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湖地区工业绿色化进程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太湖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积极推进工业绿色化,对保护太湖,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濒临太湖的无锡市为例,通过企业环境统计和问卷调查资料分析,考察该市工业绿色化进程及其与环境压力、企业性质的相关作用,得出以下结论:①无锡市工业绿色化不断发展,工业结构中高污染行业逐步缩减,企业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环境行为有明显改善的趋势;②无锡市目前企业实施绿色化的生产行为主要压力来自政府管制,只有少部分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压力意识;③企业的环境行为与企业的规模、所有制、区位等密切相关,规模大的企业环境行为较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环境行为优于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④无锡工业绿色化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达地区要推进工业绿色化的进程,仍然要强化政府管制能力,并引导市场和公众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范成新  钟继承  张路  刘成  申秋实 《湖泊科学》2020,32(5):1254-1277
环保疏浚的决策研究主要涉及"是否疏浚"、"疏浚多少"、"如何疏浚"、"能否疏浚"等问题,关系到工程是否立项、资金投入、工艺选择和疏浚效果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50年来环保疏浚研究和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针对湖泊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以及湖泛污染控制方面开展环保疏浚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疏浚决策理念的差异和需要完善的问题.然后就疏浚工程量设计,分析了湖泊环保疏浚区域的选定和疏浚面积的确定方法和实例,围绕环保疏浚深度的确定,介绍和分析了视觉分层法、拐点法、背景值法、标准偏差倍数法、频度控制法、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层释放法和吸附解析法等方法及其优缺点.接着总结了应用不同工艺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底泥扩散、泄漏和残留原因及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疏浚决策对疏浚工艺的选用要求.最后从重视疏浚后环境效果的过程回溯、悬浮态颗粒物影响以及实质性融入生态风险理念等方面,对湖泊环保疏浚决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湖泊的疏浚效果未达到预期多与忽视决策研究有关.决策上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不仅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还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效益的损害.湖泊的环保疏浚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是每个污染的湖泊都需要或可以采用疏浚方式来改善水环境,即使达到了环保疏浚的必要性研究和工程量设计水平,仍需要外源的有效控制和高精度、低扩散、低泄漏的疏浚工艺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3.
地学书签     
《地球》2014,(4):19-19
绿色和平组织 绿色和平(Greenpeace)是绿色和平组织的简称,属于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以环保工作为主.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绿色和平组织宣称自己的使命是:“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并以行动作出积极的改变。”不论在科研或科技发明方面.绿色和平都提倡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解决办法。对于有违以上原则的行为.绿色和平都会尽力阻止。其宗旨是促进实现一个更为绿色.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5,(8)
2015"碧水蓝天"中国环保高峰论坛7月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论坛对话环节,嘉宾围绕"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环保责任与担当"展开热烈讨论,新华网产经中心能源环保频道主编朱军平还宣读了"碧水蓝天在行动"的倡议书并成立了"碧水蓝天在行动联盟"。该倡议书旨在唤醒更多的企业和人们更加热爱我们共同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SD模型分析的环鄱阳湖地区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威  吴松  陈爽 《湖泊科学》2012,24(2):252-258
系统动力学(SD)模型在模拟复杂的区域发展问题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在深入分析环鄱阳湖地区区域发展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发展SD模型,并通过设立4种发展情景模拟了不同发展模式下区域发展特征.结果表明,惯性发展不仅发展速度较慢,同时将带来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高经济增长低环保投入发展尽管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对生态环境将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高经济增长高环保投入方式通过加大环保投入,能较好地解决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而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的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在保证经济较高速发展的同时,较好地维持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充分考虑环鄱阳湖地区区域特征,本文综合各模式优劣势,提出了推荐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国土遥感调查的空间抽样优化决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遥感信息进行国土资源调查, 调查费用与调查精度是一对矛盾, 而空间抽样提供了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 针对空间抽样问题先验数据缺乏及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情况, 在前人方法单一且缺乏比较的应用模型基础上, 提出空间抽样优化决策模型, 该模型是经探索分析后采用多种可能组合方法获取精度变化图, 多次实验回归模拟, 归一化到同一坐标系中, 采用离散化的决策函数计算比较得到抽样优化决策方案. 