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9607号热带气旋槽强降雨的特征分析表明,发育完整的热带气旋槽及该热带气旋减弱后的高空低涡西移入桂,是形成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基础;而与热带气旋槽伴生的桂西低压和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是形成这次强降水增幅和异常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广西9607号热带气旋槽强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兴国 《广西气象》1996,17(4):17-19
对9607号热带气旋槽强降雨的特征分析表明,发育完整的热带气旋槽及该热带气旋减弱后的高空低涡西移入桂,是形成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基础;而与热带气旋槽伴生的桂西低压和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是形成这次强降水增幅和异常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福全 《气象学报》2001,59(1):41-48
文中利用 PSU/NCAR中尺度模式 MM4对 1 993年 6月初发生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次爆发性气旋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初夏季节在中国东部沿海气旋爆发性发展必须具备下面两个条件 :(1 )高空南北支急流中分别存在发展的低槽系统 ,北部低槽伴有冷空气 ,南部低槽伴随有强暖湿空气 ,两低槽在中国东部沿海合并后形成一个深槽 ,引起地面气旋爆发性发展 ;(2 )东部沿海对流层低层形成一个强水汽通道 ,这个水汽通道将携带的大量和能量的暖湿空气向气旋爆发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4.
项素清  龚 《气象科技》2010,38(3):275-280
在2006年6月1日发生在东海的爆发性气旋的天气学分析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以进一步认识其爆发性发展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这次东海气旋的地面系统来自台湾岛附近的海上倒槽,在浙北沿海遇到高空比较深厚的低槽,大尺度高空槽通过槽前正涡度输送和槽前后冷暖平流对斜压不稳定的加强作用为气旋发展和维持提供有利的环境。同时,高空急流也通过其出口区的辐散和暖平流为气旋发展和维持提供有利的环境。中低层在舟山海域的强涡度平流的抬升作用产生降水,并通过水汽凝结引起潜热释放,进一步造成地面气旋系统的发展,此时气旋和降水形成正反馈机制。潜热释放被高空槽前斜压不稳定和急流出口区右侧辐散共同引起的上升运动激发后,对气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一次蒙古气旋沙尘暴过程的对流层顶折叠和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本次过程蒙古气旋的发展由对流层中低层斜压强迫引发,对流层中高层高空位涡下传是蒙古气旋发展的另一影响因素。蒙古气旋发展阶段,对流层中高层为低压槽,对流层顶折叠呈漏斗状;随着蒙古气旋的成熟及高空切断低涡的形成,对流层顶折叠变为双漏斗状,位置偏于低涡区南侧,分别位于低槽槽线中段和低涡中心附近。之后的气旋减弱阶段,对流层顶折叠逐渐与低涡区趋于重合。高空急流位于漏斗状对流层顶折叠区南支附近,当对流层顶折叠加强时,高空急流核向下拉伸,反之,高空急流核则趋于水平。对流层顶折叠呈漏斗状的气旋发展阶段,对流层-平流层输送气流位于漏斗东侧、北侧,即气旋暖区螺旋上升气流,位置越偏东、偏北,输送气流的强度和范围越大;气旋成熟阶段,对流层顶折叠呈双漏斗状(经向)和平直带状(纬向),低涡中心附近的准垂直上升气流、低涡中心以东的低涡区偏南上升气流、以及低涡前部槽前强上升气流均产生明显的对流层-平流层输送。气旋减弱阶段,偏南上升气流、准垂直上升气流导致的对流层-平流层输送明显减弱,低涡东北象限偏东气流则能够形成不可逆的对流层-平流层输送。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16年常规观测、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影响东北的北上温带气旋暴雪进行了统计研究。