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口湾位于山东半岛北部,莱州湾东北隅,为莱州湾的一个附属海湾.海湾湾口朝向西南,湾廓近似半圆形,属半封闭海湾.龙口验潮站位于湾顶(图1),水深7m.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在ENVI和Arc 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山东半岛东部近20a来的养殖水面面积及质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养殖水面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共增加425.06 km~2.其中养殖池面积在1995~2015年增加了83.41 km~2,增加的面积主要集中在丁字河口、郝庆口、五垒岛湾、太平湾.在2005~2015年近10 a间养殖池面积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共减少40.43 km~2,主要集中在五垒岛湾、太平湾.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在近20a来面积以增加为主,共增加了382.08 km~2,主要集中在套子湾-芝罘湾-金山湾-郝庆口沿海海域,以及乳山口-五垒岛湾-靖海湾等海域.(2)养殖池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海鲜市场的大量需求导致1995~2005年养殖池面积迅速增加,由于环境保护以及旅游经济的需要,导致2005~2015年养殖池面积下降;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面积的持续增加主要受海鲜市场需求及政府政策激励的结果.(3)近20a间,养殖池质心变化不大,共向西南方向偏移9.03 km;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质心变化较大,共向西南方向偏移了15.24 km,由原来的荣成市偏移到了文登市,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质心的偏移主要受乳山口、五垒岛湾、靖海湾海域的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的养殖力度加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养殖池是海水养殖业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时空变化对判断该区域海水养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9—2019年共44景Landsat影像,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养殖池的矢量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均中心及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近30年来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9年,(1)养殖池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共增加450.15 km~2;(2)养殖池平均中心从渤海湾附近逐渐沿莱州湾至辽东湾一线向东北方向偏移;(3)养殖池分布的向心性越来越明显,其分布区域逐渐由陆向海推进;(4)养殖池空间变化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莱州湾、渤海湾以及辽东湾。  相似文献   

4.
赖志坤 《海洋科学》2012,36(8):75-78
应用海岸线变化定量分析原理,综合分析了近50年来泉州湾海岸线变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古浮澳岸段的海岸线变化速率.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泉州湾海岸线长度以0.94km/a的速率减小,海域面积(含岛屿)以1.01 km2/a的速率减小;古浮澳岸段呈现南北淤进,中间侵淤交互的岸线变化趋势.通过了解泉州湾海岸线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获取海岸线变化速率数据,为泉州湾海域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渤海海岸带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强烈地区,土地利用是人-地作用的重要方式,并通过格局变化体现。文章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利用GIS软件平台,对环渤海海岸带及所属的38个县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省际和距海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1)地类面积在省(市)际间分布不均衡,其中林地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草地集中分布在山东省,河北省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天津市水域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比重大,耕地在三省一市分布较均衡,且为区域基质地类;(2)地类面积按照距离海岸线由近到远的次序,分布有差异。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距海岸线15 km区域内,林地占比随离海岸线距离增加逐渐提高,未利用地和水域占比逐渐降低,其他地类无明显变化;(3)从地类转移情况看,在2000—2010年期间,地类呈现由草地—耕地—建设用地的转移路径;其中在15 km范围内,水域和耕地成为建设用地的主要转入源;在其他范围转入源以耕地为主;(4)从空间热点上看,渤海湾的天津地区是建设用地增加热点地区,而莱州湾西部是耕地增加热点地区;(5)环渤海海岸线不断向海洋延伸,其中渤海湾延伸最大,其次为莱州湾东南部和辽东湾的东岸。  相似文献   

6.
