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图象恢复在工业CT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以影象增强器为检测系统的目标旋转式工业CT,分析了其图象退化的因素,采用对一维投影数据进行图象恢复的方法来提高CT图象质量。文中给出图象恢复公式,从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图象恢复的结果可看到所用方法提高了图象清晰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克依利斯博罗克和诺波夫等关于强震前兆的三种图象—即余震爆发图象b、震群图象S以及加权和图象∑的定义,以康定—炉霍地震带为例,检验了这三种图象的存在及其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967—1982年,该带5次M_s≥6.0级的强震前,可能生成一种、两种甚至全部三种图象。这三种图象的预报效果都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图象∑的预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中国利用水氡探索地震预报研究的进展,文章指出:我国已经由用变化图象被动地对应地震和震后总结异常特征阶段,进入了研究水氡的整体图象阶段,即研究强震前水氡异常图象和无震图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讨在震前判断发展中水氡图象性质的方法,提出解决震情判断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对1966年以来63次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全时空扫描的基础上,讨论了大陆不同构造区域、不同震源机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异常演化特征及其主要活动图象与震源机制节面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象显现出应力集中和减弱两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中期阶段)的活动图象以条带、空区和集中活跃为主;第二阶段(中短期)以持续平静为主. 走滑和正断层机制震前显示出较好的特征图象;逆冲断层震前的活动图象与其它两种机制的图象不同,没有明显的特征图象,两个阶段都有平静现象出现. 强震前中等地震条带走向与震源机制的两个节面走向一致性较好,但空区的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一个用于检测陶瓷零件的微焦点X-CT实验系统。由实时成象图象增强器组成探测X射线的阵列,用IBM PC/AT个人计算机组成数据采集、图象重建及图象显示处理系统。已能测出陶瓷样品中大约20μm的裂缝缺陷。并在微型机上实现了快速图象重建。本工作是根据国家七五攻关任务75-70-03-24合同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处理由不完全数据重建图象的方法之一是代数重建法。但是,代数重建法的一个不足是关于重建图象的收敛速度很慢;本文利用代数重建法有限次迭代的重建图象反映原图象的分布趋势和向原图象变化的这一特点,提出一种优化的图象重建外插算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算法在重建图象的收敛速度和质量方面均有改进。  相似文献   

7.
地震活动性图象反映了地震的群体特征。本文阐明了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图象具有空间分布的网格块体性;一定地区间地震发生的相关性;一定的地震活动图象在空间上常可有所平移再现等特征。这些图象的尺度均可达到成百上千公里。据此认为地震的动力也应有与此相当的大尺度。中国大陆地震基本集中在一个厚度仅为15 km的地层——发震能干层,与活动性图象的尺度相比,具有悬殊的宽厚比。因之认为地震构造应属一种薄壳结构。观测到的地震活动性图象与薄壳结构的失稳屈曲图形有同质同象的相似性。据此估算其量值与观测到的图象尺度颇为吻合。结论认为:地震活动性图象似受控于结构的失稳屈曲;地震构造可视为主要由发震能干层所构成的一种薄壳结构(薄皮构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图象分块重建算法,通过对投影空间、卷积投影空间、图象空间的分割,实施分块重建运算.适合于多台微机进行并行图象重建,为构造廉价的普及型 CT 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建华 《地震地质》1989,11(1):26-26
陆地卫星图象真实地记录了地质体的几何特征和光学特征,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运用卫星图象不但可以通过松散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厚度、含水性的差异等所表现的形态和色调显示的线性影象,反映出地下一定深度的活动断裂形迹,而且卫星图象具有多波段性质,4、5波段图象,波长0.5—0.6μ,属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地震活动性图象 地震活动性图象,主要指前兆性地震活动性图象,以研究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本身的演变规律为目的。其基本思想是:地震活动性图象是深部构造应力场的一种反映。后期的地震活动与前期的地震活动是直接有关的。因之,可以利用地震活动性图象达到所谓“以震报震”或“以小地震预报大地震”的目的。 既然地震活动性图象是以前期的地震来预测后期  相似文献   

