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9年青海省三次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5月 30日、9月 2 7日、11月 2 6日分别在青海省的唐古拉 (32°5 1′N,93°34′E)、河南县 (34 .6°N,10 1.4°E)和玛沁 (34°30′N,99°48′E)发生 5 .6、5 .1和 5 .0级地震。震后收集了青海省地震台网、甘肃省地震台网和全国基准台网的部分 P波初动符号 ,做出震源机制及其参数见下表和图 1。参 数 A节面 B节面 P轴 T轴 N轴倾向倾角倾向倾角走向倾角走向倾角走向倾角唐古拉 5.6 2 2 3° 76° 6 1° 16° 4 8° 35° 2 15° 6 5° 30 8° 8°河南县 5.12 81° 4 7° 10 5° 4 3° 2 83° 2° 14 7° 87° 13° 2°玛沁 5.0 2 74…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山东省泰安地震台的高精度倾斜固体潮观测结果.所用仪器是 SQ-70B 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使用格值可达0″.0004/毫米.观测资料稳定可靠.本文还报道了依据1980年5月以来的资料所算得的泰安地区的γ因子及相位滞后 k,其中,东西分量的主要潮波结果如下:γ(M_2)=0.648±0.004γ(K_2)=0.632±0.019γ(O_1)=0.699±0.028γ(K_1)=0.740±0.029γ(M_3)=0.731±0.126k(M_2)=-13.°6±0.°4K(K_2)=-14.°5±1.°9K(O_1)=-13.°9±2.°4k(K_1)=-14.°0±2.°0k(M_3)=11.°5±9.°9  相似文献   

3.
从古地磁看青藏高原地壳增厚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拉萨地体和欧亚大陆稳定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磁极位置显著不同,前者为69.8°N,292.9°E(A95=5.1°),后者为69.5°N,167.4°E(A95=8.7°)。据此可以得出,自晚白垩世以来,拉萨地体相对于欧亚大陆稳定区沿北北东方向移动了2400±800公里,反时针转动了31.4°±9.2°。这一相对运动的起始时间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几乎同时,而且主要是通过欧亚大陆南部的陆内形变完成的。在青藏高原地壳增厚机制的争论中(长距离俯冲说与陆内形变说),古地磁数据明确地支持陆内形变说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地震局台网测定 ,2 0 0 3年 1 2月1 0日 1 2时 38分 (北京时间 )在台湾地区( 2 3 1°N ,1 2 1 4°E)发生了MS=7 0地震。我们利用CDSN的 7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 :节面Ⅰ走向 4 9°,倾角79° ,滑动角 1 6 6°;节面Ⅱ走向 1 4 2° ,倾角76° ,滑动角 1 1°。应力轴 :T轴方位 5° ,仰角 1 7° ;N轴方位 1 93°,仰角 72° ;P轴方位 96° ,仰角 2°。标量地震矩 :M0 =8.3× 1 0 19N·m。矩震级 :Mw =7.2。图 1 震源机制的几何表示2003年12月10日台湾7.0级地震震源参数@许力生$中…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1 7时 2 6分 (北京时间 )在新疆 -青海交界一带( 3 6.2°N,90 .9°E)发生了 MS8.1大震。地震使青海震中区部分房屋倒塌 ,青藏公路 (国道1 0 9线 )多处断裂 ,昆仑山出现一条大裂缝带 ,正在施工中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受到破坏。我们利用 CDSN的 7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 :  Strike   Dip   RakeNP1 :0° 46° 1 49°NP2 :1 1 3° 68° 49°应力轴 :  Val     Azm    PlgT:   2 .5× 1 0 2 73 3 8° 49°N:  -0 .9× 1 0 …  相似文献   

6.
都昌庭 《高原地震》2002,14(4):58-58
2002年6月29日14时54分40 2秒,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发生了5 9级地震,微观震中(34 2°N,94 27°E),震源深度为22km。震后收集了11个全国基准台记录有初动方向的符号、4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台站记录有初动方向的符号、2个青海省台站记录有初动方向的符号、2个新疆台站记录有初动方向的符号,共19个台站的初动符号,用P波初动法作出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见图表。表1 治多5 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参数A节面B节面P轴T轴N轴倾向倾角倾向倾角走向倾角走向倾角走向倾角17°66°247°35°215°17°342°59°122°13°图1 治多5 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马尔…  相似文献   

7.
序号发震时间地震位置月日时分秒北纬东经地点震级(ML)深度(km)精度1110161859.542°01′122°49′辽宁省新民3.212Ⅰ2122203158.548°10′130°34′黑龙江省罗北3.210Ⅱ3123074112.937°41′119°38′渤海3.6Ⅱ4124202243.751°49′122°56′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5.18Ⅱ5126110105.639°22′122°13′辽宁省普兰店3.211Ⅰ6128140731.739°40′123°45′北黄海3.2Ⅱ729183204.640°41′122°41′辽宁省海城3.09Ⅰ8223161241.147°41′124°42′黑龙江省富裕4.24Ⅰ932065156.251°32′123°04′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3.07Ⅱ东北地区2005年第…  相似文献   