根据500 hPa环流形势分为低涡型、浅槽型和深槽型暴雪,并对这三种类型暴雪的气旋路径、强度变化、降水分布、水汽输送和热动力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型和深槽型暴雪气旋路径为东北路,浅槽型暴雪气旋路径偏东,各类暴雪的气旋强度变化和降水分布因路径不同而有所差异;降雪最强时,低涡型和深槽型暴雪700和850 hPa都有低涡,浅槽型暴雪700 hPa为低槽。低涡型和深槽型暴雪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与低层低涡气旋性闭合环流引起的辐合密切相关。浅槽型暴雪的水汽辐合源于槽前辐合;低涡型和深槽型暴雪发生在假相当位温暖舌中,浅槽型暴雪发生在较平直的假相当位温场中,深槽型和浅槽型暴雪的锋区要强于低涡型暴雪。降雪最强时,低涡型暴雪有1支高空急流,深槽型暴雪有2支高空急流,浅槽型暴雪高空急流有1支或2支。三类暴雪中心都位于北支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或南支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的位置。综合统计结果提出影响东北的北上温带气旋暴雪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
根据天气分析经验和理论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江淮气旋有两种发展类型:A类气旋是指西南低涡沿江淮切变线东移,地面静止锋上产生的气旋波,它发生在付热带急流上的南支低槽越过青藏高原东移的形势下,其主要发展因子是暖平流输送和暴雨产生的潜热加热作用,由于高空涡度平流和冷平流都很弱,气旋一般不发展;B类气旋是指北支槽与西南涡结合,河西冷锋进入地面倒槽与暖锋相接而产生的气旋,它发生在极锋上的北支槽与南支槽合併东移的形势下,高空涡度平流、对流层下部的温度平流和潜热释放对气旋发展都有较大贡献,因此,气旋经常强烈发展。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论述这两类气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颜木荣 《气象学报》1980,38(4):374-380
Namias的研究指出,阿拉斯加湾强大气旋的存在,同经由美国或美国北部频繁而迅速移动的一系列气旋波和高空强西风带相联系。他认为,美国东部地区7天周期的降水天气,除了同北美和太平洋上气旋的尺度和长波系统的相互制约有关外,还同阿拉斯加湾气旋的周期性发展、气旋低槽所伸入的纬度及长波槽的波长等等,都有密切的联  相似文献   

9.
黄文彦  孙燕  卢楚翰  姚丽娜  董芹 《气象》2019,45(6):843-853
使用Lu(2017)改进的温带气旋识别和追踪方法得出的江淮气旋资料,统计分析了近40年夏季江苏引发暴雨的江淮气旋概况、路径、形势特征和对应暴雨的主要落区。结果表明,夏季江淮气旋造成江苏暴雨的频次空间上在江淮之间最多,并向北和向南依次递减;时间上在6月最多,约占该月暴雨总次数的1/3。致暴江淮气旋暴雨落区与江淮气旋的路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淮北和江淮地区,暴雨在致暴江淮气旋过境地区均匀分布,但在苏南地区,暴雨主要集中在苏南的中西部。致暴江淮气旋天气形势可分为偏西气流型和低槽型两类,其中低槽型出现的次数约为偏西气流型的2倍。偏西气流型暴雨区位于500hPa南侧暖湿的西南气流与北侧西北气流的过渡带中,低槽型暴雨区位于槽前西南气流中。850hPa两种类型基本相似,都为闭合的低涡,且低涡位置相比于700hPa明显南移。江淮和苏南地区的暴雨落区大都位于700和850hPa低涡中心的南侧、700hPa急流的北部和850hPa急流的北侧。偏西气流型和低槽型造成的暴雨范围基本相当,但低槽型产生的暴雨量要大于偏西气流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州新电视塔自动站和中大自动站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的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天气类型的阵风特点是平均阵风、瞬间阵风最大,强风影响的时间长,大气边界层与地面风力差最大;冷空气天气类型的阵风特点是平均阵风较大,瞬间阵风最小,强风影响的时间长,大气边界层与地面风力差最小;低槽天气类型的阵风特点是平均阵风最小,瞬间阵风较大,强风影响的时间短,大气边界层与地面风力差较大。在热带气旋天气类型中,在珠江口和粤西沿海地区登陆的热带气旋对广州大气边界层的风力影响最大,最大阵风出现在热带气旋强度最强且路径离广州最近的时间段里;另外,弱冷空气对热带气旋的风力有增强作用。在冷空气天气类型中,500hPa形势场的旋转型低槽有利于大气边界层出现强风。在低槽天气类型中,强低槽类型有利于大气边界层出现时间长强度强的阵风,雷雨大风类型有利于大气边界层出现短时极大风。  相似文献   

11.
