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2011—2015年冬季山东聊城机场的逐日逐时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站、章丘站的逐日常规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46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降水相态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不同降水相态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采用盒状图和技巧评分的方法最终选定章丘站和邢台站具有预报意义的各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不同降水相态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不同降水相态样本中的阈值,确定聊城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聊城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准确率达85%以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北三省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的难题,首先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2008—2012年东北三省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14—20时,而在08—14时相对较少;主中心区基本维持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生频数呈"南北多、中间少"的态势,且月平均发生频数逐月减小。其次,以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站为例,利用实况探空资料计算对流参数,并对强对流天气历史样本进行预报技巧评分,确定对流参数阈值,回报TSS评分最大可达0.477。最后,通过2013年的独立样本的试报,检验新的阈值。检验结果表明,TT、TTMod和MK指数对东北三省的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综合分析历史和独立样本,利用08时探空资料计算各指数作预报时,哈尔滨和沈阳地区TT、TTMod指数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好,而长春地区TTMod和MK指数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预报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强对流预报是天气预报的难点,为了提高预报强对流、特别是预报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应用河南省1995—200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作分析样本,并计算多个大气动力和热力学参数。经过统计分析、诊断分析,选择预报能力强、指示性好的大气动力或热力学参数作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因子,采用加权集成建立预报方程。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实现从数据采集、物理参数计算、预报因子临界值判别、诊断预报方程运算,到以MICAPS图形方式输出预报结果,建立了河南省区域强对流天气预报系统。该系统为预报员提供了一种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在近两年的业务运行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预报效果,提升了河南省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流参数气候特征在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对流参数气候特征,可以判断对流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进而提高预报时效。以2004年和2005年6-8月石家庄17个地面站观测资料和邢台站高空探测资料为例,计算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沙氏指数(SI)、K指数(KI)和对流性稳定度指数(IC)等对流参数的气候平均值(气候特征),求取雷暴日和强雷暴日各对流参数的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的月份与不同强度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有明显差别。计算了2006年7月逐日4个时次的对流参数,并分析这些参数和石家庄天气的关系表明:CAPE和SI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强对流的一些特征;02时和14时加密探空资料弥补了08时和20时时间间隔较长的缺陷,对提高对流天气的短期和短时预报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理量参数的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澄  孙燕  魏晓奕  尹东屏 《气象》2016,42(5):557-566
本文利用2004—2013年6—8月江苏省三个常规探空站(徐州、射阳、南京)的逐日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51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短时强降水事件(观测时刻后0~6 h内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短时强降水样本和非短时强降水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最终选定了具有预报意义的1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各月短时强降水事件中的阈值,确定了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江苏夏季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分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采用0.25°×0.2°每天4次日本气象厅(JMA)东亚地区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百余类对流参数(物理量)及其15 d滑动平均值,根据“邻(临)近”原则对江苏2001—2009年2—9月各类强对流天气进行时间和站点的匹配后,应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评价技术,对上述对流参数进行权重分配和逐次筛选,获得了既体现强对流与气候平均态间明显差异,又体现自身相对稳定的特征对流参数序列。同时,根据历史分类强对流个例中各特征对流参数的频谱分布获得各对流参数的频率分布分段函数,然后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的对流参数,综合历史频率分布和权重分配,构建了分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概率,并以优势概率作为分类判据,做出强对流分类预报。最后建立了业务化系统,以全自动方式提供分类强对流客观预报产品,投入到日常业务和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引言 在浙江省,秋季是强对流天气的少发季节,而1993年9月17日傍晚至18日凌晨在浙北地区出现了6个站的雷雨大风和8个站的暴雨天气过程,在9月中旬末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历史上亦属少见。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着重从预报角度进行分析,发观本次过程有如下特点:1.强对流天气与低层辐合中心相关,低层辐合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指标。2.中低层冷空气是浙北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3.中尺度系统活跃。  相似文献   

8.