海岸线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潮间带的滩涂资源量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并矢量化了山东省威海地区1988、1994、1999、2007、2014年和2017年6个时期的海岸线,对其30 a来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威海市海岸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岸线类型长度所占比例的改变;在总长度上,威海市海岸线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30 a间增加了74. 7 km,增长速率为2. 49 km/a;在岸线类型方面,该地区以人工岸线为主,其中养殖围堤的比重最大,占岸线总长度的39. 4%。研究认为,威海市海岸线的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引起海岸带多种资源和生态过程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沿海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莱州湾自然概况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面积约8 000km2,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10。海岸线长400km,有黄河、小清河、潍河等10余条河流注入。濒湾地级市有东营、潍坊、烟台3个及所辖的9个县市区;由注入河流辐射到的有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德州、滨州、泰安、聊城、东营9市及所辖的34个县市区。总辐射面积达4.8万km2,总人口2 600万人(见图1)。1. 地质地貌莱州湾呈弧形被东营、潍坊、烟台3市所环抱,为水交换能力较差的半封闭型海湾。其水深多在15m内,底质以泥沙为主。地势属凹陷型,由沿岸向深海缓延倾斜,形成了幅员广阔而平坦的潮间带和潮上带…  相似文献   

8.
一、盐城沿海概况 盐城海域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全市海岸线长582km,是江苏省海岸线长的60%,滩涂及其辐射沙洲面积46.8hm^2,占江苏省滩涂面积的70%,盐城市境内的海岸均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型海岸,潮间带海滩较窄,一般宽0.5-1km;射阳河口以南为堆积型海岸,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km,目前该岸段仍处于淤长趋势,平均速率新洋港至王港一带约50m/a左右,港附近约100m/a左右,盐城管辖的海域面积约1.7万km^2,其中内水面积约1.1万km^2。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和实地调研对日照北部滨海的湿地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17年日照北部地区湿地资源分布最多的依次为占38.5%的潮下带湿地、占34.2%的人工湿地和占26.7%的潮间带湿地;30a来湿地演变分两个阶段,前阶段湿地面积快速增加,后阶段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湿地演变前阶段主要是人类的滩涂开发活动,后阶段是人为改变人工湿地类型的人类活动与海滩侵蚀的大自然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政策引导,日照北部景观湿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美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6期卫星影像数据,提取出1981—2014年间不同时期台州湾大陆海岸线空间位置、长度及岸线属性等信息。通过Arcgis空间分析,以各时期岸线长度、岸线属性和陆域增长面积为数量指标对海岸线的时空变迁过程进行反演,并对台州湾大陆岸线变迁的特点和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台州湾大陆岸线变化显著,岸线长度增加17.5km,增幅约13.5%,受围垦工程"裁弯取直"效应影响,人工岸线在2000—2009年大幅减少,呈震荡增长趋势;自然岸线长度整体呈缓慢减少趋势,然而,由于大规模连岛围垦工程使得自然岸线在2009—2014年增长10.8km。由岸线变迁引起的陆域增长面积约177km2,海岸变迁的主要驱动力为台州湾海域大规模的围垦造陆工程。长期以来,以滩涂及近海优良自然条件为依托进行的围垦填海工程是台州湾岸线逐年向海推进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东部潮上带土地利用对海岸蚀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维浅水方程、波作用守恒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 建立了波浪-潮流-泥沙耦合数值模型, 分析了最近20 年来莱州湾东部潮上带土地利用对海岸蚀退的影响。结果显示, 潮上带土地利用改变 了风暴潮时的水动力边界条件, 显著增大了岸线附近的水流流速。随着潮上带养殖设施覆盖比例的 提高, 从平面分布看, 岸线附近侵蚀显著加重, 侵蚀条带平行岸线并向下游延伸、向海侧拓展; 从剖 面分布看, 岸线两侧侵蚀深度显著增大、范围明显扩展, 水下岸坡的闭合水深加大, 闭合点外移; 从 动力条件变化看, 岸线附近水流流速最大。分析表明, 最近20 年来大规模的潮上带土地利用是莱州 湾东部海岸蚀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沿海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IPCC第五次评价中RCP8.5情景的渤海、黄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数据和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数据,估算各港区自2019年到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数据,获得以下研究结果:滨州港为0.956 m,东营港为0.794 m,潍坊港为0.47 m,龙口港为0.308 m,日照港为0.181 m,蓬莱港为0.143 m,烟台西港、烟台芝罘湾港区、威海港和青岛港均为0.14 m。结果表明,(1)相对海平面上升增大了港口航道的最大通行能力,其中,东营港、潍坊港、龙口港和滨州港最大通行能力绝对增加量大,分别为3.97×104t、3.5×104t、1.54×104t和1.54×104t;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和龙口港相对增加量大,分别为51.21%、39.7%、35%和10.27%。(2)相对海平面上升使碎波线更接近防波堤,其中,滨州港、东营港和潍坊港,碎波线向防波堤移动距离大,分别为2 867 m、1 588 m和940 m。(3)相对海平面上升增大防波堤越浪量,其中,滨州港防波堤、东营港北防波堤和潍坊港中港区防波堤越浪量增长率高,分别为34.32%、34.17%和32.88%。