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稻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我省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后期生长威胁甚大。褐稻虱发育进度与气象关系甚为密切。利用气温进行褐稻虱发育期的预报,对掌握防治适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农业部门有关褐稻虱各虫态平均历期与温度的饲养观察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回归方程式和其在测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海棠"台风对褐飞虱灾变性迁入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91-2005年中国褐飞虱灯诱资料和登陆台风数据的调研,分析了台风对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这15 a中共有52个台风登陆我国东部稻区,其中16个台风对褐飞虱的迁入带来了重大影响.台风对褐飞虱迁入影响最大的是2005年,其次是1991年和1997年.在2005年登陆我国的9个台风中有6个台风对我国褐飞虱迁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对夏季迁飞影响最大的是海棠台风.本文选取海棠台风作为研究个例,将这一个例的虫情数据导入GIS中进行降落特征的空间分析,再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对台风登陆期间的大气动力背景进行了客观分析,通过分析初步揭示了风场、垂直流场和降水在褐飞虱降落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褐飞虱发生程度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空环流、海温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对上海地区水稻褐飞虱的发生期和发生量组建了长、短期结合的5个预测模型。它们褐飞虱田间始发期预测模型、灯诱始发期预测模型、高峰值出现时间预测模型、高峰虫量预测模型以及褐飞虱自然观察圃密度(百穴虫量)模拟模型。这些预测模型配套组合使用,可以判断上海地区每年褐飞虱发生的时间及严重程度,为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实时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飞虱概率预报的气候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贵方  杨林 《贵州气象》1996,20(3):32-32
稻飞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害虫,常以褐飞虱(Nilapatvata,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两个种类为主。它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随气流运载飞行,遇雨水降落稻区危害。以往对此虫的预报方式,是依据异地虫源多少,食料条件,以及长期天气预报等来定性预报其发生程度,往往出现偏差。近年来,作物病虫的概率预报已作为一种方向,运用现代工具,进行历史资料数理分析,建立预报模式,定量的科学预报。因此,气象历史资料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我州三都县植保站与气象局1982~1991年10年的两种飞虱发…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晚稻产量影响的积分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积分回归的基本原理,并以晚稻产量为例,运用积分回归分析气象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确定了广东省高要县不同生育时段的温度对晚稻产量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浙北杭、嘉、湖、宁、绍五站建站以来至1992年的晚稻产量与20℃的界限温度终日的分段分析,发现浙北晚稻产量与秋季低温有关系,但晚稻产量主要还是决定于秋季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嘉兴市较大面积流行晚稻稻曲病,引起了农业和气象部门的重视,因为它的发生和出现,不仅影响晚稻的产量,而且病谷对人畜会造成中毒。晚稻稻曲病在全省都有发现,已成为我省当前水稻四大病害之一。因此,预测和防治稻曲病,特别研究其发病的机制和原因已成为水稻研究新课题,现根据有关资料,着重从气象角度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蒋耀培  李军  蒋杰贤  张皓  季香云 《气象》2011,37(9):1140-1144
为了给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农业气象预测提供技术依据,使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2007和2008年上海市10个区(县)移栽稻和直播稻95个样本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率田间考查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在条纹叶枯病病毒满足的情况下,影响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首要因子是品种,品种抗性强弱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622(P〈0.01);其次是单季晚稻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293(P〈0.01);单季晚稻播栽期早晚对条纹叶枯病的影响是通过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单季晚稻播栽期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播栽期至7叶期间空气平均相对湿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36和0.309(P〈0.01)。因此在业务预报工作中,应重点考虑单季晚稻品种及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江汉平原开展早稻、晚稻、中稻、虾稻和再生稻5种稻作类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验,研究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总增温潜势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准确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H4排放集中在水稻前期淹水阶段,排放峰值最高为虾稻(85.7 mg·m-2·h-1),较其他稻作模式高71.7%~191.5%。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于中期晒田和施肥阶段,排放峰值最高为再生稻(1100.7 μg·m-2·h-1),较其他稻作模式高16.8%~654.9%。CH4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N2O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虾稻;总增温潜势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早稻、再生稻、晚稻、中稻。CH4排放占比为82.9%~99.0%,稻虾田高排放主要原因为持续淹水时间长、秸秆还田和饲料投入,探究该模式CH4减排举措最为关键;中稻由于水旱轮作,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最低,可作为低碳减排的主要稻作类型。  相似文献   

