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百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给出的1951~1998年副高强度(Is)、西界(Iw)、北界(IN)3个指数与国家气候中心同期的500hPa观测高度场分别作相关分析,并在高度场中分别找出几个有意义的点,用其高度计算副高3个指数I's、I'N和I'w,计算出I's与Is、I'N与IN、I'w与IW的相关系数均大于Is、IN和IW与单点高度的相关系数.对NCEP资料作同样分析,结果相同,说明可以利用500hPa高度场数值计算副高活动指数.于是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将副高3个指数向前恢复到1880年.对1880~1999年副高强度、西界、北界作功率谱及小波分析,发现副高强度、北界具有明显的40年周期,西界具有明显的16年周期,即副高指数的变化以低频振荡为主.北界还有3~5年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2.
前期南方涛动对初夏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近34年资料,对前期各月南方涛动指数(SOI)与6月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各特征量的联系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发现上年夏—当年3月的SOI均对6月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脊点经度和脊线纬度有相当的影响。冬春SOI与6月西太平洋副高偏北西伸频数—入梅期的相关值随时间发生很大变化。后者受到前期行星尺度和前冬地区性海温因子(黑潮和南海海温)的综合影响,前冬SOI只是其中一个因子。根据三个前期因子(前冬SOI和黑潮区海温距平,2—3月南海副高强度)的后延影响就能合理解释6月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因此前者也就具有相当的隔季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任广成  谌莉 《贵州气象》2007,31(1):19-22
利用1951-2005年贵阳春季降水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及各种环流特征量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异常变化对贵阳降水的影响及其与前期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发现: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与贵阳降水存在着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前期冬季北半球副高及北半球各副高单体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前期夏、秋季NINO 1区,秋、冬季NINO4东区,冬季NINO 2和NINO 3区海温的异常变化,对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预测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1-2005年全国160个站气温资料、西太平洋副高特征指数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冬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位置异常变化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及其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西伸脊点与我国气温分别存在着很好的正、负相关关系;前期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呈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分布型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对冬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位置具有很好的预测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的气候预报系统第2版(CFSv2)提供的2000—2010年夏季逐日500 h Pa位势高度历史回报试验结果,通过均方根误差分析等方法,检验评估了该系统对夏季500 h Pa西太平洋副高的预测能力,发现CFSv2对夏季西太平洋500 h Pa位势高度场的整体相关性较高。CFSv2对副高西脊点和脊线位置的1~7 d的预报准确率在61.8%以上,对副高面积指数、强度指数以及北界位置6~42 h预报时效的预报准确率在60%以上。此外,对副高面积指数、强度值和北界位置的预测结果作功率谱分析,得出CFSv2对500 h Pa副高强度指数1~7 d预测能力的变化在6—8月存在着显著的2.2~3.3 d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1951-2005年全国160个站气温资料、西太平洋副高特征指数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冬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位置异常变化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及其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西伸脊点与我国气温分别存在着很好的正、负相关关系;前期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呈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分布型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对冬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位置具有很好的预测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及其与ENSO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NCEP资料定义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指数、脊线指数,并对这两种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且分别与Nino3指数作相关性分析,发现副高强度指数、脊线指数都存在年际尺度的变率,而且与Nino3指数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引起副高年际变率的机理作了尝试性探讨:在年际尺度上,副高脊线位置首先出现异常南移,同时副高强度减弱,副高南侧正的西风距平加强了赤道纬向西风;异常的西风使得暖水向东传播,约2个月后Nino3区海温异常升高并西传,其后约1个月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中太平洋海水升温的同时加热大气,在。Hardly环流作用下,约3个月以后,副高开始增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黔东南州月、季降雨量和气温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亚洲极涡指数和印缅低槽指数等3个大气环流指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对各方程进行回归效果分析和实际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多数方程在0.05信度水平上回归效果显著,预测值与实况值接近的百分率和预测趋势正确百分率为70%左右,少数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9.
施丹平  王国兰 《气象》1993,19(9):24-27
分析1951年以来苏州夏季高温以及持续高温与厄尔尼诺、亚洲经向环流指数、副高强度指数的关系,1992年夏季根据GMS卫星云图所反应的厄尔尼诺状况和其他因素,对日本96-192小时的数值预报进行修正,准确及时地作出了持续高温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季节预报的要求,对上海的春雨按总雨日数和雨日分布特征进行了分类,发现上海春雨的类型和前冬(12—2月)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日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后,对1979年春雨类型作了预报,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沈宏彬 《四川气象》1995,15(3):31-35
用成都地区13个站点、1959-1987年的降水资料,利用EOF分析了29年来汛期降水(5-9月)变化的时间分布,得到两种降水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函数分析,讨论了副高强度、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西伸脊点、副平均脊线位置、588线北界位置和南方涛动指数对成都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作用。并利用傅里地变换分析了成都汛期降水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标准和贵州省旅游气象舒适度标准,利用梵净山区域2013—2017年气象资料及旅游统计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梵净山区域经济与气候舒适度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D气候舒适度指数”标准比“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更适合研究梵净山区域气候舒适度指数;4—10月是梵净山旅游较适宜期,与旅游收入和客流量月平均数据均有较好的吻合度;气候舒适度指数对梵净山区域旅游经济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梵净山站为梵净山区域旅游经济气候舒适度指数分析的关键指标站。  相似文献   

13.
