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全球平均、各纬带平均和几种特殊下垫面条件下大气顶和地表面的净辐射随云量变化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了净辐射对云量变化的敏感性随各参数改变的情况。另外还定性地讨论了云在全球气候中的反馈作用以及这种反馈作用随各参数变化的特点。指出:一般条件下,净辐射对于云量变化是敏感的,只有当气候参数变化到临界值附近时,对气候的模拟可以不考虑云量的变化。从云量对气候的反馈来看,在气候参数发生变化时,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会发生本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净辐射强迫的气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艳  翁笃呜 《气象科学》2002,22(4):416-424
本文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行星反射率,长波射出辐射(OLR)和云量资料,计算出中国地区年、月总云量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强迫,分别讨论了其与总云量及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气系统净辐射云强迫与总云量有较好的抛线物关系,各月净辐射云强迫与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曲线相关也很明显,如以曲线上净辐射云强迫为零时的晴天净辐射值代表各月曲线位置,则该值随天文辐射作规律性季节变化。地气系统净辐射云强迫的地理分布与总云量及地气晴天净辐射分布有关,其在各地的年变化则主要由天文因素及雨季进行退决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辐射强迫温度效应的气候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艳  翁笃鸣 《气象学报》2002,60(6):766-773
文中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地 气系统行星反射率、射出长波辐射 (OLR)和云量资料 ,计算了中国地区年、月平均总云量对地 气系统短波辐射、长波辐射以及净辐射强迫的温度效应和敏感性系数 ,并讨论了云对各辐射分量强迫的温度效应与总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地 气系统云辐射强迫温度效应与总云量间具有较明显的曲线相关。云辐射强迫温度效应及其敏感性系数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就中国全国平均而言 ,各月地 气系统云辐射强迫净温度效应一般表现为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纬圈平均的云量及反照率的卫星资料,计算了北半球1、7月“地—气”系统净辐射。文中讨论了云量变化对净辐射及温度的影响,并通过云量因子分析得出反照率、红外辐射与净辐射之间的关系。如果1月份云量增加,在高纬度(低纬度)具有保温作用(冷却作用),而7月份在所有纬度均为冷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IAP AGCM研究全球海温异常引起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看作是由于CO_2含量改变引起的响应。按照Ramanathan和Cess等的观点,太阳常数的改变、CO_2含量的增减及全球海温异常对地气系统能量收支的影响是一致的,主要受控于射出净辐射的改变.本工作分别以+4℃和-4℃作为全球海温异常得到两次积分,分别记为I和D,模式的长期气候平均用作基本状态试验,记为C. 当海温增加4℃时,地表气温约增加4.4℃,而且主要由于热带对流加热的影响,气温的变化随高度增加,冬半球地表气温的增加明显大于夏半球,这是由雪的反照率和垂直温度递减率的反馈作用引起的。虽然全球平均总云量随海温增加而减少,但其纬向分布是不均匀的,尤其对个别类型的云更是如此。云的反馈在辐射能量收支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热带模式层顶净向下太阳辐射(S)和净向上长波辐射(R)减少(或增加最少)就归咎于穿透性对流云的增加. 全球平均降水I比C多18%.降水的变化呈正反馈趋势,即热带降水最大的地区降水加大,而在副热带地区降水增加很小,甚至减少.纬度-时间图上,降水的变化呈带状分布,正象降水本身的变化一样. 虽然我们得到的全球平均和纬向平均与Mitchell的结果一致,但区域性海温异常响应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地区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6,15(3):269-275
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面热源观测实验资料,分析了云量,云状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计算了与云对地表净辐射强迫作用有关的参数。研究表明:地表净辐射是云量的线性函罢 2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春季和夏季,云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非常强烈,并且地表净辐射随云量的增多而减小,在秋季和冬季,云对地表净辐的影响较小,并且地表净辐射随云量的增多百增大。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海洋云量变化与全球增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昭美  章名立 《大气科学》1996,20(2):149-158
本文分析了1900~1990年间全球海洋总云量。为消除资料序列中非气候因素的影响,序列被分为3个时段进行讨论。发现本世纪内与气候增暖的同时全球海洋云量有明显增加,但云量变化落后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4年,落后于全球平均海温1~2年,且云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在不同气候带不同,这可能是不同气候带上主要云型不同,以致产生的辐射强迫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区域气候模式中云量参数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首先统计并分析了模式区域内夏季平均的云量分布状况,然后在一有限区域模式中,引进了云-辐射计算模式。比较了3种不同的云量参数化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了大气相对湿度、垂直运动速度的本模式的云量参数化方案,并简要介绍了模式引入不同方案后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本模式的方案模拟的云量分布及气候要素场都与实况最接近,说明这一机制反映了云在气候系统中的反馈作用。不同的区域模式宜用不同的云量参数化方案。云量  相似文献   

9.