(4)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和龙口港应适时增大进、出港口轮船的最大吨位,以充分利用增大的最大通行能力的条件;滨州港、东营港和潍坊港应适时抛石或安装扭王字块来加固防波堤,以应对碎波线不断接近,激浪流冲击增强的不利影响,防止防波堤遭受破坏;滨州港应增高防波堤胸墙1 m以上,东营港北防波堤和潍坊港中港区防波堤应增加防波堤胸墙,高度分别在0.8 m以上和0.5 m以上,以防止越浪量增大对港池环境的干扰。研究结果和结论可为未来山东省沿海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赤潮、绿潮、褐潮、水母暴发和泥螺入侵等生态灾害已成为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科学管理和防治山东近岸海域生态灾害,文章汇总1999-2018年山东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赤潮是山东近岸海域最主要的生态灾害,研究期内共发生赤潮69起,累计面积为7 141 km2,发生海域主要集中在滨州-东营近岸、潍坊小清河口、莱州近岸、长岛近岸、烟台四十里湾、青岛胶州湾、威海乳山近岸和日照近岸,以夜光藻为主;自2007年以来,绿潮在我国南黄海海域每年均有发生,持续时间70余天,此外烟台套子湾、四十里湾和蓬莱近岸以及潍坊近岸等海域也相继发生绿潮,主要种类包括缘管浒苔、石莼、管浒苔和束生刚毛藻;褐潮是由抑食金球藻引起的生态灾害,山东近岸海域仅2011年和2012年有褐潮发生;水母暴发种主要包括海月水母、沙海蜇和白色霞水母,其中海月水母是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种群数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和暴发频率最高的种类;泥螺入侵是由于2001年的人为引种而导致的生物入侵灾害,近年来泥螺数量大幅减少,目前仅在滨州、东营和潍坊局部潮间带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4.
Coastal wetlands are located in the ecoton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nd surface and sea,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extensively interfere with these wetlands through the reclamation of large tidal wetland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hai Rim coastal area over the past 40 years using the 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the fractal dimension,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the land-use transfer trajectory,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dditionally, we quantified and monitored the evolution of reclamation 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lamation and coastal wetlands based on 99 Landsat-2, -5, and -8 images (at 60 m and 30 m spatial resolution) over the period 1980–2019.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coastline of the Bohai Rim increased by 1 631.2 km from 1980 to 2019 with a zigzag variation. The artificial coastline increased by 2 946.1 km, whereas the natural coastline decreased by 90%. (2) The area of man-made wetlands increased by 3 736.9 km2, 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by 1 008.4 km2, and the natural wetland area decreased by 66%. The decrease of tidal flats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the decrease of natural wetland area (takes account for 91.1%). Coastal areas are affected by intense human disturbance, which was taken place across a large area of tidal flats and caused the landscape to fragment and be more heterogeneous. The coastal zon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were primari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rn Laizhou Bay,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Bohai Bay, the northern Liaodong Bay, and the Pulandian Bay. The solidified shorelines and increase in sea level have resulted in intertidal wetlands decreasing and impaired wetland ecology. (3)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reclama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coastal wetlands. Both land reclamation and the reduction in coastal wetland area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size, fishery output value, and urbanization rate. In summary,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aquaculture ponds and salt pan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the primary forces that influence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coastal region. This study is beneficial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restoring wetland ecology and managing future reclamation activities in other coastal zone-related areas.  相似文献   

15.
