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油气有机成因说的发展日趋成熟,而油气无机成因说则几经挫折。随着地质勘探的不断深入和资料的不断积累,认为虽然有机成因油气资源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也不能排除存在着无机成因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类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沉积物中天然气的4种成因类型,我们把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类型划分为2类: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在对这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类型与大地构造位置有关,其中主要为有机成因类型,无机成因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较少,主要分布在仍处于拉张状态下的弧后海盆,例如冲绳海槽盆地。  相似文献   

3.
沉积盆地内形成的自生矿物,如黄铁矿、海绿石、菱铁矿等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它们的形态、成分、结构及构造,对于了解成岩作用早期的环境及变化,具有指相意义。在现代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比较早,研究的中心问题,集中于成因上。已有细菌化石说、胶体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近  相似文献   

4.
江苏黄桥二氧化碳气田及其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的黄桥气田的气体组分特征、气藏的储集和保存特征和各深浅层气藏局部构造特征分析,推断有机和无机气体的成因来源,建立无机气和混合气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乌丽冻土区水合物试验孔未钻获天然气水合物的原因,对该区第一口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孔的岩心样品和周边露头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Ⅲ型,有机质已过成熟,有利于烃类气体的生成;然而,试验孔岩心顶空气测试结果却显示,天然气组分中98%为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13 C-CO2,-4‰~-6‰)。结合区域地质、温压场条件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以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为主,有机成因的烃类气体为辅。但是,研究区构造活动强烈且一直持续至今、深大断裂发育等因素却不利于天然气(包括无机和有机)及其水合物的保存,这可能是试验孔未钻获水合物的主要原因。另外,二氧化碳特殊的升华现象以及取样技术的不完善则可能是试验孔未钻获水合物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还在不久之前,一般都认为古老的大陆结晶地核不含石油。这个观点支持了石油的生物成因说,因为为了生成石油,必须要有生物质,而后者在35~25亿年前结晶地核形成时还不存在于地球上。但后来在“晶体复合物”生物潜居区发现了不大的碳氢化合物堆积,这一发现更加证实了最初由门德列耶夫提出的石油非生物成因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的最新一期公报中刊出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众人的极大关注。作者悉尼大学的R.Buick,西澳大利亚大学的B.Rasmussen和B.Krapeg提供了资料,说在澳大利亚结晶地盾皮尔巴拉克拉通的太…  相似文献   

7.
凡比重大于海水而又不易溶解的固体物质,都有可能沉入海底而形成无机和有机碎屑的沉积物。亿万年以来,这些沉积物覆盖在海底,厚度高达数百米至数千米。海底沉积物包括无机沉积物和有机沉积物两大类,前者是指生物遗骸含量低于30%,称为红粘土;后者是指生物遗骸含量高于30%,称为软粘泥。红粘土覆盖住大洋面积的38%,绝对面积为1.02亿平方公里、占第二位,以太平洋分布最广。红粘土的成分主要是硅(约占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4月(春季)对惠州考洲洋海域开展的两个航次水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考洲洋海域表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和石油类(OIL)等典型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季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分别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考洲洋湾顶海域和盐洲岛东南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无机氮在整个考洲洋无明显区域分布差异,无机磷含量呈现考洲洋内湾到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春季化学需氧量、无机磷均在考洲洋湾顶出现高值区域,无机氮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溶解氧和石油类无明显变化。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考洲洋海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平均含量均比春季高;无机氮、无机磷则相反,平均含量秋季低于春季。同时,文章还分别利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方法对海水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可充分考虑多种水质因子,更适合对考洲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工程海域环境现状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测资料采用《中国近海水质评价方法》对工程海域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工程海域水体主要污染为有机污染和石油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铅、海域为三类海水。靠近采油平台、油井组的站位水质差,远离平台、井组水质较好,说明海上石油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工程海域内的底质尚未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0.
