透明”性质,厚25-26km;下部地壳具有强烈的反射性质,厚约14-15km.壳幔过渡带是由双程走时约2s和厚约5-6km的水平反射叠层所组成,莫霍界面具有深度深(约39-40km)和平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延庆—怀来地区重力异常分析与地震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延庆—怀来地区重力异常出发,讨论了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为配合深地震反射专题研究,先对该区地壳结构和平均视密度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震活动机遇大和反映强的地带,深化了该区的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3.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与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和方法,对延庆、怀来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反演计算了该区磁性基底埋深、居里等温面埋深和视磁化强度分布。揭示了延庆盆地、矾山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等四个相互联通盆地的磁性基底的定量特征。对该区地震发生的深部原因和地壳内不同特性块体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该区地震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该区地震的危险区划和今后的重点监测区。  相似文献   

4.
延庆怀来地区高分辨率浅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延庆怀来地区穿过深断裂位置开展的浅地震反射测量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壳浅部结构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浅层断裂发育,覆盖层分层清晰,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质。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500 ~1 000m 不等,由一系列无规律的弱反射构成。狼山断裂是延矾盆地北缘的控制性断裂,在剖面上呈铲形,反映了年轻发育阶段的伸展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5.
延庆-怀来盆地大震危险性分析研究d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铨  嘉世旭 《地震学报》1997,19(5):517-523
根据延庆-怀来盆地深部探测研究结果,结合浅部活动构造、古地震事件、地震活动性和地壳应力场分布以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同时与邢台等地震区的深部结构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延庆-怀来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不排除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随县─启东地带上地幔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县─启东人工地震探测剖面长700km,穿越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提取了该区莫霍界面以下上地幔中的反射界面信息,获得了上地幔的分层结构.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幔中有两个深度分别为76km和100km的界面.76km深度以下为一低速层,100km深度以下则为速度更低的低速层.该区岩石层厚度为76km,与华北地区相似,具有薄岩石层性质.  相似文献   

7.
随县─启东人工地震探测剖面长700km,穿越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提取了该区莫霍界面以下上地幔中的反射界面信息,获得了上地幔的分层结构.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幔中有两个深度分别为76km和100km的界面.76km深度以下为一低速层,100km深度以下则为速度更低的低速层.该区岩石层厚度为76km,与华北地区相似,具有薄岩石层性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强烈地震的前兆,在欧洲共同体的支持下,中国和英国的地震学家共同在北京西北的延庆—怀来盆地建立了一个数字地震台网.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由5个野外台和一个中心台构成。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探索强烈地震前地震横波分裂现象中的参数变化.1995年4月30日台网建成并投入运作.1995年7月下旬.怀来地区发生ML=4.0地震及其余震,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很好地记录了这一地震序列。初步的分析表明.这一地震序列表明了怀来县城以南6—8km处,怀来盆地南缘下部的断层活动,它与怀来地区地表有明显出露的主要断裂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京—丰镇及其邻区三分向宽角反射/折射DSS剖面(总长340.0km)所获信息和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充分识别、提取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多种S波折射、反射震相(波组).结合P波解释结果,计算了包括S波速度vS和泊松比μ在内的二维物性结构,并综合近垂直反射、地质及其它地球物理等资料,给出了该区内深部构造轮廊和相应的解释推断:该剖面的地壳厚度由东边顺义的35.0km左右向西呈增加之势,至丰镇以东为42.0km左右,壳内于延庆以东的下地壳和延庆至涿鹿间的中地壳以及天镇以西的上地壳内各存在一低速体;地壳中由东向西有一厚约5.0~9.0km的壳幔过渡带;大部分地区上、中地壳的μ值为0.25,下地壳的μ值一般为0.27,上地幔顶部的μ值为0.28.表明了该区上、中地壳整体呈脆性,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整体呈塑性的特征;延庆至涿鹿间,上地壳的低μ值,可能反映该处岩体裂隙(孔隙)发育且呈干燥充气状态,而中地壳的高μ值,则可能反映该处岩体充液(或呈部分熔融状);根据震相特点、μ值的横向变化特征,确定了该区数条深部断裂.地震大多发生在断裂附近,即μ值显著变化处,并集中于μ值较低一侧的脆性岩体中.  相似文献   

10.
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地震观测及减轻地震灾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历史地震记载、近期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资料,分析了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指出自1995年7月20日至1996年7月30日发生于延庆-怀来盆地的ML=4.1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揭示了分布于延庆-怀来盆地的两条共轭断层,位于这两条共轭断层延长线交汇处的怀来县城地区具有断层闭锁区的特征,该闭锁区域的线性尺度与一个6.0级地震震源区的线性尺度相当,但延庆-怀来盆地近期微震活动未显示  相似文献   

11.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地球物理调查(1)─—深反射地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研究陆一陆碰撞俯冲和壳幔作用的最佳地质场所之一.为了解超高压变质带岩石的形成、折返和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必须了解该区的地壳和浅地幔构造.本文介绍了该区北部的地质情况和进行深反射地震调查取得的成果,包括(1)在五莲─青岛断裂南侧超高压变质岩片向北倾斜,呈现叠复组构,反映岩片的折返;(2)根据地震资料推测在146Ma前后胶南地块的隆升一伸展构造内幕;(3)超高压变质岩片厚约12km,由于含有大量相辉岩透镜体,地震波速高达6.8─7.3km/s;(4)莫霍面附近有许多楔形反射体,反映陆一陆碰撞;(5)石门地区7km深处存在高波速的强反射体,可作为在该区进行大陆科学钻探的候选场址.  相似文献   

