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潮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专  高亚辉  易瑞灶  许晨 《海洋科学》2006,30(11):82-87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海洋甲藻,其适应能力强、生存范围广,在中国北至胶州湾、南至厦门海域[1]和大鹏湾[2]都有发现,并有发生赤潮的记录,是重要的赤潮原因生物之一。其所产生的麻痹性贝毒素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食物链在鱼类、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对生物甚至人类产生危害,成为影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生物毒素的高特异性、高活性特征,成为现代研究海洋药物的开发热点。因此,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主要综述塔玛亚历山大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1塔玛…  相似文献   

2.
以黑褐新糠虾和卤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毒性.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都能影响糠虾的存活,在9 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湖异弯藻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约为7000和450 000个/cm3;在24 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卤虫存活没有显著影响,而赤潮异弯藻能对卤虫的活力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0.1,1.5,5和24 h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 000,7500,4500,3000个/cm3,但在赤潮异弯藻较低浓度为3000个/cm3时,经过48 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这两种有害藻对同一种生物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异,而这两种甲壳类生物对同一种有害藻的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TCI01品系)细胞再悬浮液、细胞破碎液、上清液、藻壳液、过滤液对亚心形扁藻悬浮性的影响,以及塔玛亚历山大藻与亚心形扁藻和小球藻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含有塔玛亚历山大藻成分的实验溶液均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亚心形扁藻失去鞭毛形成胞囊而下沉,其中再悬浮液的影响最大.但亚心形扁藻受到的这种不利影响,一般在一周后即开始恢复.小球藻生长几乎不受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影响,混合培养水体中的小球藻生长曲线与单种培养的几乎一致,其悬浮性也无明显改变.与亚心形扁藻进行混合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TCI01品系和ATHK品系)均表现出培养前期增殖曲线与单种培养类似,但在一周后混合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增殖曲线开始下降,这一时间恰好与扁藻细胞密度开始增加的时间相一致.而与小球藻的混合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培养前期与单种培养一致,后期则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早期发育浒苔对2株常见赤潮藻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模拟浒苔早期发育阶段(微观繁殖体萌发阶段)对中国沿海2株常见赤潮藻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共培养条件下,浒苔配子在萌发阶段即可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生长,第10天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和39%。浒苔配子培养滤液连续添加组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抑藻作用也较强烈,生长抑制率依次为25%和24%,稍低于浒苔配子添加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加长,浒苔配子添加组和浒苔配子培养滤液连续添加组对微藻的抑制效果也逐渐加强。在实验进行的第20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率就分别达到83%和63%。但是浒苔配子培养滤液一次性添加组和高温处理过的配子培养滤液添加组均未对这2株赤潮藻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结果表明浒苔微观繁殖体中确实存在化感物质并且分泌到培养液中产生抑制赤潮藻类生长的作用,但是该物质不稳定,容易随着时间或在高温下降解,因此化感物质的连续分泌及添加是抑制赤潮微藻生长的关键。研究结果证实了浒苔在早期微观繁殖体萌发阶段即可通过化感效应抑制赤潮微藻的生长,并不仅局限于成熟的藻体阶段。因此浒苔绿潮早期发育阶段与赤潮藻类间的影响效应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赤潮多发区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预警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西海域养殖的翡翠贻贝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采用单种培养技术,运用“麻痹性贝毒小白鼠生物检测法”进行毒性实验,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翡翠贻贝的麻痹性贝毒的毒力,藻密度为1×105个/dm3时,白鼠未死亡;藻密度为1×106个/dm3时,白鼠发生死亡.厦门西海域近年来暴发的赤潮一般起始于局部海区无害硅藻类浮游植物,在生态环境恶化下,硅藻类赤潮在生存竞争中消退,最终暴发有害赤潮.以试验结果为依据,根据厦门海域实际情况,参考各国贝毒临界值行动标准,提出适合南方赤潮多发区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藻密度预警值为1×105个/dm3.  相似文献   

6.
