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燕  程正泉 《广东气象》2007,29(1):16-18,57
介绍跟随热带气旋的动态合成方法,可以避免把简单算术平均的合成方法用于热带气旋分析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信息平滑的问题.该方法采用随热带气旋移动的动态坐标,热带气旋中心即为坐标的的原点,将各个样本相同坐标的格点进行算术平均即可得到动态合成场.该方法可以使热带气旋结构保持相对完整,而且热带气旋周围环流系统的相对位置也基本得到保留;并给出了一个例子说明该方法是适用于热带气旋分析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CWRF模式对1982-2016年中国近海的热带气旋活动进行了模拟,分析了CWRF对热带气旋频数季节、年际变化和路径的模拟能力,并探讨了环境场模拟对热带气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CWRF能够合理模拟热带气旋频数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但模拟的频数较观测总体偏低,季节变化模拟总体优于年际变化的模拟;模式基本上能模拟出热带气旋路径密度的空间分布,但CWRF明显总体低估了气旋路径密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式模拟的环境场对模拟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850 hPa气旋性与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对热带气旋频数影响显著;200 hPa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与东亚西风急流对热带气旋路径影响较大;副高会影响洋面对流运动从而影响热带气旋频数,其南侧偏东风则会影响热带气旋路径;垂直风切变偏小,在不同纬度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登陆热带气旋"北冕"异常路径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热带气旋"北冕"(登陆前复杂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用一个P坐标系下支配热带气旋移动的诊断方程(包含气压梯度力、柯氏力、相对速度的局地变化、系统的水平动量交换、摩擦力以及温度的局地变化、感热平流和非绝热加热随高度的变化八个物理因子)对其进行动力分析,定量计算的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移动的不同阶段,决定热带气旋移动的物理因子不同;左折阶段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右折阶段除了显式热力因子外其它因子几乎都是有利因子,其中相对速度的局地变化项的贡献最大;正是由于不同因子的不同作用过程,使得"北冕"在登陆前移动路径异常、复杂。  相似文献   

4.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0308号强热带风暴"天鹅"的高空环流形势及演变、双热带气旋的影响、日本24小时地面预报图和降水预报图以及FY-2云图,探讨了如何预报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登陆地点和时段,切实提高热带气旋活动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研究影响钦州地区的21个热带气旋个例时发现两种不同的热带气旋环流模式;对其进行地转偏差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转偏差在热带气旋大暴雨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地转偏差加强热带气旋中辐合上升运动,则热带气旋影响时有大暴雨;反之,无大暴雨,地转偏差诊断分析具有预报意义,实际工作中可以应用地转偏差诊断分析结果来预报热带气旋大暴雨。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一种利用海岛自动站、石油平台站、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船载自动气象站等在内的海基观测资料来改进南海热带气旋强度分析的客观估计方案,并利用该方案对近几年(2013—2016年)出现在南海海域的18个热带气旋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估计误差与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得到的结果水平相当,其估计效果与热带气旋的自身强度和有效样本数量有关,同时是否有观测样本位于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内也会影响估计的准确性。在传统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对热带气旋强度主客观分析出现不一致时,利用海基观测来估计台风的强度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方案来提高强度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在两广及福建东南沿海登陆后的热带气旋是否影响桂林进行诊断分析,找出影响桂林的热带气旋路径及物理量场的演变规律,建立了热带气旋暴雨的预报基本模式和方程。  相似文献   

8.