山东北部近海岸10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台海洋管区近1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别采用综合评价两种方法对山东北部近岸海域及上个分海区(莱州湾、龙因台、威海)的水质环境2质量进行证人。评价结果表明,证人海域的主要污染为有机污染和石油;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石油、活性磷。四个分海区中,莱州湾污染最重,威海近岸海域污染最轻。后5年与前5年相比,有机污染有所加重,石油河南省是到一定遏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四片藻 (Tetraselmissp.)利用无机碳、氮源生长的情况 ,结果表明 ,四片藻以利用乙酸盐和脲生长最好 ,其最佳浓度分别为 1 .2g·L- 1 和 0 .6g·L- 1 。以总脂和脂肪酸组成为例 ,比较了基本培养基、有机碳、氮源培养基和无机碳、氮源培养基对四片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光培养条件下 ,上述各培养基对四片藻生长的影响差别很大 ,培养 7d ,有机和无机碳、氮源培养基中的细胞浓度分别为基本培养基中细胞浓度的 3.2倍和 2 .4倍 ;总脂含量以添加有机或无机碳、氮源培养基的较高 ,分别占细胞干重的 9.7%和 1 0 .3 % ;上述各培养基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沉积物中无机碳的结合强度,运用连续浸取的方法将沉积物中的无机碳分成5种不同的形态:NaCl相、氨水相、NaOH相、盐酸羟胺相、HCl相。并以渤海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为例,探讨了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辽东湾不同层次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比较明显:氨水相>盐酸羟胺相≈盐酸相>NaOH相>NaCl相。氨水相、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占沉积物中总无机碳的绝大部分,大于80%;NaCl相和NaOH相无机碳只占总无机碳的一小部分。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受沉积环境如pH、Eh、Es、含水率、Fe3 /Fe2 、有机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NaCl相无机碳受pH、Eh影响较大;氨水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Fe3 /Fe2 、pH、Eh控制;NaOH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Eh和pH控制;盐酸羟胺相无机碳主要受含水率、Eh、有机碳的影响;HCl相无机碳的控制因素和盐酸羟胺相的相似,但它受pH和Eh的影响更显著。虽然有机碳和各个形态的无机碳都呈负相关关系,但它对每一形态的影响都不相同,其作用受其它环境因素的制约。环境的氧化能力越强,pH值越小,越不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有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环境的还原能力越强,pH值越大,越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不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辽东湾沉积物的弱氧化-还原环境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口秋茄和白骨壤的渗透调节剂及其贡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4年和1995年,在福建省九龙江口龙海市海岸采集秋茄和白骨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而定法和比色法分析了其叶片组织中无机和有机渗透调节剂的含量及其贡献。结果表明,秋茄和白骨壤的无机渗透调节剂在总渗透调节中的贡献分别为87.8%和87.4%,有机渗透调节剂的贡献仅分别为12.2%和12.6%。在无机渗透调节剂中,Na 和Cl-占主导地位,其次为K ,而Ca2 、Mg2 和NO3-的贡献很小。在有机渗透调节剂中,可溶性糖占主导地位,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的贡献较小。另外,秋茄和白骨壤根据分析的无机和有机渗透调节剂浓度计算出的渗透调节能力均小于实测值,说明存在其它一些未知的渗透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水体悬浮物对溶解在水中的油及乳化油有吸附作用,这种作用会叠加在颗粒物上,对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产生影响,而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水色遥感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建立遥感反演石油类污染浓度半分析模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2008年5月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境内双台子河和绕阳河现场测定的水样,对水体组分进行浓度分析,并分别利用分光光度计及后向散射系数测量仪测定水色三要素的吸收系数和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根据获取的数据,对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特性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1)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模型;(2)石油类污染水体和非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与无机悬浮物浓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建立的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模型中,幂函数指数平均值为0.87;(2)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对后向散射系数起主要作用的是无机悬浮物浓度,其次是石油类物质浓度,而有机悬浮物浓度几乎没有影响;(3)对于无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与无机悬浮物浓度为对数关系模型,而与有石油类污染水体更接近线性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东沙群岛东北部海洋IV号地区GC16站重力柱状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氮,以及自生碳酸盐岩矿物的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甲烷流体活动区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sulfate