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加减擦浴的退热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擦浴降温,对照组采用冰敷法降温,比较2组退热疗效及退热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退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擦浴的退热疗效优于冰敷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 ATPase活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为指标 ,研究了鲫鱼 ( Carassius auratus)肌原纤维蛋白在 - 10℃ ,- 2 0℃ ,- 30℃和 - 4 0℃下冻藏时的变性情况。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冻藏时 ,鲫鱼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的 ATPase活性以及巯基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 ,均呈下降趋势。且鲫鱼蛋白质的变性速度在不同冻藏温度下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 ( P<0 .0 1)。冻藏温度越低 ,变性越缓慢。  相似文献   

3.
为对肌电信号的物理解释做出探索性的工作,本文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辛几何的方法,对不同等级短跑运动员腿部不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应用上述2种方法可对运动员等级和竞技状态做出有效的评价,而且2种方法对肌电信号处理结果的一致性将有助于进一步描述肌肉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冻藏温度对鲈鱼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 ATPase活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为指标 ,研究了不同冻藏温度 (- 10℃ ,- 2 0℃ ,- 30℃ ,- 40℃ )对鲈鱼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冻藏时 ,鲈鱼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的 ATPase活性以及巯基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 ,均呈下降趋势。且鲈鱼蛋白质的变性速度在不同冻藏温度下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 (P<0 .0 1)。冻藏温度越低 ,变性越缓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肌筋膜链理论以及经络系统中经筋学说在实质、整体性、病理特点、治疗原则以及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肌筋膜链理论在姿势评估和运动锻炼指导方面,更具有优势。以期将肌筋膜经线理论与经筋学说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临床针灸、运动康复、推拿等领域的治疗,为经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4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接受悬吊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用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变化情况,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17/20),对照组为55.0%(1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直肌分离距离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电刺激疗法可有效缩短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距离,促进产后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糠虾肌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在平滑肌和横纹肌组织中均检出一种球形病毒粒子,直径为80-100nm,具有核包涵体;平滑 病毒粒子存在于肌纤维和核膜催具有不规则形态病毒包涵体;横纹肌组织中,病毒粒子存在于肌浆网和肌浆中。病变肌组织中,肌纤维变形,肌浆网膨胀,核膜水肿。  相似文献   

8.
应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2种腰部肌群锻炼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及传统腰背肌锻炼治疗LDH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估最终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15.0软件绘制网状证据图,GeMTC 0.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包含2559 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复发率方面,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最优;在提高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方面腰部核心肌群训练与传统腰背肌锻炼疗效相当,但均优于常规康复治疗,其优劣程度依次为: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常规康复治疗>传统腰背肌锻炼+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结论: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LDH临床疗效总体上均优于传统腰背肌锻炼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其可能是临床上治疗LDH功能锻炼方式上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拔罐疗法和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通过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及面神经(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评定2组面神经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大,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与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联合拔罐及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冬梅  谢超  罗红宇 《海洋与湖沼》2012,43(6):1266-1271
以肌动球蛋白含量、Ca2+-ATPase酶活性、总巯基活性(T-SH)和活性巯基(A-SH)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用不同pH的酸性电解水、以不同的时间对凡纳滨对虾进行减菌化处理后,对虾肌肉的生理特性及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解水的酸性越强、处理时间越长,对虾的肌动球蛋白、T-SH和A-SH的含量越低,Ca2+-ATPase的酶活越小。当对虾在pH分别为2.62、3.18、4.06的酸性电解水中处理60min后,肌动球蛋白含量分别损失了98.7%、90.0%、73.7%,Ca2+-ATPase的失活率分别为93.4%、87.8%、84.3%,T-SH含量分别减少了57.8%、42.3%、40.3%,A-SH含量分别减少了77.8%、65.9%、30.7%。说明酸性电解水的减菌化条件对虾肉的生化指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阳  徐奎栋 《海洋与湖沼》2020,51(3):434-443
基于对中国海域海葵目700余条采集记录的分类整理和分析,对中国海域的海葵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点进行了总结。迄今共记录并核实了81个海葵目物种,其中黄渤海有29种,东海有23种,南海有55种,物种多样性呈"南海最高、黄渤海次之、东海最低"的分布格局。中国海海葵目这一分布模式既与中国大多数海洋生物类群由北向南递增的物种多样性格局不同,也不同于其所隶属的珊瑚虫纲与刺胞动物门从赤道向两极明显减少的纬度梯度分布模式,亦与全球海葵目物种多样性由南北纬30o—40o向低纬度热带海域和高纬度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不同。本文将我国海城分布的海葵进行了区系划分并分析了各海域海葵的区系特点,探讨了驱动海葵物种多样性分布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东海表层沉积硅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77年国家海洋局组织所属单位对东海大陆架进行了综合调查,采集了比较丰富的样品.有关资料报导了在东海大陆架有12种硅藻的记录,大陆坡11种,海槽区12种,如归并重复出现的种类,总计有20种硅藻.本文基本上用同一批材料对沉积硅藻的沉积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水母类是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类群之一,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分布广,不少种是世界性分布。有些种可作为一定海流或水团的指标。水母类除钵水母纲的少数种,如海蜇可供人们食用外,多数水母是幼鱼和甲壳类幼体的敌害,水母类触手的刺细胞或粘细胞含有毒素,对人类的健康有一定危害。 东海水母类研究工作先后有 Collingwood(1868)、 Light(1924)、林绍文(1937)、Sproston(1949)、丘书院(1954)、许振祖等(1962、1974)、高哲生等(1962)、洪惠馨(1964)、张金标等(1975)。以上大部分偏重于分类工作,研究材料大多采自沿海局部地区:因而不能概括东海水母类整个面貌。本文就东海水母类种类组成,分布概况及其与水文要素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本文所用材料是我所调査船于1959年1-12月在北纬28°以北、东经124°以西东海西部水域、1975年10月、1976年6-7月、8-9月三个航次在北纬26°31''-31°30′、东127°以西,水深30米以外的广阔东海大陆架区和1978年5月29日-7月3日在北纬26°31′-32°30′,东至东经129°,水深40米以外包括冲绳海槽在内的广大水域,进行浮游生物拖网采取的样品。 采集用大型浮游生物网(网长270厘米、网口面积0.5㎡、GG36筛绢)从底至表垂直拖网、标本用5%福尔马林海水固定,定量方法采用个体计数法,然后换算为单位体积水体中的个数(个/100m3)。  相似文献   