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黄蜂"(2002)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以"目标登陆台风外场试验研究"(CLATEX)项目的目标热带气旋"黄蜂"为对象,在用高分辨数值模式模拟其近海加强和登陆减弱过程的基础上,通过5组对比数值试验,从定量和时间演化角度细致地分析了热带气旋周边海陆和地形分布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表明,华南西部地理因子(地形、粗糙度、海陆分布等)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华南西部地形的存在,有利于低层弱冷空气向南侵袭,从而激发对流发展,使气旋迅速加强,是"黄蜂"近海加强的关键原因;登陆后冷空气切入造成的稳定层结抑制了对流发展,阻断了对流潜热能源,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华南西部真实地形下的地表摩擦效应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海热带气旋区的地表热交换以潜热输送(蒸发)为主,其量值一般是感热输送的5~10倍;洋面热交换与气旋强度间存在正反馈关系,符合热带气旋发展的"WISHE"(风引起的表面热交换)机制观点,即"WISHE"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用2002年3个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的过程中自动站的降水资料, 对TRMM准全球、准实时的3 h降水估测资料进行了检验, 表明该资料与地面3 h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 可以反映出热带气旋3 h降水变化的特征。利用该资料分析了这3个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不同半径、不同方向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分析了不同热带气旋之间降水差异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研究发现, 3个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心附近降水沿半径方向存在收缩和扩展的变化, 除了低层水汽输送的变化和地形对降水造成影响之外, “北冕”和“黄蜂”都发现热带气旋外围降水加强会导致其中心附近降水减弱, 这与以往的观测及研究成果类似。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是沿海地区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近海热带气旋对深圳三个重点港湾码头站的定量阵风预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除了考虑热带气旋强度、热带气旋相对于气象台站的距离、方位角等热带气旋特性因素外,进一步详细分析了热带气旋尺寸对热带气旋引发重点区域的定点阵风预报影响。研究使用2014年以前的港湾码头站在热带气旋影响期间的小时极大风观测记录与各热带气旋特性因素建立预报模型,用2015—2018年的14个近海热带气旋对港湾码头站的小时极大风影响来检验预报模型的实用性。结果发现在进一步考虑了热带气旋尺寸因素对热带气旋引发定点大风影响后,预报模型可以精准地预报重点区域的最大阵风值,其预报结果可为行业气象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风雨影响评估是热带气旋预报预警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热带气旋风雨影响的历史气候数据是支撑这一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深圳为例,提出了建立热带气旋数据库系统的技术思路,该系统实现了以下几种功能:1)热带气旋数据的后台自动入库;2)关键区和相似离度相结合的相似台风的自动检索和风雨影响分析;3)直观展示广东沿海各市登陆的热带气旋的风雨影响气候概况;4)热带气旋风雨影响等级的自动提示。通过该系统,预报员可以高效、快速地查询历史相似路径或相同登陆点的热带气旋风雨影响情况,从而为分析当前热带气旋可能造成的风雨影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影响辽东半岛热带气旋运动、强度和影响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利用1971~2000年常规资料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30年来影响辽东半岛及黄渤海域热带气旋运动、强度和影响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活动有着明显的年际变化;热带气旋源地不同,对研究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热带气旋在自南向北的移动过程中,强度和移动速度变化显著;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灾害天气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使用1951-1997年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年频数与前期和同期的海温场、500hPa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海温与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年频数有密切关系,厄尔尼诺年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偏少,拉尼娜年副高偏弱,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偏多.然后挑选相关系数高的高相关区,以其为预报因子,利用相似分析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年频数作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相似离度方法做预报时,第1相似对特多特少年的预报基本可信,而第2、3相似预报不稳定;用逐步回归建立的预报方程平均拟合误差约为1个,1998和1999年的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根据西北太平洋56年(1949—2004年)热带气旋系列资料,分析了不同级别的热带气旋频数多年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主要的变化特征是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不同等级的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特征存在差异,但就变化趋势而言随时间减少,均无明显因全球增暖导致的热带气旋增加的现象。对不同海区分别讨论SST对热带气旋的影响,从存在的超前滞后相关发现赤道东太平洋SST负异常会引起更多的热带气旋频数,而且强度越大的热带气旋受到海温的影响越早;更多的热带气旋频数又会引起西北太平洋的SST负异常,热带气旋强度越大产生负异常的周期越短;北太平洋中部的SST与热带气旋的频数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体现了热带气旋强涡旋风场导致局地海洋上层混合作用和太平洋海气耦合经向模态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致灾因子综合影响强度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整理了1949—2008年311例热带气旋影响浙江时各气象站的风雨资料、海洋观测站风暴潮资料、灾情资料等,用典型相关分析、历史灾情反演等方法建立了反映热带气旋致灾因子(风、雨、风暴潮)综合影响强度和影响范围的评估模型与等级指标。研究结果将浙江热带气旋致灾因子综合影响强度分为5级,1级最强。根据评估模型与指标对311个热带气旋进行了等级评价,并分析了各等级影响强度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5级影响热带气旋都有可能给浙江省带来损失,特重灾情一般由1级影响热带气旋造成,2级影响热带气旋带来的灾情也很严重,年均1.1个热带气旋的综合强度在3级以上,有可能带来较严重灾情;全省各地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强度自东而西递减,其中1级(特强)影响区域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6.