methane transition zone)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界面,该带内沉积物中有机碳、氮与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明显。GC16站SMTZ上界面以下的沉积物中有机碳、氮同位素组成分别比其上的沉积物负偏1.4‰PDB和0.93‰,反映该带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与氨氧化作用发育。无机碳同位素组成表明SMTZ界面之下沉积物中的自生碳酸盐岩矿物为以微生物为媒介的甲烷驱动成因,地质历史时期(至柱状沉积物底部沉积时期)曾发生过2次较强烈的CH4流体活动;目前该区甲烷流体活动较弱,甲烷流体影响深度与SMTZ上界面一致,未能到达海底。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东沙群岛东北部海洋Ⅳ号地区GC16站重力柱状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氮,以及自生碳酸盐岩矿物的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甲烷流体活动区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sulfate methane transition zone)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界面,该带内沉积物中有机碳、氮与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明显。GC16站SMTZ上界面以下的沉积物中有机碳、氮同位素组成分别比其上的沉积物负偏1.4‰PDB和0.93‰,反映该带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与氨氧化作用发育。无机碳同位素组成表明SMTZ界面之下沉积物中的自生碳酸盐岩矿物为以微生物为媒介的甲烷驱动成因,地质历史时期(至柱状沉积物底部沉积时期)曾发生过2次较强烈的CH4流体活动;目前该区甲烷流体活动较弱,甲烷流体影响深度与SMTZ上界面一致,未能到达海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大亚湾沉积物中N和P的地球化学形态(包括形态总量、有机态、无机态及其细分态)的分析方法,并对7个测站沉积物中该两元素的各种形态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和P的总量、有机态和无机态都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分布规律;N和P的主要地球化学形态分别是有机态和无机态,分别占各自总态的80%和60%左右,有机态中的N/P比值非常接近于浮游生物体中该两元素组成典型比值16;N和P的各种形态含量与其相关的结合成分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评价大连湾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以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及COD四项四子构造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四项因子的权重,其权重排序表明无机氮,无机磷在该湾污染因子中占有较大权重,应依据海域功能区划及环境治理目标,控制该湾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逐步降低海水无机氮,无机磷及石油类等污染物的浓度,使海域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甲烷是最丰富的天然气,主要通过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微生物成因)和对有机物的热分解(生热成因)而形成。虽然对地球深处地幔甲烷的生成仍有争论,但根据从贫沉积物的洋中脊流出的高温流体、具陆地超铁镁岩区域的渗流、前寒武纪地盾的流体以及地幔和火成岩的流体包裹体的报道提出了地壳中甲烷的无机(非生物成因)成因说。几种地球化学指示剂已用来区分不同成因的甲烷,主要是微生物成因和热生成甲烷。应用于测年的主要标准包括CH4/(C2H6 C3H8)比值和甲烷的碳(C)和氢(H)同位素成分。然而,极少有什么指示剂或者标…  相似文献   

20.
洞头近海养殖水域沉积物碳含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近海养殖活动在碳埋藏中的作用,对洞头近海3个不同养殖年份(2、10、30a)的紫菜养殖区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水溶性有机碳(WSOC)及水溶性无机碳(WSIC)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近岸养殖区沉积物TOC、WSOC含量高于远岸.沉积物柱样中TOC含量在上层0~20 cm最高,而WSOC含量在下层40~60 cm最高.不同养殖年份的养殖区沉积物WSOC含量有显著差异,最高值出现在养殖30a的水域.近海养殖水域沉积物碳库中TIC含量高于TOC含量,TIC含量占总碳(TC)含量的58%,远岸TIC含量高于近岸.沉积物水溶性碳库以有机碳形式为主,WSOC含量占总水溶性碳库的73%.研究表明,洞头近海紫菜养殖区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有一定差异,无机碳特别是深层无机碳对近海沉积物中碳的长期固定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