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两株海洋细菌S1 0 、P42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S1 0 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抑藻生长作用较弱 ,不同浓度的菌株S1 0 均能有效地抑制藻细胞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产生 ,且在较低浓度下效果较好 ;菌株P42 对该藻的作用恰好与S1 0 相反 ,在较低浓度下明显抑制藻细胞的生长 ,不同浓度的菌株P42 也能有效地抑藻产毒 ,且在较高浓度下作用较明显。实验用的藻株毒力约为 ( 0 .95— 1 2 .1 4)× 1 0 - 6MU/cell,属于低毒藻株 ,该藻株在培养第 1 4天达到毒性最高峰 ,峰值为 1 2 .1 4× 1 0 - 6MU/cell,之后逐渐下降。讨论了海洋细菌在赤潮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选取东海赤潮高发区常见的两种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两种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海链藻(Thalassiosirasp.)],以2-苯基乙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四种赤潮水体中常见的生物胺为因素,设置0、5、25、100nmol/L四个浓度水平,进行L16(45)正交添加培养实验。根据Logistic生长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得到的生长参数。结果显示,不同的生物胺对各赤潮藻生长影响的大小、趋势均存在差异。其中,2-苯基乙胺对四种赤潮藻的生长影响最显著。高浓度的2-苯基乙胺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多胺物质(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对甲藻(东海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硅藻(海链藻和中肋骨条藻)。多胺中的亚精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海链藻的生长影响最大,精胺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影响最大。多胺可能是2010年东海赤潮由中肋骨条藻向东海原甲藻演替的一个诱导因素,其中精胺可能发挥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甲壳动物卤虫的干重及能值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18h的染毒实验,7 500尾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在水体中有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或过滤液(细胞密度均为200cells·ml-1)存在的情况下,其总干重及总能值的增加明显受到抑制.卤虫总干重,对照组增加0.010 4g,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均增加了0.002 2g,仅为对照组的21.1%;卤虫总能值,对照组增加0.143 5kJ,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则分别增加0.018 0kJ和0.056 8kJ,分别为对照组的39.5%和12.5%.经SAS软件分析,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对卤虫总干重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7 0),而对其总能值增加则无显著差异(p=0.1251);而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对卤虫的总干重、总能值的增加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21 5和0.013 5).另外,无论是藻细胞或是过滤液对卤虫的比能值均无影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使卤虫总干重减少可影响其他相关海洋动物的食物供给,而对卤虫能值的影响则表明毒藻可改变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从而影响处于较高营养层的生物.研究还显示该藻的不利影响可出现在赤潮发生期及消退期,这为全面了解赤潮危害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AT-6藻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藻株)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藻株)的PSP毒素含量和组成以及它们分别对轮虫、黑褐新糠虾和鲈鱼存活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AT-6藻株不产生麻痹性贝毒毒素PSP,而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均产生PSP毒素,其总含量分别为19.74、5.395、5.57fmol/cell(2.60、0.36、1.61pgSTXeq/cell)。塔玛亚历山大藻AT-6对轮虫、黑褐新糠虾和鲈鱼这三种生物均没有不利影响;对于轮虫,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的96hLC50分别为:200和1200cells/ml,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无不利影响;对于糠虾,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的96hLC50分别为7000、11000、16000cells/ml;对于鲈鱼,这三株藻的96hLC50分别为3700、4000、20000cells/ml。四株亚历山大藻对三种生物的毒性大小与其PSP毒素含量和组成无直接的相关关系,其毒性作用可能来自其他未知毒性物质。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不同组分分别对三种生物的毒性比较研究表明:藻细胞重悬液和藻液对三种生物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去藻过滤液和细胞碎片对轮虫和鲈鱼没有明显影响,但糠虾的存活率有所下降;细胞内容物对轮虫和糠虾也无影响,但对鲈鱼的存活有一定影响。以上研究表明:不同亚历山大藻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别,其对不同生物的危害机制也不相同,除PSP毒素外,亚历山大藻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从福建云霄红树林区分离筛选出一株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具有较强抑藻作用的细菌,命名为HSY-03。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同源性高达99.0%。通过抑藻方式研究发现菌株是通过分泌胞外活性物质抑藻,属于间接杀藻;胞外活性物质为非多糖、非脂肪、非蛋白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热和酸碱稳定性;对供试13株赤潮藻未表现出溶藻效果,表明该菌株抑藻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菌株HSY-03抑藻效果具有浓度效应,初始终浓度高于5.0%抑藻效果较好。不同生长时期菌株HSY-03对赤潮异弯藻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藻效果,但菌株处于稳定期和衰亡期时抑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东海2种重要赤潮肇事生物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进行了种群增长过程和种间竞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时,不同氮磷比对东海原甲藻和亚历山大藻种群增长过程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会影响其最终的细胞密度;在混合培养时,营养盐组成比例不同对东海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种间竞争过程有影响,但不会影响其最后竞争结果。竞争物种的细胞起始密度对种间竞争结果有明显的影响,P.donghaiense和A.tamarense的接种细胞密度比为2 000∶100和2 000∶200时,东海原甲藻占优势;当接种细胞密度比为4 000∶400时,塔玛亚历山大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颜天  周名江  钱培元 《海洋学报》2002,24(2):114-120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麻痹性贝毒产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经三维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12,19,25,32℃;盐度10,18,25,30,35和光照强度0.02×1016,0.08×1016,0.3×1016,1.6×1016s-1/cm2),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藻生长率有显著的影响(P<0.001).