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局地降水中地形和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丁青兰  王令  卞素芬 《气象科技》2009,37(2):152-15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风廓线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分析2007年7月两次局地对流天气过程发现,7月13日的局地短时暴雨是由低层东南风遇山脉抬升后产生的;7月10日的局地对流是由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形成的。利用风廓线可以判断天气形势和本站气象条件的变化。利用雷达回波图和地面自动站可以识别边界层辐合线。在考虑北京地形的同时,利用雷达严密监视天气,有望提高这类局地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种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两次突发性局地强降水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做好突发性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和预警,利用常规天气图、BJ-ANC系统的北京区域雷达拼图和VDRAS风场、地面自动站、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垂直廓线、卫星云图等多种探测资料,对2009年7月13日和2008年8月14日北京城区的两次突发性强对流局地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提炼了城区突发对流性暴雨预报预警的预报着眼点。分析表明:两个个例在水汽输送条件、中低层的动力条件、冷空气侵入等方面有有利的天气尺度条件;暴雨之前卫星云图上介于南北两个系统之间的晴空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1 km以下的中尺度辐合中心的联系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而在雷达回波的移向移速、各层VDRAS风场配置及风廓线雷达资料中水平风垂直廓线结构等方面有差异。通过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运用高时空分辨率资料作短时突发性对流性暴雨的预报能力,这对于主汛期的预报和服务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短时局地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短时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目前仍是预报中的难点,也是2008年奥运会提供精细化预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了解不同云系的结构及雷达回波的特征,还可以为人工增雨制定最佳作业方案,选择最佳作业时机。用每小时的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结合北京市气象台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查找出造成北京2004年夏季(6~8月)的短时局地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单体。对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在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辐合点”、“中气旋”的图像特征出现有利于局地暴雨发生,并提前于暴雨。对突发性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南风气流对夏季北京局地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地区风廓线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东南风,普查2006年8次局地暴雨过程中风廓线雷达探测的东南风,并详细分析2次典型局地暴雨过程的风廓线资料。结果表明:降水前和降水过程中东南风的大小、厚度与雨量存在相关关系;降水前东南风指数IE的大小和波动加强对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初步从理论上解释了东南风对北京局地暴雨强度的影响:东南风加强并上传,导致了上升速度和水汽输送的层次快速增加,对暴雨的触发和加强都有一定作用。由于北京特殊的地形,东南风的存在使得局地暴雨容易在山前地区产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EC数值预报、FY2C云图、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以及实况资料,对2009年6月8日傍晚到10日08:00时发生在贵州省六盘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盘县坪地东北面的牛棚梁子(主峰2 865 m)和水城与赫章之间的韭菜坪(主峰2 901 m)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对天气系统具有阻挡作用;地面辐合线对此次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区域自动站、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资料以及本地开发的暴雨预报预警系统和区域内各站点近地面能量的变化,对临近预警、短时预报准确率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从而可为复杂地形下的局地暴雨预报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定西地区局地暴雨短时预报初探王毅荣(定西地区气象局定西743000)本区内个别站局地暴雨的情况时有出现。局地暴雨空间尺度小,生命史短,在天气图上中小尺度暴雨天气系统分析不明显,增加了局地暴雨预报的难度。西北地区地形复杂,结合地形分析暴雨系统在当地发生...  相似文献   

7.
1引言松原地处吉林省西部松辽平原区,由于位置偏西,水汽不足,发生大范围的系统性暴雨的次数较少,多以突发性、局地性天气为主,局地暴雨是松原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局地暴雨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生命史短,在天气图上中小尺度暴雨天气系统分析不明显,增加了局地暴雨预报的难度。同时由于局地暴雨往往雨强较大、突发性强,同时可能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烈天气现象,容易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统计结果表明:松原地区同时伴有雷暴的局地暴雨占总暴雨个例的77.5%,因此,局地暴雨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利用松原市近30年的局地暴雨天气资料,对  相似文献   

8.
