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数值模式和多普勒雷达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MM5,结合不稳定指标和能量指标的诊断结果,得到短时潜势预警指标,进行强对流天气0~12 h的短时预报;利用多普勒雷达信息产品提供的强对流天气风暴追踪信息,提取回波的移向和移速信息,进行强对流天气0~1 h的临近预报;均用一个强对流天气过程,来具体说明短时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状况及其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应用短时潜势预报技术对近年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试用。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临近预报技术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2.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统计内蒙古地区2011—2014年汛期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的基础上,利用T6391°×1°逐3 h的数值模式产品计算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较好的敏感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通过权重分析建立未来0~12 h强对流天气及落区的潜势预报方程,并确定判别不同强对流天气的阈值。通过对2013年8月进行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平均TS评分为0.35;不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平均TS评分为0.51;3种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对冰雹预报效果不理想,但对大风及短时强降水预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强对流活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栋  陈淑萍 《气象科学》1993,13(3):236-242
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是目前国内外气象界研究的重点之一,许多国家都在进行试验。为了做好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工作,除了充分运用现有的探测手段加强监测之外,研究本地区强对流的活动规律殊属必要。因为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展望预报的准确性,从而指导雷达及时开机探测,减少漏测和漏报;另一方面还可以延长临近预报的时效,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加强对本地区强对流活动规律的研究,是做好强对流天气短时  相似文献   

5.
陈良栋  黄炎  刘凤舞 《气象》1986,12(6):12-15
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气象问题之一。天气雷达是探测和研究强对流天气的有效工具,利用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制作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套有效的通信和资料处理系统,以便迅速收集和整理雷达  相似文献   

6.
T106物理量预报场在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我省近几年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T106部分物理量预报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中的θse、K和ω预报场对预报我省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并据此给出我省强对流天气动态落区预报的判据和2001年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天气雷达、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 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强对流天气分类识别技术和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开展风暴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分类预警、基于数值预报的强风暴潜势诊断等研究,获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高原山地机场及周边区域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0~2h实时定量预报产品和0~12h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产品,建立可业务运行的机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通过检验,证明该预报系统有较好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满足机场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和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监测到的同时期的雷电参数,得出2003年4月12日发生在我省中北部的1次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小尺度系统的雷电参数演变特征,从而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提供了新的监测预警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1995年是江西省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一年,特别是6月份的连续暴雨过程,是解放以来罕见的,给赣北赣中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1995年也是冰雹和雷雨大风出现较多的年份之一.在这样的重灾之年,雷达对暴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严密的监视,为作好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本文仅就省台雷达站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做一简要评述.1 雷达对强对流天气的探测1.1 雷达站制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的工作范围受雷达探测能力的限制,雷达站制作预报只能考虑距雷达站200公里以内的区域,即平时所说赣北赣中.  相似文献   

10.
徐宏  李洪勣   《气象》1985,11(7):14-17
一、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及先进的通信设备在短时预报业务中的应用,提高了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短时预报服务的能力。而为进一步提高短时预报的准确率,研究和选择效果较好的分析预报方法,仍有重要的作用。在强对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探空观测和WRF分析场等资料,分析了2005—2014年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背景特征、演变规律及日变化特征等,将强对流天气划分为冰雹、雷暴大风(≥17.2 m·s-1)、短时强降水(≥20 mm·h-1)和混合型4种类型;并分析探空资料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的作用,着重探讨14时(02时)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潜势预报的作用。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沈阳地区4种强对流天气中,以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雷暴大风天气,冰雹天气的发生次数最少,多数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午后至傍晚。由合成T-Log P图的温湿廓线可知,沈阳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时中低层存在显著湿区,与雷暴大风和冰雹为主的强对流天气温湿廓线明显不同,多数合成T-Log P图的显著特点为中层大气干燥。冰雹型强对流天气的0℃层和-20℃层高度明显低于其他强对流天气类型的高度;冰雹型强对流天气T700-T500和T850-T500显著大于短时强降水型及雷暴大风型强对流天气,且T850-T500的指示意义更好;4种强对流天气类型平均SI均出现了正值,说明SI失去了不稳定性的指示意义;短时强降水天气的K指数明显高于冰雹天气;雷暴大风天气发生时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小于其他强对流天气类型。可见,WRF中尺度模式中的T-Log P预报图对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2016年8月27日芒市地区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对流单体和飑线系统汇合加强影响下产生的短时强对流天气,RCS剖面对流高度能直观反应出单点强对流的发展情况;飑线生成、发展壮大过程中,飑线产生的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天气是逐步加强的,而飑线系统与强对流风暴合并短时内导致雷暴天气加强和降雨量增大;飑线衰弱过程与雷达二次产品SS中的最大反射率所在位置高度的递减规律趋势符合,是飑线系统减弱的预报指标。这次强对流过程从天气形势上未做出准确预报,希望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中得出的预报特征能帮助今后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以天气雷达回波参数和气象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判断强对流天气和作短时预报的方程,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讨论、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这是判断和预报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逐步判别法不仅能预报强对流天气的有无,还能预报其强度等级。  相似文献   