光照强度和温度、盐度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以及这3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P<0.001),在本实验中该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19℃,1.6×1016s-1/cm2,盐度30.根据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特性,我们探讨了这些环境因子在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关系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密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有明显的影响.当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接种比例为A∶S = 1∶4时,中肋骨条藻在竞争中占优势; 当接种例为A∶S = 1∶1时,虽然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但也受到了中肋骨条藻的抑制; 接种比例为A∶S = 4∶1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竞争优势更加明显.UV-B辐射增强(在预备实验的前提下,选择1.4J/m2)可改变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的关系,使塔玛亚历山大藻种群竞争能力降低,中肋骨条藻种群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导致处理Ⅰ(A∶S = 1∶4)中,中肋骨条藻在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在处理Ⅱ(A∶S = 1∶1)中,中肋骨条藻在竞争中占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海洋甲藻——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对海洋微藻的化感作用,揭示其化感物质作为植物源抑藻剂的开发潜能,本文探讨了网状原角藻藻细胞和无细胞滤液对几种海洋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选取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作为受体藻种,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作为阳性对照,比较了2种甲藻的藻细胞培养液和无细胞滤液对东海原甲藻、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网状原角藻的无细胞滤液比塔玛亚历山大藻能更明显的抑制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尤其是对东海原甲藻,基本阻断其生长。  相似文献   

15.
评价UV-B辐射增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3种多环芳烃——菲、芘和蒽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菲、芘和蒽处理使3种赤潮微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所提高,而高浓度处理则降低藻细胞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菲、芘和蒽处理对赤潮异弯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098,0.124和0.139 mg.L-1,对中肋骨条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120,0.147和0.155 mg.L-1,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128,0.153和0.162 mg.L-1。在菲、芘和蒽处理的同时,附加辐射剂量为0.3 J.m-2的UV-B辐射处理,3种赤潮微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南海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分子地理标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对1992年5月和1994年12月采自中国南海大鹏湾,大亚湾,香港海域的赤潮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8个不同地理株的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Ss-rDNA)进行分析,并与北美,西欧等地的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南海的塔玛业历山大藻缺少B基因,这与北美等地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包括有毒和无毒株)不同,而与西欧,澳洲等地的有毒和无毒株相似  相似文献   

17.
翡翠贻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及毒素积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玛亚历山大藻是一种可产生PSP毒素的海洋微藻,通过室内摄食实验,初步研究了厦门港水产养殖动物翡翠贻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滤食率与光照度、温度、藻液浓度等因素的关系,并对比了翡翠贻贝对其它饵料微藻的摄食压力.同时对比了不同细胞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对翡翠贻贝毒素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分离自我国东海藻华高发区的亚历山大藻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通过运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该藻株为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并对其ITS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该藻体长21—35μm,体宽20—33μm,ITS序列长度为592bp,系统发育树中与中国东海、南海两株A.tamarense以及一株代表"亚洲温带"基因型的A.catenella聚合在一起,支持率为100%,形态特征与A.tamarense基本一致,核糖体基因型则为塔玛复合种"亚洲温带"基因型。通过现场观测,研究浙南至闽北东海藻华高发区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分布变化特点,在东海原甲藻藻华消散期,塔玛亚历山大藻逆势而上,其细胞密度达到1.7×104cell/L,并逐渐向沿岸靠近,这与季风转向,台湾暖流入侵及水体层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蓝东兆  方琦  顾海峰  李超 《台湾海峡》2004,23(4):453-457,i005
本工作通过分析厦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发现了1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休眠孢囊,及两种有害甲藻休眠孢囊: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了培养。并初步研究了该藻的毒性及贝类对其毒素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沉积物中的塔玛亚历山犬藻是有毒的.它的较适宜生长环境条件是:水温20~25℃.盐度为25~30,光照度为3000~50001x.塔玛亚历山大藻在每年的4月26日至6月10日、10月11日至11月20日可能会形成有害藻华,危害厦门海域的海洋生物并可能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几种海洋溶藻菌溶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海南三亚红沙港易发赤潮--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做为实验藻类,从三亚红沙港海域筛选的海洋细菌中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编号为B7和已发现具有抑藻作用的: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巨大芽孢杆菌作为实验材料与两种藻共同培养表现的牛态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在藻细胞生长的延滞期和指数期加入细菌过滤液,发现4种海洋细菌的过滤液对两种藻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效果.同时文中对海洋细菌抑藻作用机理、赤潮的生物防治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