8.
华北北部均衡重力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的重力资料和地形高程资料,采用爱里-海斯于宁(Airy-Heiskenen)均衡理论模式,构制了华北北部N37°—41°,E115°—120°范围内的均衡重力异常图和1°×1°均衡重力异常图。并对该图进行了分析、解释,同时结合本区地质构造、现代构造运动以及地震活动性特点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渤海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20个WWSSN台记录到的渤海地震(1969年7月18日,M_S=7.4)远震P波波形与理论地震图进行了对比。确定了渤海地震的震源参数为:地震矩2.6 × 10~(19)N·m;震源破裂持续时间为12S;震源深度为35 km;两个节面为:(1)走向φ=24°,倾角δ=85°,错滑角λ=170°;(2)φ=115°,δ=80°,λ=5°。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均值为基本数据,讨论得出以下性质:(1)各周期内的平均值ξ与峰值η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在(ξ,η)服从正态分布时,可得出ρ(ξ,η)的估计值(?)=0.964,及α=0.05的区间估计:ρε[0.905,0.986]同时得到回归关系式:ξ=0.4936η-1.23205(2)年均值服从分段对数正态分布。(3)四川(27°~34°N,99°~105°E),云南及川滇(21°~34°N,98°~105°E)地区的地震活动的强弱与太阳活动的强弱周期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全球大洋混合层深度的计算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05-2009年的全球网格化Argo数据,分别采用温度判据和密度判据计算了全球大洋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讨论了障碍层(Barrier Layer, BL)和补偿层(Compensated Layer, CL)对混合层深度计算的影响,得到了合成的混合层深度,并研究了其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1)在赤道西太平洋(10°S -5°N,150°E-150°W),孟加拉湾,热带西大西洋(10°N-20°N,30°W-60°W)是障碍层高发区域. 冬季的北太平洋副热带区域(30°N附近)以及东北大西洋(40°N-60°N,0°-30°W)是补偿层发生的区域. (2) 在各个半球的夏季MLD都比较浅,在各个半球的冬季MLD则普遍比较深. 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MLD的分布和变化比较相似,印度洋MLD受季风影响显著,呈现半年周期变化.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MLD 的经向分布大致呈现出"两端深,中间浅"的拱形特点. (3)混合层深度距平场EOF第一模态时间变化为周期的年信号,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南大洋(尤其是南极绕流区)都是MLD变化剧烈的海域,第二模态显示全球大洋混合层深度距平存在着一个半年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2.
马瑾 《地震地质》1991,13(3):230-230
位于中国中部的南北向地震带(100—105°E)跨越了地表近东西向地质构造。由于其历史的和现代的强8烈地震活动而较早地被注意。本文提到的是一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地震带。它位于上述地震带西部,北自5°E48°N,南至100°E22°N,是一条北北西向的地震带(图1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北京地区1977年10月10日至1978年5月3日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得出北京地区主要潮波的振幅系数δ和相位滞后κ为: δ(O_1)=1.1639±0.0086,κ(O_1)=0.44°±0.42° δ(M_2)=1.1593±0.0027,κ(M_2)=-0.40°±0.13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2年 7月1 1日 0 7时 3 6分 ( UTC)在我国台湾地区( 2 3 .7°N,1 2 2 .2°E)发生了 MS5.9地震。我们利用 CDSN的 6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走向 1 0 4°,倾角 79°,滑动角 1 78°;节面 :走向 1 94°,倾角 88°,滑动角 1 1°。应力轴T轴 :本征值 1 .9,方位 59°,仰角 9°;N轴 :本征值 0 .4,方位 2 0 2°,仰角 79°;P轴 :本征值 -1 .7,方位 3 2 8°,仰角 7°;标量地震矩 :M0 =1 .0× 1 0 18N· m。矩震级 :MW=5.9。图 1 震源机制的几何表示2…  相似文献   

15.
顾方琦 《华南地震》1989,9(3):17-24
本文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讨论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北纬19°—27°,东经106°—120°)自1500年以来M≥4(3/4)级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据此,文章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4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8次 (见表 1 ) ,2 2日 0 3时 3 4分邢台 ( 3 7.3°N,1 1 4 .4°E) ML 5.4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略高于上月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4月地震活动处于中等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状态 ,震中相对集中在华北东部海域。2 0 0 2年 5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 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6次 (见表1 ) ,1 9日 0 7时 0 9分丰南 ( 3 9.4°…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年来研制川南及邻区(25°40′~29°40′N,100°~104°E)可供今后参考的强震(三色)“预警指标”。最大收获是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研制和检测“预警指标”的工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从1992年5月9日至1992年5月29日共发生 M_L≥3.0地震7次,最大震级为3.4(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大地震纬向分布的基本规律与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 1 90 0~ 1 999年全球大地震 (M≥ 7.0 )的纬向分布 ,进一步证实了全球大地震的分布的确存在不对称问题 ,北、南半球大地震发生的次数不对称 ,北半球多 ,南半球少 ;二个半球大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不对称 ,北半球大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为 1 5°~ 55°,南半球集中分布的区域为 0°~ 35°;北半球有 3个明显的大地震分布区间 ,即 1 5°~ 2 0°,35°~ 45°,50°~ 55°;两极地区无大地震。并且导出了计算日、月对地壳纬向水平引潮力达到极值的计算公式 ,根据日、月水平引潮力达到极值时的纬度分布的规律 ,较好地解释了全球大地震分布的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e earthquakes(ML≥3·0)catalogue of Second quarter in northeastern area,2005序号发震时间地震位置月日时分秒北纬东经地点震级(ML)深度(km)精度1 4 4 20 18 29·1 42°02′123°10′辽宁新民3·1 7Ⅰ2 4 15 14 34 11·6 41°50′128°03′吉林抚松4Ⅰ3 5 5 10 11 16·0 39°05′121°28′金州湾3·3Ⅱ4 5 27 01 18 24·6 40°38′122°52′辽宁海城3·3 13Ⅰ5 6 25 11 13 47·0 47°40′130°32′黑龙江萝北3·2 5Ⅱ6 6 27 19 18 23·8 39°14′122°15′里长山海峡3Ⅱ东北地区2005年第二季度M_L≥3·0地震目录@梁灿 @温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