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陈正位  谢平  申旭辉  曹忠权  洪顺英  荆凤 《地震》2007,27(3):131-138
热隆盆地是亚东-谷露裂谷系南部, 由宁金抗沙西麓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 遥感(R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 盆地内发育有三期洪积扇, 形成时代分别在中更新世中期(第一期)、 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第二期)、 晚更新世晚期(第三期)。 这三期洪积扇的发育分别对应于间冰期和间冰阶的高温大降水时期, 表明在第四纪以来, 由于间冰期与间冰阶期的到来, 温度升高, 降雨量增加, 地表径流作用增强, 先成洪积扇被破坏, 新洪积扇形成。 盆地内自中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剥蚀程度自北向南减弱, 表明在整体抬升的背景下, 由于宁金抗沙西麓断裂的活动, 使得盆地北部基岩抬升速率大于南部, 形成自北向南的掀斜。  相似文献   

2.
秦王川盆地西缘断裂发育于陇中盆地地震构造区内部,本文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表明,该断裂在最小埋深130m处有显示,联合钻探结果表明该深度处为新近纪湖相沉积地层,泥岩层顶面向盆地方向呈斜坡状,槽探未揭露出断层。综合研究表明该断裂发育在新近纪地层内部,并未上穿第四纪沉积物,属于前第四纪隐伏断层。秦王川盆地在古近纪—新近纪山间泛湖盆的基础上,由于区域构造应力不均匀挤压抬升,形成山间负向地形,成为第四纪多变环境下河流堆积的拗陷盆地。秦王川盆地西缘断裂不具有控制中强地震空间分布的作用和形成地表破裂的能力,对盆地的构造稳定性不构成影响,亦不影响兰州新区的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3.
贺兰-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划分中国大陆东西的地幔陡变带,其南段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由几个性质不同的构造系统叠加组成的复杂构造带.研究发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发育由雁行状左行走滑断裂为骨架的走滑构造带.走滑构造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叠加,早期变形为北东-南西挤压应力场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南东走向的逆冲断裂,晚期北西-南东挤压应力场环境下沿先前的逆冲断层形成一系列左行走滑断裂.在这些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发育一些中生代盆地,盆地沉积相和古流向研究显示,这些盆地的形成受走滑断裂控制.因此,依据盆地内最老地层限定,扬子西缘走滑构造带形成于早中生代.作者认为,这个走滑构造带的形成,很可能与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并持续向北俯冲-碰撞有关,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早中生代中国大陆的主体碰撞拼贴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4.
道孚盆地位于中国四川西部鲜水河断裂带次一级的道孚和乾宁两条断裂左旋右阶的阶区内,是属拉分型盆地。本文根据1:5万活断裂地质填图的资料,从盆地的性态与地层的分布和演化入手,来研讨鲜水河断裂带次一级断裂的运动特征与演化过程。盆地为乾宁断裂、道孚断裂和子龙断裂(东西向)所围限,位于道孚县城关附近,北西起格日经道孚县城到格西乡泥湾一带,是一三角形的狭长河谷盆地,长约17公里,宽1—3.5公里。地势南东高北西低,盆地北西部鲜水河和纽日河的汇合处,是现代的沉积中心,沉积了大片全新世晚期的冲、洪积层(Q)。在格西乡附近是三角形盆地的最宽处,地势北东高南西低。盆地北东最高处为中更新世的冲洪积堆积(Q),向南西为一宽大的扇形斜坡,由晚更新世早、中期冲、洪积层组成(Q),斜坡下为现代河谷全新世早、中期的冲、洪积层(Q)。道孚断裂、乾宁断裂和子龙断裂,都是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由于它们不同时期的活动与演化,所沉积的相应沉积物是断裂组合活动空间的具体反映。据此从盆地的形成、断裂组合活动可划分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中更新世之后,晚更新世之前。那时乾宁断裂北西段的东支断裂开始活动,切断金卡附近的中更新世冲、洪积层(Q);同时伴随运动的  相似文献   

5.
赤峪断裂是临汾盆地北部第四纪隆起区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中的主要断裂,形成于燕山运动,上新世末及中更新晚期有过两次强烈活动.最新的一次活动在晚更新世中晚期,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该断裂趋于稳定.研究认为,1303年洪洞8级地震与该断裂无关.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区阶地构造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对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晚第四纪阶地的研究表明,该区早第四纪以挤压褶皱、逆冲为特征的构造变形在晚更新世期间乃至全新世仍继承性地进行着,表现为横穿褶皱和逆断裂带的河流及冲沟阶地面的形成、阶地类型的转变、阶地级数的增多和阶地面被断错或发生拱曲变形.其中祁连山北缘大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92~2.00mm/a.老君庙背斜逆断裂带在晚更新世初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15~2.56mm/a.白杨河背斜逆断裂带晚更新世初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0.32~0.58mm/a.  相似文献   

