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变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8年三峡库区范围内10个国家基本站的夏季降水资料,通过Z指数分析了三峡库区夏季旱涝的变化特征,确定出6个严重涝年(1954,1956,1980,1982,1983年和1998年)和6个严重旱年(1959,1966,1972,1976,2001年和2006年)。结合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OLR资料,对严重旱涝年份的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979年经历了由旱到涝的年代际转变;2001年后,三峡库区进入偏旱阶段。三峡库区夏季严重涝年和旱年环流形势存在显著差异,当100hPa南亚高压异常强大,500hPa高度距平场欧亚高纬度地区从自西向东呈"-+-"距平波列分布,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有持续性阻塞高压发展,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易偏南,三峡库区以南的西南水汽输送增强,使得三峡库区的水汽辐合增强,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三峡库区洪涝的发生,严重旱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峡库区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0—2007年三峡库区洪涝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洪涝典型年份大尺度环流合成特征,进一步讨论了水汽输送特征。近年来,三峡库区年均洪涝、区域洪涝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区域性洪涝较为频繁;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经向环流增强,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低纬北上暖湿气流交汇,三峡库区在以上环流背景下,易于产生洪涝灾害;蒙古高原,以及我国东北地区的环流背景合成有差异,三峡库区建库前典型洪涝年份较建库后环流异常更有利于降水;水汽输送异常在三峡地区均有汇合,建库前指示特征比三峡建库后大;典型洪涝年2004、2007年以及典型洪涝事件中,各个关键区水汽输送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近30年三峡库区洪涝特征及建库前后致涝气候因子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峡库区1980—2007年逐日雨量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三峡库区洪涝变化特征,并对三峡库区洪涝典型年份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洪涝年份不同关键区水汽输送特征。近30年来,三峡库区洪涝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差异;近年来,三峡库区年均洪涝和区域性洪涝强度均呈减弱趋势,而区域性洪涝较为频繁;大气环流合成分析表明,乌拉尔山高压脊显著加强,导致经向性环流增强,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低纬北上暖湿气流交汇,有利于三峡库区降水,易于产生洪涝灾害;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在蒙古和我国东北地区的环流背景合成明显不同,蓄水前典型洪涝年份环流异常更有利于降水;在强盛的偏南气流影响下,蓄水前典型洪涝年份水汽输送指示特征较蓄水后的洪涝年份水汽输送更加明显,更有利于三峡库区降水;典型洪涝年2004、2007年,关键区水汽输送有明显的候变化特征,但在典型洪涝事件中各个关键区水汽输送指示特征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马德栗  刘敏  鞠英芹 《气象科技》2016,44(4):622-630
选取长江流域沿线及三峡库区12个代表站,根据中国500年旱涝图集等级和各站建站以来5—9月降水量资料,按照旱涝等级标准,分别得到长江全流域、上游流域、中游流域、下游流域及其三峡库区1470—2011年旱涝等级序列。结果表明:长江各流域及其三峡库区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旱涝交替阶段,20世纪偏旱频率强烈增加,19世纪和20世纪偏涝频率明显增加。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偏旱以上等级具有准160年周期震荡,全流域偏涝以上存在准140年的周期震荡,但20世纪后有所减弱,三峡库区偏涝以上等级存在准百年的周期震荡。三峡建坝蓄水前后库区降水EOF时空分布呈一致减少趋势,与此同时长江上游降水呈下降趋势,反映了长江上游流域及三峡库区气候趋旱;M-K突变检验显示水库蓄水前后流域上游和库区降水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三峡库区旱涝演变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与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旱涝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韩曙晔  王梅华  游性恬  章淹 《气象》1997,23(7):51-54
以三峡库区2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为主要依据,详细分析了三峡库区枯水期后第一场强降水出现日期的气候特征,并将库区分为东部和西部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可供“三峡工程”施工参考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程炳岩  郭渠  张一  孙卫国  王若瑜 《气象》2011,37(12):1544-1552
根据三峡库区及其周围3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区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探讨了近48年来三峡库区年均高温日数和日平均最高气温序列的振荡模态结构特征;利用均生函数模型作均值生成函数延拓,借助BP神经网络构建了一个新的预测模型,对三峡库区高温日数和最高气温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过去48年间,三峡库区年均高温日数为24.07天,高温日的平均最高气温为36.69℃,以3~5a和16a为显著振荡周期,在20世纪80、90年代为弱负距平,而在其他时期都为正距平。三峡库区高温日数分布呈北部多、东南部少的特征,高温日的平均最高气温以东南部较低,东北部较高。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不仅能够较好地拟合三峡库区高温的历史实况,而且对未来5~10年的演变趋势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偶发极端气候事件的预测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峡库区1961—2005年气温逐日格点数据,评估由BCC_CSM1.1模式驱动的RegCM4区域气候模式、MPI-ESM-LR模式驱动的CCLM区域气候模式对三峡库区平均气温、极端高温的模拟能力,选用与观测值更为接近的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预估三峡库区在RCP4.