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资料、卫星云图资料、融合降水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给浙江造成严重影响的两个相似路经台风"苏迪罗"和"杜鹃"的暴雨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苏迪罗"和"杜鹃"影响期间浙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本体和外围螺旋云带造成。"苏迪罗"影响前后有充足的水汽输送,靠近台湾到再次登陆期间移速缓慢以及其登陆后减弱缓慢,影响浙江时间增长,是"苏迪罗"降水和影响范围要强于"杜鹃"的主要原因。"苏迪罗"影响时,台州北部、宁波地区强降水主要是由台风本体以及其减弱后的残留云系持续北上造成;"杜鹃"影响前宁波地区降水是由副高边缘不稳定云团造成,影响时其降水是由台风本体螺旋云系以及其残留云系与副高南侧不稳定云团共同造成。从物理量场分析发现,"苏迪罗"影响时温州南部和宁德北部交界区域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区和垂直速度负值区维持时间较"杜鹃"要长,导致其降水主要集中在浙南;"杜鹃"影响时宁波地区垂直速度负值中心维持时间和强度则较浙南地区要强,导致其降水主要集中在浙东北。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以及垂直速度负值中心对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另外,浙江复杂的地形进一步加剧了暴雨落区的不均。  相似文献   

2.
两个路径相似台风暴雨过程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个路径相似的台风"海棠"和"凤凰"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模式对其二次登陆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与实况的对比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和暴雨的模拟是成功的。利用模式输出从动力、水汽、不稳定层结和地形等四方面对暴雨落区和强度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螺旋度正值区与未来12 h暴雨落区有良好对应关系,高层螺旋度负值区偏离暴雨区,螺旋度高低层耦合产生的倾斜上升气流是触发和维持台风暴雨的动力机制。在台风登陆过程中,浙南闽北一直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入,登陆点北侧水汽输送大于南侧是造成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的重要原因。台风由暖洋面移入大陆"冷场"加强了不稳定层结,在"海棠"台风暴雨过程中,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在暴雨增幅中起了重要作用,暴雨出现在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的向北倾斜锋区。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十分显著,迎风坡由于地形动力抬升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使得对流发展旺盛,降水增加,形成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3.
台风苏迪罗登陆次日分散性暴雨成因及预报着眼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舒楠  曹勇  陈涛  唐健  郭云谦 《气象》2019,45(1):38-4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雷达资料,数值模式和中央气象台定量降水预报数据以及FNL分析数据等对台风苏迪罗的定量降水预报进行检验,探讨台风登陆次日分散性暴雨成因和预报着眼点。苏迪罗登陆次日,暴雨分布相对较分散,各家数值模式对其把握均较差。NMC的24 h定量降水预报虽在模式基础上有较好订正,但仍存在明显的暴雨空、漏报现象:暴雨落区预报较实况偏南,导致南侧空报、北侧漏报。受环境场和台风非对称结构影响,强降水产生的有利动力、水汽条件均位于台风北侧和东部沿海地区。台风东北象限对流层低层存在两条强辐合带,其间为降水较弱的弱辐散和下沉运动区。预报员对台风结构的非对称性及风场的非均匀性把握不足,对台风中心附近和两条辐合带间的弱降水区预报偏强,造成暴雨空报。在地形作用下,浙江沿海不断有强降水产生,随后沿切线方向发展为螺旋雨带并逐渐北扩。预报员对地形不断强迫作用下降水沿螺旋雨带的发展及向外围的扩散没有预期,导致浙江北部暴雨漏报。台风登陆次日分散性暴雨的预报着眼点包括:台风非对称性、风场非均匀性、螺旋雨带发展及地形作用等。非对称性影响较大尺度的降水落区;低层风场非均匀的辐合带及急流分布则引起螺旋雨带的发展、演变,决定了台风的精细强降水落区。除地形对局地降水具有增幅作用外,强降水沿螺旋雨带的发展还会对下游地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杰拉华"(2000)和"海葵"(2012)两个路径相似但造成的降水有明显差异的台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后台风环流维持的时间和强度是造成两次不同降水的主要原因,台风登陆后减弱快,维持时间短,则降水弱;反之,则降水强。台风登陆前及登陆时相对副热带高压位置是否孤立等环流背景决定了台风维持时间及降水强度。台风与海上季风气流连接,低层环流强使其南侧偏南气流强盛,移速慢、上升运动强均对降水有重要贡献。台风降水与海上水汽通道是否阻断有重要关系,且与其南边界、西边界水汽输入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北边界水汽对于降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鲇鱼"(1617)在江西引发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处于大陆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鞍型场中,系统稳定维持,移动非常缓慢,影响时间长.台风登陆后水汽输送通道仍然维持,低层一支由偏南风和偏东风汇合而成的低空急流,为台风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和热量.台风暴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台风本体降水.登陆后台风暖心结构逐渐遭到破坏,但台风中心附近仍维持上下一致的垂直正涡度柱结构,中低层正涡度区位于台风低压中心和台风北侧风向辐合带,辐合带附近不断有局地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同时,台风高层的气流辐散区与低层台风中心北侧的辐合带相互配合,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耦合的垂直环流结构.