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预报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司东  丁一汇  柳艳菊 《气象学报》2009,67(6):947-960
以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BCC-CM1.0)20年的预报产品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对中国江淮梅雨的预报能力以及梅雨预报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试验表明:BCC-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模式基本上能够预报出气候态下梅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尽管其方差贡献率和时间系数与观测相比有偏差,但模式还是能够预报出梅雨降水的主要模态.气候平均下,BCC-CM1.0模式预报的梅雨雨带位置偏北,因而预报的江淮流域长江以北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南预报的降水偏少.同时发现模式对江淮流域梅雨期中等强度降水预报较好,雨强概率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大雨强降水和小雨强降水预报相对较差.合成分析发现,江淮流域雨带偏北、降水偏少时,模式的预报能力较好;而江淮流域雨带偏南、降水偏多时,模式预报能力相对较差.BCC-CM1.0对高度场的预报普遍偏低,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上空有一个虚假的低值中心,对副热带高压的预报也偏弱,这样使得东亚季风区气压梯度增加,从而导致预报的东亚夏季风偏强、向北推进的幅度加大,最终致使预报的梅雨雨带偏北.此外,比湿场预报的偏差也可能是造成梅雨雨带偏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的气候预报系统第二版(CFSv2)提供的逐日降水模式资料,采用集合预报方法开展区域性夏季降水预报,使用出入梅日期均方根误差(RMSE)、准确率(ACCU),梅雨期长度均方根误差(RMSE)及梅雨雨强距平符号一致率(Pc)等3种方法评估模式资料对湖北省梅雨特征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入梅预报提前13 d的ACCU可达0.5以上、RMSE小于3 d,出梅预报提前14 d的ACCU可达0.5以上、RMSE小于3 d,梅雨期长度预报提前14天的RMSE小于5 d,梅雨雨强预报提前14 d的Pc可达0.5以上。梅雨特征量总体预报时效为14 d左右,CFSv2模式资料对区域性夏季降水在梅雨延伸期时段表现出一定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3.
“进入梅汛期”概念在中期入梅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雨是我国特定地理条件下,初夏季风向北推进过程中梅雨锋系在江淮流域停滞阶段的天气现象,它具有明显的气候意义,也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由于每年梅雨锋停滞的位置不同或梅雨锋的摆动,各地降水的起止日期、持续时间的长短、梅雨量的多少都有很大差异。浙北梅雨实际上是雨带从江南到江淮推进中,在浙北相对停留的一段时期,也是江淮梅雨的一部分。由于梅雨的划分各地气象台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所以每年入梅日期历来是争论不休,而且无法统一的难题。本文提出“进入梅汛期”概念,以取代以往传统中的入梅日预报,在近几年梅雨期预报中,开始在旬报和3—5天趋势预报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季节内振荡的延伸预报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粱萍  丁一汇 《大气科学》2012,36(1):102-116
2~4周的延伸预报是近年来国际上天气和气候业务预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江淮梅雨区降水为例, 在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EEMD) 及多变量EOF方法获取梅雨区降水及其影响系统低频信号的基础上, 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 经验波传播 (EWP) 方法及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产品, 对梅雨季节内演变的延伸期预报方法进行了预报和试验, 以期为建立延伸期预报业务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1)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梅雨区降水的延伸预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可能是联系天气过程和异常的重要系统。(2) 通过EEMD方法提取前期降水演变及影响因子的季节内振荡信号, 采用最优子集回归统计学方法对梅雨区逐候降水量演变进行超前30天预报是有可能的。