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历来台风频繁,暴雨集中,洪涝灾害十分严重,1988—1990年3年中4次大暴雨,8次强台风,在浙江造成社会损失106亿元,保险公司水灾赔款3.5亿元,其中企业财产保险赔款30871万元,家庭财产保险赔款3400万元,车船、货运、种养两业赔款453万元。1991年6—7月间杭嘉湖小灾,8月湖州、嘉兴的龙卷风,9月富阳、临安、萧山的山洪、泥石流,有近千家企业和6525户家庭得到保险赔款1600万元。现举例说明保险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前汛期4-6月,是大—暴雨的多发季节。大—暴雨产生的天气形势,按地面形势分析,主要有锋面、热带低压(含热带风暴、台风)和高后大—暴雨三类。根据1961—1988年4-6月资料统计,锋面大—暴雨占前汛期大—暴雨天气过程之86%,其它两类均仅占6—7%。本文主要分析锋面大—暴雨的基本形势,提出大—暴雨24小时短期  相似文献   

3.
<正>1暴雨过程据气象记录统计,江西省4—6月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平均每年9.5次,并有时出现连续性暴雨过程。2014年4—6月全省暴雨日数较历史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数达11 d,频繁的暴雨致使局部出现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5月出现了6次暴雨过程,分别是5月4日、8—11日、13—15日、17—18日、21—22日、24—25日,5月累计降雨量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年同期第7多。6月17—23日暴雨和  相似文献   