第二阶段台风与冷空气相结合形成的降水.因冷空气锋区南压而产生的锋生作用,一方面导致台风低压的不稳定能量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使得低层的动力抬升作用增强.台风影响期间,地形对台风降水的增幅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冷空气入侵台风“灿鸿”引发的东北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与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在朝鲜半岛登陆北上9号台风"灿鸿"导致东北东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由减弱变性的台风环流与中高纬度弱冷槽结合发展产生,冷空气从低层进入变性台风北部,在地面上表现为中高纬低压减弱合并到变性台风中,使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较慢,且北部有所加强,因此在其北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变性台风北侧的低层冷暖平流交汇,导致该区域出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本次降水的动力因子;冷空气从低层进入台风环流,低层为冷平流,高层为暖平流,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因此本次降水过程中对流较弱,以连续性降水为主;本次暴雨水汽来源分为两部分:台风本身携带的大量水汽和日本海的水汽输送,二者为本次暴雨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另外,地形在动力作用和水汽输送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4年第14号台风Rananim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对路径、移速、降水量和暴雨时空分布等方面的对比验证表明,MM5模式对台风Rananim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在模拟效果较好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的模拟结果,分析了Rananim登陆前后两阶段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包括水平环流、温湿结构、涡度、散度等基本动、热力因子的时空结构特征,发现登陆后低层水汽输送的非对称分布与降水落区有较好对应关系,水汽输送通过影响台风的热力结构来影响台风的强度,致使物理量在垂直方向的伸展高度比台风登陆前要明显降低,并且在量值上也更小一些。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1年影响山东半岛的两次台风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台风影响产生的强降水除与台风本身的强弱、移动速度、登陆后减弱快慢有关外,还与副高的强弱、位置有关。台风"米雷"影响时,副热带高压中心呈纬向分布,并与东北高压脊同位相叠加形成高压坝,造成"米雷"在荣成市成山镇登陆并缓慢西进;台风"梅花"影响时,副热带高压中心呈经向分布,华北地区有弱槽活动,造成"梅花"在朝鲜半岛北部海岸登陆。两个台风产生的暴雨多发生在台风中心路径左侧2个经度内,暴雨区与水汽辐合中心基本吻合,但"米雷"产生的暴雨基本是自身的能量产生的,"梅花"产生的暴雨是由台风和西风带弱的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两次台风均给山东半岛带来了暴雨,降水中心均出现在台风中心左侧2个经度内和500h Pa上θse大于72℃的高能区内,"梅花"较"米雷"的能量场中高能区的水平范围要大得多。"米雷"强度明显弱于"梅花",但两者强降水强度和落区却相似,主要是因"米雷"在荣成市登陆后西行缓慢,有利于降水的增加和持续;山东半岛东部的山地地形对暴雨起到了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
台风“海棠”特大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福建中北部登陆的台风,往往会严重影响浙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风引起特大暴雨经常会发生在浙江东南沿海的南雁荡山区和北雁荡山区,2005年在福建省连江黄歧登陆的台风"海棠"(0505)对浙江东南沿海造成严重影响,是这类台风比较典型个例。文中利用非静力模式MM5模拟"海棠"台风在浙东南沿海造成的特大暴雨,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分析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台风降水强度和分布,特别是成功模拟出南雁荡山区特大暴雨中心(南部暴雨区)和雁荡山区特大暴雨中心(北部暴雨区);运用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资料对特大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表明,南部暴雨区涡度低层到高层向西倾斜结构和北部暴雨区高低空强辐散辐合的耦合结构有利于形成暴雨区强烈上升运动,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产生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暴雨区上升运动;暴雨区持续不稳定层结和特殊水汽输送通道为特大暴雨提供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最后对浙南闽北地形对台风特大暴雨影响进行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州南、北雁荡山脉地形等高线与台风水汽输送路径正交是造成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地形使暴雨增幅明显,地形越高对暴雨增幅越明显,降水分布更加不均匀。比较台风造成南、北特大暴雨条件,发现两者既有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产生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暴雨区上升运动、持续不稳定层结以及地形对暴雨增幅作用等相同之处,又有动力结构、维持持续不稳定层结条件以及水汽输送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颜玲  周玉淑  王咏青 《大气科学》2019,43(2):297-310
