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碱泉子—洛包泉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北东东 ,平面上由 7条呈左阶斜列状排列的活动断裂组成。断裂带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一直在活动 ,184 2年与 1914年发生了 2次 7.5级地震 ,并沿断裂带形成地震破裂带。对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及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表明 ,碱泉子—洛包泉活动断裂带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约发生过 10次显著活动 ,其中大多数活动与 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福建政和-海丰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英  陈传昌 《华南地震》2009,29(1):109-114
通过对1971年以来福建政和-海丰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后认为:北东向的政和-海丰断裂带和次一级北西向的永安-晋江断裂带相互交汇,形成了4~5级中强地震反复发生的潜在震源区:在该断裂带主干上所发生的地震活动基本上具有前-主-余-震型和震群型的特点:在该断裂带主干上的M≥3.0以上的中等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向永安-晋江断裂的以南地区;该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是中段地震活动性强,北段地震活动性弱。  相似文献   

3.
龙泉山活动断裂带及其潜在地震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测龄样品的断代分析、地壳形变测量以及沿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等对龙泉山断裂带的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并根据断层的几何结构分段特征,运用活断层长度与地震震级的关系,探讨了该断裂带的潜在地震能力。结果表明,龙泉山断裂带属一条中、晚更新世有活动的断裂带。有历史地震史料记载以来,发生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7年仁寿大林场5.5级地震,近代地震活动主要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因此该断裂带属一条中强活动断裂带。从地震活动看,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强度相对北段要大;西坡断裂的活动强度又大于东坡断裂,且西坡断裂具有较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该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地需的最大震级为5.5±0.5级。  相似文献   

4.
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主要根据我们近两年来对松潘—龙门山地区主要断裂带的野外调查成果,并参考前人资料,结合第四纪年代学和断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松潘—龙门山地区几条主要活动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几条活动断裂带在中、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强弱与其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严格受断裂带在中、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的制约,强震主要发生在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最新活动段上。  相似文献   

5.
1970年有台网记录以来,渭河盆地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2次,均发生在渭河断裂和临潼-长安断裂交界处附近.其中渭河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黄海地区断裂带附近的小震活动与主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70年以来,江苏-南黄海地区的9次ML>5.4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震活动分析,发现该地区ML>5.4中强地震(本文称为主震)发生前2-3年内均有一系列ML3.0左右中小地震发生,而且这些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与主震在同一断裂带上。根据断裂带上的中小震活动情况,运用地震活动性的有关分析方法,对未来地震进行外推,并进行检验。得出,可以将断裂带附近发生的一些ML3.0左右的小震,视为该断裂带上将要发生的主震。  相似文献   

7.
喀什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什河断裂带是我国北天山西段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第四纪以来垂直运动速率为3.8毫米/年,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沿断层带造成长达80公里的形变带,史前地震也很活跃,经初步研究,断裂带至少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活动,大震复发周期为2000—2500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71年以来福建政和-海丰断裂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政和-海丰断裂的地震活动是:在主体北东向政和-海丰断裂带和次级北西向永安-晋江断裂带相互交汇的构造格局下,形成了4~5级中强地震反复发生的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9.
邹广 《内陆地震》2009,23(4):482-489
通过对不同地震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对强震前中小地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对研究区域强震前的活动特征做了定性或定量的总结,以提高日后对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信度。北天山西段及准噶尔南缘地震断裂带及断裂带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有如下特征:(1)区域内断裂带多数在活动速率、结构都有比较详细的研究,喀什河断裂带活动速率较高,依连哈比尔尕断裂西段阿拉山口—精河段存在闭锁,准噶尔南缘成组断裂带1990年以来5级地震较活跃;(2)喀什河断裂、准噶尔南缘成组断裂中强震前3-4级地震地震活动图像特征明显,成条带、空区或在主震附近集中分布;(3)准噶尔南缘中强震有成组发生的特征,间隔一般不超过2年;(4)4级标志地震后半年内发生中强震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0.
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区,首先依据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征,确定整个断裂带的应变积累速率;然后根据GPS观测资料给出的水平应变率和地质给出的鲜水河断裂带断层分段及其相应各段的滑动分布,确定断裂带分段的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和强震复发间隔.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定量研究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M6.7级以上地震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断裂带强震复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强震的发生有利于后续地震的发生.强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了断裂带各分段的强震复发间隔,还影响了整个断裂带上的强震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华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新活动,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最新断层崖,基岩裂缝、黄土裂缝、山体崩(滑)塌体等众多的地震形变和破坏遗迹,华山山前断裂带应是1556年华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从本文提供的一个古地震剖面分析,华山山前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可能发生过四次大地震,其重复间隔约2000—2500年  相似文献   