混合云在GCM气候模拟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单且适用于大气环流模式(GCM)的冰云辐射参数化。利用该参数化和UGAMP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混合云在GCM气候模拟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云的相态变化及其所产生的反馈作用对模拟的气候状态有显著的影响。在高纬地区,云的相态变化可使地气系统净辐射增加。而在热带则使净辐射减少。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云对地气系统净辐射强迫的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行星反射率、长波射出辐射(OLR)和云量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云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强迫,并讨论其与总云量及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各季净辐射云强迫与总云量有较好的非线性关系,其中以暖季更明显;各月净辐射云强迫与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曲线相关很明显,各条曲线均存在一个与净辐射云强迫零值相对应的晴天净辐射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气系统净辐射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总云量等因子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影响,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其各分量及地表净辐射的相关联系。发现行星反射率和地-气短波吸收辐射对气-气净辐射的影响最大,而云和纬度的作用主要通过该两因子变化表现出来,OLR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地-气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性也较明显。文中还就地-气净辐射在全国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各地区地-气净辐射的年变曲线均为简单的夏大冬小型,云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总云量等因子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影响,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其各分量及地表净辐射的相关联系。发现行星反射率和地气短波吸收辐射对地-气净辐射的影响最大,而云和纬度的作用主要通过该两因子变化表现出来,OLR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地-气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性也较明显。文中还就地-气净辐射在全国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各地区地-气净辐射的年变曲线均为简单的夏大冬小型,云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造成最大值出现月份的推移。  相似文献   

13.
王海波  张华  荆现文  谢冰 《气象学报》2018,76(5):767-778
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中引入一组基于CloudSat/CALIPSO卫星观测的、能够体现真实时空变化特征的云垂直重叠参数(抗相关厚度,Lcf)数据,以减小由云的重叠描述造成的辐射场的不确定性。对比了采用时空变化的云重叠参数和采用恒定云重叠参数的气候模拟结果,发现无论在全球还是东亚区域,采用基于卫星观测的云重叠参数对模拟的总云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采用时空变化的云重叠参数后,冬、夏两季全球平均总云量与云和地球的辐射能量系统(CERES)卫星资料的误差都减少了1.6%,其中热带对流区域总云量的正偏差和副热带地区总云量的负偏差都明显减少,这些有助于正确模拟不同区域间的能量收支差异。在东亚区域,采用时空变化的云重叠参数后,冬、夏两季的东亚区域平均总云量与CERES卫星资料的误差分别减少了1.8%和1.4%。综上所述,基于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计算得到的Lcf有助于改进大气环流模式对总云量的模拟,从而提高模式对辐射场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4.
应用1979年5-8月季风试验期间印度8个陆地辐射探空站资料,通过多种方案试验,得出适用于各种云量条件下各等压面大气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式,并计算和讨论了全国104站500hPa大气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全球总云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CCP月平均云气候资料集的总云量资料, 采用趋势分析的方法, 得到1983年7月至2001年9月近20年来全球平均总云量的变化趋势, 并分析云量变化的可能原因。近20年全球增温幅度加快, 研究这期间云的变化, 对气候研究和模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平均大气环流决定总云量的分布;全球平均总云量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逆转, 即由增加转为减少;全球平均云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 2000年与1987年相比, 减少量约占平均总云量的4%;从地理位置上看, 云量的变化存在区域性差异, 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总云量减少较多, 高纬度地区云量略有增加, 其中南极大陆云量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16.