三类沙尘暴过程环流特征和动力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冷锋、蒙古气旋、高压底部倒槽型3类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大尺度环流特征来看,冷锋型、蒙古气旋型均在高纬地区形成尺度较大的槽涡,槽涡底部出现低槽分离并向南发展,在中纬度诱发地面冷锋及蒙古气旋,其差异在于蒙古气旋过程中往往在中纬度对流层中低层形成切断低涡;蒙古冷高压底部倒槽型过程中,中高纬度为脊前西北气流,中纬度蒙古冷高压与向北发展的倒槽在中纬度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并在其南侧诱发沙尘暴。从动力、热力结构来看,冷锋型、蒙古气旋型在对流层中低层均呈现典型的斜压结构,冷锋型过程锋区异常陡立,700 hPa以下近于垂直,上升运动呈倾斜形态,并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高值中心;蒙古气旋型过程中,气旋区形成8~10个纬距上升气柱,贯穿整个对流层;蒙古冷高压底部倒槽型过程中,沿经向700 hPa以上形成南北风的明显交汇,而在其下方形成南侧沙尘区上升、北侧高压区下沉的垂直正环流。  相似文献   

12.
东亚寒潮活动对下游爆发性气旋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淑清  高守亭 《气象学报》1993,51(3):304-314
本文研究了东亚寒潮过程与下游爆发性气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个强寒潮过程及随后在西北太平洋上爆发性气旋生成的个例分析发现,寒潮过程相伴随的大环流调整给下游气旋猛烈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背景条件。当超长波槽与长波槽耦合加深时,槽前气旋迅速发展。大槽的加深使高空急流不断加速,大风区向低层扩展。出口区的次级环流也随着急流的加强而加强,它促使北侧低层气旋发展。对93次爆发性气旋作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绝大多数过程皆伴有上游的强冷高压活动。高压中心越强相应的爆发气旋也越强,甚至可以发生连续的爆发。绝大多数爆发性气旋发生在超长波槽前,强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向极侧。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旋的登陆及其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雷小途  陈联寿 《气象学报》2001,59(5):602-615
热带气旋的主要灾害往往在登陆前后造成,登陆问题是当今热带气旋 研究的重点。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 也对中纬度地区天气产生重大影响。西风槽强度的变化可使热带气旋的降水突然 增幅30%。环境场的急剧调整常引起热带气旋运动突变,在弱环境场中,热带气旋的异常运 动与非对称结构关系紧密。中纬度系统对热带气旋的非对称结构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热 带气旋向极移动过程中携带了大量可供中纬度地区降水的水汽,在气旋性切变的环境场中, 热带气旋还向环境场输送能量,并激发和增强中纬度气旋性环流系统的发展,触发严重的灾 害性天气。热带气旋有时也会截断低纬向中纬度的水汽输送及中纬度波动的能量频散,95% 左右的南海热带气旋对梅雨有显著影响,其中约86%的热带气旋会导致梅雨减弱中断甚至结 束。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黄淮气旋暴雨的天气特征及个例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90-2001年6-8月影响河南省的18个黄淮气旋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得知:影响河南省的黄淮气旋暴雨6月最多,7月次之,8月最少。黄淮气旋暴雨产生有两个源地,一个在河南省三花间略偏南一带,另一个在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的交界处,气旋的形成与两地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有关。黄淮气旋暴雨发生前24-12 h,地面图上影响系统可分为西路冷空气影响型和倒槽顶部发展型两种;高空图上,河南多受高压脊控制,700 hPa影响系统有"人"字型切变和低槽型两种,但与地面影响系统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为了进一步揭示黄淮气旋暴雨的发生机理,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2-15日黄淮气旋引发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气旋暴雨的发生、发展是大气斜压性强烈发展的结果,500 hPa高空急流和700 hPa低涡的移动方向对地面气旋的移动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祖钰  谢安 《气象》1980,6(4):8-10
本文对1973年4月30日长江中下游倒槽静止锋上产生的一个气旋进行动力学分析,寻找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这次气旋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29日20时以前为酝酿阶段,倒槽逐渐发展并在槽中形成静止锋;29日20时—30日08时为气旋发生阶段,形成有冷暖锋结构的闭合低压;30日08—20时为维持阶段,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30日20时—5月1日08时为发展阶段,气旋显著加深。图1为气旋在倒槽中形成时的地面形势及其以后的动态。  相似文献   

16.