12.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与地震危险性估计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野外调查,卫、航影象判读,地震活动及震源机制等资料,初步研究了北西向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探讨了拉分构造的发育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自中生代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第四纪以来以强烈的水平左旋剪切错动为主,水平与垂直位错之比约为10:1。从历史地震活动规律推断了在未来20—30年内,该带将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并具有发生M≥7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0~1700年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M≥7的地震,相对其南、北两侧的其他活动断裂带(或段)形成一个地震空区,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该空区中;(2)17世纪以来,在由龙门山断裂带大部分地区、川北岷江-虎牙断裂带以及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组成的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上共发生了12次M=6.5~8.0地震,显示出一个已持续了近400年、逐渐加速的应变能释放过程,2008年汶川MS8.0地震属于该过程中两次巨大地震之一;(3)汶川地震前20年,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不存在背景地震活动的平静,反而显示出比曾经发生过1879年MS8地震的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还略高的地震活动背景水平;(4)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龙门山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说明仅基于数百年至一、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记载,远不足以正确评估较低滑动速率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的潜在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滇西南地区龙陵—澜沧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延秀  袁道阳  梁明剑 《地震学报》2015,37(6):1011-1023
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断裂带位于地震活动强烈的滇西南地区, 该地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MS≥7.0大地震, 已知的历史地震破裂几乎覆盖了整条断裂带. 本文首先对滇西南地区主要断裂的最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分析; 然后通过该区域地震活动b值图像的空间扫描计算, 圈定出高应力集中区, 并结合历史地震和现今小震的分布情况以及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的活动强度、 古地震最晚离逝时间等定量参数, 综合分析龙陵—澜沧断裂带的未来大震危险性; 最后基于地震空区理论, 识别该断裂带存在的地震空区. 研究结果表明, 龙陵—澜沧断裂带内的龙陵、 永德、 沧源、 澜沧及孟连断裂中东段在未来10年内均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性, 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荣昌  黄祖智 《地震地质》1995,17(4):390-396
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总结了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即大致以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与北西向荣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为界,显示了西强东弱的分区活动特点。断裂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与分段活动特征;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发生的强震破裂活动大都是沿袭先存断裂进行的,从古地震研究及较短时间尺度(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来看,反映出断层上的位移是以一种地震构造脉冲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安宁河断裂带新活动的分段性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荣昌  黄祖智 《地震研究》1989,12(4):337-347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对安宁河断裂带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断层带中断层泥SEM特征分析,着重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活动性的分段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资料表明,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强弱与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严格受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的制约。研究活动断层的活动分段性,对判定地震危险区及工程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的破裂过程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断裂带。本文通过研究发生在断裂带上强震的震源机制、震源过程、余震分布、地震迁移并结合宏观等震线、地震裂缝分布等资料,研究强震破裂过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的基本破裂方式是左旋走向滑动,强震的压应力主轴存在一致性较好的优势方向,即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且均接近水平。2.用P波频谱及面波方向性函数等研究结果表明,除北西段及南东段几个地震外,七级以上地震及多数六——七级地震的破裂面均为北西向,与鲜水河断裂带的总体走向基本一致。3.1890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破裂面展布及1955年以来3.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表明,在道孚——乾宁间存在的破裂面空段(长约10多km)比1955年以来3.0级以上地震活动缺震段(长约40km)明显的短,这表明1890年乾宁地震破裂面在近期有所愈合。这个缺震段的长度约相当七级左右地震的破裂长度。4.自1890年以来,带上发生的四个七级以上地震有两头迁移的特点。考虑到最后一次七级地震是1973年的炉霍地震,估计下次七级地震的位置在南东段,且在道孚——乾宁间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地震研究》2021,44(3)
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进入中强地震活跃期,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发生前,已有3组M_S≥5.0地震连续发生,表明该断裂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以来发生在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的4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使用ZMAP软件包计算序列的b值和p值。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地震序列呈现出两组明显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余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W向的3组地震序列衰减较快,序列b值相对较低,序列震中分布长宽比较大;2016年云龙M_S5.0地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E向,序列震中分布长宽比较小,衰减较慢,序列b值相对较高。基于序列类比结果和b值时间变化曲线分析认为,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后续发生较大破坏性余震的可能性较小。综合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认为,未来该地区M_S≥5.0地震存在向东南或向北迁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人们对板缘地震填空的认识,本文用震级—断层长度的经验关系式分析了我国郯庐断裂带、张家口—烟台断裂带、鲜水河和塔里木盆地北缘等断裂带的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指出在板块内部同样存在着地震沿带逐渐“填满补齐”的现象。这种地震填空,主要发生在那些扭压型和剪滑型的断裂带上。一个基本连续的活动断裂带是板内地震填空所必需的地质条件。作者认为,板内地震填空与断层现代运动的不同型式(或状态)密切相关。一个活动断裂带由稳滑、相对闭锁到破裂位错正是地震空区形成、发展直至发生大地震的带内地震填空过程,与此相应的应变积累段、闭锁段和释放松动段在地质上的差别是:断面上新沉积物覆盖程度依次减小,断层泥粘结度逐次降低而其厚度依次增厚,因而对于那些全新世以来有过活动而断面上新沉积物覆盖较大的一类活断层尤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带莒县胡家孟晏地震破裂带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主要的一条活动断裂带。在该断裂带中部,沂沭断裂东地堑的潍坊—嘉山段中发育了1条长360km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带(F5),在该全新世断裂带的北段和中段分别发生了公元70年的安丘地震和公元1668年的郯城地震。2003年底我们考察沭河断裂带时,在莒县境内发现了1条长约7km的地震破裂带,作为活动断层应该归属于F5断裂带,但其是一条独立的地震破裂段还是归属于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破裂带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尽管如此,探槽揭示出的上覆未经破坏的地层的14C年代表明,该破裂带在(2140±190)aBP以来没有过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其作为1条独立破裂段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