11.
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活动与近期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穿越条件的限制,用地面地质方法研究喜马拉雅地区的近期地壳运动有许多困难,但是地震活动与地震波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对1897年以来80年间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1.根据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资料研究断层的现代活动方式。2.用零矢量方法确定地块运动位移矢量的方向。3.根据地震矩估算地壳滑动速率。最后,根据这三方面的工作成果,对这一地区的近期地壳运动模式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朝阳地震台公皋井地下流体数字化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如何将这些观测资料应用于地震预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固体潮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固体潮观测数据的平滑检验和NAKAI法检验之方法原理和具体应用。平滑检验可以有效地监测並改正观测数据中的随机错误,突跳或坏读数;经平滑改正后,可使观测数据的读数误差小于1毫米。用NAKAI(1975)提出的方法检验观测数据可以监测仪器灵敏度变化情况和数据质量好坏,根据该检验计算获得的有关参数(主要是漂移系数和方差)剔除质量不好的48小时数据组或修正某些质量不好的数据可提高调和分析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性质及其意义作了总结和评述。文中述及的阻抗相位资料正则化反演方法,是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笔者就此给出了实际算例和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Java编程语言和Jfreechart图表控件,设计并实现了多台站、多测项的地震前兆数据展示系统,能迅速的绘制较长时间跨度的大量数据,并实现了常用的分析处理方法,提高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李国斌  李英  赵卫明  许晓庆 《高原地震》2010,22(4):22-25,11
对鄂尔多斯西南缘114个前兆测项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西南缘前兆观测在1985、1986,2003、2006年5月~2007年10月、2008年7月~2009年6月期间,前兆观测异常数目、异常比例数相对偏高,异常空间分布有所集中,且在异常数目、异常比例数增高之后,异常点分布周边区域相继发生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乾陵地震台部分地磁记录图纸的数字化识别,将Z和H分量的识别结果、原始量图值、识别前的人工量图值三者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数字化识别结果与人工量图结果的平均误差小于0.6mm,据此认为,数字化识别结果基本可满足地磁历史数据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1950 only 10 years of streamflow observations and runoff data existed on the Rio Motatan in Western Venezuela (4,200 km2 of watershed, Anden territory) with 24 raingauge stations in or near the watershed having a simultaneous record but only 3 recording stations with 30 years of observation. The “curve of dry spell”—January to April—was first determined on semilog hydrographs (logs of daily discharge vs. time) and by splitting the total flow into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components an abacus was established, relating the average monthly rain with the “true runoff”. (True runoff) = (observed runoff)—(part due to former month of rain) + (share in following months). For checking purposes the observed runoff record was reproduced, using data based on rain, reaching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Then the same abacus was applied to the 20 years of isolated rain data and the corresponding runoff values were obtained. Recently seven more years of runoff data were successfully checked against the graphs.  相似文献   

19.
Shotpoint gathers from conventional reflection seismic surveys contain both reflected and refracted waves. In this study shot records we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ata were modeled with reflected, refracted, and reflected-refracted waves to fit the recorded data. The result is a detailed velocity model. The inverse problem for refracted waves was solved by using the Wiechert-Herglotz inversion. A 500-km-long 26-fold reflection seismic line from the Barents Sea, north of Norway,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data show high velocities, multiple reflections, and various types of noise. To test the method a total of 34 shot gathers were analyzed along this line. The aim of the interpret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velocity in the seafloor and the near-surface sediments. It is possible to map the vertical as well as the later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detail. Depending on the length of the streamer and the velocity gradient in the sediments, the calculated depth varies between 300 and 500 m below the seafloor. These velocities were also compared to the stacking velocities obtained from the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to see how the velocitie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ere relate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sediment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he techniqu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can contribute to velocity information both in th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ata.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南地区深部电导率分布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伯舫 《地震研究》1989,12(4):348-352
本文用五个地磁台站的静日日变资料重新研究中国东南地区的深部电导率分布。这五个台站是:武汉、佘山、广州、泉州与仑坪。五台定出的C值结果与文献〔1〕的不同。另外本文用简单的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反演推断可能的电性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