12.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地球物理调查(1)─-深反射地震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研究陆一陆碰撞俯冲和壳幔作用的最佳地质场所之一.为了解超高压变质带岩石的形成、折返和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必须了解该区的地壳和浅地幔构造.本文介绍了该区北部的地质情况和进行深反射地震调查取得的成果,包括(1)在五莲─青岛断裂南侧超高压变质岩片向北倾斜,呈现叠复组构,反映岩片的折返;(2)根据地震资料推测在146Ma前后胶南地块的隆升一伸展构造内幕;(3)超高压变质岩片厚约12km,由于含有大量相辉岩透镜体,地震波速高达6.8─7.3km/s;(4)莫霍面附近有许多楔形反射体,反映陆一陆碰撞;(5)石门地区7km深处存在高波速的强反射体,可作为在该区进行大陆科学钻探的候选场址.  相似文献   

13.
天山北缘的地壳结构和1906年玛纳斯地震的地震构造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86km、南北向横跨乌鲁木齐坳陷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北天山山前地壳的薄皮构造特征.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的石河子以南部分显示了天山北缘平行山体的第一和第二排背斜构造.与双程时间分别为2.5~3.0s和5.5~6.0s的反射事件对应的滑脱构造,将地壳深部构造与地表逆断裂 褶皱构造联系在一起.玛纳斯断裂以铲形方式向下延伸,在2.5s左右深度归并于第一滑脱面,向南与清水河断裂汇合.在5.5~6.0s深度上为与玛纳斯下背斜相连的主滑脱面.它们最终汇集到准噶尔南缘断裂.石河子以北的坳陷沉积深度达12~14km.沿剖面的莫霍界面深度在准噶尔盆地为45km 左右,往南加深至50km.对该区域内的深地震测深剖面和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分析结果,与深反射剖面的地壳结构图象具有一致性.深地震反射剖面通过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宏观震中区,共深度点叠加剖面用于推断玛纳斯7.7级地震与北天山山前地壳构造之间的关系:玛纳斯地震属于一类褶皱地震,其发震构造是由准噶尔南缘断裂、清水河逆冲断裂、滑脱面和玛纳斯浅部断坡组成的断层系.   相似文献   

14.
跨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区完成的单次覆盖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三河-平谷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TWT6~7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8~21 km,下地壳厚约13~15 km.剖面揭示的地壳深断裂和浅部活动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  相似文献   

15.
祝治平  张先康 《地震学报》1997,19(5):499-505
近期完成的近东西向的北京——怀来——丰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斜穿北西向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并在延怀盆地与一条深反射剖面重合,其目的是探测研究延怀盆地及外围地区的地壳上地幔构造、速度分布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壳呈层状结构,地壳厚度由顺义的35.0 km向西逐渐加厚至42.0 km;壳内界面近于水平或由东向西缓倾;在延怀盆地地壳呈高低速相间的特征.上地壳的下部存在明显的低速体,并有两条地壳深断裂带延伸至莫霍面,这与延怀地区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了中、美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南起喜马拉雅山山脊南亚东县的帕里镇,向北穿过喜马拉雅山脊的荡拉,到达康马南的萨马达.剖面长约100km.共中心点(CMP)叠加剖面上显示出:1.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逆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2.上部地壳的反射很丰富,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3.下地壳的反射同相轴呈现短而有规律的分布,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4.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5.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38,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和变形特征.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强烈地震的前兆,在欧洲共同体的支持下,中国和英国和地震学家共同在北京西北的延庆-怀来盆地建立了一个数字地震台网。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由5个野外台和一个中心台构成。研究工作的重要点是探索强烈地震地震横波分裂现象中的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地壳结构和活动断裂探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约36~42 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区向太行山下倾伏.汤阴地堑是一个受汤东断裂控制的半地堑构造,其基底面形态与莫霍面展布呈"镜像"关系.汤东断裂是1条继承性的隐伏活动断裂,该断裂向上错断了埋深约20 m的中更新世晚期地层,向下延伸至上地壳底部.综合分析深地震反射和已有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发现深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中-下地壳强反射层和壳幔过渡带反射,与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上出现的中-下地壳正负速度梯度变化层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本区中-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可能为一系列速度递变层或高低速物质的互变层,埋深约15~16 km的强反射带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的转换带,壳幔过渡带的底界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该区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分析研究深浅构造关系、评价断裂的活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震转换波测深及其解释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库车—塔中—塔南测线,首次进行了地震转换波测深。探测结果表明,本区岩石圈具有明显的层状-块体结构,地壳厚度40~50km,隆起区约为40km,凹陷区约为50km。上地壳的厚度在盆地中部明显减薄,中地壳波速相对偏高(VP=6.4~6.5km/s),下地壳上部普遍存在低速薄层,结晶地壳的速度高于周围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波速,波速结构表明地壳具有陆壳性质,地壳内存在具有逆冲性质的深部断裂。综合解释认为,自新生代以来,在印度-欧亚板块边界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石圈内包括结晶基底面和莫霍面在内的各深部界面(岩层)的准同步挠曲变形和地壳刚性块体沿深部逆冲断裂的调整运动,是塔里木盆地岩石圈中主要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豫北及其外围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成科  赵金仁 《地震地质》1994,16(3):243-253
利用菏泽~长治和郑州~济南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一维、二维射线追踪走时拟合与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该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断裂较发育,对应其地壳深部界面和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较明显。在华北坳陷区南部上地幔隆起的背景上存在两个局部凸起,凸起最高处与浅部的东濮凹陷、汤阴地堑基本对应,M面埋深分别约31km和34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