李成治 《海洋科学》1989,13(2):17-23
本文采用光学图象增强方法和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对菜州湾34幅卫片进行了图象处理及地学解译,结合地面资料,完成了有关图件36幅,包括:菜州湾海岸带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菜州湾潮间带地貌分带及全新世海侵范围;黄河入海泥砂的扩散范围及强度分布;菜州湾岸线动态变化、岸滩稳定性等。遥感图象处理方法应用于海岸带地貌动态分析研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江苏小庙洪牡蛎礁的地貌-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卫星影象和野外实地勘察资料对江苏小庙洪牡蛎礁的地貌-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牡蛎礁发育在强潮淤泥质潮坪上,造礁牡蛎主要是近江牡蛎和长牡蛎,表层的鲜活牡蛎为褶牡蛎。牡蛎礁区海水属盐度较高(27—30)的半成水,含沙量较大,为0.2—0.3g/L。活体牡蛎堆积体顶面高于周围潮间下带滩面1.0—1.5m。潮流较强,多在0.5—2.0m/s。海岸剖面可分为4个带,即礁后潮间带、潮沟、礁体生长带及礁前斜坡带。由于处于海岸侵蚀段,礁后潮坪缺失潮上带和大部分的潮间上带。礁后潮坪主要以粗粉砂为主,礁后潮沟冲淤变化较大,故礁体生长带时而为一沙洲,时而又与岸滩相连。礁体生长带分布在潮间下带,可看到独立的斑状礁体、带状礁体和大面积环状礁体群。环状礁的微地貌可以划分为礁塘(泻湖)、塘口和塘沟、塘口三角洲、礁墙和礁平台等。  相似文献   

17.
最近50年来莱州湾东部典型砂岸潮上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时期测量和成像的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使用野外调查、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最近50多年来莱州湾东部砂岸典型岸段(界河口—刁龙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近50多年来,莱州湾东部海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总趋势是风沙地、林地、耕地向养殖池及居民地转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该岸段潮上带风沙地大部分已为养殖池(塘、大棚)等所覆盖,在沿海防护林和海域之间新出现了一条平行于岸线、基本连续展布的水产养殖设施带,其外侧建有高出当地最高潮位的防浪堤。潮上带土地覆被的如此深刻变化,必然深刻地改变风暴潮作用时的水动力边界条件,导致风暴潮作用过程中沿水下岸坡—海滩—潮上带方向的能量分布发生调整,进一步会对海岸地貌及冲淤发生的范围、强度、性质和形式等带来变化。因此,大面积的潮上带土地利用可能是莱州湾东部砂岸,最近30年来海岸地貌冲淤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为今后深入研究并预测该段海岸地貌冲淤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构建基于多指标体系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作者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现状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在综合考虑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陆源压力、水质状态和生物响应3个方面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压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山东半岛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基本呈现由外海到近岸逐渐变差的态势,其中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海域主要集中在莱州湾西南部、烟台北部海域、威海的沿岸海域以及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1985?2018年间具有代表性的6期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综合利用面积法和基线法定量分析海州湾的岸线变迁,并进行岸线分类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30多年来海州湾岸线整体呈持续向海推进的态势,增长岸线比例总体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除了2005?2009年发生短暂的减小;1985?2018年,岸线长度增加了10.40 km,陆域面积增加了52.84 km2;海州湾岸线以人工岸线为主,且比重日渐增大,从1985年的47.90%到2018年的70.88%,前中期的沿海围垦养殖及后期的围海造陆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其终点变化速率为26.09 m/a,净海岸线变化为155.12 m,记录增加总横断面在各个时期均大于50%,岸线变迁最剧烈的区域为新沭河?高公岛段,陆域增长点在于赣榆新城、连云新城建设和连云港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