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许昆灿研究员主持的“赤潮快速评价与厦门海洋赤潮预警预报模式研究” ,经过二年多的努力 ,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该研究根据赤潮预警的要求 ,从众多赤潮响应因子中 ,研究出一种可客观反映赤潮生物量的赤潮评价模式。该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运用系统论观点、统计学原理和海洋生态学理论 ,使评价简便、快速 ,且有望实现现场评价 ,因而可为赤潮预警预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模式的研究成功尚可大大提高赤潮监测效率。该研究根据对赤潮发生机制的深刻认识和对自 1 986年以来厦门海域赤潮监测资料和有关历史资料的系…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鲅鱼圈赤潮与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赤潮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变化过程,赤潮藻的快速增殖不仅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适宜的物理环境条件亦是不可或缺的,是诸如水文、气象、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辽东湾为我国北方海域赤潮最频繁海域。本文就1998年~2003年5月间发生在辽东湾的赤潮过程,从天气形势、水文气象环境动力因子的角度对赤潮的暴发进行分析研究与统计,得出了赤潮暴发的相似天气形势及水文气象环境动力因子的变化规律,试图探索其预报的可能性。并就2001年北海分局在鲅鱼圈监测到的赤潮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等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正交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潮发生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试图寻找影响赤潮的主导因子与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吴玉芳 《海洋预报》2012,29(2):39-44
利用厦门海域2005—2008年海洋水质自动连续监测仪器的多年全天24 h连续监测所获取的海水各项因子的有关数据,对其进行24 h滑动平均处理后,再进一步筛选整理形成统计所需样本,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28 h预报方程,试图能对和赤潮产生有紧密关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做出短期预报,并尝试将预报结果应用于灾害性赤潮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4.
赤潮的爆发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温度、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条件,海况、潮汐、海流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都是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或诱导因素。当前由于海洋生态领域的数值预报仍不成熟,国内的赤潮预测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和统计方法为主,如气象条件预报法、水文条件预报法、化学条件预报法、生物条件预报法、卫星遥感预报法或是综合预报法等。本文根据2001年~2005年《沿海海洋赤潮专报》中广东省阳江到汕尾沿海(112°~116°E)即珠江口地区发生赤潮的记录,使用NCEP再分析数据,从气象条件诱发赤潮的角度分析得出最易引发珠江口赤潮的5种天气形势,并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其中两种天气形势的典型场,对预测珠江口沿海的赤潮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2001—2012年我国沿海赤潮相关资料为依据,对福建沿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月第6候—7月第1候是福建沿海赤潮暴发的最盛期,赤潮高发海域为闽东北沿海和厦门近海,大面积赤潮主要发生在三沙湾、厦门和平潭海域。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诱发赤潮的角度出发,基于典型天气形势场相似法构建了福建沿海5—6月赤潮定量化预报模型。敏感性试验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赤潮大面预报中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预报检验准确率达55.8%,可以在赤潮业务预报中予以应用。此外,对模型生成的4种最易诱发福建沿海赤潮的天气类型:西南季风扰动型、高压脊控制型、东亚低槽扰动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型分别做了个例分析,以期为赤潮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赤潮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渤海湾赤潮观测数据(2003年5月~9月),对藻类浓度与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选择出影响藻类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然后对主要环境因子作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用于赤潮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的赤潮高光谱遥感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严重的海洋灾害,有效监测赤潮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光谱遥感具有光谱分辨率高、图谱合一等优势,适合于海洋赤潮监测。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的前沿,为高光谱遥感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兼具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特点,通过构建DBN模型,将DBN应用于赤潮灾害遥感监测中,应用渤海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赤潮分类,以达到提取高光谱图像中赤潮水体范围的目的。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对比经典的SVM监督分类方法与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发现DBN模型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赤潮遥感提取精度提高了3%~11%。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对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的动态监测,科学支撑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文章基于海洋一号D卫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数据,选取北部湾、茂名近岸和陵水湾为研究区域,分析2021年2月发生的4例赤潮事件的遥感影像、叶绿素a浓度和赤潮指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遥感影像可清晰呈现赤潮分布状况,叶绿素a浓度和赤潮指数的异常值范围与遥感影像一致,赤潮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和赤潮指数整体高于非赤潮水体。  相似文献   

9.