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16—2035年气温变化。结果表明:RegCM4和CCLM模式均能模拟出三峡库区多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和高温强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形态,但均在库区东北部模拟的年平均气温偏低、高温日数偏少、高温强度偏小。同时,模式均能较好地反映出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年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但对高温强度的年际变化模拟较差。总体而言,CCLM模式对三峡库区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RegCM4。RCP4.5情景下,三峡库区2016—2035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比当代(1986—2005年)分别增加0.6℃和5d,高温强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峡库区1961—2005年逐日降水格点数据,评估由BCC_CSM1.1模式驱动的RegCM4区域气候模式、MPI—ESM—LR模式驱动的CCLM区域气候模式对三峡库区年平均降水量、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筛选出与观测更为接近的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数据,预估在RCP4.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6—2050年三峡库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egCM4和CCLM模式能够模拟出三峡库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形态,但在库区东南部模拟的数值均偏少,而对暴雨强度不具备模拟能力。总体而言,CCLM模式对三峡库区降水的模拟效果好于RegCM4。在RCP4.5情景下,2016—2050年三峡库区年降水量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趋势,而年暴雨日数将显著增加,平均较当代(1986—2005年)增加1.2 d。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三峡库区近4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三峡库区40年来16站降水资料,从三峡库区各地区降水倾向率、周期性、阶段性3个方面来探讨重庆市三峡库区近4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大雾的变化特征分析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54年三峡库区6个气象站的逐日雾、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的历史资料,对1954年以来三峡库区雾的气候变化特征,尤其是近几年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大雾的变化及其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三峡库区雾日数呈弱的增加趋势,而2000年后库区的雾日明显减少。相对湿度与雾日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相对湿度与气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气温变化影响相对湿度变化,从而影响雾的发生频率是三峡库区雾变化的重要原因。2000年以后,在全球变暖大背景及城市化的共同影响下,三峡库区气温显著升高,相对湿度明显减小,是导致雾日大幅减少的直接影响因素。另外,分析还显示,无论是雾日数还是相对湿度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年代际振荡特征,2000年后三峡库区相对湿度减小进而雾日减少正是受到了这种年代际背景的影响。就目前的观测表明,三峡水库蓄水的小气候效应影响小或还没有明确显现。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了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同期环流特征,指出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是亚洲中纬度经纬向环流、北半球极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环流异常,通过相关普查方法找出了影响夏季降水的前期信号,提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夏季旱涝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夏季旱涝成因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  申学勤 《四川气象》2000,20(4):36-39
对比分析了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同期环流特征,征出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是亚洲中纬度经纬向环流,北半球极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环流异常,通过相关普查方法找出了影响夏季降水的前期信号,提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夏季旱涝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山地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工具,在获取、分析三峡库区综合环境指标的基础上,以巫山县为例,建立了巫山县空间环境数据库,并提出了巫山县县城修建性选址模型。此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其他三峡库区城市迁建综合环境研究提供合理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蓄水前后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袁久坤 《气象科技》2016,44(5):783-787
利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温观测资料,并经过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后,对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气温作了时间对比分析,同时分别选取近库区和远库区站点作气温差值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出增温趋势,与西南地区区域气温变化及全球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近11年来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蓄水后受水域扩大影响近库地区的气温发生了一定变化,表现出近库地区的气温在冬季有增温效应,夏季有弱降温效应。  相似文献   

15.