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对流天气监测是其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建设了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对象包括积云、地面高温、雷暴、地闪、冰雹、龙卷、大风、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雷暴反射率因子、对流风暴(基于雷达资料)、深对流云及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基于静止卫星红外1通道资料)等不同时段的分布.发展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强对流信息提取和统计技术、直角坐标交叉相关雷达回波追踪(Cartesian 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CTREC)技术、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和临近预报(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TITAN)技术、深对流云识别技术、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和追踪技术,以及闪电密度监测技术等.强对流天气监测系统自动定时运行,其输出数据与MICAPS业务平台完全兼容.该监测系统在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方媛  戴建华  陈雷 《气象科技》2020,48(2):229-241
通过对上海地区1998—2009年4—9月各类强对流天气的统计分析,选取42个对流参数及其时间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针对各类强对流天气的0~12h潜势预报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关键对流参数进行分级的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选取K指数、SI指数、PWV(大气可降水含量)指数和θsedif85(500hPa和850hPa假相当位温差)等反映大气热力和水汽条件的关键对流参数,根据对流分布情况将各对流参数分别分为3个等级,并分级建立了针对不同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方程。与未分级方程对比表明:基于关键对流参数分级的预报方程对雷雨大风、强雷电和所有对流等预报效果上有明显提升,采用如下组合评分更佳:雷雨大风的预报采用SI分类方程,强雷电和所有对流采用PWV分类方程。将基于关键对流参数分级的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在数值预报模式中进行了业务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及榆林多普勒雷达(CB)资料对2010年5月3—4日发生在陕北地区连续2 d区域性降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天气发生前,单站要素场和层结状况表现为不稳定。陕北地区降雹天气在V-3θ图上表现出超低温、大肚子、顺滚流等特征,对流天气结束后,超低温现象仍短时存在,并不伴随强对流天气的结束而消失;滚流由顺滚流转为逆滚流时,强对流天气结束,滚流在陕北冰雹天气预报中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逐时自动站资料、WRF模式数值产品、卫星云图、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09年5月16日宁夏冰雹、短时强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跟踪预报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汽通量散度数值产品中大气低层水汽通量的辐合或辐散可作为对流活动产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卫星云图中的强对流云团的识别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中尺度气旋产品是短时冰雹天气及短时雷雨大风天气预报的有利工具。并对2004—2008年出现的冰雹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宁夏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出发,计算部分因子在有强对流天气和无强对流天气时的季节平均值,进行对流参数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性分析,获得了对流参数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系数;应用系统树聚类法将雷暴分为:东北低涡、蒙古冷涡、短波槽、副高边缘4种类型;将冰雹分为:西北气流、冷低槽、冷涡3种类型;将暴雨分为:冷锋、深槽、低涡东移、小高切变、副高东撤等5种类型。在每一种强对流天气型下,选择不同的对流参数进行了试验,获得了不同天气型下基于对流参数的强对流潜势预报指标及其临界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逐时自动站资料、WRF模式数值产品、卫星云图、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09年5月16日宁夏冰雹、短时强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跟踪预报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汽通量散度数值产品中大气低层水汽通量的辐合或辐散可作为对流活动产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卫星云图中的强对流云团的识别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中尺度气旋产品是短时冰雹天气及短时雷雨大风天气预报的有利工具。并对2004—2008年出现的冰雹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宁夏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强对流天气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其空间范围小,发生时间短,因此用常规天气预报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预报问题。为了在现有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利用天气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客观半定量地判断和预报强对流天气,我们研究并采用了统计预报方法,即用综合概率法(或概率平均法)。经检验,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LAPS)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莉  张兵  陈波 《气象科技》2008,36(1):20-24
通过2006年7月1~31日逐日08:00探空资料计算1000~100 hPa各层的热成风螺旋度,分析热成风螺旋度在各层等压面以及垂直剖面图上的分布与强对流灾害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出现前,当地到邻近上游地区有正热成风螺旋度高值区(中心)存在,当高值中心数值很大、正值区垂直方向层次较厚时,出现的对流性灾害天气强度较大,出现站点数较多.热成风螺旋度正值中心出现在强对流灾害天气产生以前,且有6 h以上的提前量,因此可以用热成风螺旋度诊断强对流灾害天气,作为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概念模型,为强对流灾害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对流性天气的短期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发展和试运行的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规范和支撑技术,旨在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分析和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其客观技术支撑为中国气象局强对流短临预报系统SWAN、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技术和自动站资料快速客观分析技术等。文章以2011年4月17日强对流过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快速识别和掌握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等)实况,分析当前对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判断未来影响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条件,并综合考虑客观自动外推算法产品,最终指导预报员对未来0~6 h内的强对流天气影响区域进行短临预报预警。业务试验表明,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技术可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业务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2005-2007年4-9月安徽省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日数进行统计,分析了基于探空资料计算的不稳定指标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K指数、A指数、沙氏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这几个指标对于强对流天气指示意义较好。基于此结果,挑选K指数、沙氏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针对不同季节划分闽值,建立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指标,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的数值预报产品计算该指标,对2005—2010年13个强对流天气过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表明。MM5模式给出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产品对大多数过程均能起到预警作用。对其中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模式具备预报强对流发生潜势的能力,预报结果对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间、落区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流天气预报中的环境场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小玲  谌芸  张涛 《气象学报》2012,70(4):642-654
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分析包括以天气型识别和中尺度过程分析为主的主观分析,以及以动力热力物理参数诊断为主的客观分析。利用"配料法"预报的思路,通过诊断有组织的深厚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4个条件(水汽、不稳定、抬升和垂直风切变),开发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环境场条件分析技术(对流天气图分析和客观物理量诊断技术),并应用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以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方法为例,介绍如何利用高低空观测资料,分析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并以数值模式释用为主的强对流特征物理量诊断分析为例,介绍如何动态诊断对流天气的动力热力条件演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Micap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1-2010年四平市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料分辨率受限制的情况下,Micaps中分析可以很好地诠释环流背景以及一些较细小的系统;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和发展和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关,强对流发生的条件:丰富水汽、不稳定能量、动力条件触发、高低空的冷暖配合和垂直风切变等气象因子;然而,在不同的天气背景和不同要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强对流性质、范围、强度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统计近10年的雷电个例,总结建立了"四平地区冷锋前部雷电天气模型",并利用它做2011年6-7月四平地区雷电天气预报,结果显示,该模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能较好地完成此背景下四平地区的雷电天气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20.
天气发生器对陕西降水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状态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两参数GAMMA分布为天气发生器,利用陕西省6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转移概率P(WD)、P(WW)及GAMMA分布参数ALPHA和BETA。根据各地不同月份计算的4个降水模拟参数对各地的逐日降水进行模拟,最后利用1971—2000年的实测数据对30a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