(3) EWP经验动力方法对热带ITCZ活跃异常的未来40天东传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还可能较好地预报出延伸期的梅雨区风场距平演变, 具有一定应用价值。(4) 全球海气耦合动力模式输出产品在延伸期环流形势趋势预报及20天左右的MJO指数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4周的延伸预报是近年来国际上天气和气候业务预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江淮梅雨区降水为例,在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及多变量EOF方法获取梅雨区降水及其影响系统低频信号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经验波传播(EWP)方法及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产品,对梅雨季节内演变的延伸期预报方法进行了预报和试验,以期为建立延伸期预报业务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大气季节内振荡对梅雨区降水的延伸预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能是联系天气过程和异常的重要系统.(2)通过EEMD方法提取前期降水演变及影响因子的季节内振荡信号,采用最优子集回归统计学方法对梅雨区逐候降水量演变进行超前30天预报是有可能的.(3)EWP经验动力方法对热带ITCZ活跃异常的未来40天东传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还可能较好地预报出延伸期的梅雨区风场距平演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4)全球海气耦合动力模式输出产品在延伸期环流形势趋势预报及20天左右的MJO指数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GRAPES_YY模式发展及其对梅雨锋降水模拟的性能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PES_YY是在球面准均匀阴阳网格动力框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球非静力模式,目前已耦合全套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具备了中期天气预报能力。为了解模式对环流和降水的实际预报效果,检验模式对多尺度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和误差分布特征,以ERA-interim资料和逐时地面融合降水产品为参考,对1个月(2018年6月中旬—7月中旬)批量试验结果和一次长江流域梅雨个例(7月4—7日)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改进上边界条件基础上,模式有较好的稳定性,短期预报时效内对全球环流和降水刻画准确,模式24 h累计降水纬向平均成功再现了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的两个降水峰值,但对低纬度对流性降水和中纬度格点尺度降水预报偏强。其次,模式成功模拟出7月4—6日中国东部梅雨雨带位置、走向及南北摆动,整体上能正确反映主要天气系统的移动演变,但受分辨率限制以及湿物理过程影响,暴雨以上量级降水还存在强度预报偏弱、位置偏北的问题。GRAPES_YY模式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信,对中低纬度梅雨锋降水的预报能力较GRAPES_GFS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7.
《湖北气象》2021,40(4)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2017年5—8月逐日降水预报资料及同时段MICAPS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频率匹配技术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预报进行模式偏差订正及改进技术探讨。结果表明:(1)模式对小雨预报偏多,存在大量空报;对大雨及以上降水预报偏少,存在较大漏报。(2)偏差订正通过下调小量级降水、上调大量级降水,使各量级降水的强度和面积偏差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降水量级两端订正效果明显,订正后小雨和暴雨准确率显著提升。(3)偏差订正对暴雨落区预报的改进效果与过程相关,个例分析表明:对于雨带位置预报较准确的大范围梅雨锋暴雨,偏差订正后暴雨TS评分明显提升;对于副高边缘的小范围暴雨以及雨带位置预报失误的梅雨锋暴雨或台风暴雨,偏差订正后暴雨TS评分改善不明显甚至降低。(4)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系数动态调整和模式集成的改进思路,即对于平均雨量5 mm以下的小范围暴雨,适当上调订正系数;平均雨量在15 mm以上的大范围暴雨,适当下调订正系数。模式集成订正可有效提高暴雨TS评分。  相似文献   

8.