7.
鹤庆盆地是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与川滇经向构造带复合部位的一个山间盆地,它的形成与南北向断裂密切有关,东西向冲断层及基性岩脉也相当发育。在晚近地质时期,它们都在强烈活动,因此,本区是构造的强化地带。 笔者在开展滇西北红河断裂带新活动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鹤庆盆地一起古地震事件,古地震遗迹保留在盆地西部山麓的缓坡带上,主要表现为: 1.地震断层(照1、2):在南半榜洗马池水库北侧及鹤云寺西缓山坡上均有发现。两处均由中更新世及晚更新世河湖相亚粘土、亚砂土、中—细砂层及砂砾石层组成。断层断开了最新的晚更新世地层。在剖面  相似文献   

8.
位于罗布泊的捷山子断裂,在航、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平面上由2-3条断层组成。罗布泊东台地以东,断裂在地貌上构成较宽阔的断裂谷地或断陷盆地的边界,同时也构成了元古界、花岗岩体与古近系、新近系以及第四系的分界。在罗布泊东台地断裂切割由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积物构成的东台地(雅丹地貌)。在赛里克沙依断陷盆地,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晚期洪积扇及冲沟Ⅰ、Ⅱ级阶地,并形成长约40 km的断层陡坎。捷山子断裂的中、西段在晚更新世有过显著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青岛沧口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青岛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初查阶段第四纪地层分析、遥感影像解译、地球化学探测、地质地貌调查与探槽开挖、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探测、地质年代测定等获得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青岛沧口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沧口断裂经历多期构造变动,是本区的重要断裂之一,它由多支断层组成,控制了中生代的火山活动、盆地沉积和岩浆侵入以及晚第四纪的盆地沉积、山体隆升和水系发育;第四纪以来,沧口断裂的主要活动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表现出中高角度向南东倾的逆冲活动特点,错断了上更新统底面1—6m,而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以走滑活动为主,垂直错距0.2—1.1m。  相似文献   

10.
洞庭盆地的第四纪构造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石钧 《地震地质》1992,14(1):32-40
依据第四系分统等厚度图,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演变。早更新世及晚更新世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对边掀斜,沉积中心呈近南北向伸延;中更新世及全新世,迎丰桥-北景港断裂两侧断块反向扭动掀斜,以致盆地西北角和东南角掀升,并形成与此主掀升部位相应的俯伏部位,其伸延方向与主掀升部位的掀斜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1.
武威盆地晚更新世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武威盆地 7条河流的阶地测量资料和测年数据探讨了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反映出新构造活动的方式 ,断层活动以逆冲为主 ,河流阶地的错断状况表明活动断层活动的次数 ,盆地西部活动至少有 7次 ,东部活动至少有 5次 ;同时可表明断层活动的幅度与强度 ,以及不同时期活动强烈区具有迁移变化的特点。武威盆地晚更新世以来发育的第四纪断层主要有 3条 ,各条断裂活动次数、强度不尽相同 ,以山前断裂活动最为强烈 ,至今活动仍未停息。 6 0ka前后西部活动强烈 ,2 0ka以来东强西弱  相似文献   

12.
深井盆地南缘断裂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井盆地是山西断陷盆地带北段内部一个规模很小的次级盆地,为中更新世以来发育的三角型山间小型盆地。盆地附近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深井盆地南缘断裂为主控边界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地层测年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综合阐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井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断裂具有分段性,西段长约6km,多处可见断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属正断倾滑性质;东段表现为盆地与黄土斜坡直接接触,由西向东断裂地貌表现逐渐减弱,未见明显的断裂剖面,止于NW向构造,附近发生的4次4 3/4级地震与该段断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涉县断裂为太行山隆起区内涉县盆地的控盆构造,走向由NE转为近EW向,倾向NW/N,中部在井店东被EW向断裂错断,是控制涉县盆地的一组断裂。本文采用地质地貌调查、河流阶地分析和地质测年等方法,研究了涉县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发现,涉县断裂带由多组断裂构成,带宽约200m,在清漳河两侧表现为山前的陡崖地貌、基岩破碎变形带,具有正断兼走滑特征,在基岩变形带上部发育走向NNE向和NWW向次级滑动面,次级滑动面错断第四系黄土,最新活动到晚更新世;断裂在盆地区通过,地表形成低缓陡坎,断裂错断Q2-3地层,表现为上陡下缓的正断层。通过对涉县断裂两侧清漳河河流阶地、夷平面和地层年龄综合分析,估算涉县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6~0.08mm/a,中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22~0.34mm/a,垂直差异活动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期间。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康明  石亚缪  张忻 《地震地质》1999,21(2):32-136
对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的地质地貌组合特征、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等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NNW向构造在地貌上由西向东表现为隆、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其中NNW向活动断裂依次发育在隆起带的东缘,形成伴有褶皱构造的逆冲-挤压构造带。拗陷带则由一系列位于隆起带之间的压陷性盆地带组成。NNW向构造活动强烈,特别是在第四纪中、晚期以来,它们不仅制约着青藏高原北部区地质地貌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在地震活动及强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NW向隆起从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开始发育,但大规模隆起发生在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  相似文献   

