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叙述并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N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2.
依兰—伊通裂谷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沿着衣兰-伊通裂谷发育有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带和现代的地震活动带。本文论述了该裂谷及其火山与地震活动特征,并讨论了地震与火山贩关系,认为该裂谷的某些地震发生可能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特殊地震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中国东部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的水库地震和矿山地震特征,并根据区域地震地质、深部构造等资料,初步确立了特殊地震带──诱发地震活动带。结果认为鄂湘粤地区之所以形成特殊地震带,是与现代活动的秭归-常德-河源深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4.
魏柏林 《华南地震》2000,20(3):45-51
东南沿海地震带可被划分为4条次级的NE向地震活动带,分别为滨海、汕头-惠来、河源-阳江和吴川-四会等地震带。分析了这些地震带上Ms≥4^3/4级地震的迁移方向和速率,发现地震沿带的主体NE方向作定向或往返迁移,但各带迁移路线和速率各异,这可能与断裂活动的均匀性、差异性和构造应力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震危险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维明  任利生 《地震》1997,17(3):249-256
从地震构造带的历史和现代的地震活动分析入手,并通过对邢台地震、渤海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震例分析,对当前地震前兆趋势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地质解释,认为在今后张家口-唐山-渤海地震构造带上的蓬莱-铜井断裂,芝罘-威海断裂,海西头-俚岛断裂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和有台网以来的地震目标对晋人蒙交界区的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大多集中在河套断裂的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得出晋冀内蒙交界区的地震强化监我应用河套断陷上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最危险的地区可能是大面盆地的南部-忻州、包头-呼和浩特一带。  相似文献   

7.
叙述井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V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趋势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剖析和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状态及中等地震活动特征,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茂县-北川段和天全-宝兴段,二者的强震具有交替发生的特点。自然节律显示有规律起伏,可以推测地震的强、弱趋势。本文仔细剖析了中等地震活动情况,提出的若干特征对于监视本带有一定社会影响的4 ̄5级地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都平原最大可能地震能力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成都平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紧靠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近代地壳运动,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水平应介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区和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的过渡地带。本文从构造类比角度对成都平原的最大可能地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最大可能地震能力高于该区的地震史载水平。其中,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可达6±0.5级,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可达5.6级左右。  相似文献   

10.
吕坚  高建华等 《地震学刊》2001,21(4):18-23,58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1-3年内可能发生5-6级或6级左或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11.
The details of seismic monitoring network and seismological work in Thailand,including some information on felt earthquakes that occured from 2000 to August 2001,are reported here.  相似文献   

12.
地震雷达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绿色、环保的人工震源,主动向地下发射地震波,构建地震雷达,实现大范围的地下探测,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前沿课题.最早,探测地球内部利用的是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这是因为天然地震释放的能量大,一次天然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吨级炸药.几千公里远处仍可以接收到信噪比大于1的地震波信号,但天然地震发生频度低和震源位置定位精度低限制了利用天然地震进行地下探测的精度;后来,利用人工源的地震勘探得到迅速的发展,探测精度明显提高,但受到人工源能量的限制,探测的空间尺度有限;今天,以小当量激发实现大尺度探测是发展地震雷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将地震波理论和现代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一个新的领域.发展人工震源的编码和接收信号的解码等理论和技术,可以从电磁波雷达在过去半个世纪所经过的道路得到许多借鉴和启发.可以预期,地震雷达的发展将会对观测地震学带来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震侦探     
世界范围的地震台网正在监测从跳跃的袋鼠到气候的变化这样一些令人吃惊的事件。奥汉隆 ( L arry O' Hanlon)与已经发现了地震资料不同寻常用途的地震学家们对话。2 0 0 0年 8月 ,当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潜艇全体水手随艇沉入巴伦支海时 ,没有人想到要去告诉地震学家。但是 ,2 0 0 1年 1月 ,正是这个学科的研究人员使得关于这场灾难起因的争论最终告以结束。据亚利桑那大学的科珀 ( Keith Koper)报道 ,波罗的海的地震台站记录到了库尔斯克号上爆炸产生的可说明问题的震动。这一证据表明 ,这场悲剧是当潜艇在水面上时艇上的一枚鱼雷意外爆炸…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美国地震区划图随着建筑抗震设计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最初的一张图发展成现今抗震设计图和地震危险性图两图共生的形式。地震危险性图主要反映依据地震科学认识与基础观测资料评估得到的国土地震危险性分布,抗震设计图则继承了传统地震区划图的主要功能,反映国土范围内建筑抗震设计所需地震动设计参数的分布,服务于建筑设计。依据抗震设计需求,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地震系数分区区划、设计地震地震动区划和最大考虑地震地震动区划3个阶段,各阶段均始于地震危险性图的改进,并以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的更新换代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抗震设计图的编制为标志。本文总结了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演化历程,对地震危险性图与抗震设计图发生变革的技术原因、主要特征、应用意义及其影响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记录地震的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紫坪铺水库属大型水利工程且地处举世注目的龙门山皱断带,2004年8月16日紫坪铺水库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正式采集地震信息。1年来的台网记录表明:库区及附近的地震呈多样性,与二滩、大桥水库比较地震相对活跃,台网记录中的干扰较多,其中空爆干扰为首次见到。  相似文献   