冰雹和局地暴雨是我省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也是短期预报难题之一。过去我台对冰雹、局地暴雨天气做了一些分析工作,积累了一定预报经验。我们将其进行收集归纳,并利用1981年至1986年气象资料加以分析和验证,使之系统化,形成一套较为客观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预报系统。经1987年和1989年业务使用,效果较好。证明对甘肃省局地对流天气有一定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局地强对流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从天气背景的分析出发,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强度、速度资料以及由速度资料反演的垂直风廓线和二维风场对一次北京局地暴雨从开始到强降水结束时段做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发现,这次局地强对流暴雨是大尺度系统和中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环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本站层结有很大的不稳定度,为强对流风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低层中尺度辐合线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09-2011年天津地区33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对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前的大气环境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对比不同影响系统下预报着眼点的差异。结果表明:天津局地暴雨主要发生在蒙古冷涡、东北冷涡、高空槽前以及高空槽后四种天气系统的影响下。蒙古冷涡系统下应以整层良好的水汽和涡旋系统东南象限深厚的辐合上升运动为着眼点;而东北冷涡系统下则需关注低层水汽条件充沛和中层强烈的辐合抬升;高空槽系统下在动力、水汽以及能量条件配合较为均衡;而槽后型系统影响下若发生局地暴雨,各种强对流参数特征则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局地暴雨过程对强降水落区进行诊断表明,天津构造加密探空由于充分考虑了近地面的温湿风特征,计算所得的可降水量、对流有效位能以及地面至3km高度的垂直风切变对局地暴雨落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性。同时,个例研究也表明TJ-WRF对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综合应用模式物理量结果能较好地预报局地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11.
2020年6月1—2日,贵州西部发生了1次局地性的对流性暴雨过程,预报员和各数值模式对此次过程的预报量级显著偏小,对暴雨范围的低估,造成了特大暴雨、大暴雨的漏报。该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及业务中常用的数值预报产品等对此次暴雨漏报案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在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未能准确判断对流的触发条件,未分析出露点锋、偏西风和偏南风的辐合、冷池和地面辐合线等的存在及其对强降水的影响,加之难以在短时间内对风场的发展演变进行精细分析,导致此次暴雨过程漏报;对于发生在暖湿气团中的对流性降水的预报,需考虑高温高湿环境下露点锋、辐合区、冷池、地面辐合线的相互作用触发对流并使其组织化发展,从而导致局地性、对流性强降水的产生;基于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等的短时临近预报可以帮助捕捉中小尺度系统,从而提高对此类暴雨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副高边缘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3-2004年湖南省4次副高边缘暴雨的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次暴雨过程的副高位置适当,高空有低槽,中低层有低空急流和低涡切变线,地面上有冷锋。在基本反射率图上,低槽暴雨有S-N向的窄带回波特征、冷式切变线暴雨有准W—E向的积层回波特征、暖式切变线有NE—SW向的积层回波特征,但每一次暴雨过程不尽相同。在多普勒速度图上常出现低空急流、冷暖平流、冷锋、逆风区以及高层大风核等特征,并常是几种特征同时出现,有利于强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13.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oppler雷达、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及GPS水汽分布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 对2006年7月9日夜间发生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γ-中尺度强降雨落区形成的动力机理进行了精细分析。对雷达等本地多种探测资料的精细研究表明: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中气旋回波块的滚动更迭是大暴雨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近地面辐合对大暴雨落区强降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暴雨落区形成阶段近地面3种辐合同时存在:平原东南风与山区偏北风风向切变辐合、平原东南风在山脉阻挡作用下的抬升辐合、大暴雨落区中心的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研究还表明:山前近地面地形辐合扰动, 向上传播, 引发边界层扰动的动力过程是香山大暴雨落区形成的主要动力源, 而来自东南方向近地面层的暖湿平流为大暴雨提供了有效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14.
