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分利用目前各台站所能采集的多种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综合考虑了包括气温的气候分布特征、锋面南下的温度平流作用、晴雨天气状况下的辐射作用和绝热变化等多种因素对未来气温(包括最高、最低、平均气温)的影响,找出气温预报因子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2.
分析1997—2001年HLAFS的客观分析格点资料,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了宝鸡市分县气温预报方程。2003年汛期使用逐日T213数值预报产品,制作宝鸡气温分县预报。结果表明:方法可以精细预报出宝鸡市各县区24h、48h气温;当预报时效由24h延长到48h,气温预报误差增大。气温发生突变时,预报结果与实况的滞后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3.
冯汉中 《四川气象》1997,17(3):14-18
用最优子集回归法,采用滚动式方法取舍样本资料,首先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及盆地内单站的气温资料建立该站的最 子集回归方程然后根据24-144小时的数值预报报资料作该站24-144小时的气温预报。  相似文献   

4.
南宁各种下垫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下垫面温度观测的原理,并用南宁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资料,分析了沥青、水泥、泥土温度的特征,包括这3种下垫面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温度日较差特征以及它们与气温的差值。指出气温是影响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云对下垫面日最高温度影响显著,大气环流变换对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波动有明显影响。对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基于日最高气温预报之上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预报模型,并对预报与实况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提高次日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是否出现阴天有中到大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可显著改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和 T213产品对比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曼丽  沈玉敏  梁寒 《气象科技》2009,37(3):276-280
利用国家级的气象预报产品质量客观检验评价系统,对辽宁中尺度模式预报MM5和T213数值预报的结果分别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类型分为历史资料检验和实时资料检验,检验要素包括地面降水、气温和高空500 hPa环流.检验结果显示,对于降水、气温的预报MM5模式预报检验结果优于T213数值预报,而对于500 hPa环流的检验结果T213更可信.  相似文献   

6.
利用MM5格点资料和菏泽市各测站各时次的气温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显著相关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一套菏泽市气温精细化预报方程,并研制出预报制作软件系统,系统直接从MM5中调用资料,实现了气温预报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用最优子集回归法,采用滚动式方法取舍样本资料,首先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及盆地内单站的气温资料建立该站的最优子集回归方程,然后根据24—144小时的数值预报资料制作该站24-144小时的气温预报。  相似文献   

8.

取2002—2003年逐日T213气温预报资料和逐日实况最低、最高气温对比,分析出各个县(区)气温的相对误差,然后以汉中当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为基础,结合T213因子,得出T213气温变化率,订正后进行预报。2004年7月利用逐日T213数值气温预报产品,制作出汉中市各县区24h气温分县预报。试运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不需要历史资料,并且可以较为精确的预报出各县区24h气温。

  相似文献   

9.
汉中市T213数值预报产品气温解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 2 0 0 2— 2 0 0 3年逐日 T2 1 3气温预报资料和逐日实况最低、最高气温对比 ,分析出各个县 (区 )气温的相对误差 ,然后以汉中当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为基础 ,结合 T2 1 3因子 ,得出 T2 1 3气温变化率 ,订正后进行预报。 2 0 0 4年 7月利用逐日 T2 1 3数值气温预报产品 ,制作出汉中市各县区 2 4h气温分县预报。试运行结果表明 :这一方法不需要历史资料 ,并且可以较为精确的预报出各县区 2 4h气温  相似文献   

10.
利用T639模式预报产品和黑龙江省83个国家气象站气温实况观测资料,采用最优预报因子方法选取预报因子,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逐站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MOS预报方程; 对MOS、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SCMOC)和T639三种气温预报产品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并用EOF方法检验预报与实况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致性。结果表明: 与实况的时空变化一致性方面,MOS和SCMOC较好,T639略差; 预报效果方面,MOS和SCMOC对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2 ℃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T639,MOS的预报准确率在日最高气温方面高于SCMOC,在日最低气温方面低于SCMOC; MOS对T639气温预报产品改善效果明显,尤其对冬季日最低气温的预报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MOS较T639气温预报改善效果与T639模式预报效果呈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MOS预报改善效果在T639预报准确率低的山区明显优于平原,在春、夏季,预报准确率较低的日最高气温明显优于日最低气温,在冬季,预报准确率较低的日最低气温优于日最高气温; MOS气温预报方法的预报性能较理想,SCMOC对黑龙江省预报难度较大的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疆区域50个站30年气温资料,计算了新疆地区逐日气温、逐候气温、逐月气温的分维和平均可预报期限,研究了新疆气温不同时间层次的可预报期限的分布特征,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对格尔木辖区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选取格尔木和都兰两个精细化预报评分点的2003-2009年的地面常规资料、欧洲数值预报等各类资料,将包括经验预报方法在内的各类气温预报方法用相关稳定筛选法进行因子筛选,并通过调整历史样本资料长度及各因子间的关系,筛选出最优预报方程的可变因子逐步回归方法做气温对象的初步精细化预报,再用青海省气象台的指导预报进行加权平均运算,运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技术实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自动预报。  相似文献   