16.
地震作用下钢框架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磊  贾宝新  邢锐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482-1487
钢框架高层建筑结构是当前高层建筑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为提升其抗震性能,本文研究将调谐质量阻尼器安装在钢框架高层建筑结构顶部,考虑到建筑空间需求、防止集中荷载和提升控制效果等因素,在相同楼层或同顶部接近楼层中设置数个较小的、频率一致的子控制装置,通过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受控结构等效阻尼比求极值的方法,获取最优刚度与最优阻尼系数;将获取的结果在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模态分析获取模态质量,实现钢框架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振动的减振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下,该方法使得建筑结构顶层角位移峰值和角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50%和30%左右,建筑结构响应下降19%~26%,提高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It has taken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for seismic observations in the Philippines to evolve to a modern observation system.The responsibility of seismic observations was likewise transfeered from one agency to another during this same period of time.At present,the mandate of conducting seismic observatins in the Philippines rests with the Philippine Institute of Volcanology and Seismology(PHIVOLCS),In 2000,through a grant aid from the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the Philippine Seismic netowrk was upgraded to a digital system.As a result,a new set of seismic monitoring equipments was installed in all of the 34 PHIVOLCS seismic stations all over the country,Digital waveforms are now available for high level seismic data processing.and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are now automated.Included in the upgrade is the provision of strong motion accelerographs in all stations whose data can now be used for studying ground motion and intensity attenuation relations,The new setup is now producing high-resolution data that can now be used for conducting basic seismological researches,Earthquake locations have now improved allowing for the modeling and delineation of earthquake source regions necessary for earthquake hazard studies.Current seismic hazard studies in the Philippines involve the estimation of ground motion using both probabilitstic and deterministic approaches,seismic microzonation studies of key cities using microtremor observations,paleoseismology and active faults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liquefaction-prone,landslide-prone nd tsunami-affected areas.The earthquake database is now being reviewed and completed with the addition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from data from regional databases,While studies of seismic hazards were primarily concentrated on a regional level ,PHIVOLCS is now focusing on doing these seismic hazard studies on a micriolevel.For Metro Manila,first generation hazard maps showing ground rupture,ground shaking and liquefaction hazards have recently been completed.Other large cities that are also at risk from large earthquakes are the next targets.The elements at risk such as population,lifelines,an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tructures for each of these urban centers are also being incorporated in the hazard maps for immediate use of planners,civil defense officials,policy-makers and engineers.The maps can also now be used to describe possible scenarios during times of strong events and how appropriate socio-economic and engineering responses could be designed.In addition,a rapid earthquake damage assessment system has been started which will attempt to produce immediate or rapid assessments identification of elements at risk durin times of strong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8.
针对隧道的抗震安全性,借助有限元软件平台对其地震时程响应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弹性模型考虑混凝土隧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拉、压应力-应变关系,同时对土体采用MohrCoulomb模型,选用人工边界作为边界条件,以人工合成的多点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分别考虑一致输入、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及行波加相干效应对隧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的计算结果相比,非一致地震激励会显著增加隧道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从而对隧道抗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可为长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安丘地震台数据跟踪分析工作实际出发,详述数据跟踪分析平台软件安装与使用,探讨日常数据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分享数据跟踪分析工作经验,以期为地震前兆台站数据跟踪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武烈  田勇 《山西地震》1993,(4):37-42
分段研究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破裂特征,表明:各个断陷盆地地震破裂随时间的非平稳过程特征与盆地的构造运动性质有关;在一个断陷盆地内,在地震破裂系统中强震的破裂起主导作用.这些认识,对研究确定各个断陷盆地内今后的地震危险地段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