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Wright-Giemsa染色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的头肾、体肾、脾脏、肝脏四组织涂片、印片的观察,发现其头肾、体肾、脾脏是其主要的造血器官。头肾能发育生成各类型血细胞,体肾能生成红细胞和粒细胞,脾脏能生成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肝脏中未发现幼稚型血细胞。血细胞发生大致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外周血细胞中,除淋巴细胞外,均有糖原;嗜中性粒细胞含有ACP、ALP、NACE、αNAE和POX;嗜酸性粒细胞含有ACP、NACE和POX;单核细胞含有ACP、αNAE和POX;小淋巴细胞有ACP。研究发现斜带髭鲷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鱼类。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斜带髭鲷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平板分离法对具有典型症状的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种属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病鱼肝脏、脾脏、鳃、头肾、心脏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白色炎性肉芽肿病灶,从患病鱼脾脏、肝脏和头肾的白色结节处均分离到单一外观的细菌菌落hn-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回归感染实验证实斜带髭鲷内脏白点病的致病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分离菌具有极生鞭毛及侧鞭毛;毒力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携带toxR、luxR、vvh、vhhtrh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主要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药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可为斜带髭鲷的内脏白点病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内, 22. 5±0. 5℃条件下以去头去骨去鳞片去皮的金色小沙丁鱼的纯肉糜为饵料饲养斜带髭鲷幼鱼,测定体重范围在 4. 6~6. 5g的斜带髭鲷的体重、体长的生长曲线及其生态转换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实验结果表明,斜带髭鲷的体重、体长在实验期间直线增长,体重、体长的生长曲线分别为Wt(w.w.湿重,下同 ) =0. 391 7t 5. 766 2(R=0. 999 6)和Lt=0. 105t 6. 265(R=0. 989 9).用胃含物法测定斜带髭鲷的胃排空率、日摄食量、日生长量、生态转换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实验得到斜带髭鲷消化道的瞬时排空率Rt= 1. 23 4×10-3 (m/m) /h,日摄食量Cd= 1. 342 9g(w.w. ),生态转换效率Eg=29. 50% ±2. 77% [m/m(w.w. ) ],特定生长率SGR=4. 71%±0. 69% [m/m(w.w. ) ].  相似文献   

4.
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头肾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两个区,A区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环血管呈放射状分布;B区的淋巴细胞则以形成弥散性分布淋巴组织为特征.主要细胞有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和一些其他的颗粒细胞等,未见明显的巨噬细胞聚集中心及粒细胞聚集中心.脾脏被膜较薄,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由白髓和红髓相间排列组成.白髓中未见明显的脾小结、淋巴鞘结构,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研究结果表明:红笛鲷的头肾和脾脏是硬骨鱼类机体造血的主要器官,又是鱼类重要的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5.
斜带髭鲷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斜带髭鲷3个群体(柘林湾人工繁育群体、厦门湾人工繁育群体和厦门近海捕捞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筛选出17个ISSR引物对3个群体共54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4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5.17%.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厦门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1.72%,h=0.182 6,I=0.271 9),略高于其他2个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087 6和5.209 8.表明斜带髭鲷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尚未达到种群的分化水平.本文通过对斜带髭鲷野生群体及人工繁育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研究,为其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了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CD4和CD4-2基因,并分析了它们在健康鱼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及免疫刺激物诱导后的表达变化。CD4基因c DNA序列全长2216bp,包含180bp的5′UTR(untranslated regions)、605bp的3′UTR和1431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76个氨基酸;红笛鲷CD4-2基因c DNA序列全长为1520bp,包含62bp的5′UTR、525bp的3′UTR和933bp的ORF,编码310个氨基酸。CD4分子由信号肽、4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D1—D4)构成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CD4-2分子由信号肽、2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D1—D2)构成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分析显示红笛鲷CD4和CD4-2基因在健康鱼的胸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中肾、鳃、皮肤、脾、头肾和肠。红笛鲷头肾淋巴细胞体外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刺激12h后,CD4和CD4-2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哈维氏弧菌疫苗免疫24h后鳃、头肾、脾脏和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D4和CD4-2在抗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运用半薄切片、超薄切片和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研究中国对虾中肠结缔组织中的1种颗粒细胞,该细胞28~32μm大小,细胞核小,胞质颗粒呈多样性。亚甲基兰染色显示,细胞内颗粒具异染性,提示这些颗粒中含有肝素类成分;磷钨酸乙醇法染色显示,该细胞内有嗜铬颗粒并具有肥大细胞颗粒的染色性质;焦锑酸甲法显示,细胞中富含Ca^2 ;酚氧化酶孵育反应显示。酶活性出现在受病毒感染对虾肠壁结缔组织中的这种颗粒细胞中。研究表明:1.存在于中肠背侧结缔组织中的颗粒细胞,在分布位置、细胞形态和相关染色反应结果等方面不同于已往报道的血细胞,这是1种具有某些肥大细胞特征的结缔组织颗粒细胞;2.结缔组织颗粒细胞具有储存Ca^2 的功能;3.病毒感染,可使结缔组织颗粒细胞中的酚氧化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酚氧化酶,提示这种细胞参与对虾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8.