通过遥感耕地调查的实验, 结果表明用航片进行细小地物及耕地面积调查, Sandwich方法能较好实现投入与精度的平衡组合. 空间抽样优化决策用于国土遥感调查中, 将会提高调查精度, 同时有效地节省投入, 是比较好的工具. 为空间抽样优化决策在资源调查中推广应用, 提出组件开发原型, 通过组件内嵌到GIS与遥感的软件环境中去, 提高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8)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既要经济发展,又要青山绿水,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心声。进入2015年,环保政策密集出台,中国环保产业进入到高速发展期。为了推动环保行业健康发展,彰显企业社会责任理念,7月19日,"2015‘碧水蓝天’中国环保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得到了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水利部等部委的支持。论坛以"践行绿色生活,崇尚生态文明"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环境保护、环保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黄莉玲 《地球》2010,(1):12-13
2009年6月5日,第38次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你的地球需要你”。 这个主题鼓励人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倡导下,世界100多个国家举办了各种促进环保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太湖流域工业企业布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丰  宋正娜 《湖泊科学》2012,24(1):27-33
太湖流域快速工业化进程加剧了对该地区资源环境的扰动,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是其重要原因.本文采用经济普查企业点位分布数据,运用空间分析与有序Probit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太湖流域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的格局演变及其区位选择的驱动机理,并重点考察太湖环境保护对企业区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7年太湖水危机事件以前,上海以及太湖北部的苏锡常地区一直是该流域工业企业的主要集聚区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分散化趋势,尤其以内资为主的小型污染企业呈现向宜兴等流域上游地区扩散是导致水危机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和地方环境监管缺位是造成企业不合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关系,以人类干扰程度不同的太湖流域和巢湖流域为研究区,系统调查区域内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结合水体、沉积物理化数据及生境质量状况,运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典型物种对关键环境因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和巢湖流域的环境质量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差异较大,巢湖流域的生境质量优于太湖流域,巢湖流域平原区部分点位的水体营养盐(特别是氮浓度)高于太湖流域平原区.巢湖流域丘陵区的敏感型物种(主要为水生昆虫)密度远高于太湖流域丘陵区,太湖流域丘陵区的耐污型物种(寡毛纲)平均密度稍高于巢湖流域丘陵区,而巢湖流域平原区的寡毛纲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平均密度远高于太湖流域平原区.广义加性模型建立的响应关系曲线表明,栖境多样性和总氮浓度可以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指示因子.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等特征物种与特定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显著,这些物种也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底栖动物环境梯度的响应曲线能够定量地描述底栖动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有利于深入了解水体水质、营养状态及生境质量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而预测不同人为干扰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和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分析了太湖及其流域所面临的水环境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回顾总结了“十五”太湖水环境治理经验,认为源头控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太湖流域的湖泊治理要针对太湖平原河网与湖荡水系特色,要重视太湖东部草型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必须加强生态修复单项技术间的效应优化和有效集成.根据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示范的总体思路是:从污染源头到湖泊出口,依次通过污染源控制、河道截污、湖荡调节、河口净化、湖泊生态修复、出湖疏导等多道防线,有效促使太湖水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全流域污染源削减和太湖水源地典型水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同时进行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化管理政策与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3.