对珠海市1962~2006年高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高温日天气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是导致珠海市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发现导致高温天气的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热带气旋型在三种类型中占比较大的比例,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型会导致珠海出现极端高温。  相似文献   

17.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日本GMS卫星TBB资料及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两次登陆后北上影响天津地区的热带气旋(0421号"海马"和1210号"达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天津地区的两个热带气旋北上之后造成的降水呈不对称分布,分别发生在热带气旋"海马"中心北到西北侧(移动路径前方)和热带气旋"达维"中心东北侧,与动力条件(上升运动)和热力条件(暖平流)的不对称分布有关。两个热带气旋在北上过程中不同程度与西风槽产生相互作用,区别在于热带气旋"海马"遇到的高空槽比较深厚,与槽前偏南急流产生耦合作用,同时高空有高位涡下传至对流层低层,诱使地面气旋发展;而热带气旋"达维"遇到的高空槽比较弱,仅靠近高空槽底部,耦合作用不明显,高空也没有明显的正位涡下传至低层,不利于地面气旋的维持发展,导致热带气旋"海马"在登陆后减弱情况下又发展加强,而热带气旋"达维"则一直减弱直到消散在渤海海面。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气旋每年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解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强度、位置和生成频率等特征,基于1949—201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规律。结果发现: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受ENSO事件的影响,El Ni?o年、La Ni?a年和正常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最大风速、最长生命期和生成位置的年际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且这种差异程度和热带气旋强度有关;此外,在不同的分位数下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年际变化趋势系数并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的东南沿海热带气旋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资料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对两个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北冕"、"黑格比"进行对比,发现:"北冕"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低压环流的西南侧,随着中心移动强降水中心也自东向西移动,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黑格比"强降水强度更强,范围更大,移速较快.  相似文献   

20.
鞍型场是一种特殊的流场,鞍点附近气压梯度很小,风场很弱,引导气流不明显。当热带气旋进入鞍型场时,会表现为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等异常路径。采用NCEP资料对2011年热带气旋"梅花"路径和大尺度形势场分析结果表明,在其整个生命史中出现三次移动路径转折,热带气旋进入鞍型场后,出现在鞍点附近停滞、移动缓慢、突然转向等异常路径。利用理想变形场和兰金涡旋相结合的鞍型场作为背景场,用梯度风平衡构造了理想热带气旋,分别考虑了科氏参数为常数和β平面近似两种情况,利用二维浅水模式对热带气旋处于鞍点和收缩轴附近不同位置的情况进行了数值对比试验。当科氏参数为常数时,处于鞍点位置的热带气旋在鞍点停滞;而当采用β平面近似时,处于鞍点位置的热带气旋向东北低压一侧移动,并和低压合并。当初始热带气旋处于鞍点南侧的收缩轴上以及偏东或偏西100 km时,会出现三种截然不同的移动路径。试验结果表明:鞍型场对热带气旋有"陷阱"作用。当热带气旋进入到鞍型场区并接近鞍点时,在β漂移和弱引导气流作用下,可能陷入鞍点附近区域,移动缓慢,出现异常路径,也可能沿着膨胀轴向偏东或偏西方向移动,使得热带气旋突然转向。热带气旋的移动对其和收缩轴的相对位置十分敏感,数十千米的偏差可能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