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夏冬  贾志宏  李菲  邓雪娇  谭浩波 《广东气象》2011,33(1):60-61,63
利用2007年11月~2008年10月臭氧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的频率分布、日变化、季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臭氧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级标准的频率仅为0.95%,说明目前东莞市的臭氧符合国家2级标准,达标率99.05%;臭氧质量浓度在1 d中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东莞市板岭国家基本站EC9810B O3分析仪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预报臭氧浓度,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预报值能较好反映臭氧浓度的逐日和逐时变化趋势,其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标准差都较小,说明预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于极高和极低浓度值,或浓度值出现大幅度变化,预报值与实况值有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高温天气特征及高温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劲梅  鄢俊一 《气象科技》2008,36(6):755-759
利用差值分析方法对东莞市气象观测站搬迁前后气温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站点搬迁后高温日进行订正,探讨1971年以来东莞市高温天气变化趋势特征;同时利用东莞市高密度自动站气温监测资料对2007年7~8月该市罕见持续长时间高温天气的时间、空间分布进行细化分析;利用单站气象要素剖面曲线演变特征及一些预报经验探讨该站高温预报、预警一些指标,分析表明:旧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比新站高0.83℃、月极端最高气温比新站高,订正新站高温日后,夏季高温日从1971年以来几乎以每10年增加1倍的速度递增;东莞市高温分布有区域小尺度特征,有4个较为明显的高温中心区;单站剖面曲线的演变对本地高温预报、预警有较大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和自动站资料的分析,发现华南大部从地面到高层都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减弱成的低压环流控制是2006年7月14到16日东莞市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层西南风的转变预示着降水的开始,但是最强降水时段是在西南急流建立和中高层都转为西南风以后才出现;中尺度强降水系统是导致东莞强降水的直接因素,把自动站资料和雷达图结合分析可以较好地看出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东莞市新、旧站点搬迁前后3个月人工对比观测的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差值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观测环境变迁引起观测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站点搬迁造成观测环境变化大,常规观测要素气温、湿度、风、降水等差异较明显,新站比旧站气温低、湿度高、风速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城区的热岛效应与城郊的绿地降温增湿作用是造成气温、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观测环境周围是否有建筑群阻挡是造成风速、风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统计2012-2013年东莞市观测到的629次降雨过程和对应的PM2.5质量浓度降雨前后的变化,分析每次降雨过程的雨量级、时间、强度与PM2.5质量浓度净化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降雨有助于PM2.5沉降,缓解空气污染,但由于每次降雨过程的雨量、降雨时长、强度不同,降雨前的PM25质量浓度不同,雨滴、雾滴的影响,局部性降雨的影响,雨滴大小、数密度以及其它气象要素的影响,导致每次降水过程不是都能削减PM2.5质量浓度,起净化作用,净化的程度也不一样;从平均净化能力来说,雨量级越大、降雨时长越长,雨强越强的降雨过程对PM2.5质量浓度削减的能力越强,净化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陈明先  何春燕 《广西气象》2007,28(A02):24-25
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和自动站资料的分析,发现华南大部从地面到高层都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减弱成的低压环流控制是2006年7月14到16日东莞市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层西南风的转变预示着降水的开始,但是最强降水时段是在西南急流建立和中高层都转为西南风以后才出现;中尺度强降水系统是导致东莞强降水的直接因素,把自动站资料和雷达图结合分析可以较好地看出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2012—2013年东莞市观测到的629次降雨过程和对应的PM2.5质量浓度降雨前后的变化,分析每次降雨过程的雨量级、时间、强度与PM2.5质量浓度净化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降雨有助于PM2.5沉降,缓解空气污染,但由于每次降雨过程的雨量、降雨时长、强度不同,降雨前的PM2.5质量浓度不同,雨滴、雾滴的影响,局部性降雨的影响,雨滴大小、数密度以及其它气象要素的影响,导致每次降水过程不是都能削减PM2.5质量浓度,起净化作用,净化的程度也不一样;从平均净化能力来说,雨量级越大、降雨时长越长,雨强越强的降雨过程对PM2.5质量浓度削减的能力越强,净化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年1~12月在东莞市大气成分观测站观测到的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资料,以及东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对该地区黑碳类气溶胶的时变化、日变化及相关气象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东莞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平均为5 925 ng/m3,黑碳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的双峰型特征比较明显,1 d中有2个明显的峰值和1个谷值。风速与黑碳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主导风向为偏东、偏北风时出现高黑碳质量浓度;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与黑碳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7,表明了黑碳气溶胶是可吸入颗粒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不同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继竹  郭英莲  徐桂荣  付志康  龙利民  韩芳蓉 《气象》2014,40(11):1308-1315
利用常规探空、秒级原始探空、GPS/MET、微波辐射计、GFS再分析资料以及区域中尺度WRF模式的预报场资料计算整层可降水量,对多种资料计算的整层可降水量进行误差特征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秒级探空和常规探空计算的整层可降水量基本一致。GPS/MET、微波辐射计、GFS以及WRF计算的整层可降水量与常规(秒级)探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2、0.93、0.80,有降水时GPS/MET和微波辐射计与常规探空的相关系数分别下降到0.85和0.81,但有降水时GPS/MET误差分布较集中,而有降水时微波辐射计误差显著增大,主要由于1~2 km处水汽密度误差异常增大。除微波辐射计和GFS宜昌站计算的整层可降水量为相对常规探空偏高,其他资料均为偏低,GPS/MET宜昌和恩施站平均偏低3 mm,GFS武汉和恩施站分别偏低1和7 mm,WRF恩施平均偏低2 mm,WRF武汉和宜昌平均偏低6~8 mm。GFS恩施站可降水量偏低是由于GFS资料中恩施地面气压比实际偏低,但其露点温度整层均比常规探空偏高。除GFS恩施站外,GFS武汉、GFS宜昌和WRF 3站的露点温度相对常规探空资料露点温度均表现为:850 hPa以下偏低,850 hPa以上偏高。WRF 12 h预报场的整层可降水量与常规探空整层可降水量的相关性和误差均优于24 h预报场。  相似文献   

11.
