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微生物群落在海洋的碳、氮[4]、磷 [6]和硫 [14]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分 ,作为分解者和二次生产者 ,影响着颗粒有机物的溶解与沉降、溶解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无机营养盐的形成等生态过程 ;有些微生物是初级生产者 ,能通过光合自养、化能自养等营养方式生产有机物。早期的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建立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基础上。然而由于培养条件与自然条件的差异 ,实际上培养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环境中的少部分菌种(0.001 %~15 % ) [2,5,12,25],而且往往加入了浓度远高于自然状况…  相似文献   

2.
天然海水中微生物膜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比碳钢在天然海水和灭菌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海洋微生物对碳钢材料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可在碳钢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其对碳钢腐蚀速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与微生物的种类密切相关.在腐蚀初期,海洋微生物膜对碳钢的腐蚀起到了抑制作用,主要由多种好氧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腐蚀后期,随着海洋微生物膜增厚导致厌氧腐蚀的出现从而加速腐蚀,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等厌氧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往往能产生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作为活性物质的新来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近几年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抗心血管病、免疫调节剂、抗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展示出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复合酶对卡德藻溶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892年 ,Klercker就用机械法从藻类中分离到原生质体。该法靠手工操作 ,难度非常大 ,原生质体的得率非常少 ,费时费力。1960年 ,英国Cooking首先采用酶解法从番茄幼苗根尖中的细胞用纤维素酶把原生质体分离出来 ,从而开创了酶法大量获得原生质体的新时期。由于此法的创立 ,才使原生质体培养、融合、转化等的一系列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尽管该技术被应用于陆生植物已有很长时间 ,但由于海藻多样独特的细胞壁组成和结构 ,其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海洋微藻类因其结构简单和易于培养等特点 ,成为原生质体制备、细胞融…  相似文献   

5.
化学消油剂的使用已成为国内外海洋溢油事故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分别从光明化学消油剂GM-8的用量、油水比及环境pH等方面,对正十四烷及原油乳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GM-8对正十四烷及原油的乳化效果较好,当化学消油剂的用量为原油的5%时,正十四烷及原油的乳化指数较高。在消油剂与原油用量比为一定值时,原油的乳化效果与海水的量几乎没有关系。环境pH对GM-8乳化原油的影响不大,乳化后的原油可以在海洋环境中稳定7 d以上。GM-8对原油的微生物降解有一定的增强作用。N/P、环境的pH以及微生物的接种量等均对乳化原油的生物降解有较大的影响。当微生物的接种量由培养基的1%增加到10%时,乳化原油的微生物降解率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91.6%。  相似文献   

