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陆气相互作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然后利用中国东部典型旱、涝年资料进行了改进效果对比试验,并着重分析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改进对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可以更合理的描述边界层的高度及其日变化,较为真实地描述边界层的物理过程,使得陆—气间通量及大气各层垂直...  相似文献   

2.
边界层过程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气候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物理过程。针对目前GRAPES模式中M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考虑夹卷过程的改进方案,并从单柱试验和实际个例试验进行了验证。Wangara单柱试验表明,改进方案产生的边界层高度和边界层结构更合理;并在对临界Richardson数的敏感性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于GRAPES模式的边界层夹卷方案。另外,对2010年第11号台风“凡亚比”进行的试验表明,改进方案的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小于MRF方案,且其对降水和各物理量时空分布的描述更接近实测。   相似文献   

3.
大气边界层的高度是污染物扩散模式、气候模式、大气模式的一个重要输入参数,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对数值预报中的物理过程,天气预报的诊断分析,城市污染物的监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边界层高度的连续监测缺乏有力的手段,风廓线雷达凭借其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加上其能够连续探测等优点,可以成为连续监测边界层高度的有效工具。利用协方差小波变换对风廓线雷达距离订正后信噪比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边界层的高度,并与无线探空仪确定的边界层高度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得到:(1) 协方差小波变换应用于边界层高度的确定时,尺度因子a和平移因子b的选取很关键,不同的a和b值得到的结果可能差异很大,在计算过程中要仔细选择合适的值;(2) 质量控制对正确判断边界层高度至关重要,好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起到剔除突变点的作用,使确定的边界层高度更符合实际情况;(3) 在晴空条件下,如果边界层湍流不均匀及杂波影响较大时,梯度法将不适用,它容易受到大气湍流不稳定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信噪比突变而产生较大误差,而协方差小波变换法作为梯度法的改进,能够较好地确定边界层的高度;(4) 通过质量控制,小波变换法和探空仪确定的高度很一致,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87。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法用于二阶湍流闭合大气对流边界层模式,并模拟了Wangara试验33天的对流边界层的发展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式能真实的模拟出对流边界层的发展过程,并且准确地反映对流边界层中湍流扩散和输送过程。  相似文献   

5.
Ekman动量近似下中间边界层模式中的风场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了一个准三维的、中等复杂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式,该模式包含了EKman动量近似下的惯性加速度和Blackadar的非线性湍流粘性系数,它进一步改进了Tan和Wu(1993)提出的边界层理论模型。该模型在数值计算复杂性上与经典Ekman模式相类似,但由于包含了Ekman动量近似下的惯性项,使得该模式比传统Ekman模式更近于实际过程。中详细地比较了该模式与其他简化边界层模式在动力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经典的Ekman模式中,由于忽略了流动的惯性项作用,导致在气旋性切变气流(反气旋性切变气流)中风速和边界层顶部的垂直速度的高估(低估),而在半地转边界层模式中,由于高估了流动惯性项的作用,结果与经典Ekman模式相反。同样,该模式可以应用于斜压边界层,对于Ekman动量下的斜压边界层风场同时具有经典斜压边界层和Ekman动量近似边界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WRF模式中YSU、MYJ和ACM2三种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了2005年1月20-31日兰州市冬季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将模拟的边界层高度与同期系留探空资料位温廓线法计算的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闭合方法和混合层高度计算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各个方案模拟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均模拟出了兰州市冬季边界层高度日变化的基本特征,其中,MYJ方案明显偏高,YSU和ACM2方案次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CM2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兰州市冬季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湍流半经验理论求解大气边界层的运动方程和大气污染物扩散方程的过程中,必须知道全边界层内湍流交换系数随高度的分布规律。本文利用平均场观测(如双经纬仪小球测风和低空探空)资料对目前理论计算中常用的四种非中性层结的km模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中性和非中性层大气边界层参数化的km模式。  相似文献   

