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西安雷达资料和NCEP 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24日发生在西安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东移短波槽、副热带高压和低层切变共同作用下产生;强降水与对流云团活动密切相关,造成西安地区短时暴雨的β中尺度对流云团具有初生强度大、发生发展迅速等特点;暴雨区水汽通量辐合高值区的形成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聚积条件;暴雨发生前暴雨区低层暖湿条件增强;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时大气层结维持对流不稳定状态;切变东侧上升气流发展,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为暴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使用铜仁本地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4年6月3日傍晚至6月4日发生在铜仁市的特大暴雨进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型降水回波的"准静止状态"和回波有组织地排列形成"列车效应"是产生此次特大暴雨最直观的特征;最强暴雨落区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β中尺度逆风区附近;正负速度区的变化及逆风区附近强对流多单体的持续影响常常会产生局地暴雨;暴雨回波的强回波核总是位于云体的中下部是暴雨回波的典型特征;特殊的地形条件也是产生此次大暴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闽西北两次致洪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等,对2010年6月18日和7月7日发生在闽西北山区的两场大暴雨至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场暴雨过程均是在高空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和西南急流在福建省中北面的强风速辐合的相互作用下,有充分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西南急流的水平宽度及前倾槽是影响大暴雨时间长短及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暴雨的强度与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抽吸效应、垂直上升运动等成正相关;暴雨区上空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的最大中心比特大暴雨发生时间早,分析预报点上空的水汽变化特征对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有指导作用;两次暴雨雷达回波均呈带状,且该强中心的长轴与移动方向基本一致,是两次暴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探空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中尺度气象加密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等资料,对2010年7月25日吉林省双阳站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动力、不稳定条件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低空中尺度切变、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本次局地暴雨的主要中尺度系统,850hPa露点锋提供本次局地暴雨的触发机制;局地暴雨发生在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及冷空气侵入导致迅速增强的垂直风切变的条件下;暴雨发生前中低空有明显较强的上升运动,冷空气开始下沉入侵形成垂直环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雷达回波图上“人”字型回波带合并,其上多个对流单体新生持续经过暴雨区造成强降水,回波带上的逆风区与局地暴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回波及逆风区对局地暴雨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淮地区一次冷锋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加密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7年7月18-19日出现在黄淮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高空西风槽、冷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强盛的西南暖湿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强降水产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不稳定条件下,地面冷空气的侵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高低空配置,引发了强降水的产生.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暴雨临近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28” 渭河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D气象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28—29日发生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高原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与高原槽前西南气流合并,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上在低槽云系中有暴雨云团特征;雷达反射率因子强回波与液态含水量大值区总是与大降水对应,  相似文献   

7.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D气象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28—29日发生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高原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与高原槽前西南气流合并,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上在低槽云系中有暴雨云团特征;雷达反射率因子强回波与液态含水量大值区总是与大降水对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针对2013年7月12日-13日临汾地区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背景、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以及雷达图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与东路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低层暖湿切变以及强的不稳定层结产生的;高空急流的维持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配置,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雷达反射率图中,暴雨和大暴雨落区强回波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渭北2010年7月下旬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C气象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0年7月22—24日发生在陕西渭北的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青海中部到高原低槽东移和海南登陆台风"灿都"外围暖湿气流合并,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上在低槽云系中有圆形的暴雨云团特征;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强西南风以及产生的风速辐合与大降水密切相关,反射率因子强回波区总是与大降水对应;暴雨发生前自动气象站地面要素特征明显,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的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国家气象卫星中心FY-2E卫星资料和九三雷达回波资料对2014年7月19日齐齐哈尔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是这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西南暖湿气流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强对流云团的形状、云顶亮度和移动能较好的反映强降水持续时间、落区和移动方向。本次暴雨发生在低层高能舌与高层低能舌的叠加区域,这种形势加大了大气的不稳定度;水汽通量散度对本次暴雨的强度和落区有很好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强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是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暴雨以地面暖锋为触发机制,暖锋在黑龙江省南部停留时间长,是本次对流性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玉林市南部一次中尺度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下产生,通过中尺度系统激发而产生的。高空低槽和低空切变辐合是强降水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强烈发展是强降水产生直接原因;分析红外云图的TBB、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和基本速度、地形条件等方面都很好地阐述了本次强降水的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81—1990年期间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总结了产生山东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下的雷达回波特征。指出当气旋,切变线或热带气旋影响时为涡旋带状回波;当受低槽冷锋或无明显低涡结合的切变线影响时为混合型回波;而在强烈的位势不稳定环境条件下易产生超单体及雷暴群回波。同时,也举例说明了暴雨雷达回波同环境场条件的关系。这种结合天气系统的雷达回波分析,对提高山东暴雨的短时预报能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常规观测资料、实时探空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0年5月25~26日发生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初夏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由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西南急流、地面倒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局地暴雨由混合性降水回波产生,持续时间长,降水效率高;同时,暴雨量场及V-3θ图在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0年5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发生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东移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背景;中低层低涡暖切变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有利的热力、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是强降水产生和维持的机制;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特征和闪电定位频数,有利于追踪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8—07—21贵州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回波等资料,分析2008-07-21-23贵州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对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对流性大暴雨是由副高、副高西侧的低槽系统、西南低涡的共同影响产生的;降水发生前后我省处于高能区,大气处于强烈的对流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双柱  王丽  叶成志  谢义明  毛亮 《气象》2006,32(2):28-33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在湖北比较少见。使用卫星云图、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资料,针对2004年6月4~5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东风低空急流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得到:(1)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条件下,在特定的地域触发产生的;(2)东风低空急流在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由中尺度回波团和中尺度复合体造成的;(4)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发展的,而中小尺度系统是其产生的最直接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5年5月22-23日广西中部大范围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在中高纬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切变线快速移入,并与西南急流迎面相遇,发生强烈抬升凝结作用造成的;边界层西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暖湿水汽、不稳定能量和抬升条件;低空850h Pa和925h Pa切变线的南北分离、间距适宜,两者之间区域是暴雨的主要落区;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及整层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大量暖湿气流在桂中一带辐合抬升凝结;雷达资料的应用对暴雨预报和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识别和跟踪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西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13日02时~08时发生在山西省中部的短时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在深厚的暖平流条件下产生的大范围降水,低空急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水汽来源;而雷达回波上表现出中尺度弥合回波,说明在局地动力和热力条件下加强发展的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和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2013年5月15—16日清远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条件性热力不稳定的条件下,锋面和切变天气尺度系统触发作用下造成的;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而以前者为主,水汽通量大值区在粤北;强的垂直上升运动超前降水峰值,对暴雨有一定的预示性;强降水落区出现在能量密集区;低空急流的峰值位置与暴雨区基本重合,出现时间超前降水峰值;清远大范围强降水是由MCC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