利用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观测结合CMORPH卫星反演的逐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路径类似的1513号台风Soudelor和1410号台风Matmo在登陆福建前后期间的降水分布特征以及造成登陆台风暴雨强度和落区差异的原因,得到以下初步结论:Soudelor和Matmo移动路径相似,但在登陆福建的过程中对浙、闽地区造成的降水强度和分布差异明显,如Soudelor造成的总降水强度比Matmo大,且Soudelor的强降水在登陆前主要分布在台风路径的右侧,台风中心的偏北方向,登陆以后主要在台风的偏北以及东北方向;而Matmo登陆前降水基本均匀分布在路径两侧,强降水区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北方向,登陆福建以后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强降水区转向台风中心的北边;不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也会导致登陆过程中不同的降水分布特征,Soudelor影响期间副热带高压比较强盛,并阻断它与中纬度西风槽的作用,而Matmo登陆北上过程中逐渐减弱并汇入河北上空的西风槽中,所以登陆后期Matmo的降水比Soudelor强;Soudelor和Matmo台风登闽前后低层水汽输送及东风急流差异是导致大暴雨落区差异的原因之一,Matmo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而Soudelor登陆前东部有来自另一个台风Molave的水汽输送,登陆后强水汽输送通量区及水汽辐合带位于Soudelor偏北侧,这与Soudelor登陆造成的暴雨在中心偏北方向一致;南亚高压相对于台风的位置也会影响降水,Soudelor登陆时,大兴安岭上空大槽前的偏西风急流与南部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急流一起使得它登陆后减弱速度变缓,有利于台风暴雨的维持,而Matmo高空受急流造成的气旋性切变流场加速了台风的减弱;此外,台风自身的结构和强度变化以及登陆后维持时间不同也是造成两次过程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台风暖心结构的强度以及台风高层暖心减弱的速度对台风降水有一定影响,但对登陆时台风暴雨的不对称分布影响较小;Soudelor登闽过程中,涡度场强度比Matmo大,且维持一个深厚的垂直对称结构,登闽后期附近的辐合上升气流主要位于中心东侧,而Matmo在登闽过程中,低层的强辐合区和上升运动区始终偏西,造成二者降水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wo landfall typhoons Haitang and Matsa, which affected Zhejiang province seriously in 2005. Firstly,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hoon-induced heavy rains were compared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both of them brought strong large-scale precipitation and the maximum centers of rainfall were located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landfall site. Making landfall on Fujian, Haitang was weaker than Matsa in intensity but surpassed it in rainfall. Then with focus on intensity, moving speed, structure of typhoon, circulation and terrain, the two typhoon-related heavy rai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yphoons themselves, moisture transportation and mesoscale terrain. In contrast to the south side, the north side was hotter and wetter and water vapor was also more abundant. The phenomenon of more rainfall induced by Haitang wa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following reasons. Invading cold air led to rainfall increases, weakened dynamic field and slower movement both benefited precipitation. For the last part, the cold characteristic of air mass over Zhejiang was also a favorable factor for the rain.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卫星云图和物理量诊断对2004年春季两次持续性增温过程及降水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温过程的降水强度、范围和落区等差异显著。前者造成了陕西历史上最早的暴雨过程,并有冰雹相伴;后者则为一般性降水。在春季降水过程中,当南海和菲律宾附近有热带低压云系存在时,对陕西的强降水有增幅作用;来自孟加拉湾700 hPa的偏西南急流和来自南海850 hPa的偏东南急流直伸到陕西的位置决定强降水的落区。700 hPa正涡度中心与垂直运动的上升区配合很好,涡度随着暴雨的临近明显增大,正涡度的增长,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南海岸线分布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利用一个三重水平结构,双向嵌套的台风数值模式,以1992年8月29日12冒为初始场,根据模式中地形插值时遇到的问题,设计了实际海岩线与扩展海岸线两种方案,对9216号登陆台风及其暴雨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形动力抬升形成的对流陈水是台风暴雨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In 1998, the annual frequency of typhoon (including tropical storms) genesis created a minimum value — 14, far lower than the minimum of 20 in 1950 over North-West Pacific, while in the Atlantic Ocean, the annual frequency of hurricanes (including the …  相似文献   