15.
By inversion of fault slip data for Quaternary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 analysi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after late Teriary, we explained the evolution of crustal dynamic about the north and 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since Miocene. From middle or late Miocene to early Pleistocene,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was featured by a maximum principal compression which was coming from the collision of India Plate perpendicular to the boundary of the plateau, and was basically of reverse faulting type. Since the late period of early Pleistocene, India Plate continued to push northward and the compressional deformation of the plateau interior increased continuously, meanwhile, NW-SE extension appear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plateau. This formed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interior block of the plateau to slide towards east and southeast, causing the faults surrounding the plateau to change from thrust to strike-slip. The contemporary tectonic stress field was formed from the late period of early Pleistocene and continued to present.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principal compressional stress rotated clockwise with respect to the previous tectonic stress field, the stress field was mainly of strike-slip type.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地区发育有5条N倾的断层,这些断层晚更新世以来均有较为明显的活动迹象,并在地表形成了较为显著的构造标志。通过沿断层大比例尺地质地貌填图、探槽开挖和年代测定,较为准确地获得了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运动性质和特征等问题,并确定出这些断层都是在距今20万年~30万年以来快速翘升形成的。结合深地震反射资料,对乌鲁木齐地区的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而对N倾断层系的深部构造特征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准确评价这些断层的孕震模式和发震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海上浅层地震勘探剖面分析了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的上更新统、全新统和活动构造的某些特征。晚更新世末期发生的构造运动使上更新统产生断裂与褶皱,沿郯庐断裂带东主干断裂发育了狭长的背斜构造,在西主干断裂两侧次级横向(东西向)断裂十分发育,这些横向断裂是一些高角度的张性正断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所获资料,分析了育王山山前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新活动时代。断层北起岙张水库大坝东北,向南经河头蕉-竺家-陈家-钱家-俞家-王家一线以西,止于詹家西南,由2条次级段呈羽列式展布,北段为岙张水库-红岩水库段,南段为红岩水库东南-詹家段。剖面上断层地貌显示清楚,西侧为侏罗系构成的育王山低山,东侧为大楔盆地。各条断层皆由多个断面构成宽几米-几十米的断层带。根据探槽、天然剖面特征和OSL、ESR样品年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断层至少有两期活动,早期活动性质为逆断层,时间为早更新世,晚期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或逆断层,时间为中更新世,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通过探槽揭露,确定育王山山前洪积扇陡坎是人类活动造成,而非断层陡坎。  相似文献   

19.
断层破裂方式对银川盆地强地面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川盆地是受断层控制的断陷性盆地,边缘和内部发育了多条断裂带,特别是其内部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的银川隐伏断层可能对银川市的建设规划和抗震设防影响较大.为了研究银川隐伏断层活动对银川盆地强地面运动特征的影响,本文以银川隐伏活动断层作为目标断层,模拟了断层发生Mw6.5特征地震时,在单侧破裂和双侧破裂两种方式下,银川盆地的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破裂方式下,盆地内强地面运动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地震条带状分布特征和上盘效应;同时受到银川盆地边缘断裂"西陡东缓"构造特征的影响,地表强地震动分布和断层附近观测点的时程也呈现出独特的盆地边界反射作用.在单侧破裂和双侧破裂两种模式下,近场强地面运动集中区总体上呈现北强南弱的现象,银川市及附近的芦花台等地区是强地面运动分布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进行了多条剖面的声波探测,初步查明了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征.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断层组成,主体在长岛至大竹岛之间的海域,多数断层以正断兼有走滑运动为主,部分断层具有逆冲运动性质.断裂带在第四纪活动明显,以北东向桃村-东陡山断裂在海域的延伸段为界,蓬莱-威海断裂带可分为两段:长岛-烟台段和烟台-威海段.西段长岛-烟台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多数次级断层上断点埋深位于海底以下30m,明显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部分断层明显错断了晚更新世早期地层,有些断层达到晚更新世地层中部,但没有发现全新世地层错动现象.东段烟台-威海段为中更新世活动段,没有发现晚更新世地层错断现象.蓬莱-威海断裂带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小震活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1548年7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西段,1948年6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东段.蓬莱-威海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区是中强地震发生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