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中巴资源一号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结合常规资料、野外考察等手段,采用数字化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进行了贵溪市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分布和森林植被等环境资源遥感解译。在通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GPS采样数据参与到各类资源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和分类中,并留出样本做精度检验,提高了环境资源遥感解译的客观性和效率。根据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气候考察资料和贵溪所处武夷山区17年的垂直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12种气候要素和资源随海拔高度变化模型。应用1:25万数字化地理数据,经三角网插值,生成20 m网格精度的数字高程图(DEM),通过地学模型,将气候要素(资源)计算到同样的网格点上。最后,应用GIS中栅格图层的空间分析方法,将环境资源遥感解译结果、气候资源、区划指标等计算到20 m分辨率的网格点上,应用逻辑算子进行气候分区判断,得到了优质双季晚稻适宜播种期等7种作物的综合区划,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巴资源卫星在青海省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中巴资源卫星(CBERS-1)与Landsat卫星资料的对比研究,得到玛多地区2000年2001年2期的土地利用图,通过土地利用状况的对比发现:玛多县天然草场高覆盖草地的减少和中、低覆盖面积的增加为特征,而盐碱地和沙地均有所增加。中结合玛多地区近两年来气候因素简要分析了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在遥感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以实例对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的资料在林业、水利、环境监测、荒漠化等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做了总结,以反映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的应用成果,其中部分应用研究成果已纳入了遥感应用的运行性系统,这表明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资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20年卫星遥感资料在我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彦波 《气象》2010,36(9):111-115
卫星遥感资料的应用是提高太阳能资源评估时空分辨率的有效手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将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于太阳能资源(地面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计算和评估中,至今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卫星遥感资料的直接利用(统计反演法),(2)卫星遥感资料的间接利用(物理反演法)。通过对近20余年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论述,说明卫星遥感资料在太阳能资源评估应用中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观测资料,可以弥补当前地面气象观测站的不足,而难点则主要在于对云和气溶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5.
卫星遥感资源调查数据库(以下简称S-NIDMS)是为满足草地、小麦、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与服务研究—遥感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研究课题(以下简称课题)等多方面需要,用FoxBASE+专门建立的一套多功能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动态监测、环境因子监测、资源调查数据等的存贮、管理、查询、分析和多种方式输出任务。本文将扼要介绍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使用。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青海省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利用AVHRR资料,结合地面实测青草产量资料,用相关法建立青草产量监测模式,以评价青海省草地资源状况等内容。该方法业务运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广西遥感本底信息提取方法技术与成果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8年、1998年、2002年和2008年四个时相的陆地资源卫星TM/E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野外调查数据等资料,采用光谱与纹理特征综合分析法,选择TM/ETM对各地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建立森林、农用地、灌草、城镇、道路、水体的遥感影像判识标志,采用决策树和最大似然法分层提取,参照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利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坡度等信息资料构建水土流失分类模型,采用增强比值植被指数法建立石漠化指数模型,获得了广西近20年的森林、灌草、农用地、水体、城镇、道路、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八类遥感本底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FY-1D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及各省(区、市)气象局相继配备能接收MODIS资料、风云1D卫星资料、NOAA卫星资料的设备,为省级卫星遥感资料的深层次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另外,气象部门业务服务向气候系统领域的拓展要求利用“3S”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更好地监测资源、环境状况,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提供决策服务。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总结过去,认清现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介绍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的方法,利用北京大学地面多波段太阳光度计的观测进行了对比,二者的相关性比较好.给出了描述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的几幅图片.卫星遥感对于更好地研究空气污染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弥补了地面观测空间覆盖不足的缺陷.卫星遥感的气溶胶资料不仅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研究而且对城市污染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NOAA气象卫星资料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植被的光谱响应特征,通过卫星遥感资料与行政统计数据,将大庆地区土地初步分为7类,并进行了国土资源评估,进一步探讨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1975年的MSS影像、1992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北京市建成区近30 a的扩展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运用计算机监督分类技术提取了北京市建成区30 a来的扩展变化信息,并分析出北京市建成区的变化是以老市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蔓延的规律,为北京市未来城市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MODIS 1B数据的预处理及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DIS 1B数据的预处理是MODIS数据使用前的重要处理步骤之一。本文在分析MODIS数据畸变的基础上,利用ENVI软件对2006年7月覆盖宁夏全区的MODIS 1B数据进行了bow-tie校正和几何校正。在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最大值合成法计算出了7月下旬宁夏全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NDVI可以很好反映全区的植被状况。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开始,全国地面气象站的地面信息化资料以A、A0、A1、A6、A7、V、V0、V1文件的形式保存和使用,其文件模式较多、内容分散,不便于管理和使用。采用中国气象局信息中心资料室统一下发的"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软件—省级软件(CDQC)"和全国地面气象A文件质量评估方法,对内蒙古71个一般站,现有的A、A0、A1、A6、A7、V、V0、V1文件转换生成新版A文件,对转换后的新版A文件,进行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的综合分析和评估。这次评估,对全面了解地面气象历史资料整体质量状况、出现疑误数据类别和原因,为纠正和减少历史资料错误,进一步确定今后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和研究资料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A single column model (SCM) is constructed by extracting the physical subroutines from the NCAR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version 1 (CCM1).Simulated data are generated by CCM1 and used to validate the SCM and to study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CM to errors in its input data.It is found that the SCM temperature predictions are moderately sensitive to errors in the input horizontal temperature flux convergence and moisture flux convergence.Two types of error are concerned in this study,random errors due to insufficient data resolution,and errors due to insufficient data area coverage.While the first type of error can be reduced by filtering and/or increasing the data resolution,it is shown that the second type of error can be reduced by enlarging the data area coverage and using a suitable method to compute the input flux convergence terms.  相似文献   

15.
