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斯公望 《气象》1980,6(2):17-18
温带气旋是中高纬度天气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温带气旋的发展常伴有大风和降水,有时可造成灾害。因此,很多气象工作者把温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及其产生的天气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介绍国外对温带气旋内云和降水的中尺度组织、结构及其形成过程研究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次快速发展气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生春  刘苏红 《气象学报》1988,46(3):285-293
本文研究的春季北方气旋,发生突然、发展迅速、天气强烈,与国外所谓“气象炸弹”(Bomb)的爆发性气旋相似。结果指出:这种气旋是在中小尺度积云集聚和大尺度斜压发展过程中,由两种尺度互相作用而发生发展的,在潜热释放阶段CISK不稳定对气旋发展起重要作用。还发现副热带急流异常强劲,高低空急流耦合形式与以往所见不同,也指出非对称结构使系统快速前进并有利于云滴冲拼增长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3.
热带气旋的登陆及其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雷小途  陈联寿 《气象学报》2001,59(5):602-615
热带气旋的主要灾害往往在登陆前后造成,登陆问题是当今热带气旋 研究的重点。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 也对中纬度地区天气产生重大影响。西风槽强度的变化可使热带气旋的降水突然 增幅30%。环境场的急剧调整常引起热带气旋运动突变,在弱环境场中,热带气旋的异常运 动与非对称结构关系紧密。中纬度系统对热带气旋的非对称结构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热 带气旋向极移动过程中携带了大量可供中纬度地区降水的水汽,在气旋性切变的环境场中, 热带气旋还向环境场输送能量,并激发和增强中纬度气旋性环流系统的发展,触发严重的灾 害性天气。热带气旋有时也会截断低纬向中纬度的水汽输送及中纬度波动的能量频散,95% 左右的南海热带气旋对梅雨有显著影响,其中约86%的热带气旋会导致梅雨减弱中断甚至结 束。  相似文献   

4.
对2008—2014年中国东部海域春季海上发展气旋进行了统计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类气旋属于较浅薄的低值系统,垂直伸展高度多在600 h Pa以下,水平尺度多在1 500 km以内。伴随的强天气为大风、大浪与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气旋东南部。2)气旋环流各层的大风急流区构成了气旋的东南部位,称为气旋急流。从高层到低层,气旋急流轴在垂直方向上呈逆时针旋转,形成气旋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状。3)气旋急流左侧的气旋式切变有利于气旋中心强度的维持,上层气旋急流左侧对应下层气旋急流前部流速辐合区,有利于气旋式动力抽吸及在气旋东南部形成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区。各层气旋急流配置导致气旋的非对称结构,以及气旋要素的非对称分布。气旋急流向气旋中输入螺旋度以及充足的水汽,并在东南部强烈抬升,增强了凝结潜热释放,从热力和动力两方面促进气旋发展及强天气落区。4)春季下垫面温度分布(锋区)有利于气旋急流的增强,并通过西北部非绝热冷却和东南部非绝热加热,增强气旋斜压性。高空环境西风急流位于气旋右侧,形成了整层偏差风辐合,有效增强低层气旋急流。同时高空动量下传位于气旋西侧,首先增强气旋西北部的弱流部分(即气旋螺旋结构的下沉支),进而增强整个气旋的螺旋环流,促使气旋急流也从下层开始增强。  相似文献   

5.
孙永刚  吴学宏  孟雪峰 《气象》2006,32(S1):16-20
通过对2004年7月25至26日河套地区发生的突发性大雨、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其主要影响系统——河套气旋。研究发现:河套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是造成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河套气旋为暖心结构的浅薄系统,但其对流深厚。河套气旋生命史短,发展快,具爆发性。降水主要是暖湿气流北抬形成暖锋降水为主,雨强大。河套气旋的生成与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形加热、河套地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热带气旋的内、外区结构──Ⅰ.正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热带气旋分为内外两区,两区的空间、时间及物理量有不同的尺度,应用尺度分析和摄动法到热带气旋的两个区域,分别在正压模式和斜压模式中求得了这两个区域的控制方程,在两个模式中,还解析地求得了两个区域的流场和气压场,得到的结构与实际热带气旋的结构较为接近。研究表明,热带气旋内区和外区有不同的控制方程,内区受旋转风和一个演化方程制约,而外区受梯度风和另一个演化方程制约。  相似文献   

7.
蒙古气旋区域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区域性暴雨是吉林省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产生这一灾害性天气的天气系统种类很多,其中气旋是造成吉林省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而在气旋类中又可分为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和蒙古气旋。本文仅对  相似文献   

8.
边缘区域扰动演变对台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罗哲贤 《大气科学》1994,18(5):513-519
在台风环流边缘区域给出不稳定模态的扰动四波分布作为初始场,用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四组数值积分,研究了边缘区域扰动演变及其对台风非对称结构及外区流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平流对于外缘区域扰动的发展起主要作用。β项导致一个气旋—反气旋涡旋对和非对称结构的形成。非线性平流则使外缘区域较小尺度的涡旋破碎,形成更小尺度的涡旋。在线性平流、β项和非线性平流的共同作用下,台风结构与外区形成象螺旋云系的分布。外缘区域扰动引起的结构变化,进而能影响到台风的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2016年6—8月8次副高影响下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采用统计学、天气学方法和合成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东退、引导高空槽东移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配合低层辐合系统是造成遵义市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暴雨过程有3种类型:低涡槽型、高空槽气旋旋转型和高空槽低涡切变型; 3种类型的天气系统进行合成分析后,找出了暴雨落区与高空系统、物理量配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将热带气旋分为内外两区,两区的空间、时间及物理量有不同的尺度,应用尺度分析和摄动法到热带气旋的两个区域,分别在正压模式和斜压模式中求得了这两个区域的控制方程,在两个模式中,还解析地求得了两个区域的流场和气压场,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热带气旋的结构较为接近。研究表明,热带气旋内区和外区有不同的控制方程,内区受旋转风和一个演化方程制约,而外区受梯度风和另一个演化方程制约。  相似文献   

