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利用哈尔滨市2000~2003年气象与空气质量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其中包括大气逆温﹑里查逊数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并依此进行了大气稳定度和所对应的大气污染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2.
用数学模式模拟大气污染物在评价区内的传输扩散,最终得到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形态,是大气环境污染影响预测评价工作主要采用的方法。这一数学模式,是建立在大气流场特征基础之上,由污染气象特征参数所控制。因此,合适的污染气象特征参数,决定模式的模拟结果是否与真实大气的污染状况相吻合,也是我们进行大气环境污染预测评价的主要工作之一。  污染气象特征参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湍流扩散的能力(大气稳定度);污染物质点的水平运动(地面风场);污染物传输中的上边界条件(逆温层高度、厚度及强度);污染物在大气中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哈尔滨市2000~2003年气象与空气质量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其中包括大气逆温、里查逊数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并依此进行了大气稳定度和所对应的大气污染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4.
针对四川盆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应用2016年12月26日至2017年1月11日川南城市群(宜宾、自贡、泸州、内江、乐山)大气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污染天气诊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这次川南城市群跨年度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污染变化特征及其气象成因。结果表明:南支槽加强并引导其槽前西南干暖气流北上,致使当地低层大气增温,形成低空等温或逆温层,限制当地大气污染物扩散,是助长此重污染过程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川南城市群低空的风向辐合,以及高相对湿度(未形成降水)所产生的吸湿增长效应,与低空等温或逆温配合,促使此次污染物浓度达到峰值(AQI为286)。南支槽减弱,随之原有等温或逆温层被破坏,逐渐减弱消失,低层风向辐合消失,川南城市群上空三维大气扩散能力增强,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最后降水的湿清除作用使当地污染物浓度快速降低,污染过程结束。本研究发现了有别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大气重污染的天气系统和相应气象成因,为深入认识川南城市群大气重污染气象成因及其防控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与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而为AOD的科学预测提供参考,应用时间序列研究分析了2002年1月~2004年12月的杭州市大气AOD与污染物及气象因素数据,并以前35个月的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  相似文献   

6.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空气的运动状态。因此,气象条件成为制约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的重要因子。为了分析某一地区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扩散规律,必须研究该地区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虽然国内外已进行过许多污染气象的观测研究,但由于受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已有资料的质量和数量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种研究的需要。因此,通过低空探测来研究葫芦岛地区的污染气象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资料来源我们于1998年2月20日至3月1日在葫芦岛市环保局大楼顶上进行了低空气象观测。观测内容:设1个低空探测点,施放小球测量大气边界层…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6—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内蒙古近10年气候及各主要城市污染气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近10年的内蒙古气候特征及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并具体分析了赤峰、呼和浩特、包头和乌海这4个东部、中部和西部代表城市的污染气象特征。  相似文献   

8.
区域复杂地形大气污染扩散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围绕复杂地形区域尺度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问题,以贵州西部山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六枝电厂所在区域为例,采用局部嵌套的高分辨率复杂地形大气扩散模式系统,模拟了该区域大气边界层气象场和污染物散布的浓度场,给出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下各级保证率的小时平均和日均浓度分布,进而得出其年均浓度分布,分析其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了山区复杂地形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特性和散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贵阳市大气中 3种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实时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 ,建立污染物浓度的自回归模型及其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 ,并将两种模型进行拟合 ,确定空气质量预报的统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2年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PM10、SO2、NOx)的监测值及气象因子(能见度、风速、温度、湿度、降水、总云量和低云量)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现状、污染程度及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TSP、PM10和SO2冬季是城市群大气污染最重的季节,夏季大气污染最轻;城市群大气污染最重的城市是本溪,其次是鞍山、沈阳、抚顺、辽阳;污染物与能见度、温度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平原城市的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山区城市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主要介绍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大气分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重点开展了BECAPEX科学试验 (Beijing City Air Pollution Experiment)。BECAPEX试验同步进行城市边界层气象与大气化学观测, 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 即城市空间和地面以及点与面结合的技术途径, 以揭示北京城市污染“空气穹隆”大气化学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为城市环境大气动力-化学模式提供基本科学参数, 给出城市边界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综合模型, 为提高城市环境大气物理-化学过程耦合模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揭示了北京城区和城近郊区城市边界层结构与湍流特征, 城市大气污染垂直结构特征; 发现了城市大气污染空间结构多尺度特征, 其中包括大气污染源影响和城市热岛多尺度特征; 揭示了城市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 以及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溶胶影响域和区域气候响应; 提出了北京市典型污染源排放清单; 发展了城市气象模式系统, 包括冠层模式、街谷环流和热力结构以及城市高大建筑群周围风环境数值模拟; 发展了空气质量模式技术, 包括二次气溶胶模拟试验、北京地区SO2污染的长期模拟及不同类型排放源影响的计算与评估、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输送模拟、区域化学输送模式中NOx和O3源示踪法, 城市尺度的大气污染CAPPS模式及统计模型的应用、大气污染及紫外辐射数值预报模式和CMAQ-MOS空气质量预报方法; 改进了美国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建立了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动力-统计模型预报模式, 以及发展的源同化技术, 突破了当前空气质量模式技术“瓶颈”, 使模式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北京秋季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北京的大气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2002年10月8—13日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采用中国气象局的MICAPS系统和美国的HYSPLT模式,分别从污染过程产生的天气条件、污染物输送轨迹等方面分析研究此次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较强的海平面高压、均压场控制导致北京地区垂直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二是北京地区三面环山,导致近地面为弱的偏南气流控制,不利于污染物水平扩散;三是近地面弱的偏南气流从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向北京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该文依据气溶胶光学厚度测量原理,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于2000年7月~2001年7月期间对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观测试验,计算得到约50天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Junge参数等大气光学特性数据,给出了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分布特征.计算统计得到北京城区晴空条件下的Junge参数为3 15、2001年3月份沙尘天气状况下急剧下降为2.28,而北京郊区顺义县的测量结果介于二者之间为2.65.分析表明,由试验获得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数据对于分析和监测北京地区大气污染、改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gaseous pollutants and the dynamical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s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E) in the Beijing area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01 a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Beijing City Air Pollution Observation Field Experiment (BECAPEX). A heavy pollution day (22 February) and a good air quality day (24 February) are selected and individu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aseous pollutants 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ABL.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eous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exhibit a double-peak-double-valley-type diurnal variation and have similar trends but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s at different sites in Beijing.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gaseous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with a 1-2 hour delay of)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stability and the mean kinetic energy in the ABL.  相似文献   

