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收集了1999—2015年天山地震带及其周边地区的GNSS数据,计算得到了速度场结果,并利用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内各块体的闭锁深度和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南天山断裂带西段的迈丹断裂的缩短速率处于高值状态,达(-6.3±1.9) mm/a,高于南天山东段;北天山断裂带西段的缩短速率同样高于东段。利用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计算出各地震带的地震矩积累变化及1900年以来的地震矩释放变化量,以分析地震矩亏损分布,结果显示北天山山前断裂、迈丹断裂、额尔齐斯断裂带北段和喀什河断裂西段存在较大的地震矩亏损,具有孕育7级以上地震的潜能,而北轮台断裂、柯坪断裂带中段则呈现地震矩盈余状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喀什河断裂带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两种关系,即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与断裂破裂的对应关系和地震最高烈度与破裂延伸烈度区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古地震研究成果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征,对喀什河断裂带进行了破裂分段性研究,将喀什河断裂带以博尔博松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长220 km以上,西段长290 km。研究表明,东段目前处于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以后的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在未来的时间里喀什河断裂带西段可能是大震活动的主要区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活动的特征,结果是:地震活跃期为230—250年,平静期为130—150年;喜马拉雅南缘、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强震与本区强震明显相关,喜马拉雅南缘与缅甸北部地区发生强震后本区发震的概率分别为87.5%和66.7%;本区7级地震分带交替发生,最先发生的两个6级地震对预测未来7级地震发震地点有一定意义;中强震在8级地震前不活跃,而在7级地震前比较活跃,且青海北部与西部发生6级地震后,甘肃东南部或甘青川交界有5级地震活动。据此判断本区未来10年内存在发生7级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喀什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什河断裂带是我国北天山西段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第四纪以来垂直运动速率为3.8毫米/年,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沿断层带造成长达80公里的形变带,史前地震也很活跃,经初步研究,断裂带至少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活动,大震复发周期为2000—2500年  相似文献   

5.
杨章  张勇  李军  尹光华 《地震学报》1985,7(4):434-444
本文根据现场考察,航片解译和历史记载资料,对1812年3月8日尼勒克地震的震级及地震地质背景进行了讨论。根据地震主断裂带的展布和运动特征与喀什河断裂带相一致等特点,指出1812年尼勒克8级大震是喀什河断裂作右旋逆冲的结果。 喀什河断裂是一条控制伊犁盆地北界和喀什河河谷的活断裂,它错断了喀什河阶地和古尼勒克沟,有着明显的新活动性。在震区还发现了一些古地震遗迹。对比1812年地震陡坎和古地震陡坎角度变化情况,对断层运动速率进行了估计,并估算出喀什河断裂带发生M8地震的重复周期为800——1600年。   相似文献   

6.
王琼  曲延军 《地震研究》2008,31(2):109-113
通过计算分析新疆北天山地区、南天山东段地区、南天山西段的柯坪块区及喀什-乌恰交汇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区中强震发生时间和强度基于Rt值的判定指标.Rt≤0.89可作为北天山地区1年内发生5.1~6.0级地震的指标;Rt≤0.79可作为南天山东段1年内发生5.4~6.0级地震的指标;Rt≤0.85可作为柯坪块区1.5年内发生6级地震的指标;Rt≤0.88可作为喀什-乌恰交汇区1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1900年以来新疆及周边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 新疆及周边地区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明显, 并具有持续时间短、 地震强度大、 频度高的特点。 新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有95%发生在地震成组活动期间, 地震成组活动是该区域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中期预测指标之一。 地震成组活动一般出现在低活动水平背景下, 而且成组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 在地震活动期间强震存在由新疆西南向北东迁移的特点, 其中天山地震带尤其是南天山西段为强震主要的活动区域。 地震成组活动伴随地震条带图像的出现; 在地震成组活动前或活动中新疆地区前兆测项异常明显增加, 具有群体异常的起伏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1、前言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是甘肃西部重要的强震活动带。地震活动资料表明,该断裂带上的中强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西段的保得河断裂上,如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等;而东段的白家咀断裂尚无历史地震的记载。为了客观评价白家咀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强震的潜在危险性,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现场考察,航片解译和历史记载资料,对1812年3月8日尼勒克地震的震级及地震地质背景进行了讨论。根据地震主断裂带的展布和运动特征与喀什河断裂带相一致等特点,指出1812年尼勒克8级大震是喀什河断裂作右旋逆冲的结果。 喀什河断裂是一条控制伊犁盆地北界和喀什河河谷的活断裂,它错断了喀什河阶地和古尼勒克沟,有着明显的新活动性。在震区还发现了一些古地震遗迹。对比1812年地震陡坎和古地震陡坎角度变化情况,对断层运动速率进行了估计,并估算出喀什河断裂带发生M≥8地震的重复周期为800—1600年。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数据研究1998—2018年青藏高原东北缘排除同震影响等干扰后的速度场、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切应变率场、面应变场等的变化,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变化、跨活动断裂基线变化等。将研究区域内的二级块体再分区,获得各次级块体内部的应变率变化;获取研究区域地壳运动场的趋势性、动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阿尔金断裂带中东段、祁连块体和柴达木块体交界、巴颜喀拉块体与羌塘块体交界、祁连块体南边界中段、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的逆冲运动,祁连块体北边界西段、庄浪河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祁连块体北边界东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的左旋逆走滑运动,都属于造成一定程度地壳变形的持续性局部应变增强活动。阿尔金断裂带东段、东昆仑断裂带中西段、祁连块体北边界、庄浪河断裂北段、海原断裂南段、六盘山断裂北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可能存在闭锁,未来十年可能发生MS6.0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