11.
Long series of daily weather data are frequently needed to evaluate diachronic climatic impacton water resources,the effects of watershed changes on hydrology and to use in a variety ofweather an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A computer generation model called WGEN that was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as modified in this study and applied to Nigerianweather data spann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69 to 1988 and covering 17 sites located in the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in Nigeria.The model generated the monthly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temperatures,solar radiation,total rainfall,and number of wet and dry days with high accuracy,95% of the times.The Mann-Whitney U-test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months per year forwhich observed and generated weather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was less than 4 in majority of thesites.  相似文献   

12.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with a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re required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otential and agricultural risk. Such scenarios should reproduce changes in mean weather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incorporate the changes in climate variability indicated by the global climate model (GCM) used. Recent work on the sensitivity of crop models and climatic extremes ha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changes in variability can have more profound effects on crop yield and on the probabilit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than simple changes in the mean values. The construction of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based on spatial regression downscaling and on the use of a local stochastic weather generator is described. Regression downscaling translated the coarse resolution GCM grid-box predictions of climate change to site-specific values. These values were then used to perturb the parameters of the stochastic weather generator in order to simulate site-specific daily weather data. This approach permits the incorporation of changes in the mean and variability of climate in a consistent and computationally inexpensive way. The stochastic weather generator used in this study, LARS-WG, has been validated across Europe and has been shown to perform well in the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weather statistics, including those climatic extremes relevant to agriculture. The importance of downscaling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re demonstrated at two European sites whe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UK Met. Office high resolution GCM equilibrium and transient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高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盛夏异常高温天气。本文主要从环流特征和南京近百年气温资料,以江苏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异常高温成因,作了天气和气候的分析。经研究分析,造成2003年异常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形势是符合历史同期出现高温天气的环流特征的。唯2003年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强。从气候方面分析,2003年盛夏南京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仍未突破近百年来出现高温年的历史纪录。就南京地区而言,无论是7月下旬~8月上旬的持续高温,还是8月中旬紧接而来的低温冷夏天气,都显示出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历史同期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台风活动的气候突变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通过近40个西太平洋和南海台风资料的分析,发现台风活动有着明显的气候振动,并且在70年代前期发生气候突变,表现为70年代前期以前台风数增多,台风偏强趋势;70年代中期以后则相反,为台内数减少台风偏弱趋势。80年代末台风数再次转为增多趋势,但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data of typhoon over the West Pacific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for the last 40 years, theshort-term climate oscillation of typhoon activities was reveal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limaticvariation of typhoon activities has a tendency of climatic jump in changes in early 1970's. It showed thatbefore the jump of change the number of typhoon was increased and the intensity of typhoon was intensified after which the tendency of variation went contrary.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of typhoon numberduring recent years suggested again the jump of climatic change in the late 1980's, but the intensity oftyphoon did not have the same change.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hort-term climatic oscillation andthe jump of climatic change have certain physical background. Such climate change tendency of typhoonwas shown to be related to the climatic oscillatio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and SST, especially to the West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相似文献   

16.
张维锋  张军 《气象科学》2002,22(3):294-303
本文在气象要素区域概率分布模型-锯齿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了该模型产生的区域气象要素概率分布曲线,并使用得到的拟合函数,模拟了实际气象要素场阈值的概率分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际统计值吻合较好,从而可以通过使用拟合函数,由某要素单站概率较方便,准确地得出该要素在区域范围的概率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平流层50hPa距平场13个特征波型和用288个格点距平资料计算的自相关系数分布图和500hPa288个格点及敏感区6个格点距平资料计算的相关系数分布图。三者之间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是紧密相关的。50hPa自相关系数图反映的是超长波1—3波系统演变趋势,而500hPa相关系数图在秋季反映的是3波槽脊系统,冬夏季却反映的是2波系统,这足以说明50hPa距平场13个特征波型是平流层大气客观存在的运动形式。我们还发现它们在各自的季变年变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演变规律和相当长的稳定性,是大气环流未来变化和发生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全国681个站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得出,2004年春季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偏弱,主要表现在:(1)2004年春季681个站累计的沙尘天气日数2 080 d,相当于历史平均值的46.9%,是近四十余年中第三个偏少年份。沙尘暴的总面积约190万km2,仅为历史平均值的37.3%。(2)危害性较大的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6次,不足2001年的一半。(3)4月和5月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导致整个春季显著偏少。沙尘天气出现时,PM10浓度相对增加,空气质量恶化,但与历史上较典型的强沙尘暴个例相比,PM10浓度增加的幅度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偏少、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动力条件不足,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年份。  相似文献   

19.
论青藏高原中部的非绝热局地锋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道声 《气象学报》1979,37(4):16-25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在34°N 附近由高原大地形引起的非绝热局地锋生,是一种基本的高原天气过程。进而指出,引用大尺度加热场的概念,可对一系列高原天气气候学现象作出适当的解释。例如高原上的锋系(特别是暖锋)、高原气旋(低涡)的发生发展、长江黄河的发源以及柴达木盆地的干旱等。文中指出,高原天气学中应当重视非绝热过程,地面分析也是一个亟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植白莲套种晚稻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观测,分析探讨了白莲套种晚稻栽培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可能存在的春季低温、夏季高温、寒露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并提出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分析得出试验示范区气候条件能满足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种植的要求,为当地大面积推广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生产积累了经验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