15.
北京PM10重污染预警预报关键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CART方法对造成北京PM10重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湿度条件和前期的污染状况是造成北京PM10重污染的必要条件,其他条件,如大气稳定度、边界层高度、持续性小风以及气压,是造成PM10重污染的重要条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湿度作为必要条件的出现,可能蕴涵着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将对北京大气污染的控制和预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2018年3月27-28日,内蒙古中东部、中国东北地区、华北等地出现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28日凌晨,沙尘进入北京,受此影响北京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天气。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资料、生态环境部大气成分等资料分析了北京沙尘天气前后边界层特征、沙尘来源以及沙尘天气前后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期间,北京沙尘气溶胶退偏振比约为0.25-0.40,退偏振比数据显示此次沙尘首先从高空进入北京,比地面提前6 h。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主要来自于北路,东路沙尘有一定补充;沙尘影响时段,北京Ca、Fe、Na、K、Mn等元素浓度显著升高,与该物质地壳丰度相当,污染物元素Cu、Zn、Pb、Cd、As等浓度有所降低,丰度远大于该物质在地壳中丰度。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严重污染物状况下的大气边界层结构与参数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利用北京325 m 铁塔资料对出现在1998 年9 月26~30 日的一次严重污染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和决定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边界层参数作了分析和研究。分析发现, 这段时间边界层稳定层结占绝大多数, 白天在近地面的不稳定层结上还时有逆温盖, 另外在此期间风速较小。利用此资料还得到了北京严重污染状况下决定边界层湍流的一套基本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8.
北方局地夏末气溶胶光学特性综合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放  刘锦丽  吕达仁 《大气科学》1995,19(2):235-242
本文对中国北方相近地理经度不同纬度的三个试验点(内蒙草原生态定位站、北京、新乡)夏末季节大气气溶胶特性进行了地面粒子计数和整层光学遥感等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试验点地面和整层气溶胶数浓度通常有内蒙较小,北京居中,新乡最大的特征。文中提出了浓度比这个参量,它可以定量描述地面源气溶胶对整层大气气溶胶的相对贡献。据此分析可知内蒙地面源较弱,与该地区人类活动稀少相对应。由浓度比推测,新乡除近地面城市空气污染较严重外,滨临的黄河河面水汽蒸发作用也是促成气溶胶浓度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简称气科院) 近30年来有关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成果。该院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等一系列重要研究项目, 做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创新性的成果:在青藏高原发现“臭氧低谷”, 这一重大发现列为当年中国10大科技成果之一; 首次把环境、生态、气候几个重要领域进行综合研究, 发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变化改变了生态环境状态, 最终对区域气候造成影响; 对北京市大气污染机理和调控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三维立体观测基础上, 提出了点-面结合与统计-动力综合分析, 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分析方法及模式新技术等, 获取了解决大气环境领域关键技术难点的创新成果; 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大陆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即瓦里关本底台, 开创了我国全球大气本底业务观测等。几十年来气科院大气化学研究工作几乎涵盖了当前大气化学所有重要领域及其前沿学科, 其中包括温室气体、臭氧和反应性气体、气溶胶、酸雨、模式的发展及应用、空气质量预报技术和环境评价等。气科院大气化学研究工作是和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监测站网建设密不可分的, 广大科研人员参加了诸如大气本底站网、酸雨站网、臭氧站网、沙尘暴站网等业务站网的建设, 与此同时也构建了大气化学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冬季雾霾事件的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观测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即PM2.5)浓度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2013年1月北京地区雾霾污染期间天气条件和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模拟与观测对比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和高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对1月10~14日、27~31日两次重雾霾天气的分析表明,雾霾的形成是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和特殊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风或静风、稳定的大气层结,使大气扩散能力减弱,造成污染物堆积,偏南气流将周边污染物和水汽输送到北京,不仅增加了污染物浓度,而且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消光增强,使能见度下降,进而形成雾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