张天宇  程炳岩  李永华  唐红玉 《气象》2010,36(12):86-93
系统地研究了1961-2008年三峡库区不同极端高温指标(包括极值、绝对阈值和相对阈值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区域性增暖的关系.并分析了三峡库区夏季高温干旱异常年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近48年三峡库区各极端高温指数年代际变化与该区域年平均气温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之前为下降趋势,之后转为上升趋势。逐年代变化上均表现为80年代偏低,其他年代均偏高。相对阈值指标(HWDI、WSDI和TX90p)在偏高/低年份、线性趋势、相关系数上都与年平均气温表现出较其他指数更好的一致性。相关分析表明极值指标与绝对阈值指标之间、相对阈值指标之间的关系甚好,而极值指标/绝对阈值指标与相对阈值指标之问的相关关系相对较差。三峡库区夏季高温酷暑年和凉夏年的环流形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酷暑年,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无持续性阻塞高压,东亚大槽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撤、位置偏北,同时,青藏高原上升运动减弱。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三峡库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原季风强弱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马振锋 《高原气象》2003,22(2):143-146
分析了高原季风强弱对夏季南亚高压活动和三峡库区旱涝的影响,揭示了如高原夏季风偏强(弱),育藏高原上空及其以东地区100hPa南亚高压也偏强(弱),位置偏北偏东(偏南偏西)。高原季风强年,南亚高压脊线6月北跳比多年平均早1候,8月南撤晚1~2侯;高原季风弱年。脊线北跳晚1~2候,南撤早1候。同时显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年,5~6月三峡库区降水随着南亚高压脊线北移而增多,7~8月三峡库区降水减少;高原夏季风弱年,主汛期前期库区降水少,后期降水略有增多。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库区气候特征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电站修建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怎样充分利用气候资料,发展生态经济,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本文主要根据三峡库区的地理环境,利用气候资源,整治生态环境,提出构造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三峡电站修建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怎样充分利用气候资料,发展生态经济,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本文主要根据三峡库区的地理环境,利用气候资源,整治生态环境,提出构造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流域腹地,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夏季小时强降水(Hourly Heavy Rainfall,HHR)因突发性强、预测难度大等极易致灾。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小时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1992—2021年三峡库区夏季HHR和强降水事件(Heavy Rainfall Event,HRE)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HHR局地性强、强度大,其降水量对夏季总降水量贡献大,且主要源于降水频次的贡献,库区东南部是高值中心。近30 a来,三峡库区夏季HHR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HHR的降水量和频次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下午,且日峰值时间位相与地形相关。三峡库区夏季HRE以短历时(1~6 h)为主,其降水量多为20~60 mm,而长历时(>12 h)发生少,其降水量多为60~100 mm。短历时HRE多开始于下午,其最大小时降水量也多发生于下午,而中历时(7~12 h)和长历时HRE多开始于夜间,二者的最大小时降水量均多发生于清晨。  相似文献   

20.
张强  王有民  祝昌汉 《气象》2004,30(9):31-34
为了掌握长江三峡工程兴建前后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气候生态效应的时空变化 ,自 1 996年建立了相关行业组成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 ,局地气候监测子系统的工作也同时展开。目前的局地气候监测子系统不仅开展了三峡库区沿江的气候监测 ,还分别在库东、库西使用系留探空仪或雷达探空系统进行了高空气象观测 ,积累了详实、可靠的库区本底资料 ,并每年向三峡建设委员会和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等有关部门提供三峡库区气候监测产品 ,为三峡工程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