15.
本文确定了以降水量和蒸散量为参数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以小麦适宜播种期及前后各一句的时间范围内综合考虑各旬干旱指数,确定干旱指标,并讨论了江苏省小麦播种期干旱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numerical model of mixed convective-stratiform clouds(MCS)in the paper(Hong1997)and the averaged stratification of torrential rain processes,the evolution processes,interac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clouds,structu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features in the MCS toproduce heavy rain are simulated and studied,and the physical reasons of producing torrential rainare analy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atiform cloud surrounding the convective cloudbecomes weakened and dissipates in the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of the convective cloud,and therainfall rate and water content in the stratiform cloud increase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nvectivecloud becomes larger.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find out that the stratiform cloud provides abenificial developing environment for the convective cloud,i.e.,the saturated environment and theconvergence field in the stratiform cloud help to lengthen the life cycle of the convective cloud,produce sustained rainfall with high intensity and intermittent precipitation with ultra-highintensity.These and the ice phas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re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torrentialrain formation and the MCS is a very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7.
地形影响下冷锋的变形及锢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庆农 《气象学报》1994,52(4):414-423
根据传统理论,将锋面看成密度的零级不连续面,设计了一个二层锋面模式,分别研究了东西走向与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形影响下冷锋的变形及锢囚现象。分析表明:不同高度的地形对于冷锋变形及锢囚的影响不同,同一高度的地形对于不同强度的冷锋运动也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地形影响下冷锋变形及锢囚的一些规律,并与实际天气现象做了一些对比。此外,还分析了山区冷锋的垂直结构,指出冷锋在爬山时锋面中层会出现“隆起”现象,这反映了地形对于冷锋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锋面的这种“隆起”现象非常类似于气流过山时形成的“涌浪”(bore)。  相似文献   

18.
徐淑英 《气象学报》1956,27(4):323-336
本文在作者“黄河流域干旱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黄河流域分为七区,统计并分析了这些地区旱涝关系。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点:1.黄河流域任两地区(或三个四个地区)同时发生旱涝的机会。2.如果一个地区干旱其他各区发生旱涝的可能性。3.个别地方干旱在程度上的比较,并计算干旱的持续性。最后指出,除了黄河上游的西北方(酒泉),河北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干旱最为严重,而渭河盆地旱情最轻。  相似文献   

19.
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 ,比较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的硫酸盐柱含量、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及地表温度响应。发现 :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在许多地区有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在较小区域平均的尺度上更显著 ,在全区域平均尺度上也较为明显 ,是不能被忽略的 ;结果显示从硫酸盐含量到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逐渐加大的差异 ,说明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与模拟方法有关 ,显示出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分县逐日滚动MOS预报和德国天气在线是预报员经常参考的预报工具,本文对2003年3月到7月的资料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和TS评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估,利用得到的一些结论,在2004年汛期中使用,产生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