Using 1979-2000 daily NCEP/NCAR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reanalysis data (version 1,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NCEP1; version 2,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NCEP2), ECMWF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data(ERA),and the Global Asian Monsoon Experiment (GAME) reanalysis data in summer 1998,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heat source hQ1i in summer is calculated, and results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 datasets are compared. The distributions of hQ1i calculated by using NCEP1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rainfall observations over the Arabian Sea/Indian Peninsula, the Bay of Bengal (BOB), and East China. The distributions of hQ1i revealed by using NCEP2 are unrealistic in the southern Indian Peninsula, the BOB,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Using ERA, the heat sources over the tropical Asia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however, the distributions of hQ1i in East China are unreasonable. In the tropical reg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ummer heat source given by NCEP1 and ERA seem to be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revealed by NCEP2. The NCEP1 and NCEP2 data are better for calculating heat sources over the subtropical and eastern regions of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16.
Comparison of Three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Datase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16-yr (1988-2003) tropical cyclone (TC) intensity data from three major forecast center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er Tokyo (RSMC Tokyo), and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of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at 1% significance level) in the intensity of TCs among the three centers, with a maximum difference for the same TC over 30 m s-1. The flight reconnaissance over TC can minish the discrepancy to some extent. A climatic and persistent prediction model is set up to study the impact of initial data from different forecast centers on the prediction of TC intensity.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a 4-yr independent test is the largest using data from JTWC, while the smallest using data from RSMC Tokyo. Average absolute deviation in 24-h intensity prediction is 2.5 m s-1 between CMA and RSMC Tokyo data, and 4.0 m s-1 between CMA and JTWC data, with a maximum deviation reaching 21 m s-1. Such a problem in the initial value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in intensity prediction of TC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相似文献   

17.
利用1km和5km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和四川地面观测站点资料,采用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Alpha Index(AI)等统计量,选取2020年夏季四川2次高温天气过程对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的质量进行了检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利用邻近插值方法插值到站点优于双线性插值;误差大值区主要位于高海拔地区,如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及盆地山周;AI指数接近于0,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没有随机误差,较为接近理想值;1km分辨率融合格点实况数据在四川的适用性优于5km,误差≤2℃的准确率可达98%,且均方根误差< 1。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气象资料,对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和2012年3月17~18日发生在华北北部的2场相似形势的典型雨转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雨转暴雪天气过程都发生在过渡季节,并伴随雨雪转换,850hPa有明显锋区,锋前有倒槽发展,雨转暴雪出现在850hPa湿正压位涡项负值区(MPV1〈0)、湿斜压位涡项正值区(MPV2〉0)、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大值区和700hPa的锋生函数脊线的重叠区域。700hPa出现冷平流中心且高度降低,近地层偏东风的有组织增强,850hPa温度≤-4℃,地面温度≤1℃是雨转雪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毫米波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思腾  马舒庆  高玉春  杨玲  蒲晓虎  陶法 《气象》2015,41(2):212-218
2013年5月1日至6月8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进行了云高观测试验,试验仪器包括:(1)毫米波云雷达(35 GHz),观测数据为回波功率值,时间分辨率1 min;(2)激光云高仪,观测数据为后向散射光强度,时间分辨率为1 min;本工作对39天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毫米波云雷达数据获取率要比激光云高仪的数据获取率高26%;在雾霾天气时激光云高仪的数据获取率比毫米波云雷达低51%;降水天气对激光云高仪测量云底高度的结果影响较大,对云雷达的测量的结果影响较小;毫米波云雷达和激光云高仪测得云底高度平均相差不超过300 m,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以西班牙萨拉曼卡地区为研究区域,联合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和入射角信息、Sentinel-2光学数据提取的植被指数以及地面实测数据,构建了BP神经网络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试验区土壤湿度反演。结果表明:1)基于Sentinel-1卫星VV和VH极化雷达后向散射系数、雷达入射角和Sentinel-2植被指数数据构建的BP神经网络土壤湿度反演模型,能够实现对该地区土壤湿度高精度反演;2)在光学与微波数据联合反演植被覆盖区土壤湿度中,Sentinel-2的NDVI、NDWI1和NDWI2指数都可以用于削弱植被对土壤湿度反演的影响,但基于SWRI1波段的NDWI1能够获得更高精度的土壤湿度反演结果(RMSE为0.049 cm~3/cm~3,ubRMSE为0.048 cm~3/cm~3,Bias为0.008 cm~3/cm~3,r为0.681);3)相比于Sentinel-1 VH极化模式,Sentinel-1 VV极化模式在土壤湿度中表现出更大优势,说明Sentinel-1 VV极化模式更适用于土壤湿度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