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第六届东亚夏季风季节预测联合会议于2004年5月11~13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世界气象组织(WMO)、韩国气象厅(KMA)、韩国汉城大学、韩国釜山大学、日本气象厅(JMA)、香港天台、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地球物理观象台、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气象局与韩国气象厅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七次会谈纪要”议题五的规定,中国气象局气象装备代表团于2003年11月23日至12月2日对韩国气象厅及釜山、济州地方气象厅进行了访问。考察团由来自14个单位的15名代表组成,  相似文献   

3.
1.东亚高温东亚地区气温偏高,福冈偏高+2.0℃,月平均气温为16.2℃;沈阳偏高+3.7℃,月平均气温为12.8℃.从日本西部至南朝鲜降水偏少,釜山降水量43mm(38%);另一方面,日本东部(仙台217mm,264%)、西南群岛;中国华南、台湾等地降水却偏多.在中国四川省南部,4月下旬受到夹杂着冰雹的暴风雨的袭击,发生了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灾害.  相似文献   

4.
应第5届亚洲大洋洲地球物理协会(AOGS)年会的邀请,并报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上海台风研究所占瑞芬同志于2008年6月16~20日赴韩国釜山参加了AOGS2008国际会议,并在AS11分会(中层大气科学)中报告了我国在平流层对流层水汽交换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分析了1月份黑潮区域海表温度异常与我国夏季(6—8月平均)降水的相关关系及其与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偏高(低)时,乌拉尔山附近和雅库茨克附近的阻高加强(减弱),在这两个阻高之间的低压槽加深(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西伸(东撤),亚洲夏季风明显偏弱(强),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北方地区),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增多(减少)。  相似文献   

6.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北太平洋区域1、7月浅层海温(ST)异常与同期海平面气压(SLP)异常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统计显著的主要是第一模态,且1月的0—80m层、7月的20—120m的上层ST与SLP′,第一模态层际差异很小;(2)年代际变化是该区域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时域特征,“突变”发生在1970年代后半期,1月的年代际变化早于7月的1—2年;(3)合成分析表明,年代际变化的环流实质是北太平洋中部前期(1970年代中叶以前)ST持续偏高,相应1(7)月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高)偏弱、位置偏西(变化不明显),而东亚冬(夏)季风偏弱,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南海海温异常对华南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NCEP/NCAR再分析的500hPa高度场、海温场(SST)、极冰资料,分析讨论了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活动异常与大气环流、极冰、SST、各种环流指数等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到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TC)偏多、偏少年对应的大气环流、极冰、SST、各种环流指数的概念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亚欧大陆在秋、冬季中高纬度以经(纬)向环流为主,则次年登陆广东省的TC偏多(少);(2)赤道东太平洋SST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最稳定和最明显,当1~4月赤道东太平洋SST偏暖(冷)时,当年登陆广东省的TC偏少(多),次年登陆的TC偏多(少);(3)夏、秋、冬季多(少)冰年,或者秋冬季连续多(少)冰年时,登陆热带气旋多为正常偏少(多)。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8和1999年HUBEX强化观测期在安徽寿县用微气象方法(波比-能量平衡法和涡度相关法)观测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能量平衡特征,同时与其他地区的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表明:(1)用涡度相关方法测定的感热和潜热之和(H E)ec与下垫面有效能量(Rn-G)的一致性比较好,但用波比方法估算的潜热通量Ebr比用涡度相关法测定的潜热通量Eec略高(约10%)。(2)大部分净辐射能用于了地表蒸发,1998和1999年,净辐射通旦的平均日总量分别是13.89MJm^-2d-1和11.83MJ m^-2 d^-1;两年的平均波比分别是0.14(杂草)和0.06(稻田)。(3)波比在日出和日落时数值大且不稳定,白天比较小且比较稳定,另外,1999年在稻田上观测到明显的局地平流现象。(4)通过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观测资料比较,淮河流域稻田的波比最小(0.06),在内蒙古草原观测的波比值最大(0.57)。波比值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水分有关。  相似文献   

9.
假拉  周顺武 《高原气象》2003,22(10):132-137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印度洋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进行分解,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合成分析、奇异值(SVD)分解等方法,结果表明,前期和同期的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场与夏季高原降水相关显,西印度洋-非洲东海岸赤道地区的SSTA与高原夏季降水联系最密切;当春、夏季印度洋西部海温出现明显负(正)距平时,当年印度夏季风偏强(弱),高原夏季降水普遍偏多(少)。  相似文献   

10.
梁泽标 《广东气象》1998,(2):46-46,36
韩国气象通信传输网基本依托国家通信系统,其网络结构分为KMA本厅、地方气象厅、各气象台(雷达气象台)、观测所(AWS-自动气象站)4级。1 KMA本厅  通信传输引进美国NR4636主机(64位机,速率为920mips、内存为520mbyte、20GB磁盘)为核心构成一个运行TCP/IP协议的以太网,并经Router与各地方气象厅构成计算机广域通信网。2 地方厅(江陵、釜山、大田等)  通信传输引进美国NR4412主机为核心,配置WELCOM200和STARMUX2000构成上连KMA本厅、下连…  相似文献   

