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南堡35—2油田明化镇组储层为中高孔、中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需要压裂防砂来实现增产和防砂。根据端部脱砂压裂的原理,并结合南堡35—2油田A16井明化镇组储层特点,优选出适合该井压裂防砂的清洁压裂液、支撑剂和工具,针对井斜大的特点优化了压裂防砂工艺,采用一趟管柱对明化镇1油组和0油组成功进行了压裂防砂施工。压后油井产液量提高明显,且不出砂,证明压裂防砂达到了增产和防砂的双重作用,是开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一项进攻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由于储层胶结疏松,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加上稠油中重质组分与细粉砂、泥质成分混在一起,往往在防砂管柱筛孔处形成堵塞,造成近井地带堵塞,影响了油井产能。常规的有机解堵或酸化增产措施很难解除这种复合堵塞,即使解堵后,效果也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泡沫流体吞吐解堵技术,进行了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优选的高效清洗剂Po-Ca,在5%浓度时降黏率达到99.28%、对油砂的清洗效率达到94.6%,并通过在渤海油田一口稠油井首次成功应用后该井由停产井变为产量为28-30 m^3/d的高产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技术为海洋稠油油藏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对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的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注聚区油井砾石分级充填防砂工艺技术是针对胜利油田注聚区见聚油井产出液黏度增大、携砂能力增强,提液引效措施加剧油井出砂使油井防砂有效期变短等问题进行研究的。该技术是在注聚区油井充填防砂时改变过去采用单一粒径砾石进行充填防砂的做法,将不同粒径砾石按不同比例分级充填到近井、炮眼附近和筛套环空,同时在中粒度粒径的砾石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短切纤维,提高了砾石充填挡砂屏障的挡砂强度,实现了挡砂屏障的“挡砂、稳砂、排砂”的功能。截止到2010年4月底,该技术现场累计推广应用32井次,分级充填后注聚区油井液量由27.2m3提高到40.43m3,油量由1.01m3提高到3.89m3,增幅分别达40%和80%,最长防砂有效期已达到400d。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注聚区油井提液引效使防砂有效果变短和油井近井堵塞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旅大27-2油田是一个多含油层系,各油组原油黏度差异大。东营组为稀油,地面原油黏度4.8-6.0 mPa.s,适合采用电潜泵开采;而明化镇组稠油油藏地面原油黏度1 052.0-5 369.2 mPa.s,地面原油密度0.968-0.989 g/cm3,常规的电潜泵难以正常开采,若采用常规热采方式开采,将会花费巨大的成本。因此尝试以同一油田的下部东营组稀油作为射流泵的动力液,对上部明化镇两口稠油井选择射流泵试验开采。经对该油田两口稠油井A14h、A15h现场应用,油井产量达到ODP配产,生产稳定。这为该类型油田的后续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渤海古近系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从构造、储层与沉积、流体和油藏等方面对渤海海域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按河流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两种沉积相类型分别对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类油田的流体分布特点和油藏模式,并认为渤海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以中到大型为主,储层岩性大都属于高孔高渗的疏松砂岩,储层具有分布较稳定、油层厚和物性好等特点,原油以普通稠油为主,其次是中、低黏油.  相似文献   

6.
渤海PL油田是位于渤海湾盆地的大型河流相油田,在其注水开发过程中,亟需准确认识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砂体连通性,以便优化和调整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针对油田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上薄砂体发育的特点,利用丰富的压力、水淹等生产动态资料及相位转换后赋予地质意义的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砂体的连通性,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早期以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的砂体连通性分析成果,并引入注采连通率概念,用来定量表示井组范围内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砂体的连通性.该套方法在PL油田注水优化及井网调整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其它河流相注水开发油田井组范围内井间砂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中34油田油藏孔隙度渗透率比较低、温度比较高(大于120℃)的特点,结合储层伤害原因分析,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多氢酸体系对渤中34油田的油井进行酸化增产作业。通过对渤中34油田5口井(均为新井,完井后基本不出液)的酸化施工,酸化成功率达到100%,酸化后各井均达到甚至超过配产要求,这表明多氢酸体系对于高温低渗砂岩地层,能够有效地解除钻完井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与常规酸液体系相比,多氢酸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效果明显,对于类似海上油田酸化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开发程度加剧,中海油增储上产不断突破下限,越来越走向深层、低渗、深水和稠油.渤海海域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60%为稠油,开发难度大.