8.
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对中国暴雨影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鸣 《湖北气象》2008,27(2):186-190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对中国暴雨影响的研究成果。此类研究主要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有的对边界层过程和陆面过程做敏感性试验,有的则对模式中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参数化作改进。结果表明: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对我国暴雨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暴雨的强度以及使暴雨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变动,但决定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是大中尺度动力过程。对边界层和陆面过程的改进能有效改善数值模式对暴雨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夜间大气边界层的高阶矩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兴生  杨硕文 《大气科学》1986,10(2):154-163
本文建立了一个二阶矩模式,用此摸式对Wangara资料进行了实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模拟出夜间边界层发展以及湍流结构的一些主要特征.计算发现在夜间边界层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山丘地形的陆面过程及边界层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模式NP-89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法应用到北京大学的三维复杂地形中尺度数值模式中, 得到了一个较理想的三维陆面过程及边界层模式, 利用这个改进的三维模式对20 km×20 km范围的山丘地形的陆面过程及边界层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地形阻挡所造成山后的湍流较山前强, 进而造成近地面温度梯度和感热支出小, 最终造成山后的温度比山前的温度明显偏高; 而且随着山高的增加, 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即该模式对山丘地形条件下的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 模拟结果合理, 对研究过山气流形成机制、起伏地形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和污染物的扩散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An attempt is made to study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winter period at Anand (22.4°N, 72.6°E), a semi-arid regio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India. A one-dimensional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TKE) closure model is used for the study. The structure of the PBL,which consists of profiles of zonal and meridional components of wind,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specific humidity, is simulated. A one-dimensional soil heat and moisture transport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is incorporated for th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energy exchange processes at the soil-atmosphere interface.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fluxes of sensible heat, latent heat, shortwave radiation, net radiation and soil flux, soil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depths, Richardson number and TKE at the height of the constant flux layer is studied.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observations obtained from a special Land Surface Processes (LSP)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2.
The validity of a spectral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pectral scheme) for simulating a diurnal cycle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aritime Continent (MC) was examined using a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 The impacts of entrainment parameterization and each type of convective closure, i.e., non-equilibrium (or equilibrium) closure for deep convection, mid-level, and shallow convective closures, were also examined. When vertically variable entrainment and appropriate convective closures were employed, the model adequately simulated a diurnal cycle of precipitation over both land and ocean as compared to the observation. Analysis regarding the entrainment parameterization revealed that variable entrainment parameterization was needed not only for simulating better mean patterns of precipitation, but also for more realistic phases of diurnal cycles. The impacts of convective closures appeared i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recipitation amplitude. Analysis on diurnal cycles of convective properties and tendencies revealed that the cycles between boundary layer forcing and convective heating determined convection strength and were affected by each type of convective closu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pectral scheme with appropriate convective closures is able to simulate a realistic diurnal cycle over the MC.  相似文献   

13.
苗曼倩  唐有华 《气象科学》1998,18(4):330-338
湍流能量(TKE)闭合方案是近年来大气边界层(PBL)模式中技推崇的方法,它具有11-2阶精度。大气环流模式的计算容量和垂直网络限制,不允许PBL方案过份精细。本文对TKE方案进行简化及网络稀疏化试验。并用Wangara资料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案引入PBL内仅设置5层的大气环流模式是可行的。地面以上400米内模式结果与实测吻合。但中、上部位温计算值偏高。关于本方案在大尺度模式中的应用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陆面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非均匀陆面影响的高度及其尺度划分,阐述了混合高度、参考层高度(观测高度和模式第一层高度)、近地层高度、内边界层高度、平衡层高度、粗糙度副层和边界层高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非均匀尺度划分中的作用,并且阐述了整体输送公式在不同尺度的非均匀陆面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能解决办法。同时还对中尺度的非均匀陆面驱动的一类非经典中尺度环流的参数化,即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针对内蒙古草原实验和青藏高原实验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边界层观测和非均匀陆面参数化方法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有华  苗曼倩 《大气科学》1998,22(2):235-242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其做了简化,仅在边界层内使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减少计算量,使之更适用于中尺度数值模拟。对一维旺加拉(Wangara)资料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保留了边界层计算的精度,又能节省机时。然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三维中尺度钟形山地形的模拟,描述了湍流动能的分布,以及湍流活动对山后回流区面积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Large eddy simulation and study of the urban boundary layer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用Fritsch-Chappell积云参数化方案改进的MM4模式^[1]对梅雨锋暴雨系统的模拟能力,初步确定该模型的稳定性,可靠性,用不同的侧边界条件,地形条件,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法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采用Kuo-Anthes积云参数化方案的模式模拟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模式对高度场和降水的预报均有改善,并能预报出一些细致特征,此外,改进模式对侧边界条件和地形极为敏感,而对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法的敏感性较弱,因此在模式侧边界条件选取和地形处理方面应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于2007年7月一次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于边界层内的热通量输送和湍流动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湍流动能各收支项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段内边界层热通量和湍流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晴空日变化特征表现出显著不同,潜热通量随高度自下而上呈现"正—负—正"的分布,感热通量以负值为主,负值中心高度与潜热通量由负转正的高度相对应,湍流动能的发展高度与持续时间都有所增加,降水区近地面湍流动能弱于其他区域,但是在468 m以上高度则显著强于其他区域。降水区湍流动能的来源主要是平均风切变所产生的机械湍流,浮力作用与粘性耗散在降水期间消耗湍流动能,湍流输送作用将低层的湍流动能输送至较高的高度,使低层减小而高层增大,临界高度与湍流动能的大值中心高度对应。  相似文献   

19.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中尺度暴雨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陈静  薛纪善  颜宏 《气象学报》2003,61(2):203-218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 5模式和中国 2 0 0 1年 8月的 4个暴雨个例 ,研究了非绝热物理过程对中国暴雨动力和热力场预报的影响 ,深入分析了对流参数化方案在中尺度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讨论了利用模式扰动方法开展中国暴雨集合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短期数值预报中 ,非绝热物理过程对高度场预报影响较小 ,但边界层方案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产生暴雨的 3个基本条件即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不稳定层结的影响很明显。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所预报的中尺度热力、动力场离差的结构特征与所预报降水的离差特征相似 ,且主要是在模式积分初期迅速增加 ,其后即趋于稳定。对中国热力场较均匀的暴雨过程 ,可以通过扰动模式的边界层和对流参数化方案 ,构造集合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