15.
渤海鱼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渤海的鱼类区系,张春霖等(1955)曾报道了116种;林福申1)根据1958年6月-1959年11月渤海大面试捕资料(其间12-3月未调査)记载了渤海底层鱼类74种,他在分析了这些鱼类的区系性质后提出,其中暖水性鱼类19种、温水性鱼类44种、冷温性鱼类11种,并认为渤海鱼类的区系性质属温水性。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渤海进行的底拖网逐月试捕调査和1983年6,7月上层拖网试捕调査资料,以及有关文献和本所历年来的采集记录鉴定,渤海已记录的鱼类有19目,66科,156种,其中我所试捕调查获108种,文献和采集记录补充了48种。本文根据以上资料,对渤海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性质进行分析。渤海鱼类名录和种的区系性质按分类系统(成庆泰、郑葆珊,1987)列于附表。由于调査范围、时间及捕捞工具有限,遗漏种类在所难免,但作者认为上述材料已基本上能反映渤海鱼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的分布是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异,一般都受到了温、盐、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合理布局试验点,是全面了解我国沿岸附着生物生态,系统地掌握生物学资料的关键.十几年来,为了满足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上的需要,我所及其他单位已对中国沿岸的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做了大量的试验和调查研究,仅东海沿岸,从长江口、舟山海区、石浦到福建沿岸就做了近20处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大连湾的枝角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大连湾周年生态调查中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大连湾枝角类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大连湾共有4种枝角类,鸟喙尖头溞Penlia avirostris,多型大眼溞Podon Polyphemoides(Leuckart),诺氏僧帽溞Evadne nordmanni Loven,肥胖僧帽溞Evadne tergestina Claus。在数量上,以多型大眼溞占优势,其数量变动直接影响技角类的总量。本文还讨论了几种环境因素对枝角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鹑螺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鹑螺科是中腹足目鹑螺总科中的一个小科,包括的种类不多,数量也不大,但是它的贝壳较大,又较有光泽,而且具有整齐的肋纹和色彩,所以是人们喜爱搜集的贝类之一。它们的肉均可食用,贝壳常同其他贝类的贝売和在一起烧制建筑用灰。这一科动物全部是暖水种,世界各暖海区都有分布,而以印度一西太平洋区的种类为最多,化石出现于第三纪。 本科动物的贝壳通常较薄,呈球形或卵圆形,螺旋部短,体螺层膨大,各层表面具有平滑的螺肋。壳口宽大,内面具沟纹,外唇薄或増厚形成一个具齿的环,水管沟宽短。成体不具厣。软体部分头大:前端膨大,触角长,呈圆柱状,眼位于其基部外侧的一个短柄上。吻极长,不能完全缩入壳内,呈管状,末端扩张形成蔷薇花状的唇部,伸展时长度可超过贝壳。水管长,伸展时可直立于贝売的背部。雄性交接器极长大,弯弓形,全长具沟,末端有一尖钩。为肉食性动物,常以海参等动物为食。 我国鹑螺科的种类过去金叔初和秉志、张玺、阎敦建等曾有零星记载,国外学者也有一些记载,但对各种的分布地点记载不详。我们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采集保存的标本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采得的底栖动物标本进行了整理研究,共鉴定10种,其中1种仅在东海发现,4种为东海和南海共有,5种仅分布于南海;有一种,即黄口鹑螺在我国沿海尚系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9.
2001/200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 2 0 0 1 /2 0 0 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 3 7个大面测站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经初步鉴定共有浮游植物 3门 3 7属 86种 ,其中硅藻在种类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甲藻。主要优势种为克格伦拟脆杆藻 (Fragilariopsiskerguelensis)、细条伪菱形藻 (Pseu do nitzschialineola)、短拟脆杆藻 (Fragilariopsiscurta)和赖氏束盒藻 (Trichotoxonreinboldii)等南极特有种类和常见种类。调查区浮游植物分为两个群集 ,分布在 6 7°S以南的普里兹湾内的群集主要以克格伦拟脆杆藻、短拟脆杆藻、胡克星脐藻 (Asteromphalushookeri)和南极弯角藻 (Eu campiaantarctica)等南极特有种类和常见种类为主 ;分布在 6 7°S以北的大洋海域的群集主要以细条伪菱形藻、赖氏束盒藻、拟膨胀伪菱形藻 (Pseudo nitzschiaturgiduloides)和羽状环毛藻(Corethronpennatum)等南极常见种为主。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丰度为 (8796± 2 92 85 )ind/L ,细胞多分布于海水的表层 ,密集区分布在 6 7°S以南的普里兹湾内 ,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同硝酸盐的浓度密切相关。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20.
南海带鱼遗传变异及其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鱼是我国海洋鱼类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过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多认为中国近海的带鱼为一个种,而不同的学者分别认为存在3,4和5个种群。从1976年开始,我们试图主要用生化方法并结合形态学资料研究带鱼的分类。1983和1988年报道了我们通过带鱼肌浆蛋白和形态学部分资料的研究认为中国近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