多尺度合成的降水临近预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珏  张家国  万玉发 《气象科技》2008,36(5):524-528
基于我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以梅雨锋等大范围降水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降水临近预报方法.根据暴雨回波的多尺度特征等,研究暴雨回波的尺度滤波,分割、匹配等处理技术;根据不同尺度回波生命史来约束其预报时效,得到分尺度下的降水预报场,实现暴雨回波多尺度的合成降水量临近预报;将分尺度与不分尺度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针对大范围强降水多尺度合成的降水量临近预报方法,因不同尺度的回波外推考虑了各自运动的特性及其生命史的差异,预报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东亚梅雨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梁萍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12,70(3):418-435
影响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的东亚梅雨是夏季风向北推进过程中的特有雨季。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CMAP降水资料,将夏季风影响及夏季风降水的季节转换相结合,定义东亚梅雨的入、出梅指标;进而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信号提取方法对东亚梅雨区降水季节内振荡及其大尺度环流条件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东亚梅雨季节内振荡对降水事件的指示作用进行讨论,为东亚梅雨区降水的延伸预报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标准化候降水量的空间覆盖率,同时兼顾夏季风影响等条件确定的东亚梅雨入、出梅划分指标可较好地反映东亚梅雨的气候特征及东亚梅雨期的大尺度环流形势。(2)东亚梅雨全年降水量存在三峰型分布特征,峰值分别位于第27、36及47候。该三峰型特征主要受10—20及30—60d的低频振荡影响。比较而言,30—60d振荡对梅雨区降水三峰型的贡献较10—20d振荡大。(3)东亚梅雨区峰值降水与热带环流及北方高位涡冷空气输送的低频演变密切关联。在梅雨区北侧,中高纬度里海附近冷空气(高位涡)低频波列的东传及鄂霍次克海高位涡的西南向输送共同影响东亚梅雨区。在梅雨区南侧,通过热带低频异常强对流的激发作用,热带西太平洋至中国东北—鄂霍次克海地区形成沿经向分布的低层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波列,进而导致梅雨区低层形成低频偏北风和偏南风的辐合;而印度西海岸和阿拉伯海地区异常对流活动产生的波列向东北方向传播,亦对梅雨区低频峰值降水产生影响。对于低频谷值降水的大气低频演变,情况与上述基本相反。(4)东亚梅雨区降水不同位相下出现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有明显差异。梅雨区降水低频峰(谷)值位相下出现异常多(少)降水量的概率约为30%。因此,上述梅雨区降水低频振荡演变相关的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对梅雨区降水事件的延伸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T106L19(客观分析)模式大气,(1998年6~7月)做了大气中所有天气学降水(垂直运动形式)的计算。研究表明,’98长江流域上空暴雨存在着明显的梅雨锋天气(尺度)系统降水,同时,长时间湿空气团的维持及其输运,和在梅雨锋上的非等熵湿绝热运动并不断形成对流不稳定降水,是强降水发生的天气学成因。因此,用模式大气中各种天气学形式的降水去(概率)统计预报实际大气降水,实现了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的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MM5模式,通过改变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边界层过程和云微物理方案,构造了一个15个成员的集合预报系统,对200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做了集合预报试验。试验表明,集合预报与决定预报相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梅雨降水的预报准确度;在不同分辨率条件下集合预报相对于决定预报的提高程度是不同的,分辨率越低,集合预报的价值越大。尽管如此,集合预报还具有的内在缺陷是对小雨高估、大到暴雨低估。试验也揭示了,MM5模式本身对于降水有过分预报的倾向,粗网格模式配置对细网格内降水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短期集合预报技术在梅雨降水预报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预报的误差来源于初始场和模式的误差,集合预报技术是减小这些误差的有效方法。该文以MM5模式作为试验模式框架,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分别取Anthes-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方案,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分别取MRF和Eta方案,通过组合4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和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产生8个集合成员,对1999年华东地区梅雨期间3个降水个例进行48 h集合预报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集合成员的预报结果各不相同,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大;不同集合成员预报降水的偏差也各不相同,大多存在湿偏差,量级小的降水的湿偏差程度比量级大的降水的湿偏差程度小;对于不同个例,各成员中预报效果相对较好的成员是不同的,集合平均后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报结果;从集合预报结果中还能得到客观化和定量化的降水概率预报,它能对可能发生的天气现象发出信号。  相似文献   

13.
宇如聪 《大气科学》1994,18(3):284-292
本文通过展示一个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1993年中国汛期降水的实时预报试验结果,介绍一个能考虑我国复杂地形的,适合于我国计算机条件的,对我国夏季降水有相当预报能力的η坐标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从6月中旬到8月下旬,连续50多天实时降水预报试验的TS(Threat Score)技术评分(模式范围)平均为:雨区范围(24小时降水大于1mm)预报的TS值为50.2%;24小时降水大于10mm和25mm的TS值分别为28.1%和17.3%。优于国内有些已用于业务预报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结果。模式对1993年梅雨、川西暴雨和华北暴雨都有很好的预报。  相似文献   

14.