4.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辽宁省汛)
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5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55 a辽宁省汛期(6—9月)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暴雨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其中尤以7—8月暴雨出现最多,7—8月暴雨总量占年暴雨总量的72%。近55 a辽宁省汛期暴雨日数呈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减少的分布,暴雨强度则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减小;辽宁省汛期持续性暴雨主要为连续2 d的暴雨过程,暴雨发生次数不同区域差异较大。1960—2014年辽宁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序列主要变化周期均为12 a,在20世纪90年代二者还存在显著的2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5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55 a辽宁省汛期(6—9月)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暴雨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其中尤以7—8月暴雨出现最多,7—8月暴雨总量占年暴雨总量的72%。近55 a辽宁省汛期暴雨日数呈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减少的分布,暴雨强度则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减小;辽宁省汛期持续性暴雨主要为连续2 d的暴雨过程,暴雨发生次数不同区域差异较大。1960—2014年辽宁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序列主要变化周期均为12 a,在20世纪90年代二者还存在显著的2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6.
1964-2013年大连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4—2013年大连地区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和 Yamamoto检验及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对大连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地区3—12月均可出现暴雨,72.7%的暴雨出现在7—8月,7月暴雨出现最多,8月上旬是暴雨出现最集中的时期。4—8月各月暴雨日数均呈上升趋势,且4月暴雨日数上升最明显,8月次之,至9月暴雨日数呈下降趋势。大连地区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8—2.8 d,暴雨日数分布从大连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增多,暴雨日数大值中心在庄河(2.8 d)。各站年暴雨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大连北部普兰店、东部长海和西南部旅顺地区年暴雨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他地区年暴雨日数上升趋势较弱。近50 a来,大连地区暴雨初日有所提前,暴雨终日变化不明显。年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且均从2003年以来增加明显,均有2.0—3.0 a的周期振荡;此外,年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分别存在准12.5 a、准5.0 a和准16.7 a的振荡周期,仅年暴雨贡献率在1977年和1978年发生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江淮切变线及暴雨的气候态特征,从而为未来的江淮切变线暴雨的业务预报和科研提供参考,利用欧洲中心风场再分析资料和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的降水资料,通过纬向风的经向切变、相对涡度和纬向0风速线3个客观判据,统计了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暴雨、切变线以及切变线暴雨。结果表明: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有30.2 d出现暴雨,有33.2 d出现切变线,22.0d出现切变线暴雨,切变线暴雨日数占切变线日数的近2/3,占暴雨日数的近3/4;6—7月江淮地区出现切变线和暴雨的日数有不显著的年际增长趋势,增长率比江淮切变线暴雨大一个量级,而后者的日数在近33年基本维持不变。江淮地区的切变线日数、暴雨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2000年前年际波动较大,2000年后年际波动较小。6—7月江淮地区的暴雨日数、切变线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均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三者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在1981—2007年,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暴雨日数、切变线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较为一致。1995年前,6—7月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存在2—3年的周期,1995年后没有显著的周期。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存在2—4 d的周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不存在明显周期,切变线暴雨日数在梅雨期内稳定维持,且江淮切变线暴雨最集中发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内,说明梅雨期降水以切变线引发的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江淮切变线及暴雨的气候态特征,从而为未来的江淮切变线暴雨的业务预报和科研提供参考,利用欧洲中心风场再分析资料和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的降水资料,通过纬向风的经向切变、相对涡度和纬向0风速线3个客观判据,统计了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暴雨、切变线以及切变线暴雨。结果表明: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有30.2 d出现暴雨,有33.2 d出现切变线,22.0 d出现切变线暴雨,切变线暴雨日数占切变线日数的近2/3,占暴雨日数的近3/4;6—7月江淮地区出现切变线和暴雨的日数有不显著的年际增长趋势,增长率比江淮切变线暴雨大一个量级,而后者的日数在近33年基本维持不变。江淮地区的切变线日数、暴雨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2000年前年际波动较大,2000年后年际波动较小。6—7月江淮地区的暴雨日数、切变线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均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三者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在1981—2007年,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暴雨日数、切变线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较为一致。1995年前,6—7月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存在2—3年的周期,1995年后没有显著的周期。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存在2—4 d的周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不存在明显周期,切变线暴雨日数在梅雨期内稳定维持,且江淮切变线暴雨最集中发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内,说明梅雨期降水以切变线引发的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1暴雨过程受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入汛以来,降水偏多,主要特点如下:1)暴雨过程频繁,降水量偏多,且阶段性、区域性特点明显。4—6月全省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达13 d(表1)。其中,6月14—16日出现2016年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暴雨、大暴雨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4—6月降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0%,其中,九江市东部、景德镇市北部、抚州市大部、上饶市大部和鹰潭市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0%—50%。2)降水强度大,短历时暴雨过程较多。5月7—9日、19—21日、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江淮切变线及暴雨的气候态特征,从而为未来的江淮切变线暴雨的业务预报和科研提供参考,利用欧洲中心风场再分析资料和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的降水资料,通过纬向风的经向切变、相对涡度和纬向0风速线3个客观判据,统计了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暴雨、切变线以及切变线暴雨。结果表明: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有30.2 d出现暴雨,有33.2 d出现切变线,22.0d出现切变线暴雨,切变线暴雨日数占切变线日数的近2/3,占暴雨日数的近3/4;6—7月江淮地区出现切变线和暴雨的日数有不显著的年际增长趋势,增长率比江淮切变线暴雨大一个量级,而后者的日数在近33年基本维持不变。江淮地区的切变线日数、暴雨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2000年前年际波动较大,2000年后年际波动较小。6—7月江淮地区的暴雨日数、切变线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均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三者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在1981—2007年,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暴雨日数、切变线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较为一致。1995年前,6—7月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存在2—3年的周期,1995年后没有显著的周期。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存在2—4 d的周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不存在明显周期,切变线暴雨日数在梅雨期内稳定维持,且江淮切变线暴雨最集中发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内,说明梅雨期降水以切变线引发的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盘县站1951—2008年的暴雨逐日观测资料,对盘县暴雨天气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暴雨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暴雨天气主要出现4—10月,集中出现在6—8月,其中6月最多,7、8月次之,11月到次年3月无暴雨天气出现;暴雨天气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持续偏多;60 a来的暴雨总体呈上升趋势;持续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暴雨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从1963年—1975年,我片汛期(7—8月)大—暴雨共出现71次,产生大—暴雨的条件是极其复杂的。实践证明,每一次大—暴雨过  相似文献   

13.
六枝近45a暴雨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六枝1961--2005年近45a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等统计方法,对六枝暴雨天气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系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枝近45a来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增长率为0.15d/10a。20世纪70—80年代初、21世纪以来为暴雨日数偏少时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为暴雨日数偏多的时期,暴雨量月际变化与暴雨日数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5—9月。六枝近45a来暴雨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偏少,80—90年代末暴雨降水量相对偏多,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雨降水量偏少。六枝主要暴雨形势有副高边缘型、南支槽、冷锋低槽型。  相似文献   

14.
汛期大一暴雨是我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们以兴城县1961—1975年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要素相关,建立预报指标,并以“双指数综合法”作出大一暴雨的预报。一、大—暴雨的气候背景(一)兴城县年降水量594毫米,7—8月32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二)1961—1974年大—暴雨共出现91次(大—暴雨标准以24小时内降水量≥25.0毫米,为一次大一暴雨过程,如连续数天达此标准,则按一次计算),  相似文献   