赤潮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赤潮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引发的生态异常现象,具有突发性及非线性等特点。对其进行预测预报一直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探讨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进行赤潮预测的方法,简要介绍了BP和RBF算法的基本原理,用2种算法对不同海域赤潮生物与环境因子之间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学习训练和预测检验,并与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和预测方面优于传统的统计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模拟预测能力及实用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洋气象历史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等,利用LSTM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开展在有监督学习情况下的海面风场短时预报应用研究。以中国近海5个代表站为研究区域,通过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和ERA-Interim 6 h再分析数据构建数据集。选取21个变量作为预报因子,分别构建两个LSTM深度神经网络框架(OBS_LSTM和ALL_LSTM)。经与2017年WRF模式6 h预报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构建的两个LSTM风速预报模型可以大幅降低风速预报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41.3%和38.8%,MAE平均降低了43.0%和40.0%;风速误差统计和极端大风分析发现,LSTM模型能够抓住地形、短时大风和台风等敏感信息,对于大风过程预报结果明显优于WRF模式;两种LSTM模型对比发现,ALL_LSTM模型风速预报误差最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OBS_LSTM模型应用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翠娅  黄美珍  杜琦 《台湾海峡》2010,29(3):434-441
福建沿岸海域是中国的赤潮多发海区之一.据统计,1962~2008年间,福建沿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80起以上,潜在的赤潮生物有124种,已经引发过赤潮的种类有27种.本文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spp.)、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裸甲藻(Gymnodinium spp.)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等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评述了福建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的特点.福建沿岸海域引发赤潮频率最高的赤潮生物是夜光藻,米氏凯伦藻造成的水产养殖损失最大.其赤潮多发季节在春夏季的4~7月.其赤潮多发区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宁德沿岸海域(以四礵列岛为中心)、厦门西港海域和平潭沿岸海域.对福建沿岸海域几种主要赤潮生物的研究表明,赤潮的发生与水温、盐度、气象、水动力、营养盐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赤潮的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由海水营养化所引起的赤潮化害已愈来愈引起民了全球的关注,文章首先介绍了赤潮的发展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沿海养殖业及旅游资源乃于人类生命安全的巨大危害,着重阐述了赤潮的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文章就赤潮可靠预报的定性判断原则,预报的科学依据及试验模式作一一介绍,并综合了国内外常用的赤潮治理方法,提出了防治赤潮灾害研究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害赤潮数值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详细介绍了有害赤潮数值分析的各种方法,包括多元统计分析和赤潮生态数学模型,综述了多种方法在分析撮有害赤潮发生主要诱因及判别赤潮发生与否中的应用,评述了最按展起来的赤潮生态模型,总结了各种数值方法反映的赤潮不同侧面,并对不同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刚  张曼祺  李佳  章悦  郭凯  滕达 《台湾海峡》2014,(3):440-446
从仪器到外业数据采集再到内业数据处理,较全面的阐述了航空高光谱赤潮监测的工作流程,并着重讨论了航空高光谱赤潮信息提取这一关键技术.采用专门针对小样本高维度的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方法,以2013年7月4日浙江舟山东福山赤潮高光谱数据为例,通过采集7个点位的赤潮海水和正常海水波谱曲线,研究分析赤潮海水的差异性特征,开展赤潮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并对相同样本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准确性和优越性.航空高光谱赤潮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可为航空赤潮业务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海州湾海域赤潮灾害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6年海州湾海域共发生有记录的赤潮7起,涉及海域面积近2000 km2,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本文根据近年来海州湾赤潮发生的情况和相关资料,阐述了海州湾赤潮的发生及其影响、赤潮主要藻种,从物理、化学、气候、生物等因素上分析和讨论了海州湾赤潮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加强赤潮的研究工作;(2)控制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防止海水富营养化;(3)加强赤潮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船舶走航监测, 海洋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取目标海域长期、连续监测数据, 能更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了厘清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动态, 本文以2017年6月南麂附近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为例, 分析海洋水质浮标获取的连续监测数据, 探讨米氏凯伦藻赤潮过程叶绿素a和水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赤潮期间, 水温为22.8~26.0℃、盐度为28.8‰~31.8‰、气温为20.4~27.3℃, 该温盐范围均适宜米氏凯伦藻的细胞生长; 较高的光照强度能够支持较高的藻类细胞密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溶解氧(DO)及其饱和度(DO%)、pH、水温、气温等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盐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向岸风生海流有利于藻种向近岸较高营养区域汇集, 为赤潮的爆发创造有利条件。赤潮过程中, 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饱和度、pH发生了协同变化, 据此特征可以开展赤潮短期预警。  相似文献   

17.
应用MODIS影像监测海州湾无机氮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勇  张鹰  刘吉堂  张东 《海洋科学》2008,32(9):76-81
利用连云港海州湾2004年至2006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时间上完全同步的空间分辨率为500m的MODIS Terra 1B数据,对反射率的单波段因子和波段组合因子与可溶无机氮(DIN)质量浓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从总体上看,单波段因子与DIN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较低,但在含氮基团倍频和合频吸收带附近的波段(波段2、7)反射率与DIN质量浓度呈负相关,显示了含氮基团对水体光谱特征的影响;在波段组合因子中,因子F11(3.4)和F13(3.4)与DIN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用这两个因子建立DIN质量浓度的回归模型,R^2都达到0.7以上,相对精度达70%左右,最终选择因子F11(3.4)的线性模型反演该海域的DIN质量浓度,其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8.
赤潮的危害和预测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朝贤 《海岸工程》2000,19(2):86-89
近岸水域有机物污染,引起海水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频发,不仅给渔业生产、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破坏了海洋环境,危及人类的健康。对赤潮的观测和监测是开展赤潮预测预报的基础,应加强对时有发生赤潮潜在海区的经常性观测和监测,卫星遥感监测赤潮是目前所采用的一种先进技术。对赤潮的预测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根据观测结果发布长、中、短期预报应加强对赤潮的防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避免或减少赤潮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