影响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有油藏类型、含油饱和度、隔夹层、小断层等,其中隔夹层影响最大.D油田为辫状河沉积、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的厚层块状特超稠油油藏.针对D油田砾岩夹层薄、地震预测精...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孔出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但水合物开采出砂问题成为制约其走向商业化开发的关键因素。南海北部陆坡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赋存区,其水合物主要以分散状弱胶结方式赋存,研究其出砂问题显得极为迫切。研究表明储层出砂的根本原因是储层介质强度降低,而水合物储层介质强度受到水合物胶结模式、水合物饱和度、孔隙流体压力、流速及生产压差等影响。本文在对比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出砂与常规油气藏出砂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弱胶结疏松砂岩油藏出砂研究方法,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采井孔出砂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海上稠油砂岩油藏水驱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规律,以渤海海域Z油田为目标,利用多口密闭取心井资料,结合油田生产实际,从储层的黏土矿物、孔隙结构、储集孔渗及渗流特征等方面系统开展了水驱开发前后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长期水驱开发,储层中黏土矿物总量呈减少趋势,其中高岭石含量降低,伊/蒙混层含量增加;岩石平均孔隙半径增加,孔隙喉道和孔隙结构变好;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孔隙度增幅不大,渗透率增幅较为明显,储层储集物性变好,但非均质程度增强;润湿性表现为更强的亲水性,驱油效率也随之增高。该研究成果对Z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和注采结构调整的措施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渤海油田开采现状及海上作业条件要求,提出了氮气泡沫段塞调驱措施实现对老油田的挖潜控水。氮气泡沫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总注入量相同条件下,段塞式注入泡沫好于连续注入方式,且3个泡沫段塞好于2个泡沫段塞的调驱效果,其中"连续注入泡沫"方案相比水驱提高采收率为19.7%,"2个泡沫段塞"方案提高23.5%,"3个泡沫段塞"方案提高31.7%;矿场应用表明,泡沫段塞式注入可以取得很好的降水增油效率,实验井组共计13口油井,其中12口逐步见效,见效率高达92.3%,平均日增油50 m3左右,累增油14 703 m3,展现了氮气泡沫段塞调驱的技术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具有较大边底水的中等厚度的普通稠油油藏,长期以来利用直井开发,效果不佳。在高油价的有利条件下,针对该类油藏,提出了利用水平井挖潜,以孤岛中二北北部Ng5稠油区块为例,建立实际参数的概念模型,分不渗透隔层和无隔层两种类型,对水平井的开发方式、最小有效厚度、水平井垂向位置、排液量、井距及水平段长度进行了优化,给出了对应两种类型的水平井技术界限,现场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沙一油藏的物性特点,开展了CO2驱研究,室内进行了地层原油相态、压力组分、注CO2压力等实验。为了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进行了连续注CO2、水气交替注入等实验研究。室内实验表明,在沙一油藏进行CO2驱是可行的。在室内模拟和CO2驱替实验的基础上,在现场开展了矿场试验。通过在濮1—1井进行试验,井组取得了好的效果,日增油8.5t,累积增油1150t。这为下步濮城油田高含水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肇源油田常规开发效果差的特点,开展了高温混合气驱油物理模拟实验。采用基础管式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分别进行了不同气汽比对比、不同大小注气段塞对比、不同温度以及地层温度注气与气水同注的高温混合气驱油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气温度的提高,驱油效率增加,气汽比为1∶1、采用段塞驱、烟道气与水蒸汽复合同注时,驱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埕岛油田进入综合调整阶段后,研究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开发调整技术政策,并已在个别区块实施。通过对已实施区块的跟踪,对已有的开发调整技术政策进行了评价,认为层系细分能切实减小油层干扰,提高采油强度;井网加密后随着井距的缩小和井网形式的改变,注采对应率和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大幅提高;通过油井提液,单井产量得以明显提升;通过应用水平井,实现了储量的有效动用,提高了单井产能。综合分析认为现有的调整技术政策能够满足埕岛油田在该阶段高效开发的需求,也可以为后续区块及海上相似油田的的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田开发合理生产井数确定及加密井潜力分析方法过于复杂的问题,在分析孤东油田井网加密的统计数据基础上,总结出井网加密关键技术界限:一是加密新井年产油量是老井平均值的2倍;二是加密新井单井新增可采储量是老井平均年产油量的10倍;三是以储采比5确定油田年平均采油量。进而提出了应用储采比法计算油田合理生产井数,以垦东32块为例验证该方法可靠性较强。介绍了在孤东油田的应用情况,用储采比法计算出了历年可加密井数以及合理生产井数,可以很方便的评价历年井网适应性变化特点。分析了孤东油田加密调整潜力,为油田今后加密调整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腰英台油田区是松辽盆地南部近几年发现的具有超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型含油气区。结合勘探实践对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烃源、储层和输导三个方面。油气成藏主要围绕乾安次凹生烃中心,烃源岩控制油藏的聚集与分布;断裂一方面作为输导体系,另一方面控制着不同类型油藏的平面分布;沉积微相控制砂体的平面分布以及砂体的储集物性。最终指出了近源带、断裂带、砂体发育带三者叠置区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