热带地区云量日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1984—2003年共20年云量资料,统计分析了热带地区的云量日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量峰值时间和变化幅度在全球的分布都较为均匀,而海陆差异明显。高云和低云在变化机制上相对独立,其云量日变化并非同步。全球云量日变化由4类基本形式组成,分别为洋面高云型、陆面高云型、洋面低云型和陆面低云型。高云日变化与地表辐射加热状况密切相关,其形式在洋面和陆面类似,均为早晨出现云量最小值而午后到达云量峰值。相比于洋面,陆面高云的峰值在夜间持续时间较长,可发展至更为稳定深厚的云系。低云多在局地5时附近出现云量峰值,18时左右达到云量极小值,其中陆面低云在12时出现第二峰值。  相似文献   

17.
局地云量变化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钱云  钱永甫 《高原气象》1994,13(2):169-177
本文用统计得到的东半球夏季平均云量资料,利用改进的云-辐射计算模式,在三维有限区域模式中模拟局地云量变化的气候效应。模拟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和热带辐合带云量变化造成的气候效应都主要表现在青藏高原地区。在低反照率时,高原地区云量减少使该地区地表加热,引起高低空气压系统加强;高反照率时结果相反。热带辐合带云量减少会引起青藏高原地区降温和气压系统减弱。  相似文献   

18.
大气模式比较计划(AMI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AMIP及参加AMIP的模式的模拟概况,指出几乎所有模式都能够模拟出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平均季节结构,但没有任何一个模式在各方面都好,而且模式一般高估了季节循环的方法,低估了年际变率,并且各个模式在模拟不同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时彼此差别也较大,文章还重点讨论了云辐射及陆面水文过程,指出观测与模拟高低云量存在较大差异,而云量可能并不是影响辐射平衡唯一因子,云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年循环存在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气候模式分辨率作为影响模式模拟结果的重要因素,其对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的影响尚未全面认识。利用公共大气模型CAM5.3在3种分辨率(2°、1°、0.5°)下,分别采用2000年和1850年气溶胶排放情景进行试验,检验提高分辨率是否能改进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分析不同分辨率下气溶胶气候效应的异同,探索模式分辨率对气溶胶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观测资料与模式结果对比发现,提高分辨率可以明显改进模式对总云量、云短波辐射强迫的模拟能力,0.5°分辨率下模拟结果与观测更接近,其他变量并无明显改善。在不同分辨率下,全球平均的气溶胶气候效应较为一致,总云量、云水路径均增加,云短波和长波辐射强迫均加强,而云顶的云滴有效半径和降水均减小,地面气温降低。不同分辨率下,气溶胶增加引起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云水路径、地面温度、云短波和长波辐射强迫变化的纬向平均分布相似但大小存在差异;而降水和云量变化的纬向分布与大小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区域尺度上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平均而言, 0.5°分辨率下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相比1°分辨率下的结果降低了2.5%,相比2°分辨率下的结果降低了6.4%。提高模式分辨率可以部分改进模式模拟能力,同时,气溶胶的间接效应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弱。但气溶胶引起的云量、降水的变化在不同分辨率下差异较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不同开阔度森林下积雪表面短波辐射的观测研究,分析了森林积雪短波辐射收支特征,短波辐射透射率。结果表明:阴坡林下积雪表面短波辐射小于阳坡,且随森林开阔度的减小而减小;林下雪面短波辐射和净短波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开阔度林下雪面短波辐射和净短波辐射的差异也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不断增大;阳坡、阴坡林冠上方和80%开阔度林下积雪短波辐射在晴天日变化呈单峰型,林下积雪短波辐射峰值出现时间由林冠上方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相对关系决定;多云天气,短波辐射的日变化特征取决于云量的变化;林冠开阔度越大,其短波辐射率越大,日平均短波辐射透射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增加,且开阔度越大,其增加速率越快,短波辐射透射率日变化呈“U”型,早晚大于12:00~1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