13.
月尺度气温可预报性对资料长度的依赖及可信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国518个站1960—2011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和160个站1983—2012年月尺度气温客观预测数据,基于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研究中国区域月尺度气温可预报性期限对资料序列长度的依赖性。结果表明:气温可预报性期限对资料序列的长度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在西北、东北及华中地区尤为明显。平均而言,45年的资料序列长度才能够得到稳定合理的可预报性期限。为了验证气温可预报期限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将月尺度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与客观气候预测方法的预报评分技巧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非常一致。其中,由观测资料得到的1月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明显低于7月,1月客观气候预测方法的预报评分技巧也明显低于7月,且1月 (7月) 预报评分的空间分布型与1月 (7月) 气温可预报性期限的空间分布型较为一致。因此,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台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气温的可预报性期限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用前期海温预报四川夏季气温的EOF迭代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OF迭代方案,考虑时次历史资料,在全球海区海温与四川盆地气温非同步联的工,以海温为预报因子进行了夏季气温的长期预报。结果表明:西太平洋高温区等关键海区海温的导常对未来四川盆地夏季气温变化有重要影响由此建立的引入多时次海温的EOF迭代长期温度预报方法,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临近预报技术主要包括雷暴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以及以分析观测资料为主的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其中,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主要以雷达资料为基础,在这方面,交叉相关外推和回波特征追踪识别外推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用于许多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中,其缺陷是预报时效较短,准确率也不是很高。随着精细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其它中小尺度观测资料进行数值模式初始化,来预报雷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发展很快但还不成熟。概念模型预报技术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多种中小尺度观测资料,包括雷达和气象卫星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建立雷暴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概念模型,特别是边界层辐合线和强对流的密切关系等,再结合数值模式分析预报和其它外推技术的结果,然后建立雷暴临近预报的专家系统,其不但可以获取雷暴和对流降水移动、发展的信息,还可以预报它们的生成和消亡。检验和定性评估也表明,将多种资料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概念模型专家系统,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最高,时效也最长,是临近预报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NCAR的Auto Nowcaster系统是雷暴临近预报概念模型专家系统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疆50个站的30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气温的气候噪音、替在可预报性、信噪比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新疆气温长期变化的预报精度问题。结果表明新疆气温的气候噪音、信噪比、潜在可预报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T213模式和欧洲中心模式提供的气温预报资料.再结合当日的地面气温来作第二日的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预报,预报结果客观、定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逐时气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2010年陕西10地市逐小时的气温和逐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总云量、降水量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预报以及临近气温实况资料的逐时气温预报模型,并对2011年每天的逐时气温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晴天、多云和阴雨天的预报能力依次减弱,其中晴天和多云天02~18时的预报效果好于19时至次日01时的,而阴雨天01~10时的预报效果好于其它预报时段的;当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预报较为准确时,西安站各预报时刻的准确率均在60%以上,其中14~17时的准确率较高,晴天的达到100%,多云天的在96%~99%之间,阴雨天的准确率偏低一些,特别是11~17时较晴天和多云天偏低了12%~27%;该方法可以将24 h日最高(低)气温预报细化到逐时气温预报,同时考虑了气温日变化的地域差异、季节特征、以及在晴天、多云和阴雨天的不同表现,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T639数值预报产品下发的多个物理量资料,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开展本地化的分县气温客观预报方法研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开展业务应用并进行了效果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要好于最高气温,同时夏季的气温预报也明显好于其他季节;在最高气温中对扬中的预报准确率高于其他站点,在最低气温中对丹阳的预报效果相对比较好;客观预报方法存在明显的系统性负偏差,通过使用每个预报时效预报误差的7 d滑动平均进行订正,结果表明通过订正,预报效果有所提高,特别是最高气温订正效果较明显;通过主客观预报准确率的对比分析,发现虽然客观预报对最高气温的预报效果比较差,但是在气温趋势预报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低气温客观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和主观预报相比,虽然仍然低于主观预报水平,但是差距不大,基本上可以替代主观预报;分县气温客观预报方法对高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是和实况相比,预报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值预报产品的地面气温BP-MOS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开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建立了地面气温的BP神经网络方法预报模型。检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气温预报准确率高于逐步回归模型和MM5模式输出的气温预报准确率,可应用于实际预报业务中来制作气温的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