2002—2005年T213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分析检验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管成功  王克敏  陈晓红 《气象》2006,32(8):70-76
利用2002-2005年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值和全国400个标准测站的降水实况资料,采用客观降水检验方法,对T213数值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降水预报TS评分和预报偏差B值均存在明显时空分布差异;各级降水中,小雨TS值最大、B值最小,夏季TS和B值均好于其它季节;中到大雨TS最高评分和最低B值均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次是华南;暴雨TS评分各区较低,但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B值较小。这些地区T213降水预报对预报业务有较好的参考作用。T213降水预报对春季东北地区和华北的强雨(雪)、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西部地区的华西秋雨等降水过程具有相当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天气系统预报效果的量化检验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颖  李俊 《气象科学》2010,30(6):763-772
对中国天气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一种针对模式对于降水及各种天气系统预报效果的天气学检验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AREM模式对2007年降水个例预报及2005—2007年汛期天气过程的批量预报检验,得出结论如下:(1)此天气学检验方法能够对各类天气系统及降水进行有效的检验,(2)对于中国典型高空槽类降水,AREM模式总体上对高空槽预报较为稳定、强度接近实况,对降水预报稳定性相对较差、强度偏弱,槽预报的较好(差)与降水预报的较好(差)不完全对应,(3)对于梅雨锋类降水,AREM模式对副高预报总体偏西、偏北、偏强,对高空槽、降水预报均总体偏弱,副高预报的较好(差)对应降水预报的较好(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p—σ坐标五层原始方程模式模拟出初夏东亚大尺度低空强西风分支的现象。并进一步阐明低空强西风分支及其对应的副热带季风雨带和热带季风雨带形成的物理机制,本文所得的结果对于初夏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梅雨和南海海域的降水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初夏的一种重要天气气候现象.关于梅雨的划分标准,历来是预报人员很关心的问题.1983年~1984年《气象》曾专门对梅雨标准划分问题进行过讨论,笔者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恨据卅余年的预报服务实践,于1987年~1988年对鄂南梅雨课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通过1989年~1992年的检验和应用,效果较理想,特别是在对梅雨标准的划分上,通过降水、气温与形势三结合制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实况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阿拉尔市2005年5月15日的一次大降水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发现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大降水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结合本站要素分析得到一些大降水预报的经验,对今后大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广春 《气象》1980,6(11):14-15
我省纵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般把淮河以南地区的雨季称为梅雨期。梅雨是我省十分重要的大型天气过程,入梅期的早晚,梅雨期的长短,梅雨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我省工农业生产,有时甚至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积极开展对梅雨的研究和作好梅雨的预报服务工作,是我省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开展对梅雨天的研究和预报服务工作,首先就要解决关于梅雨的划分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在划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标准上,都存在一些分歧和差别,某些年分在大范围梅雨开始和结束日期上也不统一。所以对梅雨的有关问题在《气象》杂志上开展讨论,统一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从梅雨预测的业务需求出发,系统开展了CFSv2模式对2018年浙江梅雨期降水预报能力的多时间尺度评估。结果发现3月1日—5月31日的起报结果整体上未能较准确地预测6月浙江大部降水偏少的趋势、仅5月31日的预测结果与实况相符;在延伸期尺度上,CFSv2预测的梅雨期总降水量较实况偏少30%左右;基于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新定义的综合预报技巧指数等指标分析模式的延伸期预报性能,发现对梅雨期总降水量、逐日区域平均降水量和逐日全省各站降水量的预报技巧有限,对浙江梅雨区的预报水平总体高于浙江全省。评估结果表明CFSv2预报产品表现出显著的系统性干偏差;在延伸期尺度上,随着预报时效的缩短,预报效果并非逐步提升、而是客观存在一个最佳预报时效,各起报日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最优预报时段,整体而言梅雨降水的延伸期预测可能对初值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