于1996年6月—1997年6月,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背鳍棘中毒腺的形态结构,研究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日本鬼背鳍的毒腺呈梭形,位于背鳍棘背外侧的两纵沟内,有结缔组织包绕。在毒腺内发现两种类型的细胞:Ⅰ型细胞的胞质为均质状,单核;Ⅱ型细胞胞质内充满颗粒,未见细胞核。两种毒腺细胞均呈多边棱柱体,呈辐射状排列。Ⅰ型细胞胞质电子密度中等,有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细胞内仅见少而散在分布的线粒体和线头状结构;Ⅱ型细胞颗粒为许多囊泡及电子密度不同的颗粒状物质。腺体内下方的组织内有一种小细胞,其胞质内含有溶酶体样结构,其内涵物与Ⅰ型细胞胞质类似。提示该毒腺的细胞不同于哺乳动物的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9.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外周血红细胞和血栓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红细胞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胞核居中,异染色质呈斑块状分布;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多核糖体、小囊泡、高尔基体和边缘带;可见核正处于分裂的细胞或双核细胞,以及凋亡红细胞。血栓细胞形态多样,细胞表面有的无突起,有的有短的突起或长的丝状伪足;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异染色质呈片状或网状分布;胞质中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微管,少量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致密颗粒和大液泡;由大量空泡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小管构成的表面相连小管系遍布于胞质中,成为血栓细胞的一个显著特征;偶见血栓细胞以其丝状伪足抱裹异物颗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消化系统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助力斑石鲷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发,作者采用形态解剖学和组织学切片技术对斑石鲷消化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斑石鲷的消化道共由6部分组成,从头至尾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小肠、直肠。斑石鲷的口咽腔内部空间大,颌齿内部彼此连接、外部愈合,呈现典型的鹦鹉喙状,咽齿呈扁平的圆盾状,于上下颌齿内侧上下对称分布,这样复合结构(喙状颌齿与圆盾状咽齿)使得斑石鲷能够轻易地碾碎甲壳动物的外壳,进而完成摄食。斑石鲷的食道短粗,黏膜层密布具纵褶,内部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能够协助斑石鲷吞咽食物。胃部呈典型的不对称V型,黏膜层下分布着密集的胃腺,幽门部拥有整个消化道最厚实的肌肉层,摄取的食物将在这里完成消化和分解。斑石鲷的小肠分为前肠、中肠、后肠3部分,管径大小逐次递减,黏膜层上肠绒毛的密度和长度也遵同样的规律,从结构可以推断出斑石鲷肠道吸收功能主要集中于前中肠。直肠管径与小肠前肠段接近,长度很短仅为小肠的1/7,相比小肠部分,肠绒毛更加稀疏,绒毛长度也更短,主要承担消化残留物的压缩排泄和水分与微量元素的重吸收,相对简单结构对应着相对简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组织切片研究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初孵仔鱼至60日龄幼鱼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1日龄仔鱼可以观察到头肾原基,包含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5日龄时,脾脏原基出现,其淋巴化开始于27日龄且发育速度较慢。13日龄时,大菱鲆仔鱼胸腺原基出现,且...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织切片研究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初孵仔鱼至60 日龄幼鱼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1 日龄仔鱼可以观察到头肾原基, 包含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5 日龄时, 脾脏原基出现, 其淋巴化开始于27 日龄且发育速度较慢。13 日龄时, 大菱鲆仔鱼胸腺原基出现, 且发育速度较快, 分为外区和内区。在大菱鲆早期发育过程中, 胸腺和头肾之间出现细胞迁移现象。免疫器官淋巴化的顺序是胸腺、头肾和脾脏。在免疫器官发育后期, 脾脏和头肾中均发现了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s), 脾脏中较丰富, 但在胸腺中尚未发现。在大菱鲆仔鱼早期发育阶段, 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善,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起着重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3.