一次突发性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6年6月18日龙岩强降水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上升运动,同时低层有冷空气入侵激发此次强降水的产生。强降水是由有利的中尺度地形中局地发展起来的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对流单体有明显的典型的液态强降水系统特征。雷达资料风场反演表明风速辐合、切变等小尺度系统是产生短时强降水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8月6—8日潍坊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和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冷涡底部低槽、850 hPa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倒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数值预报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预报偏差大,而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依赖程度高是此次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2)850 hPa以下强的水汽辐合是强降水发生的重要条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导致的强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机制,位势不稳定因中高层的冷空气入侵下沉得以加强;3)列车效应和强回波维持少动是造成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回波特征,逆风区的发展和移动对于判断强降水的落区有指示作用,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中的中尺度辐合线是导致局地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原因;4)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场可以连续地反映降水过程中风场垂直结构及其变化,降水发生前探测高度明显升高,中高层冷空气侵入时间与强降水的时段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7.15”宜昌大暴雨的地形影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莲  吴翠红  王继竹  王平  王珏  吴涛 《气象》2012,38(1):81-89
湖北地形复杂,受地形影响产生的局地强降水造成的灾害很多。2010年7月15日宜昌地区的强降水是在满足大尺度降水条件下受地形作用加强的局地暴雨。本文利用实况高空、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以及LAPS再分析资料对背景场、低层流场、雷达回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冷空气南下和副热带高压的加强促进低层风场的调整,在大尺度降水条件下,地形对低层风场的辐合作用触发了局地强降水的发生。此次过程中地形对降水的触发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为地形迎风坡抬升触发作用,另一方面为地形对近地层流场的影响造成的辐合触发。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地形影响下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2015年8月2日午夜和2011年8月9日前半夜,在两种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下太行山东麓都出现了小时雨量超过50 mm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两次过程都是雷暴先在太行山区触发加强,经过下山2 h先后在丘陵站平山和山前平原站石家庄市区产生极端短时强降水。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石家庄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下太行山特殊地形影响的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东气流被南北向的太行山地形强迫抬升,且与下山雷暴出流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新的雷暴,雷达回波呈现后向传播特征和列车效应造成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太行山地形通过增强辐合上升运动、增大垂直风切变使雷暴下山加强。不同天气系统强迫下,太行山特殊地形对雷暴发展作用不同。在偏西气流引导下,暖区极端短时强降水由阵风锋触发,具有突发性、降水时间短、伴随风力大的特点,下山雷暴出流加快且与山前偏东风的辐合加强,陆续在丘陵区和山前平原触发对流与下山雷暴合并加强造成极端短时强降水;而在东北气流引导下,回流冷锋和阵风锋共同触发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较长、降雨总量较大、伴随风力较小的特点,太行山东坡对东北冷湿回流有阻挡积聚作用,东北偏北来的雷暴出流边界西端在迎风坡上强迫抬升使雷暴触发并加强,东北气流遇山后发生气旋性偏转使雷暴出流转向东南下山,与平原的偏东风辐合加强,造成丘陵区和山前平原的总降雨时间更长、降雨总量更大。  相似文献   

18.
7·13郑州大暴雨成因与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市出现局地大暴雨,24h降雨量达174mm,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这次大暴雨主要由两个时段的强降水累计而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第一时段的强降水由副热带高压内部产生的局地对流云团加强造成,对流层底层东风气流的加强提供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作用,促进了对流发展;新生云团进入潮湿的大气环境中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针对降水具有的明显中尺度特征,综合分析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发现: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合风廓线拼图可以很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趋势;区域自动站的10min极大风速场上显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郑州附近的气旋中心维持时段,与对流云团影响郑州及强降水时段对应。因此具有中尺度特征的局地强降水,可由雷达、自动站等信息作出短时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广西一次暴雨落区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2月13日~17日广西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的物理量场的分析得出:强降雨主要是由低层切变线和南支槽共同作用引起,各层天气系统对每天强降雨的贡献不尽相同,第一天高空南支槽还比较浅薄,强降雨主要由低层切变线和超低空东南急流引起;第二、第三天强降雨则是由加深东移的南支槽和北抬又南压的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引起;第四天降雨中低层转北风,只有500hPa南支槽和700hPa切变线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逐6h的1°×1°再分析格点资料和铜仁市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8年7月5日铜仁梵净山区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叠加高低空不稳定的高湿区是此次大暴雨形成的大尺度环境背景。且强降水对流回波沿着地面辐合线形成发展,地面辐合线为强降水对流系统的重要触发机制。梵净山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江口北部及松桃北部地区雨强有增强作用,从而导致大暴雨的发生。当梵净山东侧为东南风时,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利于江口北部降雨增强;当梵净山东北侧为东北偏北风时,利于松桃境内降雨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