华明 《四川气象》2001,21(1):5-8,15
本文利用5层P-σ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选取1999年9月20日T106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模拟了高原加热后,大气环流在冬夏季节转换时,槽脊系统等演变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对流层上层,高原热源加强使得中高纬欧亚大陆地区的脊加强、槽减弱,而亚洲东岩至太平洋地区则情况相反;在对流层低层,高原加热更有利于高原及低纬地区气旋的发生发展。这些及高原热源加强后温度和降水场等的变化,都与客观分析结果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华南近海急剧加强热带气旋及其环流综合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林良勋  梁巧倩  黄忠 《气象》2006,32(2):14-18
在给出近海急剧加强热带气旋定义的基础上,对1949~2004年在华南近海急剧加强的46个热带气旋的区域和源地、路径和强度、风雨分布等进行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统计事实。综合分析还发现:热带气旋近海急剧加强主要发生在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和弱背景环流中;不同的环境背景下,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东风波、弱冷空气、西风槽是诱发近海急剧加强的主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日本GMS卫星TBB资料及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两次登陆后北上影响天津地区的热带气旋(0421号"海马"和1210号"达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天津地区的两个热带气旋北上之后造成的降水呈不对称分布,分别发生在热带气旋"海马"中心北到西北侧(移动路径前方)和热带气旋"达维"中心东北侧,与动力条件(上升运动)和热力条件(暖平流)的不对称分布有关。两个热带气旋在北上过程中不同程度与西风槽产生相互作用,区别在于热带气旋"海马"遇到的高空槽比较深厚,与槽前偏南急流产生耦合作用,同时高空有高位涡下传至对流层低层,诱使地面气旋发展;而热带气旋"达维"遇到的高空槽比较弱,仅靠近高空槽底部,耦合作用不明显,高空也没有明显的正位涡下传至低层,不利于地面气旋的维持发展,导致热带气旋"海马"在登陆后减弱情况下又发展加强,而热带气旋"达维"则一直减弱直到消散在渤海海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5层P-σ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选取1999年9月2 0日T106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模拟了高原加热后,大气环流在冬夏季节转换时,槽脊系 统等演变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对流层上层,高原热源加强使得中高纬欧亚大陆地区的脊加强 、槽减弱,而亚洲东岸至太平洋地区则情况相反;在对流层低层,高原加热更有利于高原及 低纬地区气旋的发生发展。这些及高原热源加强后温度和降水场等的变化,都与客观分析结 果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1996~2006年韶关热带气旋暴雨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对1996~2006年11年来登陆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对韶关市造成的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登陆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中有40%会造成韶关市大到暴雨以上降水,其中珠江口以东至福建登陆的热带气旋对韶关市的影响比珠江口以西登陆的大.韶关市的热带气旋暴雨主要分为3种类型:①热带气旋和西风槽及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②热带气旋与西南季风的结合;③热带气旋环流及其倒槽的直接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可知,热带气旋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相结合是造成韶关市暴雨以上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