一个表征江南春雨的环流指数及其天气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亚和西太平洋对流层低层850 hPa纬向风的经向差异,定义了一个可以表征江南春雨变化特征的环流指数,通过诊断分析探讨该指数与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江南春雨的年际和逐日变化特征。在年际时间尺度上,高指数年江南春雨偏多,而低指数年江南春雨偏少。该指数的逐日变化与江南地区同期逐日降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在高指数日,我国江南地区的低压系统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偏强,江南地区对流层高层辐散增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增强为春雨发生提供动力抬升条件,有利于春季江南地区降水的产生;低指数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江南至华南地区对流层低层存在弱辐散,这种形势配合下不利于江南春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太阳活动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强度的显著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olf数表示的太阳活动准11年振动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存在着显著超越偶然率的高统计关系,它和500毫巴图上同季以至后延1—3年的东、西太平洋副高—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的高压相关可达到0.01—0.001信度;随着太阳活动增强(减弱),同季—后1年青藏高压(100毫巴)的东脊点也随着东伸(西缩),这可以用Markson提出的“大气电机制”进行解释。夏季100毫巴高度场显示出在中太平洋中低纬和北美中纬分别存在着对太阳活动特别敏感的对流区;因此通过雷暴—垂直经向环流的调制作用,太阳活动是可能操纵海洋副高强度的,此种日—地关系还有先东后西、自太平洋向亚洲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诊断,本文计算了1982~2014年江南春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总降水量,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气候特征和年际变化,探讨了前冬Nino3.4区域海温异常与江南春雨的联系及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江南春雨的起止时间和总降水量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江南春雨总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前冬Nino3.4指数为正时,一方面通过Walker环流在赤道120°E附近区域激发出异常下沉运动以及低层异常反气旋,增强了南海地区低层西南气流以及水汽输送,另一方面与东太平洋海温变化相联系的印度洋增暖在赤道印度洋引发低层东风和孟加拉湾北部反气旋环流异常,进一步增强了江南地区的水汽输送;高层南亚地区则存在西风异常,对应江南上空辐散和抽吸作用加强,导致上升运动进一步增强,使得江南春雨总量增加;前冬Nino3.4指数为负时则次年春雨偏少;并且前冬El Ni?o事件的强度对春雨异常也有影响,前冬El Ni?o强(弱)的年份,海温异常的信号能(不能)持续到春季,江南春雨总量通常偏多(偏少)。另外,加入了前冬南极涛动指数和印度洋海盆一致模所建立的江南春雨总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回归结果比基于单独的Nino3.4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江南春雨的异常,可用于季节预测。  相似文献   

16.
黑潮海温与我国汛期降水及东亚高空流场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永康 《气象科学》1989,9(3):263-275
本文利用月平均资料对黑潮海表水温与我国汛期(5—8月)降水进行了相关分析,指出前期(1至4月)海温与汛期降水相关场大致呈稳定的纬向分布。对海温与东亚低阶流场谱分析表明,该海域海温对西太平洋副高强度的滞后响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1951—1988年黄淮海地区50个台站的温度资料,采用定量分级方法,探讨了这一地区近40年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温随时间变暖和夏温随时间变冷的趋势比较明显,年温的变化趋势是60年代冷、80年代暖;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振动,年温和冬温的周期均为6—8年与2.2年,夏温为3年、8—9年和2.2年;建立的冬(夏)温回归模型,揭示出冬(夏)季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是影响该区冬(夏)季温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对副热带系统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副高诸特征量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研究的进展,不少同志提出夏季南海高压高度指数、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关系密切,无疑做好南海高压高度指数及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预报,将对我国夏季降水趋势估计起得积极作用。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并以前期冬季(12—3月)各月海温为因子制作夏季(5—8月)逐月南海高压高度指数及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预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15年辽宁省西部地区18个测站月降水量资料和东北地区209个测站1961—2015年月平均气温资料、NOAA重建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以及88项大气环流指数、26项海温指数资料定义了适用于辽西地区的夏季标准化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和冷涡降水预报因子,并对东北冷涡和辽西冷涡降水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辽西地区冷涡降水夏季和年贡献率整体趋势较稳定,无明显变化,表现出18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东北冷涡偏强年,NECVI指数偏大,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偏高,对应辽西地区降水偏多;反之,东北冷涡偏弱年,NECVI指数偏小,SPI指数偏低,对应辽西地区降水偏少。前期3月Nino 3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5月黑潮区海温指数、3月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均与辽西冷涡降水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冷涡降水的预报因子,为辽西夏季气候预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CART算法的夏季干旱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判断干旱是否发生的标准,基于数据挖掘方法中的CART算法探究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北界、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准两年振荡(QBO)、东亚夏季风指数、夏季北大西洋涛动(NAO)、夏季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厄尔尼诺指数等多项气候因子与干旱的关系,构造分类决策树,得到干旱预报规则集,从而建立干旱的预报模型。预报模型以各项气候因子为输入变量,是否干旱为目标变量。根据1955—2012年商丘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资料计算出商丘夏季58 a的SPEI指数作为干旱判定指标;以同期的多项气候因子数据作为输入变量,随机选取46 a的数据得到7条分类规则集,分类准确率为86.96%。使用剩余12 a的数据验证,准确率高达91.67%。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基于CART算法建立干旱预报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与干旱研究理论的一致性,为干旱模型的研究及季节性预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