东莞汛期降水特征及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东莞市1957~2005年的汛期降雨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出,东莞的汛期降雨苣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17年周期振荡。它有3个降雨量偏多中心(1961年前后、1976年前后和1992年前后)和3个降雨量偏少中心(1966年前后,1984年前后和2001年前后),另外还有一些小尺度的振荡。从Mann—Kendall统计量曲线看,东莞市降雨量存在着2个突变点(1960和2005年)。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东莞降雨气候预测的自回归模型,对降雨的长期趋势预测具有一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观测地表温度和长波辐射计算地表温度原理和方法。把草面温度(简称草温)作为地表温度代表,利用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东莞市板岭国家基本气象站草温和长波辐射资料,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地表辐射温度与草温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两者的相关性很好,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草温受外部环境影响造成的,通过长波辐射计算地表温度则可以避免外部环境的影响,使观测数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11月惠州市两次降水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的前期增暖时间和南海热带系统维持时间,形成不同的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造成两次降水过程在降水落区、降水量级和降水强度等各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东莞风能资源的评估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象观测站、梯度测风塔、自动气象站的测风资料和国家相关标准,采用风玫瑰图、幂指数法等,对东莞市风能资源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2.0 m/s,年平均主导风向为东风.风随高度的垂直切变指数为0.151,70 m高度(风机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为2.03~4.67 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模拟结果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2008年山东秋季91次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低槽冷锋、气旋、台风、切变线、高空冷涡与横槽、南支槽等6类影响系统的形势特点。针对降水量级预报这一难点,对影响系统造成的降水进行分量级分析,研究同类天气系统造成不同量级降水的形势特点、物理量特征和预报着眼点,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降水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实际业务中降水量级预报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尹淑娴  陈玲  罗鹍  庾玉青 《广东气象》2013,35(3):32-34,44
根据1980—2010年东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东莞市近30年浅层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地温升温率在0.001~0.105℃/年,夏季最大,春季最小;20世纪80年代前期变化较为平稳,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处于低温期,2000年之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地面最高温度呈逐年递减,递减率为0.344℃/年,地面最低温度呈逐年递增,递增率为0.036℃/年,地面最高温度的递减趋势远大于最低温度的递增趋势,地面气温差距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
探空观测是气象资料同化中最基本的常规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和预报的有效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探空观测站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分布不均匀,且每日仅有两次观测,数量偏少,限制了其分析场对中小尺度大气状态的准确再现能力。自我国L波段雷达-数字探空仪更新换代以来,探空观测具备了获取每日4次、垂直分辨为秒级和分钟级的大气廓线资料。本文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通过06时(世界时,下同)加密探空资料和12时常规探空资料的有效同化,研究分析了时间加密探空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和预报质量的敏感性影响。结果表明:同化06时的时间加密探空资料的午后暴雨预报质量优于12时常规探空观测。具体而言,同化06时的时间加密探空资料预报的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技巧高于12时常规探空资料;位势高度、温度和风场等预报场的均方根误差在高层的改进效果更加明显;06时的时间加密探空资料的同化对高层的高空急流和低层的水汽通量散度的预报质量贡献更大。批量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有效同化时间加密探空资料对分析和数值预报效果改进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8—2012年贵州省3646站次的辐射雾天气过程,根据08时能见度大小将其划分为4级雾、3级雾、2级雾和1级雾四个等级,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根据辐射雾多发生区选取出修文、三穗和凤冈3个分布在贵州省高速干道上的站点,利用相应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的逐日逐时实测气象要素资料,分析其不同等级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各等级辐射雾在10月—次年1月发生较多;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格局,4级雾主要分布中心为修文和岑巩,其余等级辐射雾主要分布中心为三穗、凤冈、平塘、正安、松桃和锦屏;修文站的4级雾偏多与其平均相对湿度明显偏高、风速小于3 m/s和风向主要为偏东风相关性较高;三穗站和凤冈站的平均相对湿度与当日08时和前一日20时的气温差相对利于雾的生成,但其风速较小,垂直混合较弱,故其主要为较低等级雾。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重点项目9210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结合州、县两级预报业务的具体情况,研究建立了气象信息的传输、采集、处理、贮存、综合分析、预报制作、预报集成、产品分发与服务等相配套的新一代气象信息分析与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可作为州、县两级气象台站的预报工作平台,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贾天清 《广东气象》2010,32(6):48-50
在阐述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构的意义与内涵的基础上,引入并分析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启示与借鉴,结合东莞市创建安全气象社区(村)的实践,初步探讨了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建构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