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用于海洋综合观测浮标的多种通信方式集成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优化海洋综合观测浮标的通信系统,设计了一种通信方式集成系统,将多种通信模块进行集成管理,并在每个数据发送周期进行通信信号检测,经过比较选择最优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该系统具有采集数据完整、数据冗余小、运行功耗低等优点,有效增强了浮标的通信能力,完善了原有通信系统的功能,并且后期还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功能,如浮标舱内环境监测和独立定位等,进一步增强浮标的安全性。该系统已经完成12个月的海上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功能达到预期,可满足海洋综合观测浮标对多种通信方式进行优化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深海空间站在母船伴随保障时面对恶劣天气存在安全风险及水下多平台作业低效的问题,传统的单一的保障船模式仅依靠超短基线等水下定位方法,水下平台定位速度慢、误差大、相互感知协作困难, 已无法满足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信标的深海水声定位方法,采用宽带扩频通信进行时延估计,然后利用已建立的等效声速表查找等效声速,完成声线修正,从而提高了深海水声定位精度。并在实验室进行了深海水文条件下估计目标运动轨迹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声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尽管国内近海浮标实现了产品化,但深远海尚无定型可靠的深海综合观测浮标系统,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设计制作了深海综合观测浮标系统,其浮标体为柱台型结构,采用单点锚泊系留。整个系统主要由浮标体、系留子系统、观测子系统、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供电子系统、检测子系统、安全报警子系统和岸基数据接收处理子系统等9部分组成。浮标系统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现对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气压、能见度、雨量、波浪、表层水温、表层盐度、表层溶解氧、表层叶绿素、表层浊度、剖面流速流向、剖面温盐深(最大深度可达1 000 m)、方位及浮标位置等要素进行实时观测,从而完成对海洋气象、水文和水质等要素的长期、连续、自动监测,并支持铱星和北斗等卫星通信方式,将观测数据实时的传输到岸基数据接收处理系统。近年来,深海综合观测浮标系统在热带西太平洋海域连续进行了4次海上应用,每次应用时间长达1 a。它提供了第一手的大洋上层和海气界面长时间序列的实时连续观测资料,促进了关于气候变化和深海大洋的研究工作。所研制的深海浮标达到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美国ATLAS浮标、日本TRITON浮标)的先进水平,并且在水下感应耦合传输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对浮空器遥感平台进行精密的控制定位是其完成对地观测、中继通信以及环境遥感等任务的关键。在自主地面测控系统对浮空器平台跟踪定位的基础上,给出加窗径向速度平滑伪距的多站跟踪定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GDOP值超过6的情况下,利用加窗速度平滑伪距方法仍能改善遥感平台定位的精度,而且能够有效地削弱测距链路中粗差的影响,从而自主地根据近地空间环境对浮空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深海观测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在此项技术上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一套深海观测平台技术的设计构想以及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数据传输网是海洋环境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立体观测系统、预报警报系统和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以及用户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重点研究分析了我国海上观测平台数据传输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观测平台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正在制订中)前提下使用不同的通信设备时无需改变已有通信软硬件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Argos系统作为具备单星定位能力的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全球覆盖以及数据实时性较好等优点,目前在对自然环境的科学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系统运行的角度,阐述了组成系统的平台部分、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结合第二代和第三代Argos系统,分析了平台终端、空间卫星、地面系统以及主要应用四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最后对Argos系统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剖面浮标被广泛应用在国际"Argo"计划中,通过在海洋中上浮下潜运动来收集海水温、盐、深等物理参数。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将常规2 000 m的剖面观测深度延伸至更深的海区十分有必要。为了设计一款性能优越的4 500 m深海剖面浮标,文章针对深海剖面浮标的特点,以液压系统的性能参数为依据,以100个测量剖面为设计目标,同时考虑到浮标露出水面的干舷高度、在深海环境下体积压缩以及其内部各模块之间的关联与耦合,建立深海剖面浮标概念设计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应用BLISCO多学科设计优化算法框架进行总体设计优化,优化后的总重量为48.773 kg,与日本的4 000 m的深海剖面浮标相比,重量减小了2.52%,测量剖面数增加了30个。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该型深海浮标的设计能满足深海环境下的测量要求,且性能优于日本的4 000 m级深海剖面浮标。  相似文献   

