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海地堑梅察达(Masada)附近的史前地震变形ShmuelMarco和AmotzAgnon活动地区的古地震记录对于评价过去的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是很有价值的.一个理想的地震记录要有跨时久远的可靠、清晰和可测年代的地震指示.我们认为Lisan湖(古死海...  相似文献   

2.
莉萍  方芳 《海洋世界》2004,(6):12-14
死海虽然以“海”命名,但死海实际上是亚洲西部著名的内陆成水湖泊,旧称鲁特湖。死海位于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之间,东北距约旦首都安曼45千米,西距耶路撒冷24千米。死海呈长方形,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4.8至17.7千米,面积1050平  相似文献   

3.
死海是由沿死海转换断层离散走向滑移形成的地貌构造坳陷.厚度在7km以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海相、湖相、蒸发岩相和冲积/三角洲相沉积记录了死海盆地高的沉积堆积和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死海Lisan组的70~14 ka湖相沉积物中提取了古地震记录,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中约30个角砾层是由震级大于5.5级的地震产生的.如果在死海沉积物中能发现类似角砾层的年龄与历史地震匹配的话,这种解释是很有意义的,然而,Lisan组记录的中等强度的地震与强地震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并且它们的震中距也不好界定.本研究只是尝试分辨Lisan组古地震记录中的较强地震,以确定震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有问必答     
《海洋世界》2009,(12):74-74
死海中真的没有生物存在吗?答: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大型咸水湖,是世界最低洼处,因其温度高、蒸发强烈、盐度含量高,目前尚未在湖水中发现有水生植物和鱼类存活,“死海”因此得名。不过,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死海中仍存活着几种细菌和一种藻类,其中有一种叫作“盒状嗜盐细菌”的微生物,它具备防止盐分侵害的独特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著名大咸湖,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含盐度高,据称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那么死海真的就没有生物存在了吗?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但就在这种最咸的水中,仍有几种细菌和一种海藻生存其间。原来,死海中有一种叫做“盒状嗜盐细菌”的微生物,具备防止盐侵害的独特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死海是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成水湖,以超强的湖水浮力和神奇泥疗闻名于世。这个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观光的奇湖,现在只有50千米长了,而在40年前,它还有80千米长。15年前,湖边有一个小镇,如今,在死海边上已经找不到这个小镇了。它距死海已经有1千米路程,并且其间通上了火车道。1917年,一个英国探险家在岸边一个巨石齐水面处刻了标记;现在,这个标记在高高的石崖上,距水面15米。死海面积急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为大量取水。死海同约旦河相通,它的补给水源的90%由约旦河提供。但是,随着当地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游历死海     
相传在1900多年前,罗马帝国的军队来到死海附近,统帅狄杜要处决几名俘虏,他命令士兵将俘虏投进死海。奇怪的是,这几个俘虏均未沉入海底淹死,而是个个浮于水面之上……狄杜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从岸上看死海,海面平阔,  相似文献   

9.
1992年6月28日在洛杉矶以西150Km的莫哈维沙漠中发生了7.4级的强烈地震.在以后的10天中,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网在该区记录到5000次不同烈度的地震.该区以地震烈度高著称(平均每年约12000次),但如此高的地震活动性从19世纪初以来未见到过.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地震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谢志平  陈园田 《台湾海峡》1995,14(4):338-347
在我国辽阔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只有渤海发生过Ms≥7级地震。而面积狭小的台湾海峡却发生3次7-8级地震、34次5-6.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鹿世瑾 《台湾海峡》1996,15(1):86-93
本文以统计学方法,对福建近1030a(公元963~1992)M≥4.75级地震,作了时序与统计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M≥4.75级地震的频度关系为N=20.8374-2.786SM;(2)M≥4.75级地震空间分布不均,79%出现在25°N以南,并有三个密集带;(3)M≥4.75级地震有明.显的活跃期与平静期,震中迁移也有一定规律;(4)福建明显的春暖夏凉年之后5a内易发强震;(5)福建洪涝与强震具有年耦合性。  相似文献   

12.
李荣峰  叶振民 《台湾海峡》1996,15(4):331-336
本文从地震学和地震地质学角度出发,讨论海峡7.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活动性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海峡7.3级震前的背景空区及其震后演变过程,并采用各种方法对闽粤沿海地区进行了时空扫描分析,提取异常指标。预测该地区未来地震活动的趋势,对缩小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南中国海西沙海域地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西沙海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参数特征,将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上划分为A.B.C.D四个地震层序:层序A代表从海底到T^11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B代表从T^11反射界面到T2反界面的地层;层序C代表从T2反界面到53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D代表从T3反射层界面到Tg反射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1993年在勘探南海西部天然气大气区中.又获得了新的地质勘探成果.他们通过采集地震测线9300km,处理地震资料20000km,解释地震测线62000km,打6口天然气井等工作,重新落实了圈闭130多个,  相似文献   

15.
华南滨海断裂带及其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南滨海断裂带是一条经历多期次活动的强活动断裂带,它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也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形成和演化。台湾海峡的滨海断裂带是华南滨海断裂带的一部分,是影响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最大的一条强活动断裂带。简要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在地球物理剖面上的反映,以及它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根据台湾海峡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和深部构造应力分布特点,初步划分出该断裂带在未来100a内的6个潜在震源区,它们分别是A区(7~7.5级)、B区(5.25—6.5级)、C区(6.75—7级)、D区(5.5—6.5级)、E区(6.5~6.75级)和F区(5.5—6.5级)。  相似文献   

16.
死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和陆地上最低的地区(海平面以下405 m),它的水平面每年降低1 m,因为补给它的约旦河在干涸(用于保证居民用水和灌溉的河水太多)。从1960年起湖的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去保护它,再经过50年它就会消失。死海是旅游胜地:它以具有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挪威西部滨外斯托里格滑坡区长期不稳定的证据对挪威西部滨外斯托里格滑坡区进行浅层地震勘测显示,断崖北侧由地震层理清晰的半深海和远冰海沉积物构成,富含各种流体逸出结构,可能是天然气.有证据表明,原先所确认的最早的滑坡之前,也曾出现过滑坡.对斯托里格滑坡区...  相似文献   

18.
由地震活动性、地球形状、重力异常和异常的热流反映出在赤道附近的中印度洋盆地内,沉积物和基底的强烈变形,显示出在长波长和短波长两方面的板内挤压岸石圈变形的明显证据.地震反射剖面显示,基底东西向线型波状起伏以及与地球形状不规则有关的基底高和低,  相似文献   

19.
丁学仁  吴长江 《台湾海峡》1997,16(3):339-347
本文根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强震序列的空间活动图象变化特征,结合历史地震资料,比较分析了台湾海峡区域史今地震活动的总体演变过程,表明该区强震发生与周边地区的台湾,日本及菲律宾大地地震,在时间进程,强度变化和地域分布关系上存在关地球物理场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河活动断裂带在南海西北部的反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走滑的活动断裂带,它控制着南海西北部的构造活动,也控制着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根据南海西北部中穿过莺歌海盆地的地震剖面和历史资料进行解释,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可分3个阶段:自50MaB.P.开始,沿红河断裂带的左旋错动和在印支地块的顺时针旋转的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莺歌海盆地的雏形;24MaB.P.之后在左旋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盆地西北部的反转构造;5MaB.P.之后发生了右旋错动,盆地内快速沉降,发育巨厚沉积层。根据盆地内最老和最新的沉积中心之间的距离,推测沿红河断裂带的左旋位错约200km。该断裂带发展到现代,其活动性大为减弱,曾发生10次小于5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