11.
李跃清  李崇银 《高原气象》2003,22(10):24-31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气温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夏季川渝地区气温与云量之间主要呈反位相关系,其第一模态代表了它们最主要的耦合特征;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暖(冷),引起副热带高压系统位置偏北(南),使川渝地区总云量偏少(多),造成川渝地区气温偏高(低)。最后建立了川渝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的概念模型,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也是造成青藏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气温变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气象》2007,29(4):I0001-I0006
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构建和谐广东做出更大贡献余勇(1/1)学科前沿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广东省降水量及早、涝变化趋势陈特固,曾侠,张江勇,等(5/1)空间天气对广东电网的影响黄江,赵文化,唐云秋,等(11/1)气候变化2007: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IPCC第2工作组第4次评估报告主要结论介绍《广东气象》编辑部(1/2)都市霾与雾的区分及粤港澳的灰霾天气观测预报预警标准吴兑,邓雪娇,毕雪岩,等(5/2)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节选)广东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制课题组(1/3)一次强对流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黄延刚,顾松山,杨才文,…  相似文献   

13.
短期气候预测地气图方法的7条预报规则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根据三十多年来的短期气候预测经验,对于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总结了7条预报规则:(1)能量频散规则;(2)相干共振规则;(3)下游阻塞规则;(4)侧向抑制规则;(5)驻波不频散规则:(6)风吹雨斜规则;(7)准半年重现规则(准半年韵律)。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22~26日,WMO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开放计划领域组专家组(ET1.3)会议在韩国汉城举行。WMO农业气象处处长SivakumarM.V.K.博士,农业气象委员会主席Raymond博士(美国),及韩国(组长)、  相似文献   

15.
聂祥  邹书平 《贵州气象》2001,25(6):31-32
各级气象部门收集的乡镇(炮点)雨量,一般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最后以报表的形式进行存档。采用手工统计和分析是很难办到的,为了提高乡镇(炮点)雨量报表制作、整理的工作效率,这里介绍了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以下简称VB)编程来制作乡镇(炮点)雨量报表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以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为材料,经Mbo 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选取500~2000bp的片段连接到经BamH I酶切的pUC18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部分基因组文库。采用设计合成的(AC)7、(GT)7重复序列为引物,PCR筛选部分基因组文库,对其中9个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共获得24个微卫星序列,其中Perfect(完美型)13个,占54.2%;Imperfect(非完美型)3个,占12.5%;Compound(混合型)8个,占33.3%。表明(AC/GT)n在剑尾鱼的基因组DNA中含量非常丰富。同时,根据其中3个克隆微卫星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剑尾鱼基因组DNA,结果均扩增到目的片段。而且,这3对引物扩增出来的微卫星片段在非选育的剑尾鱼中显示出多态性.而在近交系19代则表现为单态,为剑尾鱼的实验动物化遗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冬小麦生育期间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对聊城市二十多年来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湿度资料,进行了不同降水(灌溉)条件,不同土壤湿度初始状态,不同土壤深度层次的具体分析,并结合气候资料,找出了各种情况下的麦田增(失)墒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增(失)墒预测模式。据此可根据当前土壤的初始条件,对未来的土壤增(失)墒规律进行估算,为冬小麦生育期间的灌溉时间的确定,以及其他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贾晓平  林钦 《防汛与抗旱》2004,11(3):260-265
石油污染是南海北部近岸海域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为了掌握该海域海洋鱼类石油污染现状及特点,在近岸6个水域采集了蓝圆鲹(Decopterus mareausi)、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斑鰶(Clupanodom punctatus)和花鲆(Tephrinectes sinensis)等4种鱼类样品,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鱼类样品的脂肪烃组分(f1)。其正构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nC12~nC30)、f1UCN(12.9~35.1mg/kd)、nC16指数(3.27-140)和CPI(0.73~2.61)等特征参数表明,鱼类样品体中的脂肪烃类组丹主要来源于石油烃类,而其某些奇碳数正构烷烃优势组分的出现,表明少量的脂肪烃类组分来自海洋生源烃类。ΣnC14-30/f1UNC(0.0002—0.00231)、nC12/C19:0(0.06~1.90)和nC18/C20:0(0.03~1.93)比值分析表明,鱼类样品体内的石油烃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降解和代解,反映出该海域低浓度持续性石油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刘颖  朱君 《气象科技》2022,50(6):878-884
利用青藏高原拉萨(Lhasa)和珠峰(QOMS_CAS)站点地基CE 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研究了2012年4月2日至4月5日一次生物质燃烧输送对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学和辐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卫星遥感产品以及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本次生物质燃烧输送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本次气溶胶污染期间Lhasa和QOMS_CAS站点的主要气溶胶类型变为生物质燃烧气溶胶,气溶胶粒子的消光性增大(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增大,Lhasa和QOMS_CAS站点AOD最大值分别为0.4和0.29),尺度减小(消光波长指数(EAE)>1.5),吸收性增大(吸收波长指数(AAE)>1.3),细模态粒子体积浓度增大,而细模态粒子峰值半径减小。气溶胶辐射强迫表明此次输送过程使得Lhasa和QOMS_CAS站点的气溶胶对大气顶和地表的降温作用增强,对大气的增温作用也增强。生物质燃烧输送的可能来源为南亚的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与不丹地区。  相似文献   

20.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变化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和南海次表层水温变化对T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夏半年持续出现正(负)距平时,西北太平洋生成的TC个数比常年偏多(少)是主要现象,这种现象极值年份尤其明显,对南海1℃(指南海生成的TC,下同)的个数影响不明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TC的时间比常年提早(推迟)。当南海北部次表层水温夏季和秋季持续出现正(负)距平时,南海TC比常年偏多(少)。TC对南海和东海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但所受影响的程度东海比南海更为强烈。原因是东海台风波浪比南海高、海面气温比南海低、相对湿度比南海小,故导致SST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