10.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受寒露风危害的晚稻,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如何有效地避过寒露风,提高晚稻产量,这是当前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研究,寒露风(常规秈稻品种,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1℃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干冷或湿冷)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主要是在齐穗前后的扬花授粉阶段。这就是说,晚稻能在寒露风到来前齐  相似文献   

11.
易灵伟  杨爱萍  余焰文  蔡哲 《气象》2016,42(7):885-891
本文利用1981—2014年江西91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的分县晚稻产量资料,结合江西地区气候特点及晚稻生理特性,构建适用于江西地区晚稻降水、温度、日照及综合适宜度模型,并根据适宜度与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气候适宜指数,建立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江西晚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回代检验及预报检验,从而实现对江西地区晚稻气候适宜度诊断及晚稻产量动态预报的目的。结果表明:模型的回代检验、产量丰歉趋势、产量动态预报检验的准确率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白叶枯病是危害晚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禾苗受害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有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一九七九年田阳县晚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达二万六千四百零三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17.3%,特别是杂交晚稻感病多,损失大。以四州公社为例,共种植杂交晚稻六千二百八十亩,其中三千一百五十二亩发病,占种植面积50.1%。为了探寻杂交晚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现对田阳县农业局和田州公社推广站作的大田调查结合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9809台风结合冷空气共同影响,使得晚稻倒伏出现生理失水,发生不同程度的青枯卷叶枯杆现象,直接影响产量。本文通过各种类型晚稻的调查、统计,分析出现枯杆死稻和减产原因,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荆州试站1994~1997年杂交晚稻观测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度方法,分析了该地气温高低对杂交晚稻灌浆充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晚稻齐穗期后3~7天有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秋寒天气极易造成其高空秕率;杂交晚稻灌浆初期温度较高的日期持续较长,对籽粒充实存在负面影响,适宜的温度对增加千粒重有利,而适宜上限温度为25.0℃,适宜下降温度为16.6℃。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过对紫金县30多年的气候资料和晚稻产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晚稻产量的气象因子,建立了紫金县晚稻产量预报模式,现介绍如下:l晚稻生长期气候特征与产量波动特征紫金县地处粤北山区,又靠近南海,热带气旋和寒露风是影响晚稻生长的两大灾害。另外,晚稻生长前中期,热带气旋降水过程造成的淹浸,日照减少,温度偏低等,对晚稻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从1957年开始,紫金县晚稻产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1978~1979年晚稻产量大跌,年均递减率为ZI%;1982~1983年晚稻产量又大升,年均递增率为14%。从气象资料分析,晚稻产量的大幅…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生育期的生态规律及其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总结水稻生育期生态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水稻发育速度的优化模式。该模式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日长对水稻发育速度的影响,经回代检验,预报效果良好。以模式为仿制,用全国主要稻区165站1951 ̄1980年的光温资料求算早、中、晚稻的生育期,并绘出生育期的日数的距平百分率空间分布图,据图分析我国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解释其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晚稻是我地三季粮食作物总产量中比重最大的一季作物。晚稻季节紧,经常要受到不利气象条件的危害,影响全年高产稳产。研究晚稻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前期  相似文献   

18.
倒春寒与早晚稻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昭敏 《广西气象》1996,17(1):23-26
通过对玉林市倒春寒的发生与早晚稻产量的关系和历史气候规律进行分析,确定出早晚稻的适宜气候播种期和最佳插植期,以期充分利用该市有利的气候条件,做到趋利避害,为早晚稻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玉林市倒春寒的发生与早晚稻产量的关系和历史气候规律进行分析,确定出早晚稻的适宜气候播种期和最佳插植期,以期充分利用该市有利的气候条件,做到趋利避害,为早晚稻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1引言我市产粮区的耕作制度一般为油、稻、稻一年三熟制。由于近年来早稻滞销严重,往往是丰产不增收,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币委市政府拟改部分早稻田种经济效益较好的春玉米。这样,其耕作制度将变为油菜一春玉米一晚稻一年三熟,而做这样的调整是否能适应我市的气候条件?若要调整应如何调整更趋合理?2适应性分析人1温度玉米届青温作物,种子发芽所要求的最低温度为6-7℃,10-12℃发芽整齐,最适宜温度为25T。苗期抗害能力为-2-3℃,尚未抽穗的抗寒能力-1-2℃。从出苗到拨节日平均气温不能低于12℃,拔节到抽穗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