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浅谈城市发展与防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加强防震减灾规划,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等4个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城市发展与防震减灾的关系,强调了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从加强盐城市县级地震机构和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海两次5.0级地震均波及华宁,地震发生后,华宁县防震减灾局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华宁县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根据亲身经历,结合工作经验,分析了县级地震部门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总结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对县级地震部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苏及其邻区地震应急宣传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江苏及其邻区10 多年来发生的典型地震事件及地震谣传的社会反应和各地应急宣传方案的对比, 研究防震减灾宣传的效果及应急宣传措施, 提出防震减灾应急宣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了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防震减灾三大业务体系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高分遥感地震监测与应急应用示范”项目的进展.该项目针对防震减灾业务体系发展的应用需求,在整合地震行业现有技术和资源的基础上,突破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遥感数据在地震构造调查、地震监测和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应用的关键技术,制定行业应用规范,建设高分遥感地震业务应用示范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地震中的应用从以往分散的科学研究提升到一个业务化应用的状态,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海两次5.0级地震均波及华宁,地震发生后,华宁县防震减灾局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华宁县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根据亲身经历,结合工作经验,分析了县级地震部门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总结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对县级地震部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有史以来对乐山市波及范围最广、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社会影响最强烈的地震。本文回顾了近几年乐山市在地震应急准备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汶川特大地震波及乐山后的应急工作,认为坚持不懈地抓好地震应急准备是做好大地震之后应急工作的重要前提,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是防震减灾部门的重要职责,震后恢复重建中防震减灾部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市、县两级防震减灾的工作体会和实践经验,着重论述了市(县)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即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救援)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就如何做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使大中城市及人口稠密地区具有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这一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经国务院批准于1996年11月正式成立了新的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市地震局自成立以来,为了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 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专辑综合介绍了北京市地震局近3年来在防震减灾方面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进展, 包括: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体系的建设、北京市防震减灾法制的建设、北京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工作的进展、《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展、北京市区县地震工作进展、面向社会的防震减灾宣传、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大中城市应急决策反应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中城市应急决策反应系统采用了B/S与C/S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它集GIS与.NET最新技术为一体,为地震应急指挥开发构建了一个综合业务技术平台。本文介绍城市应急决策反应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关键点及其应用等,该技术系统实现了各地与上级各指挥中心之间便捷的灾情上报,能够为地震应急指挥快速、动态提供灾情文档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要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海灵  蒋通  李文艺 《地震》2005,25(3):115-122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进行应急处置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综合分析国外部分地区的防灾规划中地震应急处置的内容与特点, 研究了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防御水准的制定、 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辅助决策保障、 应急救灾反应以及对人文和环境的考虑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为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着重分析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关键技术和部署要点,在2018年保亭2.9级地震发生后,该系统在应急成果产出、应急决策中发挥了重要服务作用,充分表明,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是全省地震应急联动服务工作的重要业务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增强现代化城市防震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应急避难服务功能,提高避难成功率,减轻灾害损失。本文利用熵值权重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构建的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基础,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给出了各避难场所适宜等级,检验了场所的避难服务功能,为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合理性提出建议,对增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合理性及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南地震应急技术平台是海南省地震应急技术联动服务工作支撑平台,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着快速评估和指挥调度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海南地震应急技术平台提升建设的工作思路、技术设计等。2022年平台运行以来,海南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与全省19个市(县)地震应急部门实现局域网内互联互通,数据传输和灾情上报,在实际工作中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提供高效联动一体化的指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宁波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点,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完善系统的几点思考,对国内其它地市推进地震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钱兆霞 《地震学报》1983,5(3):313-322
本文分析了云南地区(通海、永善、龙陵、宁蒗、普洱)五次 Ms6.7大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发现:(1)大震前一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内中强地震活动明显加强,年频度达 n(MS4)20次/年,n(MS5)6次/年;(2)同时区域内 b 值相应下降;(3)大震前数月至一年内中强地震活动由原来的大范围散布状态逐渐向未来震中收缩,有的地震(如龙陵、通海地震)的前震,收缩为交叉带状.这些特征可能与云南地区的地壳构造格局和孕震过程有关,文中称这些中强地震为广义前震。   相似文献   

18.
利用虚拟技术,可将原来在多台服务器上部署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一台高性能服务器上实现容灾备份,在节约硬件资源的同时,虚拟机灵活部署、快速恢复的特性也能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本文对什么样的服务器可作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虚拟服务器,如何规划虚拟应用,虚拟部署后的系统与原系统比较有何差异等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全国各省区域应急指挥中心的容灾备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3大体系之一,鉴于地震预报尚不过关,在没有作出临震预报而地震突然发生时,为在灾区进行有效的救援而采取的紧急行动.通信、计算机等新技术是地震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本文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应急现场工作情况,阐述无线局域网在地震应急现场中的应用,讨论了地震应急现场所适应的几种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相似文献   

20.
With urban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becoming deeper, the work of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ould be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some ideas are suggested about establish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decisions on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ti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mainly includes a subsystem for rapid evaluation of damage loss from earthquake (which includes input of seismic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evaluation of seismic fragility on all social factors and etc.) and a subsystem for the decisive information of seismic emergency (which mainly includes project of disaster relief, project of personnel evacuation, dangerous degree warning for the dangerous articles-storing place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against them, assistant decision on fire due to earthquake, location of head-quarter for providing disaster relief, and etc.). It is thought that the data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about all kinds of buildings (including lifeline engineer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work as establishing this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