14.
强对流天气监测短时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英惠  伍星赞  周彪  尹新怀 《气象》1996,22(8):20-23
作者在前3年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适合湖南实际情况的较完善的准客观强对流天气监测短时预报系统,它包括图形图象显示,雷达定量估算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子系统。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波  郑永光  蓝渝  周康辉  刘鑫华  毛旭 《气象》2017,43(7):845-855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正在从以短期预报为主调整到短期和短时预报并重的业务格局。文章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其核心技术。该平台以气象数据组织和图形化表达两个核心要求为牵引,发展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和WEB检索与显示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基于多源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全球数值预报,发展了集约、高效的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从不稳定与能量、水汽、抬升与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出发,以归纳总结的分类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分类强对流短期预报分析技术;应用"配料法"发展的分类分等级的强对流天气客观概率预报技术;强对流短时预报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释用、多模式预报集成、对流尺度分析、实况和模式探空分析等多项技术,重点实现了从过去3 h实况到未来12 h预报的无缝隙衔接;强对流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在基于多源资料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与强对流系统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基于雷达特征量、强对流实况、各类强对流指数和预警信号等多源信息的报警技术。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接入多种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等多项功能。在预报服务方面,基于WebGIS发展了县级分类强对流预警信号和国家级分类强对流预警预报产品共享技术,实现强对流短时预报业务的高交互性与上下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T-logp图等资料,对发生于2011年6月13日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东部地区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雷达冰雹概率、垂直累积含水量、回波顶高、风暴追踪信息等产品以及自动站天气实况等发现,用于短时临近预报的雷达冰雹概率及风暴追踪信息产品在该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与天气实况并不能很好地符合。其原因:一方面与雷达对风暴的跟踪和SCIT算法有关,另一方面表明天气背景以及短时强对流天气所具有局地性特点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未能充分考虑。通过该个例的分析,对于业务人员认识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特点并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强对流天气是我省一种重大灾害性天气。由于它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对它的研究一直是我们科研工作的重点。在判断其“有、无”的预报上,目前已有一些方法,而对其落区的预报则主要还是通过云图和雷达来直观的分析和短时的外推。本文的工作就是利用文献所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4-1998年4-9月驻马店雷达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形态,强度,高度和路径,确定了预报掼标,在微机上开发了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烽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4~1998年4~9月驻马店雷达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形态、强度、高度和路径,确定了预报指标,在微机上开发了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对流性天气的短期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发展和试运行的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规范和支撑技术,旨在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分析和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其客观技术支撑为中国气象局强对流短临预报系统SWAN、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技术和自动站资料快速客观分析技术等。文章以2011年4月17日强对流过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快速识别和掌握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等)实况,分析当前对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判断未来影响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条件,并综合考虑客观自动外推算法产品,最终指导预报员对未来0~6 h内的强对流天气影响区域进行短临预报预警。业务试验表明,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技术可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业务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