6.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牟氏角刺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包埋脱水法研究了牟氏角刺藻(Chaetaceros muelleri)的超低温保存,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藻细胞年龄、蔗糖浓度、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等。结果 表明,将处于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0.5mol/L蔗糖的3%褐藻酸钙胶球中,以平均速率0.9%含水量/h脱水至胶球含水量为40%的条件下冰冻存活率较高,可达到30%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冻保存相比。包埋脱水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牟氏角刺藻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若干新技术研究海洋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双雅  郑天凌  胡忠 《台湾海峡》2002,21(4):504-515
综述了降解多环芳烃的海洋微生物种类及其降解途径的若干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中所应用到的16SrDNA、PCR、DNA-DNA杂交、变性凝胶梯度电泳、转座子诱变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在海洋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研究中极具潜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技术、发光酶基因标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和分散油污且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常被用于原油的生物降解过程中.本文概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对微生物降解原油的促进作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促进效果的对比及处理油污染现场时的投加方式,并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小新月菱形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脱水法研究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的超低温保存,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藻细胞年龄、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和化冻后的恢复方法等。结果表明,将处于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0.5 mol/L蔗糖的3%褐藻酸钙胶球中,以含水量每小时减少0.9%的平均速率脱水至胶球含水量为40%,化冻后在冻存管中室温下暗恢复12 h的条件下冰冻存活率较高,可达到18.3%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冻保存相比,包埋脱水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小新月菱形藻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洋微塑料污染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过去10 a,海洋微塑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突破小粒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检测技术瓶颈、建立标准化的微纳塑料分析检测方法、优化海洋微塑料输运模型以及完善生态风险评估方案等。本文简要概述了近海、大洋和极地微塑料污染的现状,总结了海洋微塑料研究在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方面存在的挑战、在海洋微塑料存量估算和海洋微塑料输运模拟及生态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并展望了海洋微塑料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海洋微塑料常规监测、科学研究、风险评估和治理管控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生物因长期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特殊的代谢途径, 从而产生大量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 使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成为海洋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视角, 从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天然产物研究现状、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人工合成、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估以及成药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概述, 分析了当前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状况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海洋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陆地真菌是仅次于放线菌的多产抗生素的微生物类群,而海洋真菌正在成为海洋药源微生物研究的新热点。海洋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并将成为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阐述了海洋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塑料污染与塑料降解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塑料垃圾在近海、大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广泛存在,并不断累积,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从环境生态和塑料降解微生物两个角度回顾了近几年相关方向上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海洋塑料特别是海洋微塑料在近海与深海等环境中的分布与丰度,以及近海、大洋等环境中降解菌多样性及其降解机制。总体而言,微塑料广泛分布在多种海洋环境,特别是在河口和近海的海水和沉积物,近岸沙滩,以及大洋环流中心;目前已报道的塑料降解菌及其降解酶主要来自陆地土壤和塑料垃圾处理环境,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降解菌和降解酶的研究最为深入。当前,中国科学家已在近海、大洋深海(深渊)以及极地等大洋环境中,开展了微塑料分布特征和丰度调查,并在生态危害方面开展了研究,但在海洋塑料降解微生物方面还鲜有报道。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最终归宿以及微生物在塑料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亟待评估,建议在大洋深海科考中整体布局、联合开展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独特的摄食、滤食系统使其体内体表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结构新颖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海绵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正在成为开发海洋药物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按化合物的生源途径及其结构类型简要介绍近几年来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中可引发赤潮的藻类约有300种,其中有毒赤潮藻为80种左右。现已知道的赤潮藻主要毒素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西加鱼度和溶血性毒素,前5种毒素的结构已经基本得到证实。有毒赤潮藻的毒素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人类误食含有藻毒素的食品时可能中毒,严重者还可能死亡。海洋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检测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赤潮研究和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形态学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探针)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对有毒赤潮藻进行检测;可以通过生物学、物理化学检测方法和神经受体结合、免疫学检测技术对赤潮藻毒素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6.
海洋真菌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近些年来,作为海洋微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海洋真菌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详细概述了海洋真菌的定义、分布、海洋真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于不同海域的红树树皮、海苔(海洋生物样)和海泥(海洋底质)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采用管碟法测试了分离出的海洋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黑曲霉As...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orium and marine organisms (culture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as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by using chemical equilibrium techniques. Thorium (Th) quantitatively reacts with a binding site on bacteria (Alteromonas, Vibrio, Pseudomonas and Flavobacterium) in 0.1 M HCl solution. According to mass balance analysis of adsorption experiment data, Th forms a 1:1 complex with a binding site similar in reactivity among bacteria used in this study, whose conditional stability constants are in the range from 10(6.63) to 10(7.07) M-1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a 0.1 M HCl solution. The mole ratio of the strong ligand to organic carbon in bacteria ranged from 2.3 to 4.3 mmol/mol C. The strong ligand/carbon ratios in bacteria were more than one order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in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or other organic ligands in surface water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rong organic ligand reacting with Th is one of the functional groups commonly existing in oceanic microorganisms. The conditional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Th complexes with the binding site in marine microorganisms are i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that with the strong ligand found in particulate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These finding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strong ligand in particulate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reacting with trace metal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eawater, originates from marine organisms.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提高对海洋碳汇的科学认知,文章介绍海洋碳汇及其碳循环模式,分析海洋碳汇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碳分为黑碳、褐碳、绿碳和蓝碳4种类型,其中蓝碳即海洋碳汇,即通过海洋固定和储存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机制;海洋碳汇由溶解度泵、生物泵和微型生物泵3种碳泵共同完成,其中依赖海洋微生物的微型生物泵储碳效率最高;海洋碳汇正面临生境基础退化和海洋酸化加剧的问题,未来应针对问题加强政策性管理和保护以及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