高爽  魏也华  陈雯 《湖泊科学》2012,24(1):17-26
环境规制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无锡市太湖水危机事件为例,首先对水危机前后的环境规制政策和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其次结合现有理论研究,总结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最后在对环境规制强度进行定量评估和对影响产业绩效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对理论框架进行验证.环境规制强度的评价结果表明,水危机事件后,环境规制强度显著增加,政府、技术、市场及社会工具的环境规制强度均值在2007-2009年期间比2001-2006年期间分别增加了2.2、1.0、2.6、0.7倍,政府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同时开始积极探索市场化治理的工具,但以政府规制为主的治理模式仍然没有改变.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环境规制通过影响企业准入和提高技术效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抵消了环境规制对生产成本增加而产生的消极作用,但是创新仍没有成为产业绩效增加的最主要动力.本研究对探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环境规制手段的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 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结合传统人工镜检,共鉴定浮游植物25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9门13纲28目57科110属,以绿藻门(45.6%)、硅藻门(19.2%)和蓝藻门(16.4%)为主. 共划分功能类群31个,包括M、D、J、S1、C、Y、F、P、MP、H1、SN、W1、G、K和TB共15个优势功能类群. 结果表明:1)太湖流域不同水体功能类群组成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来自M、J、S1、Y、P、H1类群;2)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以太湖为中心向外形成3个聚类组,物种组成类型依次为蓝藻型、蓝藻-绿藻-硅藻型、绿藻-硅藻-蓝藻型,主要贡献类群依次为M、S1类群,M、S1、P、J类群,P、S1、J、D、C类群;3)在太湖流域,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的影响更大. RDA分析表明,CODMn、NO3--N、TN、SD、pH值和DO与太湖流域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呈显著相关. 过去十年,以控源截污为主导的环境管理政策已在太湖流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以M、S1类群水华为特征的夏季太湖流域而言,蓝藻水华防控仍是必须面对的难题,有机污染物和氮的控制仍是关注重点,不同水体类型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因地制宜的管控模式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2010-2017年太湖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太湖流域各省市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流域水体水质取得明显好转,氨氮浓度和总氮浓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然而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为探讨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原因,采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0年以来的水质水量实测数据、遥感监测数据等,分别从太湖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量、水生植被和蓝藻与总磷浓度的关系3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总磷浓度高于太湖水体总磷浓度,且磷不易出湖,逐年总磷净入湖量持续累积与太湖总磷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入湖污染负荷量大是太湖总磷浓度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水生植被可吸收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并抑制底泥再悬浮从而降低内源性营养盐的释放,东太湖水生植被的大量减少,一方面减少了沉水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另一方面增加了风浪对底泥的扰动再悬浮,造成磷元素释放,是造成湖水总磷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太湖蓝藻密度呈上升趋势,受其影响,总磷浓度也有上升,蓝藻水华加快湖体磷循环,藻类密度增加也是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朱德明  李洁 《湖泊科学》2004,16(Z1):182-187
根据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优化目标模型;以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为样本,对排污权交易初始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开展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al, geographic,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water body of Taihu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 area, which has tight relevance with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aihu Lake, was token as the main investigation region. The area was named as the Taihu Lake Region. Some factors, such as TN, TP, CODCr that characterized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eutrophication were selected when conducted the pollution sources investigation on in Taihu Lake Region. The categories, distribution, pollution contribution to the Lake of dijferent pollution sources, as well as the routes of pollutants entering the Lake were basically made clear. Pollution sources that must be preferentially controlled and the direction of controlling those main pollutants, such as TN, TP, CODCr, were proposed. Base on the investigation, a series of eco-systematic approaches for controlling Taihu Lake eutrophication were put forward. They are ecosystem regulation, nutrient substances transferring along food chain, trophic masse degrading step by step along the route from a pollution source to the Lake, building ecological preventive zone of the Lake,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measures for point sources treatment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8.
首先测算1987-2001年间太湖流域水环境变化货币化成本,结果表明,1987-2001年间全太湖流域水环境呈现阶段性恶化的特征,15年间水环境变化的货币化成本增长了约125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6.67 %,其中,太湖流域苏南地区2001年的水环境货币化成本已经占到该地区GDP的19%. 其次,通过构建太湖流域水环境变化政策驱动力模型,检验了太湖流域环境治理政策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实施的环境政策,使得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货币化成本下降了61.79%,因此,太湖流域的环境治理政策是有效的. 据此,文章最后从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建立多元的环境治理投融资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