15.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娟1暴雨过程2019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为9 d(表1),暴雨次数与常年同期(3.8 d)明显偏多。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其中3—9日和12—14日江西省先后出现2次暴雨、强降水集中时段,暴雨范围广、强度强,与前期强降雨区重叠度高,导致赣州、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7月3—9日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雨强大、累计雨量大等特点;全省过程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博罗国家气象站1960—2019年逐日降雨资料和乡镇区域气象监测站2013—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博罗县暴雨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博罗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分别为8.1 d和676.6 mm,暴雨日数月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暴雨日数存在5~12和2~3年的显著周期;连续性暴雨日数占暴雨总日数的23.8%,2007年出现了最长的连续5 d暴雨,暴雨初日多在3月30日—5月13日出现,暴雨终日多在8月11日—10月15日出现。  相似文献   

17.
暴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出现机率较少,而且山区夏季的暴雨往往带有局地性,如一日降水量≥30毫米,两日降水量≥50毫米,定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则我县6月份暴雨较少,主要是7—8月。1958—1978年7—8月共计出现暴雨48次,平均每年2、3次。其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定义,分别定义短时暴雨和短时大暴雨。利用辽宁2010—2018年5—10月1587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短时暴雨、大暴雨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尺度时间特征,从而得到短时暴雨、大暴雨的高发区、易发时段,并做简单天气学判断。结果表明:短时大暴雨高发区域位于辽宁东南沿海地区,可能是东北冷涡与北上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相互配合,导致辽宁省沿海地区易出现强度大、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的暴雨天气过程有重要关系;短时暴雨、大暴雨旬变化呈现“凸”字形结构,短时暴雨从5月上旬至10月上旬都可能发生,呈现单峰型特征。短时大暴雨显著增强从7月上旬开始,8月下旬后短时大暴雨急剧减少。短时暴雨、大暴雨日变化均呈现“两峰一谷”特征。短时暴雨以夜雨居多,可能与夜间西南急流加强有关。短时暴雨00—08时高发区域最为密集,活跃地区为阜新—朝阳、抚顺—盘锦—葫芦岛和辽宁东南部。短时大暴雨00—08时高发地区为辽宁西部、东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19.
庞玥  刘祥  韩潇  胡春梅  王欢 《气象科学》2022,42(4):549-556
利用重庆地区34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和ECMWF集合预报降水资料,系统检验和评估了集合预报统计量产品及后处理技术产品对2014—2016年5—9月重庆暴雨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集合统计量产品中最大值、90%分位数、融合产品、概率匹配平均、75%分位数对暴雨预报有一定参考性,其中90%分位数和融合产品对暴雨落区预报较好,最大值对暴雨强度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但表现为明显的湿偏差。集合预报后处理技术产品的暴雨TS评分较控制预报和集合平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概率预报、最优百分位、融合—概率匹配、频率匹配法的暴雨TS评分超过最大值,对暴雨强度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其预报偏差均表现为湿偏差,融合—概率匹配和频率匹配法对暴雨落区预报较好,概率匹配—融合对降低暴雨空报率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近10 a (2010—2019年)国家气象基本站与加密气象自动站降水资料从气候态探究了四川省山地暴雨事件的空间分型与时间变化特征。在将四川山地暴雨事件划分为川西暴雨(SC-A)、川东北暴雨(SC-B)和川西、川东北两地并发型暴雨(SC-C)这三种类型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近10 a四川山地暴雨的频次略有减少,但累计降雨量和地质灾害却有所增加。SC-A近10 a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呈增加趋势,而SC-B表现出不规则的振荡趋势。在三类暴雨事件中,SC-A在发生频次和强度上均为四川山地暴雨中最高的一类。(2)暴雨峰值逐年变化中,SC-A暴雨峰值雨量总体大于另两类暴雨,近10 a中,峰值雨量除在8月呈上升趋势外,其余月份山地暴雨强度无明显的线性增减趋势。(3)三种类型的山地暴雨事件累积雨量和频次变化趋势比较一致,5—7月逐渐增加,7月达到最高,8—9月逐渐下降。5月和9月发生的暴雨事件主要为SC-B山地暴雨,6—8月则为SC-A山地暴雨为主。(4)四川山地暴雨事件夜间出现暴雨峰值的频次远高于白天,主要集中在北京时00—06时,在研究的三种类型山地暴雨事件中,SC-A的夜间暴雨峰值出现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