9.
深海系留平台是"深海潜标总体关键技术"中最重要的系统组件,是支撑系统的核心,要求有承载深水压力、提供系统浮力和装载仪器设备的能力。针对要求,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深海系留平台的耐压强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计算,并经优化完善最终得出深海系留平台可行性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0.
深海极端环境模拟装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深海极端环境科学研究的需求,设计了深海极端环境模拟装置。对系统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了培养釜、温度控制子系统和压力控制子系统。重点针对当前模拟装置压力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并提出一种迭代自学习PID压力控制算法,实现系统压力自动检测和连续控制,同时带有观察窗的培养釜结构可以实现微生物状况实时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深海极端环境参量高精度模拟,可以为深海极端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很多海洋监测平台利用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卫星通信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通信费用高.针对通过卫星发送的海洋监测数据的特点,采用Huffman数据压缩技术对数据进行压缩,可以提高通信效率,降低通信费用.论文主要介绍了Huffman数据压缩技术原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海洋监测平台的卫星数据通信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岛礁测量实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精密单点定位的解算与分析基础上,研究了删除观测条件较差时段、缩短观测时间、快速星历替代事后精密星历、快速星历解算并缩短观测时间等几种精密单点定位解算的优化方法,并综合上述优化解算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两种具体的优化解算方案,实验表明所提方案能够进一步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满足海岛礁测量实际作业需要。  相似文献   

13.
深海潜标ADCP 的实时数据传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海潜标观测是深海观测获取长周期海洋科学数据的重要调查手段,由于深海海域环境非常复杂,潜标易丢失或终止正常工作,造成重大损失.本研究基于铱星卫星数据通信模块,开发与深水潜标上安装的RDt 75k ADCP相匹配的数据解析压缩软硬件,建立一套远程实时获取潜标ADCP数据的传输系统,实现对深海潜标ADCP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比较地球同步气象卫星、ARGOS和INMARSAT三种卫星通信系统的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接着介绍九十年代发展迅速的移动卫星通信技术,最后论述卫星通信在提高海洋观测系统性能上的作用,建议我国有关部门进一步应用卫星通信技术,使海洋观测系统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3月26日,中国最先进的4500吨级"向阳红03"海洋综合科考船在厦门交付使用并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将为国家深海及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海上移动实验室与试验平台。该船具备进行高精度、长周期的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能力,是一艘全球无限航区、B3级冰区加强型,集多学  相似文献   

16.
卫星通信大地测量数据传输的安全不能仅仅依赖于卫星通信本身的保密性,有必要在卫星通信链路之外建立独立的安全解决方案。为此,在原来的大地测量数据传输系统的通信管理部分增加了安全控制模块,用于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对接受的数据进行解密。在介绍对称密钥加密的基本概念后,分别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系统基于对称密钥加密的安全控制策略。最后用C#代码说明了如何基于Microsoft.Net框架实现安全控制模块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安全、海洋开发、监测平台的发展需求方面,阐述了深海监测平台对深海环境监测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深海监测平台,即深海通讯浮标蜂窝集装式传输平台,概述了该平台系统工作过程,并对其结构、功能,以及各组成系统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多参数海洋浮标实时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深海浮标实时数据采集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数据库和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多通道数据采集,能够实现深海环境要素的实时获取,完成在无人值守状态下浮标周围海域的环境监测,有助于推动特定海域海洋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洋观测手段的增多和覆盖面的扩大,海洋观测系统中包含越来越多的远岛观测数据。由于远离大陆,远岛观测数据传输是海洋观测系统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远岛观测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于卫星通信技术,存在服务时延高、数据容量大、通信费用高和接入异构系统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在远岛观测数据传输网络中引入基于边缘计算的移动边缘计算(MEC) 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利用MEC技术智能选择在本地服务器或MEC服务器上执行计算任务,并迁移数据流量,提高数据的传送和分发能力,能够显著提高无线网络的服务效率;通过加入SDN控制器,使多种网络协议和标准在同一网络架构下得到整合,网络资源得以动态灵活调度和分配,以达到整体优化远岛观测数据传输网络的效果,从而为海洋观测工作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深海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深远海地质、矿物资源和生物调查研究,以及海洋石油工程服务等水下综合作业,能够实现深海近底高精度、长时间的定点取样作业及其他精细化调查。结合国内外深海ROV装备和技术发展现状,以新研发的6 000 m级"海龙Ⅲ"号ROV搭载"大洋一号"船执行的2018年南海综合海试和48航次为例,从深海试验流程和方法、浅水区功能测试、深水区功能测试、深海观测及取样功能测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ROV海上试验和应用作业过程,对作业水深、功率配置、水下运动能力、搭载能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验证。海上功能测试和试验性应用结果表明,"海龙Ⅲ"ROV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系统在不同深度、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观测取样作业能力,创新了深水ROV作业方法手段,分析得出此类装备目前在国内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后期改进计划,以期为深海ROV的海试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