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航空救援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灾害应急救援手段。在我国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芦山地震应急救援中,航空救援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航空救援能力的强弱对于各国能否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地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与地震灾害频发的国情不相适应,也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通过研究近年来我国大震巨灾航空救援震例,分析我国地震航空救援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国外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地震应急救援专业特点,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评述了国际灾害搜索救援工作的起源、发展现状和管理理念,以及在联合国框架下实施国际灾害应急救援的相关组织和机构的职能及其在国际灾害紧急救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还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和当今应急指挥体制。详细阐述了云南省地震局在推进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从经验型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迈进的历程和经验。并就今后进一步搞好云南的地震灾害危险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汶川地震属老龄化社会条件下的重大地震灾害。这种类型的地震灾害,老年人具有避难弱者的主要特征-死亡率高,且易发应激反应与震灾关连死。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自救能力、互救能力与救援需求是研究老年人应急救援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应急救援措施是有效救援的方法、途径和路向。灾前预防措施与灾后应急救援措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老年人应树立积极抗震减灾观。灾时,配置适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确保老年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防疫条件。关爱鳏寡孤独和空巢老人,减少震灾关连死。  相似文献   

4.
地震复合灾害是指以地震主震为灾害源并引发一种以上次生灾害的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都是复合灾害。复合灾害具有各构成灾害的叠加性,不同灾种之间还可能产生叠加效应。地震复合灾害与同时或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构成广义复合灾害。复合灾害扩大、加剧了地震灾害灾情。减少地震复合灾害的构成灾害种数,降低、消除各构成灾害的叠加性与叠加效应,是研究地震复合灾害减灾对策的基本原则。编制城镇应急救援规划应以复合灾害的灾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合理估算避难人数和救援资源需求量,是复合灾害应急救援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的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的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众灾之首,对震后灾情时空分布的快速认识以及紧急应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目前灾害应对领域与政府工作的热点。地震灾害研究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涉及构造地质学、社会学、灾害学、公共管理和危机管理等众多领域,必须在多学科综合的框架下,研究“地震-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应对”这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但目前地震灾害时空分布研究的尺度对一次特定地震紧急处置的应用价值有限;构造地质学研究地震发生发展规律,偏重于地震灾害的自然属性,而在震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比较薄弱;地震紧急救援的指挥布局等也未进行详细分析,缺少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航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118-1123
由于地震灾害的不确定性,使得应急救援设备运行速率及使用效率均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并行优化处理。对此,提出基于双向并行计算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优化方法。以地震灾区灾情等级评估结果为基础,将地震等级及应急救援设备,设备及设备之间的关系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求解最优解问题;在考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时间与救援设备需求进行双向并行处理,优化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进行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并行优化,能够对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提高应急救援设备的运行速率,缩短通信时间,提高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贯彻"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的理念,不断提高各区域地震灾害管理及应急救援能力,是降低和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途径。"一带一路"国家所在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各不相同,出现和发生的自然灾害也不尽相同。本文按照南亚、中亚、东南亚、西亚、东亚、中欧对"一带一路"各区域应对地震自然灾害的管理体系发展及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初步评述,以期对加强区域间应急救援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作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能够为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是地震应急救援与指挥决策重要的支撑平台。随着学者对地震应急领域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开发新一代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的条件。本文基于甘肃省分震级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地震应急专题图设计等研究基础,研发了新一代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原型系统,实现了软件自动触发、分震级地震影响范围估计、分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计算,自动生成地震灾情评估报告,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计算结果的精度。该软件能够提升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响应能力,能够为甘肃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和指挥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可靠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山地地震灾害具有次生灾害叠加与叠加效应明显,公路交通易瘫痪阻断应急救援,应急救援任务重难度大等特点。山地城镇宜编制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复合灾害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原则,控制总量与应急救援资源合理配置原则。为了给灾时应急创造基本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防灾条件,强化应急救援力度,提高应急救援效果,依据山地地震灾害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应急救援规划的要点,主要包括:合理选用基础资料,设定城镇复合灾害并提出应对措施,准确估算避难者人数,有针对性地规划应急救援要素,制定物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建设抗震救灾信息网络,救援避难弱者与应急救援资源畅流的措施以及防灾教育、奖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震例和决策模型的救灾事项时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应急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有限时间的约束条件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付诸及时有效的实施,政府可以根据地震灾情的特点合理安排救灾,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就不同区域紧急救助阶段的地震救灾事项的时序性做了简浅的研究,在大量地震震例和应急预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震后政府应做必要的救灾的措施,根据影响地震应急的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权重,对救灾事项进行重要性、时序性排列,建立应急事项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2.
云南漾濞6.4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后开展灾情快速评估工作可为政府部门确定重点救援区域、部署救援队伍、调配救援物资等应急处置提供重要的信息决策支撑。基于云南新研制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完成了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6.4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科技保障任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经过升级优化的地震快速评估软件,在系统稳定性、运算效率、应急产品丰富度、信息推送服务等技术指标有了显著提升,灾情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满足互联网时代应急处置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局代表团赴欧洲进行紧急救援工作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尽快落实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之一--“紧急救援”有关工作的开展,加速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建设,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率11人代表团于2001年8月访问了瑞士、荷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对这些国家在紧急事务管理、灾害紧急救援组织与运作、救援装备的制造与配置及救援队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发生后,迅速将应急情况、灾情信息传达到各级政府、各相关单位,将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采用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应急视频广播系统,各级应急单位和人员使用普通电脑就可以进行应急视频的接收,第一时间了解应急及灾情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相关新闻报道及EM-DAT (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等不同信息源给出的数据,提取全球2020年地震灾害的相关信息,对2020年国外地震活动情况进行汇总,并对主要受灾国家的地震灾害及其影响和国外地震灾害损失特点进行概括与阐述,为后续国际地震动态分析、地震灾害研究、应急救援探索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37年菏泽7级地震是中国近代地震史上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地震:(1)菏泽地震的原始资料有4类载体:文字记载、震区"地震调查表"、地震波记录以及现场老照片,说明这次地震既有历史地震学属性,也有近代地震学属性,体现了中国历史地震学向近代地震学进展转化的时代特色。(2)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等多方面原因,菏泽地震后政府基本没有实施有效的救灾行动,灾区陷于困难境地,只有上海华洋义赈会于震后一个月到灾区进行了有限的救助活动。菏泽地震是战争时期发生的灾难性地震,由此提示,在战时发生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应对问题应引起事先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蔚 《山西地震》2005,(4):37-39
从2004年12月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造成的灾难中得到启示,从完善我国的应急救援、防灾救灾体系、法律法规体系,预测系统、快速反应预警系统以及启动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指挥体系、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救援等方面,阐述了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各种应急队伍的必要性,绘制了灾害处理应急流程图,分析了应急队伍所应承担的任务,提出在我国应尽快建立地震海啸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应对灾害事件和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影响、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运用AHP法,在遵循科学性、优化性和完整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中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指标体系;并参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GB/T 33744—2017)中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启用、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建立中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资料,计算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及结果,将其应用在宁夏南部高烈度区中小学校进行能力检验。结果表明,宁夏南部中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相对较弱,应加强该区域中小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升防范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