A hist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study was perform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d kidney, thymus, and spleen in Pseudosciaena crocea aging in range from just hatching to the 60th day after hatching (DAH). Head kidney was first present on the 3rd DAH. Primordial haemopoietic stem cells were first observed in the head kidney which rapidly differentiate into different cellular types. Progenitor spleen was present on the 4th DAH, located close to the gut, which soon became rich in blood capillaries, red blood cells and thrombocytes. The thymus was obvious on the 4th DAH, and was located on either side of the upper corner of the opercular cavity, closely under the membrance of the opercuhr cavity. The thymus was the last lymphoid organ to appear but showed a quick development. This organ seemed to originate from haemopoietic stem cells migrating from the head region of the kidney. The thymus consisted of outer thymocytic and inner epithelioid zones. There was no obvious demarcation between them, but both zones were visible. Small lymphocytes appeared, or lymphoid organs become lymphoid, in the sequence thymus, head kidney and spleen. Only a small number of lymphocytes appeared in the later stages. Non-specific system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ocompetence mechanisms of P. crocea during its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初孵仔鱼至60日龄幼鱼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结果表明,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很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4日龄仔鱼出现脾脏原基和胸腺原基.脾脏靠近内脏,含大量窦状隙,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细胞与血小板.胸腺是最迟出现的淋巴器官,但发育较快.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分为外区和内区,二者虽没有明显界限,但容易区分.免疫器官出现小淋巴细胞顺序是胸腺、头肾和脾脏;淋巴组织的发育相对滞后.在大黄鱼仔鱼早期发育阶段,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皱瘤海鞘胃肠道中3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5-羟色胺、神经肽Y和胃泌素3种抗血清对皱瘤海 鞘(Styela plicata)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皱瘤海鞘的胃、前 肠、中肠和后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5-羟色胺、神经肽Y和胃泌素3种免疫活性内分 泌细胞,且细胞在胃部的分布密度最高,后沿肠道逐渐递减,至后肠密度最低.胃肠道 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可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类型.开放型细胞多为长柱形或圆 锥形,具有长短不一的胞质突起;封闭型细胞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本文结合内分泌 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特点对其在皱瘤海鞘胃肠道中的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牙鲆外周血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牙鲆外周血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 。光镜观察显示,牙鲆外周血中包括六种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 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体积最小,单核细 胞的体积最大;在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数量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最少;此外,还可见到 正在分裂的血栓细胞,说明血栓细胞可在外周血液中经直接分裂产生。电镜研究结果表明, 牙鲆红细胞的细胞质均匀,有少量线粒体和囊泡以及大量的极细颗粒;淋巴细胞核大且中位 、胞质中含较多的游离核糖体,胞体具有短伪足;单核细胞的核偏位且形态不规则,胞质中 有内吞泡和较多的细胞器;颗粒白细胞可根据颗粒的不同形态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同时,对牙鲆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StudyonthecarbonfluxintheSouthChinaSea¥HanWuying;LinHongyingandCaiYanya(ReceivedMarch5,1995;acceptedOctober4,1995)Abstract:Ac...  相似文献   

18.
对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Sebastes schlegeli)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盐度为5的低盐胁迫30d后,鳃氯细胞顶端小窝较浅,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较松散,线粒体数量少且不发达,而经盐度为40的高盐胁迫后,鳃氯细胞的顶端小窝较深,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发达且分布密集,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细胞的泌氯功能和细胞代谢水平明显提高。水体盐度变化使实验鱼头肾中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粒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同时水体盐度变化对许氏平脾脏中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